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颜色的来源


人的视觉原理

下面是三种视锥细胞的感光频率范围:

其中蓝色视锥细胞相比其他两种是比较少的,所以人对蓝色和紫色的感知没有像红色和绿色一样灵敏。另外如果一束黄色的单色光摄入眼镜内,此时红色和绿色视锥细胞都会对其进行感知,进而感受到黄色。但是反之如果我们感受到黄色,却不一定就是黄色单色光射入我们的眼镜内,而有可能是红色和绿色等比例的光射入人眼,这就是三基色用于屏幕视图的原理。显然后面这种情况是人们产生的一种幻觉,是对外界光线信息的缺损,或挑选。

对于色彩的测量,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一起对其做了一个定量的实验,首先是选用一个特定的光源,当时条件比较简陋,用一个汞灯,其在电的激发下,可以发出光,其中几个典型的亮线是有红色,绿色和蓝色,分别是 700 纳米,546 纳米和 436 纳米,这三种光相对来说可以做得比较纯,用它取作为一个三色光源去叠加。

另外是通过比如光栅,或者其他分光仪器,得到一个连续变化的单色光,亮度调到一致,但是波长可以调。然后在光源中间放一个白板,白板一般就是用那种比较细小的,颜色很白的颗粒,比如说氧化镁,硫酸钡等等,这两块板一左一右,左边是用三种单色光去叠加起来照射,右边是用我们光栅等等产生出来的一个连续变化的单色光去照射,眼镜去比较左边和右边,当他俩调到颜色一致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里建立了一个“等式”关系,就是左边红,绿,蓝为基础的三种颜色的光加起来,“等于”右边单色光对应的颜色。当然这个加和也不是物理上的,也是一个感知上的,就是说它们给人眼带来的感知是等效的。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等效的关系,这个关系叫做色彩匹配函数,有一个组织叫国际照明委员会,它把这个进行了非常定量化的标准化的研究。

在上面我们看到一条曲线,相当于是我这一个波长,在眼睛里会有对应一个三种之间的求和关系,注意到这里面红色是有一部分是负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刚才那个实验里,有的时候会发现,你无论如何调整左边三种光相加,都得不到右边的那种颜色的光,这怎么办呢?就是你超出这个范围了,只能说我在右边去给它补一个红色,然后来达到两者颜色一致,这也就相当于左边去减了一个颜色,左边就是负的。但这也就是说,其实我们这个空间不是一个真正的代数空间,因为一个空间应该是有正有负的,而在这里面它原本的物理,光只能去加,不能去减。你只能通过说给右边去加,相当于左边去减来实现,这个空间其实是一个部分的空间。在这里我们左边的曲线实际上给定了三条函数,就是 RGB 三个函数,相当于一个参数空间中的函数,这样我们在整个空间中会得到一条三维的曲线,但是这个三维的曲线看起来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所以我们把它投影到一个二维平面上去,在这里选用的是 R 和 G,也就是红色和绿色所对应的平面,把它投影到这里来了。这样我们用这条舌形的包围的区域,就可以描述我们这个颜色来,但是这里面还有一点小问题,我们刚才说红色的曲线有一部分是负的,所以在这里你也可以看到,整个这有一部分是负值,导致舌形的面是一个倾斜的,这样我们可以利用线性变换,来对它做一个变换修正,把值都变成正的,这里面就只是做了一个线性变换。

这个时候这个图就开始变正了,所有的值都是正的,而且包含的信息并没有缺失。这个空间叫 CIE-XYZ 空间,是在 RGB 经过线性变换基础上所得到的。

首先之前提到的汞灯,它作为三基色 RGB,对应的其实是这里面白色的三角形,红色的点,绿色的点,蓝色的点,汞灯的三基色所能表示的所有颜色都处在三角形的范围内。而单色光其实仅仅存在于舌形曲线的边缘上,而且是曲线边缘,不包括这条直线。最下方的白色边缘并不对应真实的单色光,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品红色,品红色并不是一种真正存在的物理上的单色光的颜色,而是纯粹是由蓝色和红色带来的一种综合的视觉感受。只有边上这一圈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内部的这些都是它们相互叠加,在我们眼睛里所感受到的一种色彩。当然实际中的光也是有强度,有饱和度的,我们这里说的只是颜色。

