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线宽与电流

三十年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经济,
经历了几个三十年阶段性胜利,
第一个三十年:以计划为导向。
第二个三十年:以经济为导向。
现在,第三个三十年呢?
应该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传统企业摇摇欲坠,
新兴企业生机勃勃,
一场大的变革在阵痛中开如慢慢转变......
企业与个人应该如何呢?

一、线宽与电流
PCB电路板是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一个PCB电路板上,不同的元器件通过连线进行连接。而这些连线的宽度往往直接决定了其能够承受的电流的大小。因此,了解PCB线宽与电流的关系变得非常有必要。

在设计PCB电路板时,我们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线宽。在选择合适的线宽时,我们要结合元器件、电流的大小以及导线长度等因素进行考虑。如果线宽过细而受到电流的过载,这可能会导致PCB电路板无法正常工作。
电流大小的影响

PCB线宽与电流的关系可以通过数学公式表达,公式中包括导线所承受的电流和导线的宽度。从数学公式上来看,电流大小和PCB线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什么样的线宽能够承受什么样的电流。

一般来说,当电流越大时,所需的线宽的尺寸也就越粗。为了避免导线过热、漏电或者烧坏,通常的业界标准是在1A到10A范围内使用不同的线宽。具体的线宽与电流对照表如下:
PCB线宽 相应的电流mm计算约为:

0.5毫米 1A
1毫米 2A
1.5毫米 3A
2毫米 4A
2.5毫米 5A
3毫米 6A
3.5毫米 7A
4毫米 8A
4.5毫米 9A
5毫米 10A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线宽的选择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应用环境来确定。以下是对常见的线宽的选择建议,mil来计算:

a. 5 mil 的线宽可承受 0.5A 的电流。
b. 10 mil 的线宽可承受 0.8A 的电流。
c. 15 mil 的线宽可承受 1.2A 的电流。
d. 20 mil 的线宽可承受 1.5A 的电流。
e. 25 mil 的线宽可承受 1.8A 的电流。
f. 30 mil 的线宽可承受 2.0A 的电流。

选择合理的线宽既要考虑电路的电流,也要考虑 PCB 的空间布局。在线宽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采用过于细长的线条,因为这会导致 PCB 线路寄生电容和电感的增加,从而影响电路信号的传输和干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表中得知:铜厚35um 线宽0.4mm 对应1.1A;
铜厚50um 线宽0.4mm 对应1.35A;
铜厚70um 线宽0.4mm 对应1.7A.
标准PCB板的铜箔厚度为35um,按照上表 理想情况下 导线只要0.4mm宽就可以过1A电流,当然是在 温升、厚度、工艺稳定的情况下 ,是用1mm过1A ?还是用10mm过1A,会不会太过保守?

为了安全起见:
我一般也是按照1mm宽导线 过1A电流,安全量也是足够的。(单位1mil=0.0254mm)

电源线的宽度一般是根据载流来确认宽度 这个的经验值是表层 20mil过载1A电流 内层 40mil过载1A电流
过孔信号的一般常规大小就可以 如果是电源的 请根据 0.5mm的过孔过载1A电流 的值来确认过孔的大小和数量 比如 3A的电流 你可以放3个0.5mm的过孔 如果你放0.25mm的过孔 请放6个。
当用铜皮作导线通过大电流时,铜箔宽度的载流量应参考表中的数值降额50%去选择考,还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
从经验角度来看:
PCB走线宽度 一般低频小电流,选用10mil,特殊密集,选择6mil。 PCB走线宽度决定因素: 电流的大小:电流大的线要宽些,电流小的线可细些。 工作频率的高低:…
1、首先PCB电源线的宽度最好在40mil以上,最低也要在25mil以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宽;
2、另外还要考虑实际的电流,一般10mil可承受的最大电流为1A,根据实际电流选取合适线宽;
3、电源的地线要宽于V+的线宽,并尽量包围着V+以减少干扰,降低电源纹波;
4、换算成mm可简单记为电源正不低于0.6mm,电源负要大于电源正,且包围在电源正周围。
如何正确地选择线宽
以上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基础对照表,而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在选择PCB线宽时,需要充分考虑并慎重调整。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选择PCB线宽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电流大小
电流大小直接影响导线的温度。如果导线温度过高,则容易引发故障或损坏元件。因此,当你计算出PCB板的平均电流后,就可以参照对照表去选择合适的线宽。

2.导线的阻抗
导线的阻抗是导线长度和线宽的函数。在PCB线路上,线路长度往往很长,因此线宽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如果线宽过细,那么导线的阻抗相应就会增加。这种情况在设计高频电路的时候尤为重要。
二、线宽与加工
从加工厂选择加工可以看出线宽及价格,如下图最小线宽4mil,最小孔径为0.15mm,越小价格越高,所以从成本考虑,我们尽量选择大数据去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PCB线宽电流对照表 对于PCB设计中的线宽电流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通常会参考一些标准的载流能力图表。这些图表考虑了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上升、铜层厚度以及环境条件。 当温升不超过30°C,额定电流为1A,且铜厚设定为1盎司(oz),此时可以利用特定的经验法则或查阅详细的载流容量速查表来决定合适的走线宽度[^1]。经验法则是每毫米宽度支持大约1安培电流于1盎司铜箔上;然而更精确的设计应当基于IPC-2221标准所提供的指导原则[^2]。 #### IPC-2221推荐的内部导体最小宽度(外部导体会有所不同) | 温度升高 (°C) | 铜重量 (oz/ft²) | | --- | --- | | **ΔT=10°C** | | | 内部层 | 外部层 | | 1 oz | 8.7 mils / A | 12.9 mils / A | | ΔT=20°C | | | --- | --- | | 内部层 | 外部层 | | 1 oz | 6.9 mils / A | 10.4 mils / A | | ΔT=30°C | | | --- | --- | | 内部层 | 外部层 | | 1 oz | 5.6 mils / A | 8.4 mils / A | 上述表格展示了不同允许的最大温度增量下,针对单面或多层板内层迹线所需的最小宽度以承受给定量程内的持续直流电流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到额外的安全裕量并遵循制造商的具体建议。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过孔作为连接多层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其自身的载流特性,这取决于过孔尺寸及其数量等因素。 ```python def calculate_trace_width(current, copper_weight_oz, temp_rise_celsius): """ 计算所需PCB线宽度 参数: current : float - 流经线路的最大预期工作电流(A) copper_weight_oz : int - 板子上的铜皮厚度单位为ounce per square foot temp_rise_celsius : int - 允许最大温升值摄氏度 返回值: trace_width_mils : float - 推荐使用的最小走线宽度(mil) 注意事项: 此函数仅提供估算值,具体数值需参阅官方文档。 """ ipc_table = { "internal": { 1:{10:8.7, 20:6.9, 30:5.6}, 2:{10:6.1, 20:4.9, 30:4.0} }, "external":{ 1:{10:12.9, 20:10.4, 30:8.4}, 2:{10:9.1, 20:7.4, 30:6.0} } } layer_type="internal" try: width_per_ampere = ipc_table[layer_type][copper_weight_oz][temp_rise_celsius] return round(width_per_ampere * current, 2) except KeyError as e: print(f"Error occurred while looking up table with parameters ({current},{copper_weight_oz},{temp_rise_celsius}):",e) # 示例调用 print(calculate_trace_width(1, 1, 30)) # 输出约为5.6mil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