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

设计模式

本系列文章均是博主原创,意在记录学习上的知识,同时一起分享学习心得。

24种设计模式



前言

本章介绍责任链模式的概念、使用场景和使用方式。


一、概念

责任链模式在GoF的《设计模式》中,它的定义是这样的:
将请求的发送和接收解耦,让多个接收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这个请求。将这些接收对象串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这个请求,直到链上的某个接收对象能够处理它为止。

在职责链模式中,多个处理器 (也就是处理对象)依次处理同一个请求。一个请求先经过A处理器处理,然后再把请求传递给B处理器,B处理器处理完后再传递给C处理器,以此类推,形成一个链条。链条上的每个处理器各自承担各自的处理职责,所以叫做责任链模式。

二、使用场景

1.敏感词过滤

对于支持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的应用来说,用户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包含一些敏感词。针对这个应用场景,我们就可以利用责任链模式来过滤这些敏感词。

2.信息流处理

比如对于同一个信息需要进行不同角度的处理,而且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处理方式进行增减,这种情况可以用责任链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调整处理方式,只需要增加/删除对应的处理方式即可。

三、使用方式

责任链模式的使用方式如下步骤:

  1. 定义一个顶级接口Chain,并编写多个子类实现。
  2. 将子链实现类注册到一个链路处理器中。
  3. 实现链路处理器中的处理逻辑。
public interface IHandler {
     boolean doHandle();
}

public class HandlerA implements I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doHandle() {
        System.out.println("开始执行HandlerA");
        return false;
    }
}

public class HandlerB implements I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doHandle() {
        System.out.println("开始执行HandlerA");
        return false;
    }
}
public class HandlerChain {
    private List<IHandler> handlers = new ArrayList<>();

    public void addHandler(IHandler handler) {
        this.handlers.add(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 {
        for (IHandler handler : handlers) {
            boolean handled = handler.doHandle();
            if (handled) {
                break;
            }
        }
    }
}

总结

责任链模式其实是定义了一条责任链路,该链路可以添加多个节点,使得链路上每个节点都可以对同一个输入数据进行处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