另外中间的红色曲线指示的是黑体辐射,它在空间中所经过的一个轨迹范围,因为黑体辐射就是物体发热的时候自然产生的一个谱图,谱的分布叠加起来 有一个综合的颜色,颜色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几百度的时候就像炉火一样,炉火通红的颜色,温度更高的时候逐渐就偏到白色,再高就有点偏蓝了,这也是我们宇宙中一些星体,用来判断它的温度的一种方法。中间是白色,当然白色有几种不同的标准,所以这个位置稍微有一些区别,但是总的位置大概就在这附近。

颜色表示一定是汞灯的 RGB 吗?也不是,其实图中还有很多不同的三角形,就是因为在不同的标准里大家选择基色,甚至是白色的中心不一样,因为这个有一定的人为性,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是,你所用的单色光的基越多,其实你描述空间的能力越强,比如说你要做一个具有丰富色彩的显示器,可以使用边上好几个点去加,可以用三角形,四边形等,多几个基色光源,最终颜色会更加丰富。

在一束白光射入眼镜的时候,会有色散现象,进而导致不同光成像与视网膜相对位置不同,比如红光的成像比视网膜要略靠后一些,蓝色的是略靠前一些。这样会带来一个不同颜色的光有一个深浅不一,

比如上面红色的格子和蓝色的格子,这个时候你对着屏幕盯着它,然后脑袋左右摇一摇,尤其是戴眼镜的同学,可能这个效果会更明显,你会看到红色和蓝色,其实是不处在一个面上的,你感觉到一个靠前一个靠后,而且眼睛脑袋左右移动的时候,好像蓝色的块移动比较多,它会轻轻地晃动,而红色相对的位置不怎么动,

在上图中用闭上左眼,用右眼盯着蓝色的小十字,然后让屏幕靠近自己,当移动到某个位置的时候,你会发现右边的红色的点点消失了。下面图,闭上左眼用右眼盯着蓝色的十字再看,到某个位置的时候,你会发现右边的红色连成了一整条。其实前一个还可以理解,盲点这里无法成像,红色消失还算是正常的一件事,但下面图的中间的白色空隙居然被补齐了,这从上面的视而不见到下面的无中生有,发生了什么呢?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据,表明眼镜看到的不仅不一定的真实,甚至还可能无中生有脑补一些东西出来,实际上在那一部分没有信息的时候,我们大脑是通过它的经验,以及周围的那些细胞感知的图像,把中间那块强行地去脑补了一块,修复了一下。

所以视觉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诸多方面:

  • 眼睛探测的只是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些方面;
  • 受制于物理和生理,并受到心理因素的干扰;
  • 神经系统的主观处理,有助于生物适应环境;
  • 各环境下生物可演化多种感光结构,视觉功能;
  • 眼见未必为实,要注重实验探测和理性分析;
  • 常数和线性往往都是特例,变化的才是尝道。

  • 参考文献

Malacara, D. Color Vision and Colorimetr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SPIE, 2011.

