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秦陇纪2010信息数据精简的微博http://weibo.com/INXCN欢迎大家粉我,跟帖,点赞,互粉(100以上才可以申请V,打扰大家了请多包涵)。秦陇大田地信息数据方面的思考研究者、程序设计员、教育作家,秦陇信息数据研究院提倡、创业和实践者。

数字技术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一所新办学校构建未来教育的实施构想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  唐晓勇

《中小学信息技术》2015年第2期

[背景资料]

 为充分利用南方科技大学创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深圳南山教育高位均衡发展,2014年3月12日,南山区教育局与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战略框架协议,成立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并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开学。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以“创新”为关键词,以信息化引领学校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学校。

 

前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技术的不断更新,知识的裂变,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都将引发我们的思维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交往方式的变革。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开始重塑人的大脑,变革人的认知模式。面对这不断变化的世界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我们应该如何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

蔡元培说:“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我们认为,要把孩子带入未来,需要打造基于脑科学的学习环境,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统整式、跨学科的项目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全新的学习科学理论为引领,从而促发学校教育的深度革新。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我们以跨学科的项目型课程统领课程改革,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促发学习变革,用未来的视角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技能与素养,始终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行动引领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打造全新学习环境,营造新型学习生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们的教育观、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也必将随之而改变。因此我们需要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构建与新技术特点相匹配的软硬件环境支持学生创新学习。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同时激发各个感官可以让我们学习得更好。”([美]约翰·梅迪纳)因此,我们着力为学生构建新技术支持下的,基于大脑认知特点的学习环境,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构建新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推进云课堂实施。我们以“未来教室”的思路,配备相应的新技术设备,架构高速无线网络系统,让学生能随时接驳互联网,并把当前世界上最前沿的开放(微软)与封闭(苹果)的两大系统有效融合,营造新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生态,师生运用移动智能终端,通过点对点、点对面的多向互动、沟通分享和评价反馈等,促发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学习质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成为现实。

(二)优化学习空间,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我们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及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空间,在教室设置学习体验、活动和教学等功能区,并创新设计能自由组合的桌椅,适时调整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提升学习效率。如,扇形、马蹄形、半圆形、圆形等座位排序,便于学生讨论交流,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开展协同合作式学习,提升学生间的群体合作意识,促发群体智慧共享。

(三)打造新型学习实验室,开展创客式学习。为充分激活学生的潜能与创意,促进数字技术和个人制造的有效融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动手的机会,我们高标准建设“STEM创新学习实验室”。通过建设“S学习实验室”(科学Science)、“T学习实验室”( 技术Technology)、“E学习实验室”(工程Engineering)、“M学习实验室”(数学Mathematics)和“A学习实验室”(艺术Arts),为相关主题学习实验室配备相关设备,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开展创客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搭建网络学习社区,变革学习方式。网络学习社区是学生开展自我对话、互动对话的自由空间,它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思想互联的生命系统”,在这个生命系统中每一位学习者都是学习的主体,大家互相丰富彼此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水平。我们为学生搭建高互动性的网络学习社区,让学生开展掌控式的翻转学习、基于学习数据的反馈学习、线下与线上相融合的混合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民主的网络学习社区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习者,让学习者及时分享彼此的学习过程,在多向对话中促进群体智慧共享。

二、技术支持学习创新,促发学生深度学习

当今信息时代,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无线互联网络、触控技术、声控技术、平板电脑、大数据等广泛应用,教育面临新技术带来的新的教育变革。我们将把数字技术作为构建未来教育的底层支撑,以“全域信息化”的思路,用技术支持学习创新,打造全新的“数字化智慧学习校园”。

在实践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技术的“沟通媒介”和“脚手架”作用,为师生搭建沟通平台和提供支架工具,让技术成为问题解决的工具,支持学生的学习变革。通过学习社区、视频会议、即时通等工具为师生搭建交流沟通平台;通过概念图、图表、可视化工具、超媒体等支架工具,为学生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近期,我们重点以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实践探索。

(一)全面推进新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在语文、数学、科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中,整体推进以智能终端、无线互联等新技术运用为特征的课程改革,让新技术作为学习的沟通媒介和学习支架工具,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构建数字教学文化,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二)开发在线课程,构建混合学习模型。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依据学科课程特点开发在线课程,建立“网络在线学堂”。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的环境和学习资源,开展混合学习模型探索,创新学习模式。

