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基础:电阻

电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为Ω。

经典公式: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用希腊字母“Ω”表示。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姆(KΩ),兆欧姆(MΩ),它们的关系是:1KΩ=1000Ω,1MΩ=1000KΩ

毫欧级别的电阻小于1Ω,一般是精度比较高的电阻,常用作采样电阻、电流检测电阻。

在电原理图中为了简便,一般将电阻值中的“Ω”省去,凡阻值在千欧以下的电阻,直接用数字表示;阻值在千欧以上的,用“K”表示;兆欧以上的用“M”表示。

常用的电阻有1k/10k/4.7k等等。通过串联和并联,能够得到任意的阻值。

电阻并联之后会比其中任意的一个电阻都小。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

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因为欧姆定律是基于电阻对电流的线性损耗的,所以如果电路中有非电阻性质的器件则该电路不符合欧姆定律的理论依据。欧姆定律所代表的就是,在相同的电路里面,然后通过某段电流和这段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却是成反比,这个定律是欧姆在1826年的论文中提出来的。

在通常温度或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对于电子导电的导体(如金属),欧姆定律是一个很准确的定律。当温度低到某一温度时,金属导体可能从正常态进入超导态。处于超导态的导体电阻消失了,不加电压也可以有电流。对于这种情况,欧姆定律当然不再适用了。

在通常温度或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像电解液(酸、碱、盐的水溶液)这样离子导电的导体,欧姆定律也适用。而对于气体电离条件下,所呈现的导电状态,和一些导电器件,如电子管、晶体管等,欧姆定律不成立。

​电压源电流源为什么不满足欧姆定律?比如电压源不管流过的电流有多大,两端电压都不会变。欧姆定律是对电阻的,而电阻是导体自身的特性,在常温下是线性元件,才可得到伏安特性曲线,是消耗电能的元件。而电源是提供电能的,并非是消耗电能器件,是能量转换设备。任何一个定律、定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欧姆定律对电源是不适用的。 ​

电阻的阻值分为两种:

1、标定值:标称在电阻器上的电阻值称为标称值;

2、实际值:标定值和实际值一般都会有误差,分别是±5%,±1%,如果你要对电流或者电压采样必须要用±1%的高精度电阻,如果你是用来限流或者简单的分压就用±5%就够了。

电阻的功率:

1、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 P=I²R

2、电阻的功率值分为以下几种:

(1)标定值:封装大小决定(电阻的封装越大,则功率越大)

(2)额定值:电路中平均电流计算

(3)瞬态值:电路中最大电流计算 

选择时如何根据功率选择适合的电阻?

因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只是一瞬间,所以我们要去计算额定值,根据额定值预估放余量,这样电阻才不会发热、发黑、老化。 

即按照额定值来选择,然后选择时放一些余量。

电阻的温度:

电阻的温度最好不要超过70度,这样会把热量传递到板子上,板子会把热量传递到其他的元器件上,导致板子和其他的元器件老化,影响板子整体使用寿命。

电阻的温升:

电阻的温升是由电阻的材质,也就是电阻表面的散热快慢,比如合金电阻的表面材质是铜在加大散热材质的表面积,散热的速度就会快一些,温升就会慢,比如有些电阻的材质散热比较慢电阻的温升就会快,不同材质的电阻,散热不同,温升不同。

理想(环境)温度25度左右 但是要加上电阻温升得出最后的温度,再去选电阻的功率。

例1:

25(环境温度)+40度(温升)= 65度(最终温度)

-25度(环境温度)+40度(温升) = 15度(最终温度)

+55度(环境温度)+40度(温升) = 95度(最终温度)

综上:在选择电阻功率时要把温度因素考虑进去,当最终温度高就选择功率小的电阻这样发热就小,当温度低时就可以选择功率大但是电阻温度又不会超出70度。        

温度控制住电阻的老化就会慢一些。

电阻的放余量:

电阻的放余量是由温升来决定的,温升越低,放余量和标定值就能越接近。

电阻种类

电阻的分类与应用 - 知乎

电位器是什么?电位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讲解-IC先生

按阻值特性:固定电阻、可调电阻、特种电阻(敏感电阻)