李治林. 客观与认知: 色度学与颜色感知

氧化膜的颜色来源

利用电化学,让钛氧化,随着氧化层的逐渐加厚,其颜色也在随之变化:

从侧面看每个颜色对应不同的厚度:

可以看到不同厚度的氧化层会有不同的颜色,颜色来自于氧化膜的干涉现象,底部表面反射的光线和顶部表面反射的光线会产生干涉,氧化层的厚度决定了这两个射线是如何干涉的。

对于每个厚度的氧化物层,特定颜色的两个波将完全是半波长的异相,因此当它们在表面重新组合时,它们彼此抵消。如果光源是白色的,我们观察到的颜色,将是该颜色的补色,即白光中消除特定颜色的剩下的光的颜色。

所以氧化膜的颜色与纯单质的颜色的来源不同,纯单质颜色只受制于物质的吸收光谱性质。

铝表面的上色

在铝的阳极氧化之后的上色过程中,氧化后铝表面的氧化铝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使用铝作为正极,

然后工程师通过足够的电流来生长类似于自然形成的“屏障”,

然后,随着阳极氧化的进行,氧化层还是深入铝内部,

电流使屏障层逐步深入到铝中,将铝转化为非常多孔的氧化物层,

屏障层并不是放置在顶部不变的,而是会消耗铝,并把铝转化为氧化铝。氧化层中的孔隙使铝具有独特的特性,使得其具有重要的着色能力,表面上形成的孔具有蜂窝状图案,对表层进行着色时,颜料会深入到孔洞内部,

一旦孔隙被填充,工程师通过在热水中煮沸铝来密封该层,关闭孔隙,颜色就被永远锁定在里面。这层颜色是不容易被刮掉的。

色彩感知

100 多年来,科学界和工业界一直坚持着一种范式,来描述你的眼睛如何区分一种颜色。简单来说,人们原先认为,感知的色彩空间是一个三维黎曼空间。这意味着,两种颜色之间的距离等于连接它们的最短路径的长度。

(这张图片可视化捕捉了用于映射人类色彩感知的三维数学空间)

这一著名模型最初由黎曼(Bernhard Riemann)提出,并由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和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进一步开发和推动。

然而,一项新研究纠正了这种三维数学空间中的错误。研究人员认为,关于眼睛如何感知色彩差异的数学模型并不正确,我们可能需要调整对色差的模拟方式。

黎曼度量

对人类色彩感知进行建模,能够实现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和可视化任务的自动化。因此人们需要一种精确的感知色彩空间的数学模型。

在最初的尝试中,人们使用了欧几里得空间,也就是我们中学所学的那种“最熟悉”的几何。欧几里得几何可以简单理解成对平面空间的研究,其中的许多想法都可以通过在一张平坦的纸上画出来。

现在假设我们把这张纸弯曲起来,比如变成一个圆柱体或者球体,就得到了一个曲面。这样的表面比平面更难研究,这类曲面也是黎曼几何的基本课题之一。

在后续更先进的色彩空间感知模拟中,黎曼几何成了长期以来的常用范式。换句话说,感知的色彩空间不被视作一个三维黎曼空间。

这些模型在三维空间中绘制出红、绿和蓝三色。它们是我们视网膜上的感光视锥细胞感知的最强烈的颜色,这些颜色组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RGB电脑屏幕上的所有图像。

在新研究中,团队最初的想法是开发一些算法,能自动改善数据可视化的色彩图,让它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解释。然而他们却意外地发现,长期以来对黎曼几何的应用并不可行。

这项融合了心理学、生物学和数学的新研究表明,使用黎曼几何会高估人们对巨大色差的感知。这是因为,人类的色彩感知会出现一种“收益递减”效应,也就是说,对巨大的色彩差异的感知,无法通过将这两个色调之间较小的色差相加所得,它实际上比后者的总和要小。而黎曼几何无法解释这种效应,色彩空间因此并不能用黎曼几何来描述。

范式转变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并没有预料到这一点,而且,目前还不知道这种新的色彩空间的确切几何形状。他们推测,或许可以引入一个额外的阻尼或权重函数,修正较长的色彩距离,但暂时还无法证明这个想法。

