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

1. 电磁波谱

a. 紫外线:波长范围0.01~0.38μm,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部分被吸收,只有波长0.3~0.38μm的紫外线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

b.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 μm,是遥感成像使用的主要波段之一。

c. 红外:波长范围为0.76~1000 μm,根据性质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热)红外和超远红外。

d. 微波:波长范围为1 mm~1 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的影响,全天候、全天时。

2.能量

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地球、大气、人造。

(1)其中太阳辐射—短波占绝大部分。

太阳辐射的去向如下:

(2)地球辐射—长波

3. 大气作用

(1) 大气层构造 地球的大气层并没有一个确一切的界限。只是离地球越远,空气越稀薄,直至进人星际太空。 大气层的厚度一般可取1000km,约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12。 大气按热力学性质可垂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

(2) 大气成分

大气主要由多种气体和悬浮微粒组成。

大气中的气体主要有氮、氧(约占99%)和各种微量气体,如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氧化氮、氢等。水汽约占大气总量的0.3%, 在大气中浓度变化很大,尤其是在低层大气。

悬浮微粒具有重要光学效应。悬浮微粒指半径0.01-20μm,比分子大得多的大气粒子,如霆、尘埃、液态水(水滴一云雾、降雨)和固态水(冰粒)等,其中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于地球大气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沉降速度小、尺度在10-3-10μm的液态及固体粒子,主要集中在紧靠地面0-4km范围的大气层中。

(3) 大气效应

电磁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基本的物理过程—大气散射和大气吸收,其他作用如大气折射等,可忽略不计。

星载遥感器所获得的能量均需穿过整个大气层,经大气传输后,其强度和光谱分布均会发生变化。

(4) 大气效应—大气散射

1)瑞利(Rayleigh)散射(主要因素)

引起散射的大气粒子直径远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O2、N2等对可见光的散射属此类;

晴朗无云时发生,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2)米氏(Mie)散射

引起散射的大气粒子的直径约等于入射波长;

大气中的悬浮微粒:霾、水滴、尘埃、烟、花粉、微生物、火山灰等;

米氏散射能叠加于瑞利散射之上,使天空变得阴暗。

3)无选择性散射

引起散射的大气粒子的直径远大于入射波长;

大气中云、雾、水滴、尘埃等的散射属此类;

散射所有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正因为此类散射对所有可见光区段蓝、绿、红光的散射是等量的,因而,我们观察云、雾呈白色、灰自色。

4)危害

大气散射造成遥感图像辐射畸变,削弱了到达地面或地面向外的辐射,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削弱了遥感图像的空间信息表达能力。

(5) 大气效应—大气吸收与大气窗口

大气中有3种气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最有效它们是臭氧(O3)、二氧化碳( CO2)和水汽(H2O);

对于地面遥感而言,只有位于大气窗口的波段才能被用于生成遥感图像;

在可见光一红外区段,常用的大气窗口有:

0. 3-1. 3μm, 1.5-1. 8μm, 2. 0-2. 6μm,

3. 0-1. 2μm, 4. 3-5.0μm, 8-14μm;

微波区段主要采用的大气窗口为8 mm附近和频率低于20GHz的波段。

4. 地表作用

(1)地表作用—反射

影响物体光谱反射率的因素除了波长外,还包括物质类别、组成、结构、入射角、物体的电学性质(电导、介电、磁学性质)及其表面特征(粗糙质、质地)等。

对于遥感应用而言,物体的反射性质是揭示目标本质的最有用的信息。

(2)地表作用—吸收与透射

吸收的能量与透射后被吸收的能量均以长波的形式辐射出来。
  • 40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中遥科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