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分片设计简史:从Block到Blob

本文介绍了以太坊分片设计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区块(Block)概念到现在的Blob。文章指出,以太坊通过减少分片数量、简化跨分片通信,并引入数据可用性采样,旨在提升基础层的扩容能力而不增加应用复杂性。Blob作为存储分片内容的关键元素,成为了新的焦点。文章讨论了不同阶段的设计变更、网络层的挑战以及对未来以rollup为中心的路线图的影响。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从 “Block” 到 “Blob”,这其中涵义深刻。

带有 “crosslink” 的可执行的 “分片链” 被淘汰了:在信标链中实现 EVM;使用 “数据可用性采样” 的以 rollup 为中心的以太坊路线图,扩容以太坊基础层而无需增加应用环境的复杂性。但是,你如何在没有区块元数据的情况下调用分片内容呢?

好吧,这就是 “blob” 派上用场的地方。“Blobspace” 真是一个不错的叫法!

让我来分享一些以太坊分片设计的历史吧:

分片 (或 “阶段 1”) 按之前的计划应该是在 “阶段 2” (即信标链执行环境) 推出。但在 “阶段 0” (信标链启动) 之前,主网 EVM 具有优先权这一情况变得清晰,而 “阶段 2” 执行层 (ewasm?) 的推出遥遥无期。

“阶段 1” 的规范在信标链之前已经重写了多次:

  • 更少的分片 (1024 -> 64)

  • 借助理想的跨分片通信 (crosslinks) 实现自由骑行

  • 新的托管证明设计 (去掉托管部分,转而采用罕见的故意证明丢失)

更别说更早期的分片研究工作了,实话说,那些研究都非常抽象以及雄心勃勃:跨域消息传递、带有 ewasm 的执行环境、动态访问的无状态性、分片委员会等等都让 L1 变得更加复杂。而 L1 已经开始僵化了。

但是,如果 L1 只专注于解决数据问题,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