但研究人员相信,色彩空间的假定形状需要一种范式的转变。这项研究有可能促进科学数据的可视化,改善电视,并重新校准纺织和油漆行业。

漫反射

漫反射是光或其他波或粒子从表面的反射,使得入射在表面上的光线以许多角度散射,而不是像镜面反射那样仅以一个角度散射。 据说理想的漫反射表面表现出朗伯反射,这意味着当从位于与表面相邻的半空间中的所有方向观察时,亮度相同。

图 来自光滑表面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光线代表发光强度,根据理想漫反射器的 [Lambert's cosine law](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mbert%27s_cosine_law) 变化


由非吸收性粉末(如石膏)或纤维(如纸)或多晶材料(如白色大理石)制成的表面可以高效地漫反射光。 许多常见的材料表现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混合。

物体的可见性(不包括发光的物体)主要是由光的漫反射引起的:在观察者眼中形成物体图像的是漫散射光。

机制

来自固体的漫反射通常不是由于表面粗糙度。确实需要平坦的表面才能产生镜面反射,但它不能防止漫反射。一块高度抛光的白色大理石仍然是白色的;再多的抛光也不会将它变成一面镜子。抛光会产生一些镜面反射,但剩余的光会继续漫反射。

表面产生漫反射的最一般机制并不完全涉及表面:大部分光是由表面下方的散射中心贡献的。雪,多边形是它的(透明)冰晶,撞击光线被第一个粒子部分反射(百分之几),进入其中,再次被与第二个粒子的界面反射,进入其中,撞击到第三个,依此类推,产生一系列随机方向的“初级”散射射线,进而通过相同的机制,产生大量“次级”散射射线,从而产生“第三级”射线,等等。所有这些光线都穿过不吸收光的雪晶,直到它们到达表面并以随机方向射出。结果是发出的光向各个方向返回,因此尽管雪是由透明材料(冰晶)制成的,但仍然是白色的。

图 固体表面漫反射的一般机制(未表示折射现象)


为简单起见,这里说的是“反射”,但更一般地说,构成许多材料的小颗粒之间的界面在与光波长相当的尺度上是不规则的,因此在每个界面处产生漫射光,而不是单一的反射光线,但这个故事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讲述。

这种机制非常普遍,因为几乎所有常见的材料都是由“小东西”粘在一起制成的。矿物材料通常是多晶的:可以将它们描述为由小的、不规则形状的缺陷晶体组成的 3D 马赛克。有机材料通常由纤维或细胞组成,具有膜和复杂的内部结构。并且每个界面、不均匀性或缺陷都会偏离、反射或散射光,再现上述机制。

很少有材料不会引起漫反射:其中包括不允许光线进入的金属;气体、液体、玻璃和透明塑料(具有液体状无定形微观结构);单晶,例如一些宝石或盐晶;还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材料,例如构成角膜和眼睛晶状体的组织。然而,如果这些材料的表面在微观上是粗糙的,例如在霜玻璃中(图 2),或者当然,如果它们的均匀结构恶化,例如在晶状体的白内障中,则这些材料可以漫反射。

图 来自不规则表面的漫反射


一个表面也可能同时表现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例如,家庭绘画中使用的光泽涂料也会产生一小部分镜面反射,而哑光涂料几乎只产生漫反射。

大多数材料可以产生一些镜面反射,前提是它们的表面可以抛光以消除与光波长(几分之一微米)相当的不规则性。根据材料和表面粗糙度,反射可能主要是镜面反射,主要是漫反射,或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地方。一些材料,如液体和玻璃,缺乏产生上述次表面散射机制的内部细分,因此仅产生镜面反射。在常见的材料中,只有抛光的金属才能高效地反射光,如镜子中通常使用的铝或银。所有其他常见材料,即使经过完美抛光,通常也会产生不超过百分之几的镜面反射,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例如湖的掠射角反射,或玻璃棱镜的全反射,或在某些复杂的结构中配置,例如许多鱼类的银色皮肤或介电镜的反射表面。由于许多次表面反射的总和,漫反射可以非常有效,就像在白色材料中一样。

