计算机网络绪论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概念、诞生与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发展趋势等。

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1.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第一代)

1963年美国建立的SAGE,这种联机系统中,终端T(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地,并独占一条通信线路,主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通过线路复用控制器(MCU)和各终端相连。

随着远程终端数目的增加,为减轻主计算机负载,在通信线路和计算机之间设置了一个前端处理机(FEP)通信控制处理机(CCP),专门负责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控制,使数据处理和通信控制分工。在远程终端集中的地方设置集中器(或多路复用器),通过近程低速线路把附近群集的终端连起来,再由调制解调器及高速线路与FEP相连。

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虽还不能称为计算机网络,但它提供了计算机通信的技术基础,而且这种系统也成为此后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



2.分组交换网络(第二代)

在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中,终端和计算机之间数据通信是通过线路进行,因为计算机数据通常是突发式、间歇性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在整个占线期间,真正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只有1%,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新的交换方式来改变电路交换,适应计算机通信要求。

1964年,巴兰在德国兰德公司讨论分布式通信提出了分组交换的概念。
1969年,美国的分组交换网络ARPANet投入运行。

逻辑上,可以把ARPANet看成是一种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级结构组成的计算机网络。主机之间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和它们之间的通信网络一起组成通信子网,实现数据传输与交换。

一个主机配有一个IMP,IMP之间有一定的拓扑结构,数据可在一条路径上存储和传输。ARPANet中存储转发的信息的基本单元是分组,它将整个要交换的信息报文分成若干信息分组,对每个分组按照存储转发的方式在通信子网上传输。
这种以存储转发方式传输分组的通信子网,又成为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

目前,世界上运行的远程通信网多采用分组交换数据网。ARPANet中的IMP,在PSDN中也被称为分组交换节点。又因为IMP或分组交换结点通常是用小型计算机或微型计算机实现的,为了与资源子网中的主机相区别,也称为结点机。

ARPANet不仅开创了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也发展成为了今天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Internet。



3.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第三代)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有力促进发展,这个时期网络多是由各个单位、公司、学校研发的,没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难以在大范围内把这些网络互联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正式颁布了一个称为“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走向国际标准化。通常把体系结构标准化的网络称为第三代网络。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应运而生。1980年,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成立了IEEE 802局域网标准化委员会。
这里写图片描述



4.高速互联网络(第四代ÿ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