(1)固定电阻:固定阻值的电阻,通常会以色标法或直标法印在上面

(2)可调电阻:就是跟初中物理那种电阻一样,通过线圈的长度来改变阻值。

(3)特种电阻:分为以下四种

压敏电阻:当电压(注意不是压力)超过压敏电阻额定值时,其阻值迅速减小,电流增大,因而可抑制瞬时过电压。

用途:用来防止瞬时过电压,防雷击等等

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和光照强度有关系,关照越强,阻值越小,无光时的阻值都在几千欧姆,有光时的阻值都在几十欧,根据光的强度大小,改变阻值大小。

用途:用来做各种光控设备,光控开关等

保险电阻:在额定电流内,起固定电阻作用,当通过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电阻丝迅速升温,达到一定温度时电阻丝迅速熔断。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用途:用在各种需要限流输出的电源电路中,用来保护电源或负载不至于过流而损坏。

热敏电阻:分为两种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电阻):常温下只有几欧或几十欧,当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阻值迅速增大到几千欧;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电阻):常温下呈高阻几欧甚至几千欧,当温度升高或通过的电流增大时,阻值急剧下降;

用途: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常用于电机启动电路中,过流保护电路中;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常用于温度补偿及温度控制电路中。

注意:通常只有热敏电阻才有NTC和PTC的说法。本来就是负温度系数和正温度系数。

像光敏电阻,光线越强电阻值越小;反之光线越弱电阻值越大。

敏感电阻的种类有哪些-电子发烧友网

按制造材料: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无感电阻、薄膜电阻、贴片电阻等。

贴片电阻

随着产品越来越小巧,生产工艺不断提升,焊接的人工成本高等原因,现多采用贴片电阻。 

贴片电阻的阻值识别:

图片

对于0603封装及更大尺寸的贴片电阻,阻值通常以数字形式直接标注在电阻的表面,可以直接读取。一般会有三种表示方法:

A  若电阻表面由三个数字组成,表明电阻的误差±5%。前面两位是有效数字,第三位数表示乘零倍率,基本单位是Ω。例如103,1和0是有效数字直接写下来即可,3表示乘以零的倍率,即10的三次方(简单的说,第三位数是几,就是10的几次方)。

所以103表示的阻值就是10×10的三次方=10×1000=10000Ω=10KΩ。

B  若电阻表面由四个数字组成,表明电阻的误差±1%。前面三位是有效数字,第四位表示乘零倍数(就是数字是几,就表示10的几次方)。例如1502,150是有效数字,直接写下来,3表示10的二次方。

所以1502的阻值就是150×10的二次方=150×100=15000Ω=15KΩ

C  若由数字和字母组成,例如5R6、R16等。这里只需要把R换成小数点即可。

5R6=5.6R=5.6Ω      R16=0.16R=0.16Ω

这里应该注意一下,"R"是电阻的表示,“Ω”是电阻单位的表示,在日常生活我们可能不会把两者混用,但是在工业生产中,两者的界限十分模糊,经常混用。

如何确认想要的阻值?

计算取值:

手册取值:

经验取值:

封装类型

目前电子行业使用比较多的电阻是0402,0603电阻。主要是尺寸方面的差别,有更小的0201,也有更大的0805,1206。如下表:

图片

不同尺寸的电阻的额定功率(功耗)不同,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特别是用在电源上面的电阻。如果功耗较高,就需要选择较大的尺寸封装。

太小的封装如01005、0201、0402等,上面一般不写数字,太小了看不清。

板子大就可以选择尺寸较大的封装,板子小就选择尺寸较小的,有时候,尺寸太小,厂家可能做不出来。大尺寸对加工工艺要求相对没那么高。

正常优先选择0603,其他根据情况向上或者向下。

精度

根据需要(性能、成本,采购便捷性等等)选择,常规精度为1%或者5%

比如,电路反馈电路、取样电路等,要求1%的精度,其他默认5%的精度即可。

成本方面,肯定是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低成本的。

……

查阅手册

手册中一般会对上述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各厂家在细节方面不尽相同。

具体找个手册看看即可。

阻值测量

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电阻。

万用表调节至欧姆档,表笔位于V/Ω与COM接口,笔头放置在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注意事项:

1、不要带电测量电阻

2、如果电阻安装在电路板上,确定电阻两端是否受其他电路影响,比如,如果某电阻两端有其他电阻并联,那么测出来的就是整体并联电路的电阻值;

3、选择自动量程即可,如果手动量程,量程与实际值不要相差过大,影响测量精度;

4、电阻测量部分极性。

万用表使用方法参考:如何使用数字万用表_路溪非溪的博客-CSDN博客

常规应用

【精选】电阻(6)限流、分压、采样、频率特性篇_电阻分压采样_炸板强的博客-CSDN博客

上拉和下拉的解释_quinn1994的博客-CSDN博客_上拉下拉

硬件基础知识---电阻的用法__Charles_Chen的博客-CSDN博客_dni电阻

为什么要限流?

是为了电路中电流不至于过大而烧毁器件;

为什么要分压?

有时候信号源电压是固定的,比如5V,但是对于有些器件来说,只能接收3.3V的电压,就比如单片机的引脚,这时候,就需要分压;

为什么要采样?

比如有时候需要采集电池的电量,或者需要监测电路中的电压变化等等。 

上拉下拉

1.什么是上下拉电阻?

上拉电阻:把一个不确定的信号通过电阻连接到高电平,是电信号初始化为高电平。

下拉电阻:把一个不确定的信号通过电阻连接到地,使电信号初始为低电平。

本质: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

2.上下拉电阻接线方法

上拉电阻接线方法

电阻R12将KEY1网路标识上拉到高电平,在按键s2没有按下的情况下key1将被钳制在高电平,从而避免了引脚悬空而引起的误动作。

下拉电阻接线方法

 

这里电阻R29将DIR下拉到低电平,在光耦没有导通的情况下DIR将被钳制在低电平,从而避免了引脚悬空而引起的误动作。

3.作用解释

提高电路稳定性,避免引起误动作。第一图中的按键如果不通过电阻上拉到高电平,那么在上电瞬间可能就发生误动作,因为在上电瞬间单片机的引脚电平是不确定的,上拉电阻R12的存在保证了其引脚处于高电平状态,而不会发生误动作。

提高输出管脚的带载能力。受其他外围电路的影响单片机在输出高电平时能力不足,达不到VCC状态,这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上拉电阻的存在就可以使管脚的驱动能力增强。这里特别强调如下:带片上I2C资源的单片机,其SCL和SDA引脚是开漏引脚,如果当做普通的GPIO来用的话,你会发现该引脚输出高电平极不稳定甚至因为负载的关系都无法正常输出高电平,这时候就需要在这两个引脚上加上拉电阻了。

采样

采样电阻_百度百科

此类电阻,是按照产品使用的功能来划分电阻。取样电阻功能上就是作为参考,常用在反馈电路里,以稳压电源电路为例,为使输出的电压保持恒定状态,要从输出电压取一部分电压做参考(常用取样电阻的形式),如果输出高了,输入端就自动降低电压,使输出减少;若输出低了,则输入端就自动升高电压,使输出升高。一般使用在电源产品,或者电子,数码,机电产品的电源部分,功能强大。在众多电子产品上均常看到取样电阻。

在电路中,通常不太容易直接去测电流,但是很容易测得电压,通常我们示波器显示的都是电压的波形。如果我们想要测得某些点的电压,就可以添加一个电阻,通过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来采样信息。

特殊电阻应用

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特殊电阻及其应用。

压敏电阻

压敏电阻是一种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的电阻器件(无极性),主要用于在电路承受过压时进行电压钳位,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敏感器件。英文名称叫“Voltage Dependent Resistor”简写为“VDR”, 或者叫做“Varistor”。

压敏电阻主要应用于雷击、浪涌等的瞬态过电压保护。简而言之,就是用来抑制浪涌,从而实现稳压的,类似于稳压管的作用。

原理也和稳压管类似,当有浪涌高压时,其阻值瞬间减小,从而吸纳更多的电流,以实现后续负载的稳压,其应用时和负载并联。

具体实现过程理解: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低于其阈值电压时,流过它的电流极小,它相当于一个阻值无穷大的电阻。也就是说当加在它上面的电压低于其阈值时,它相当于一个断开的开关。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高于其阈值电压时,流过它的电流激增,它相当于一个阻值无穷小的电阻。也就是说当加在它上面的电压高于其阈值时,它相当于一个闭合的开关。