(三)变革学习媒介,推进数字教材建设。数字化教材并不是传统纸质教材数字化,而是“动”起来的教材,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路径,支持学生参与体验式的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我校正在大力推进互动式数字化教材的建设,并与微视频课程建设相结合,让学生开展探究式的翻转学习。

(四)建立学习数据库,开展学习分析研究。顺应大数据时代学习特点,我校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习研究,在硬件和软件上加大投入,利用各种学习社区、学习平台和可佩戴技术等,积累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对学习大数据分析,研究学生学习路径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着力通过自带设备(BYOD)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游戏化学习、物联网技术等进行创新学习,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三、构建统整式项目课程,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面对未来,学生需要具备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与素养。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团队协作、数字素养、跨界交流合作等技能是未来社会人才的必备能力。当前,我们传统的课程还属于聚焦知识传授的“程序型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这种课程形态主要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性知识。而在统整式的“项目型课程”(主题-探究-表现)中,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知识意义建构,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因此,我们构建基于STEM1课程特征的“统整式项目课程”,以促进对学生面向未来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基于STEM课程理念的统整式项目课程内涵

基于STEM课程的统整式项目课程能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动手实践、团队协作,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其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STEM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针对STEM课程的内涵特点,从课程具体内容、具体学科进行了本土重构,开发出了STE@M课程教学框架(如下图)。课程具有跨学科、综合、整体、终身、面向未来等特点。

[转载]数字技术引领学校创新发展——一所新办学校构建未来教育的实施构想

 

图1:STE@M课程教学框架

(二)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实施思路

我们借鉴STEM的课程理念、课程组织形态,借助南方科技大学的专业资源,开展STEM的本土化实践,构建“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体系”。我们的实施思路是以学科课程教学为基础,以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形态为载体,通过融合式的教学实施,聚焦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构建”看得见”的未来教育。

1.关于STE@M。@代表其他学科及相关的学习活动。如,语文、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通过有效融合多学科内容,让学科学习不断丰富STEM课程内容,开展技术支持的跨学科学习;2.引进外部导师。充分借助南方科技大学的专业资源,让专业的教授和专家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引领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高起点建构,与国际接轨;3.有效借鉴融入IB课程理念与策略(小学项目PYP)。主要是在STE@M课程探索中充分融入IB课程理念:在调查中学习、个性的塑造、国际化意识的培养等。把这三个特点贯穿于STEM课程的整个过程;4.融合创客、PBL和学科课程。通过多课程的融合,让课程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进而完善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体系;5.引入开放协作式的WIKI平台。用开放的WIKI平台对STE@M课程进行管理,通过共建共享思想,用平台记录STE@M课程项目的整个过程,让学习者分享整个学习过程,为新的学习小组进行课程的二次开发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社会化的多维度参与,不断丰富和深化课程内容;6.运用VCT支架。以知识共享和探索创新为核心理念的VCT(The Virtual Classroom Tour虚拟教室漫游)为载体,开发我校特色的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模块,汇聚优秀课程案例,共享学习过程。

(三)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的学科视角

我们以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统领性课程形态,在具体实施中以学科融合的视角进行课程建构,充分尊重学科特点,考虑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学科学习中自然地融合统整式项目课程元素,开发基于学科学习的统整式课程体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技术作为沟通媒介和学习支架,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科规律,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构建适合一年级孩子的统整课程。经过3个多月的实践,我们在美术、数学、语文和主题课程中有所突破,以自然笔记和数学笔记为载体,借助思维导图、增强现实技术、二维码和探究式APP,通过自带智能终端设备(BYOD)模式进行学习。

如,在数学课中,我们以“数学笔记”作为载体进行学习。数学笔记是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等美术形式来编制数学故事,通过口语来阐述数学问题,用社会化语音技术作为媒介呈现数学思维,也就是“数学+美术+语言+技术”。通过多学科的交融和跨学科学习,学生的语言、设计、网络社交等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锻炼,但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关注数学思维的培养,聚焦于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

   如,在美术课中,我们用“自然笔记”来深化科学学习。自然笔记是指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五彩的画笔,绘制大自然,用画笔去解读科学现象,用语言来阐释自然现象。也就是“美术+科学+语言+技术”,让语文、科学、美术和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素养与技能。

 

我们以学科的视角构建“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目的就是以学科教学为基础,融合多学科内容,通过跨学科统整式学习,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总之,我们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创新”为关键词,用新兴的数字技术引领学校创新发展,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构建现代化新型学校。

  

 

注1: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Education)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其主要是开展跨学科学习,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科技理工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