有色物体

到目前为止,已经讨论了不吸收光的白色物体。但在材料具有吸收性的情况下,上述方案仍然有效。在这种情况下,漫射光线在材料中行走时会损失一些波长,并会出现彩色。

扩散对物体的颜色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决定了光在材料中的平均路径,从而决定了各种波长被吸收的程度。 红色墨水留在瓶子里时看起来是黑色的。只有将其放置在散射材料(例如纸)上时,才能感知其鲜艳的颜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光通过纸纤维(和油墨)的路径只有几分之一毫米长。然而,瓶子发出的光线已经穿过了几厘米厚的墨水,并被大量吸收,即使是红色波长也是如此。

而且,当有色物体同时具有漫反射和镜面反射时,通常只有漫反射分量是有色的。樱桃反射漫反射红光,吸收所有其他颜色并具有基本上为白色的镜面反射(如果入射光是白光)。这是相当普遍的,因为除了金属,大多数材料的反射率取决于它们的折射率,它随波长变化很小(尽管正是这种变化导致了棱镜中的色散),因此所有颜色都被几乎以相同的强度反射。

对视觉的重要性

绝大多数可见物体主要是通过其表面的漫反射看到的。例外情况包括具有抛光(镜面反射)表面的物体,以及本身会发光的物体。瑞利散射解释了天空的蓝色,米氏散射解释了云中水滴的白色。

玻璃为何是透明的?

玻璃透明度是由于没有晶界造成的,晶界会在多晶材料中漫散射光。通过将玻璃长时间保持在刚好不足以引起熔融的温度下,可能会在许多玻璃中诱发由于结晶而产生的半不透明性。以这种方式,生产了被称为 Réaumur 玻璃瓷的结晶、失透材料。 尽管通常对可见光透明,但玻璃可能对其他波长的光不透明。虽然硅酸盐玻璃通常对红外波长不透明,透射截止波长为 4   μ m 4\ \mu m 4 μm,但重金属氟化物和硫属化物玻璃分别对高达 7   μ m 7\ \mu m 7 μm 和高达 18   μ m 18\ \mu m 18 μm 的红外波长是透明的。添加金属氧化物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玻璃,因为金属离子会吸收与特定颜色相对应的光波长。

下面我们开始描述为何玻璃是透明的。

玻璃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而光是一种电磁波。电子会在光的震荡电场中运动:

带电粒子运动又会产生自己的震荡电场:

把光波和电子产生的波叠加到一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波,这个波就是穿过玻璃的波:

它的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要慢,这解释了光在穿过玻璃时速度变慢,离开时又可以重新加速到光速,但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那么,如果光是一种波的话,那么镜子反射光线,是因为某种原因它把波掰弯了吗?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镜子背后的金属涂层表面,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当光照到这种材料上时,电子依次在震荡电场中运动,朝四面八方产生次级波:

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这些次级波之间会相互抵消,最后只剩和入射光线相反方向的波,叠加在一起形成新的波面,这个波就是镜子的反射波,相控阵雷达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实现的:

所以反射光线,已经不是入射光线的那个电磁波了,而是镜子上的电子发出的新的电磁波:

还有一些材质会吸收光,比如大多数黑色物质,既不透光,也不反射光,这是因为它表面的电子在光的电场中震荡,电子带动整个原子进行不规则运动:

此时光能转化为热能,因为电子运动同时也会产生次波,所以物体也会发出红外光线,各种物质由于电子分布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光学特性:

氙灯的颜色

利用氙(xian)气放电而发光的电光源。由于灯内放电物质是惰性气体氙气,其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差较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特点有:

  1. 辐射光谱能量分布与日光相接近,色温约为 6000   K 6000\ \mathrm{K} 6000 K
  2. 连续光谱部分的光谱分布几乎与灯输入功率变化无关,在寿命期内光谱能量分布也几乎不变。
  3. 灯的光、电参数一致性好,工作状态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小。
  4. 灯一经燃点,几乎是瞬时即可达到稳定的光输出;灯灭后,可瞬时再燃点。
  5. 灯的光效较高,电位梯度较小。