型号为 20D201K 的压敏电阻器随着外加电压从 180V 上升到 420V,其电阻值从 18 M 下降为 0.42,在这个过程里,电压仅上升了 2.33 倍,而电阻值下降了 4280 多万倍。

伏安特性曲线

其伏安特性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由该图可知,当有大电压出现时,因为其阻值急剧减小,所以能够导走更多的电流,也就是说,电流也会急剧变化,一大一小,两端的电压几乎保持不变,从而实现稳压特性。和稳压管的特性类似。一般控制其在击穿区工作。

更多参数特性参考:压敏电阻基础知识详解

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是一种传感器电阻,其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thermistor,即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thermistor,即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thermistor)。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

以下说说常见的几种应用。

NTC防浪涌

NTC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阻元件,它在启动条件下提供高电阻,但在电路正常状态下提供低电阻。

NTC 代表负温度系数。它与温度和电阻有直接关系。如果温度稍微升高,电阻就会显着降低。这是处理限制浪涌电流的有用功能。在第一次上电情况下,当负载第一次从电源获得电力时,NTC在正常环境温度下充当高阻值电阻,从而有效地阻止浪涌电流进入电路。

在很短的时间后,当大电流流过 NTC 时,NTC 的内部温度会略微升高,最终影响电阻。电阻显着降低,并与负载和电源形成直接路径。由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阻较低,因此功耗会降低,效率也会提高。

更多细节可参考:

使用NTC热敏电阻限制浪涌电流的方法 - 电源/新能源 - 电子发烧友网

注意,NTC需要从冷态到热态才能起到抑制开机浪涌的作用,如果是关机后马上开机,就属于热启动,因为NTC还没有从热态冷却进入冷态,所以阻值还是比较小的,无法抑制浪涌电流。

具体参考这篇文章:最透彻的分析!NTC热敏电阻与浪涌电流,热启动不会失效?

NTC测温度

NTC测温相对好理解,一般会串一个固定电阻,然后通过AD读电压,并算出NTC当前阻值,然后通过查表获取对应的温度。

一般要考虑电路板导致的温升,从而进行补偿和校准。

更多可参考:

NTC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是什么? - 知乎

PTC防过流

PTC热敏电阻是一种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通常由陶瓷材料制成。这种电阻在低温下呈现非常小的电阻,但当温度升高时,其电阻会迅速增加。这个特性可以被用来防止过流或过热,从而保护电路和设备。

有一个器件大家应该听说过,那就是自恢复保险丝。

自恢复保险丝,是一种过流电子保护元件,采用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在高压、高温,硫化反应的条件下,掺加导电粒子材料后,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传统保险丝过流保护,仅能保护一次,烧断了需更换,而自恢复保险丝具有过流过热保护,自动恢复双重功能。

经过相变的材料会呈现出电阻沿狭窄温度范围内急剧增加几个至十几个数量级的现象,即非线性PTC效应。相当多种类型的导电聚合体会呈现出这种效应,如高分子PTC热敏电阻。这些导电聚合体对于制造过电流保护装置来说非常有用。

在选取PTC热敏电阻时,需要注意最大不动作电流、工作电压、额定零功率电阻、使用温度范围、元器件封装等因素,一般的,选取电路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工作电流的1.5倍左右为宜。

光敏电阻

光敏电阻(photoresistor or light-dependent resistor,后者缩写为ldr)或光导管(photoconductor),常用的制作材料为硫化镉,另外还有硒、硫化铝、硫化铅和硫化铋等材料。这些制作材料具有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其阻值迅速减小的特性。这是由于光照产生的载流子都参与导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作漂移运动,电子奔向电源的正极,空穴奔向电源的负极,从而使光敏电阻器的阻值迅速下降。

一般都是随着光照增强,阻值减小。当然可能有相反的,不过实际中几乎不会用到。

光敏电阻本质上就是一个纯电阻元件,其制作材料是半导体,没有正负极性之分。

光照特性曲线参考如下:

更多内容可参考:

光敏电阻,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 知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