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错题集(省级)

5.关于我国著名园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枫桥夜泊》涉及的城市是留园所在地
  B.十二生肖兽首曾是颐和园的镇园之宝
  C.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
  D.苏州拙政园整体呈现均衡对称的格局

答错选项:D
答错原因:只能确定B是错误的,在剩下的三项中随机选择的。
解析:A。《枫桥夜泊》中的“枫桥”位于今苏州市阊门外,而留园也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A 项正确。B 项,十二生肖兽首原位于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处,不是颐和园的镇园之宝,镇园之宝是“饕餮纹三牺尊”,错误。C 项,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而不是明代崇祯年间,错误。D 项,苏州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全园以水为中心,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整体没有呈现均衡对称格局,错误。因此 A 项当选。

7.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理念的人会认为以下哪项最真实( )
  A.一棵树
  B.勾股定理
  C.人的照片
  D.关于马的概念
  
本题解析有争议

中公解析:D。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亦即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确实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指的不是任何一匹马,而是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实践中,因此是永恒的。据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公考资讯网解析:B。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即不变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B 项,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这条定理是既定的、不变的,因此勾股定理是真正存在的,当选。A 项,一棵树从生根到发芽再到枝繁叶茂,是处在不断生长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的,排除。C 项,人的照片虽然定格了人一瞬间的样子,但照片会随着时间变得陈旧褪色,即不断发生变化,排除。D 项,语言文字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关于“马”的概念也是这样,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更新,“马”的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排除。

我选的是B。理由是勾股定理被证明了正确的数学定理,不会发生变化,故而最真实。此外,步知、华图等机构的解析都是选择B。

13 .关于图中所标示的海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①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运输航道
  B.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
  C.③的海峡中心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一部分
  D.④的附近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答错选项:C
答错原因:随机选择。
解析:A 项,①是位于非洲大陆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的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运输航道是中东地区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因此说法错误,当选。B 项,②是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极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C 项,③是位于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之间的白令海峡。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白令海峡的中心线。D 项,④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它附近的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C、D 三项正确,均排除。

48.现在许多学者在讨论“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时,常将其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实际上,在涉及这种超长时段的复杂问题时,现在许多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但众所周知,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时,必须依赖史料之外的东西,而“全球变暖”涉及长时段的气候变迁,文字记载往往十分缺乏,只能通过地质材料间接推测;而且地球不是人类,它的行为和规律,不可能借助“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科学所无法确定的问题
  B.将“全球变暖”视为一个历史问题显然是不妥的
  C.讨论“全球变暖”比通常的历史学课题难度更大
  D.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形成证据链很难实现

答错选项:B
答错原因:文段提到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具有局限性,进而提出从历史角度来讨论“全球变暖”的特殊意义。但随后又指出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该话题存在的不足。故而选B。实际上,整个文段是辩证来看待从历史角度分析“全球变暖”话题的作用的,而B项否定了其作用,是片面的。C项则蕴含了对两方面。
解析:C。根据“所以”可知,所填入句子应为对上文的总结。文段首先说明将全球变暖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有局限性,随后指出应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接着通过“但”转折,指出全球变暖的文字记载较缺乏,且地球无法通过“史料之外的东西”推测。因此文段意在表明,应通过历史角度看待全球变暖问题,但通过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是存在一些困难的,对应 C 项。A 项缺少“历史”这一概念,无法准确总结上文,排除。B 项与“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相悖,排除。D 项,“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并非文段论述重点,无法总结上文,且“很难实现”无中生有,排除。

51题相关材料。
技术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战,并且有着独特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先驱阶段。技术的先决条件已经存在,梦想家们可能会考虑把这些元素放在一起。然而即便这些梦想此时已经记录在案,人们也不会将其视为发明创造,比如达·芬奇曾经绘制过很多有说服力的飞机和汽车图画,但人们并不认为他是在发明创造。
  其次是发明阶段。这一阶段在人类文化当中相当有名。此一阶段时间比较短,从某些方面来看,这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阶段当中,发明家们把科学技术、好奇心与决心结合起来,通常再加上一定的表演技巧,将各种方法以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给生活带来一种全新的技术。
  第三个阶段是发展阶段。新发明会得到那些溺爱它们的监护者(也许还包括最初的发明者)的保护和支持。通常这一阶段比发明阶段要重要,可能还包括额外的创造,这些额外创造比那个独创性发明更重要。当年,许多工匠已经手工制作了非常精美的老式汽车,但使汽车产业得以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却是美国企业家亨利·福特推出的大批量生产的创新做法。
  第四个阶段是成熟期。技术在不断进步,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也终于成为社会当中独立稳定的部分,也许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观察家认为,技术将永存于世。
  在下一个阶段(可称为“挑战者时期”)到来时,这种状态会发生有趣的变化。技术界的“新贵”威胁着要排挤那些老技术,其追随者过早宣布了胜利的消息。但是尽管新技术能带来一些独特的益处,仔细思考之后人们却发现,这些新技术在功能和质量方面存在着关键元素缺失的问题。当人们发现这些新技术确实无法改变既有秩序之后,技术的保守派便以此为依据,证明以前的技术方法确实可以永存。
  对逐渐老化的技术来说,这通常只是一个短暂的胜利。另一种新技术很快就会出现,它总能成功地将原有技术逼到过时的舞台上。在生命周期的这个部分,技术在逐渐衰败的状态当中度过了晚年,它的最初目的和功能现在都被一个更活泼的竞争对手比下去了。这一阶段约占技术整个生命周期的5%至10%。
  最终,技术成为“老古董”,就像马赫轻便马车、拨弦键琴、机电式计算器一样,不得不黯然离场。

