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交图谱看Web3.0在社交领域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Web3.0时代下,去中心化的社交图谱如何改变现状,对比了Web2.0社交平台与Web3.0社交图谱的差异,介绍了Lens Protocol和CyberConnect等社交图谱协议的例子,阐述了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对Web3.0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包括用户数据所有权、加速加密经济生态、数据资产化、社交网络自由开放和聚合链上链下数据。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亨利·梅因《古代法》里的一句话:“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从人类电子身份信息在Web1.0单机时代的首次确立,到Web3.0元宇宙时代虚拟身份的出现,人类在互联网中每一次身份的转换都是一次社会巨大的进步。随着Web3.0元宇宙时代的临近,依靠虚拟身份在Web3.0元宇宙中构建的社交图谱也呼之欲出,未来Web3.0的社交图谱将是怎样的?社交图谱对于Web3.0今后的发展又会起什么作用呢?

什么是社交图谱?

社交图谱这一概念最初是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在2010年4月首届 Facebook F8 开发者大会上提出的,它是指个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映射,反映了用户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的人,包括家庭成员、工作同事、学校同学等,将人们和不同事物联在一起,让网络更加社交个性化、更加智能化、更类似于语义网。

社交图谱虽然在Web2.0时代就已被提出了,但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在Web2.0时代被广泛应用的是社交平台,就像我们注册的微信和Twitter,它们都属于社交平台,每个社交平台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隔离的,这种隔离是由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公司或机构,而平台是用户社交数据真正的掌控者,用户的社交图谱没有办法脱离平台存在,当用户从一个平台转换到另一个新的平台时,则意味着之前的所有社交关系和人脉都归零,需要重新建立联系。

 Web3.0去中心化的社交图谱将数据的所有权归还给了用户,用户只需要一个社交图谱,就可以穿行在不同的社交网络和应用平台中。无论是游戏还是元宇宙项目,用户所建立的社交关系和网络都会关联到去中心化的社交图谱中,而社交图谱代表的关联信息将会储于区块链层,而非单独的应用协议层。社交图谱依托区块链的技术可以实现每个用户掌控自己的社交数据,而Web3.0也依靠的社交图谱实现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

Web2.0社交平台VS Web3.0社交图谱

在Web2.0时代,数据归平台掌控,中心化的社交媒体成就了平台和头部的网红,普通用户则沦为了流量下的牺牲品,用户的个人数据被平台拿来当商品售卖,甚至基于平台所构建的社交网络也被平台大数据系统利用来精准投放广告,创造商业价值,而参与其中的普通用户却只能充当商家收割的韭菜,没有利益的分配权,这些长期存在于Web2.0时代的社交弊端,在Web3.0时代所构建的去中心化的社交图谱中将有望得到解决。

 在去中心化的社交图谱下,用户对所有的交互都有自主控制权与永久所有权,且各应用间的组合性和复合性都不受限制,使得这个世界更具流动性和开放性,不再如以往Web2.0应用的社交平台与用户关系那般固化及各自独立。也就是说,Web3.0社交图谱相对于Web2.0时代的社交平台将更具想象空间。

Web3.0社交图谱实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