氙灯是一种在椭球形石英泡壳内充有0.019~0.0266MPa高压氙气、极间距离小于10mm的氙灯。20世纪40年代初,联邦德国奥斯兰公司发展研究中心实验室率先研究了稀有气体短弧光源的特性,经多年研制和改进,于1951年正式向市场推出超高压短弧氙灯。1954年,在联邦德国科隆世界照明和电影博览会上,蔡司-依康公司展出了第一只作为电影放映光源的氙灯。随后荷兰、日本、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也相继研制和生产各种规格的电影放映用氙灯。此后,超高压短弧氙灯已在世界上大多数影院取代碳弧光源成为新的电影放映光源。氙灯按其使用特点可分为自然冷却、风冷和水冷3种。小功率灯采用自然冷却,功率在 3000~5000W的灯采用风冷,更大功率的灯采用水冷。
超高压短弧氙灯发光效率约40lm/W。直流燃点时,在离开阴极0.07lc(lc为极距)处,有一个称之为阴极光斑的最亮点,该点的辐射光达灯的总辐射光通量的70%以上,这使超高压短弧氙灯成为近乎理想的点光源,尤其有利于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功率为 75~5000W的灯,其峰值亮度为 (50~650)×106cd/m2;2500W的大功率灯,峰值亮度可达2×109cd/m2。
超高压短弧氙灯具有几乎瞬态的光学启动特性──一启动即辐射出灯的总光通量的80%,1分钟后达90%,2.5分钟后达到100%。它需配备专用的启动器和直流电源,寿命约为500~1500h。灯可水平或垂直燃点。1000W以上的氙灯,水平燃点时需附加磁场稳弧装置。超高压短弧氙灯因充有高压氙气,贮运、保存均应放在专用盒内,以防爆炸。使用时应采取必要的防爆及防紫外辐射措施。
超高压短弧氙灯亮度高、发光区域小、显色性好,光色接近日光且光色稳定,广泛用于电影放映、太阳模拟器、电弧成像炉、D65模拟光源聚光器、印刷制版、复印机、光学仪器、人工气候模拟等。80年代已在研制阻止臭氧发生和有防爆结构的新品种。

金的颜色

大多数金属呈灰色或银白色,而黄金则略带红黄色。这种颜色由金属价电子之间等离子体振荡的频率决定,大多数金属在紫外线范围内,但由于相对论效应影响金原子周围的轨道,金在可见光范围内。类似的效果赋予金属铯以金色色调。

常见的彩色金合金包括通过添加铜制成的独特的 18 克拉玫瑰金。含钯或镍的合金在商业珠宝中也很重要,因为它们可以生产白金合金。十四克拉金铜合金在颜色上与某些青铜合金几乎相同,两者都可用于制作警徽和其他徽章。十四和十八克拉的金合金与银单独呈现黄绿色,被称为绿金。蓝金可与铁合金制成,紫金可与铝合金制成。不太常见的是,添加锰、铟和其他元素可以为各种应用产生更不寻常的黄金颜色。

电子显微镜使用的胶体金,如果颗粒很小,则呈红色;较大的胶体金颗粒呈蓝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Ag-Au-Cu合金不同颜色的三元图


  • 参考资料:

Anodizing (Or the beauty of corrosion)

Math error: A new study overturns 100-year-old understanding of color perception

Roxana Bujack et al. The non-Riemannian nature of perceptual color space. PNAS. April 29, 2022, 119 (18) e2119753119

What is Riemannian Geometry? A description for the nonmathematician.

wiki: Diffuse reflection

玻璃为什么是透明的?

百度百科: 氙灯

wiki: Gold

wiki: Colored gol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