51.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怀胎数月最终分娩的过程一样
  B.流星划过夜空那样璀璨而耀眼
  C.人类当年在月球上迈出第一步
  D.人类文明酝酿以及发展的过程
答错选项:B
答错原因:文段提到此一阶段时间比较短,而流行的瞬时性满足此特点,故选B。
解析:横线出现在文章第三段中间位置,重点阅读此段。此段是在介绍技术生命周期的“发明阶段”。根据横线前“此一阶段时间比较短,就像……”可知,横线处是通过比喻来形容技术发明阶段时间短这一含义。
A 项中“怀胎数月最终分娩的过程”,特点就是怀胎时间长,分娩的时间短,且孕育出新的生命,暗合“生命周期”之意,符合发明阶段的特点,当选。
B 项“流星划过夜空”过程虽短,但不能带来新内容,且“璀璨而耀眼”在文段中也并未提及,排除。
C 项“人类在月球上迈出第一步”,虽为创新但无法体现出“时间短”这一特点,排除。
D 项“人类文明酝酿以及发展的过程”表述不明确,不能体现出发明阶段“时间短”这一特点,排除。

58,60题相关材料
  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塞满挤爆,常常来不及消化,就被迫接收下一个信息,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往往于无意识处理的状态,很多问题都来不及深入思考。长期下来,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商家、推销员、诈骗集团等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巧妙操弄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制造一个又一个骗局,我们则比想象中更容易落入圈套,还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骗局的根源之一:其实我们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中。
  当我们在看世界时,我们是真的“直接”看到了世界,还是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当然是直接看到了世界,但事实上,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递给我们的产物。当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摸到东西时,我们真正“接触”到的,只是大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①我们所有的知觉经验,完全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号转变成电生理信号,这些电生理信号又被转化成知觉意识。我们所体验到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生的知觉意识。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其中就会有错误或漏洞。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二:各种思考捷径帮倒忙。
  在演化过程中,大脑竭尽所能地让这些模拟的知觉能够逼近真实世界,好让我们可以顺利存活于世界之中。②但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野性世界,大脑常常需要选择牺牲少许的“正确性”以换取“速度”,“思考捷径”就是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一种快捷计算方式。通过某些事先建立好的预设,大脑可以节省许多资源。③我们无论怎样使用意志去穿透认知,都不可能改变大脑的想法。科学家们把这种无法通过意志力进行矫正的认知现象,称为“认知不可穿透性”。这种“认知不可穿透性”,正是大脑可能欺骗我们的另一重大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三: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
  大脑容易受骗或出错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在被转化成知觉意识之前,必须先经历一系列无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④比如突触释出神经传导物质、电子信号在脊鞘上跳跃等过程,这些完全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意识层面。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无法意识到这些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这些会偷偷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58.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B.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
  C.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
  D.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

答错选项:B
答错原因:文段提到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重要的信息,而无法意识到无意识信息处理的过程,所以大脑选择是无意识的。
解析:A。横线在最后一段,横线前指出“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庞杂信息的处理过程”是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即强调“意识不到庞杂信息的处理过程” 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接下来通过“但是”进行转折,前后语义相反,横线处应强调“意识不到庞杂信息的处理过程”带来的危害,后文的内容是对横线处危害的解释说明,A 项“任何选择”对应前文中“大脑的选择”,“代价”即表示危害,与后文对应,当选。B 项中“无意识”无法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排除。C 项强调的是“对重要性的判断”,而文段重在强调“意识不到庞杂信息的处理过程”的利与弊,转折后文段阐述的应是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而非谈论大脑的判断是否正确,且填入之后与后文衔接不畅,排除。D 项“因时而异”为无中生有的表述,且信息本身是否重要不是文段的重点概念,与文段内容衔接不当,排除。

60.这篇文章意在说明( )
  A.很多认知现象是无法通过意志力去矫治的
  B.大脑由于进化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认知结构
  C.大脑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般可靠与完美
  D.掌握大脑运转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骗局

答错选项:D
答错原因:文段开篇讲到我们落入各种全套和骗局,而后又讲到大脑骗局的各种原因。
解析:C。全文开篇提出观点:大脑容易被既定观念限制而陷入骗局,随后通过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大脑会陷入骗局的三个原因,对开篇的观点进行了详细解释说明。整篇文章为总分结构,观点即为重点所在,C 项的“大脑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完美与可靠”是对“大脑容易被骗”的同义替换,表述契合中心,当选。A、B 两项“无法通过意志力去矫正”“由于进化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认知结构”均为文段根源二中论述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D 项强调的是“‘人们’被骗要如何应对骗局”,与文段观点的“‘大脑’容易被骗”强调的主体不一致,且整个文段强调的是即便我们搞清楚了大脑运转的机制,我们仍然没法规避那些骗局,排除。

70.某集团企业5个分公司分别派出1人去集团总部参加培训,培训后再将5人随机分配到这5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只分配1人。问5个参加培训的人中,有且仅有1人在培训后返回原分公司的概率为( )
  A.低于20%
  B.在20%~30%之间
  C.在30%~35%之间
  D.大于35%

答错选项:B
答错原因 C 5 1 5 C 5 1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