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电路中三极管的作用 (入门)

【什么是三极管】

三极管实际是PN结构成。我们能够观察到,它内部是两个PN结。E极指向B极的,称之为P管;B极指向E极的,我们称这个为N管。三极管三根引脚:B为基极、E是发射极、C是集电极。

【三极管特性】

A三极管是电流控制电流元件,基极电流Ib控制集电极电流Ic,即流控流型晶体管。

B三极管具有放大功能,Ic=β*Ib。

C当Ib >= 1mA时,Vbe = 0.7V, Vce=0.3V,CE之间短路,三极管完全导通,起开关作用。

DVbe >= 0.7V时,三极管完全导通,进入饱和区。

【实例分析】

这是一个5V的线性电源。分析如下:

由于C和B之间是不能够导通的, 所以12V—》R1—》D1—》地形成回路I。那么此时在电阻R1两端的电压差为6.4V,mA,大于2mA。

当稳压管的负端到正端流过一个大于2mA的电流,那么稳压管两端电压就被钳位在5.6V。

D1—》Q1的BE—》负载R—》地形成回路II。那么就会产生Ib,进而产生Ic。当Ib增到足够大,大于1mA,能够使Vbe的电压大于0.7V,而实际上只要大于0.6V就可以了,这时候,三极管就完全导通。因此,在右上角就会形成一个5V的电压。这个5V电压的形成是由于Vbe上有一个0.6V的压降,5.6-0.6=5V。就形成这么一个5V的电压。完全导通时Rce就近似为0欧,此时CE短路了,12V就会通过三极管完全过来,那么此时E点的电压为12V。

   当E点为12V时,E点电位就会超过B点的电位,这时候,Vbe之间的电压就小于0.6V,此时三极管就关闭了。Ib为0,Ic也为0,这时E点的电压就会开始急剧下降,当下降到5V的时候,Vbe的电压又等于0.6V了,三极管又完全导通了。这时E点的电压就开始往上升,Vbe之间的电压又开始小于0.6V并往逐渐减小,CE之间的阻抗作用越来越大,直到三极管关闭。

   这样周而复始,最后使E点电压稳定在5V。这个电路最终就形成的是一个负反馈的负载电路。也就是说,这个电阻是接在E极上的,它有负反馈作用,通过它上面的电压一会儿增,一会儿降,来控制Ib,也同时控制了Ic,最终让E点电压稳定在5V。

  • 19
    点赞
  • 7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