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投稿
1 选择目标投稿期刊的重要性
如果稿件投向了不合适的期刊,则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稿件被退回
(2)评议结果差
(3)达不到与同行交流的目的
2 影响选择投稿期刊的几大因素
(1)稿件的主题是否适合期刊所规定的范围
(2)期刊的读者群和显示度
(3)期刊的学术质量、影响力和录用率(客观: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
(4)期刊的编辑技术和印刷质量(稿件从被接收到发表的周期)
(5)期刊是否收取发表费
3 常见的拒稿原因
(1)与期刊范畴不匹配:稿件不适合期刊的读者群或不符合期刊的宗旨和范畴;
(2)不符合期刊指南;
(3)原创性不足、新颖性欠佳或重要性缺失:论文的内容仅对已发表的成果进行二次分析、拓展或复制而未补充任何实质性知识 ;研究结果非原创或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
(4)研究设计存在缺陷:由于研究问题制定不充分、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够详细、选用方法不可靠或者不正确等造成;
(5)诚信缺失:有抄袭、捏造或篡改数据等缺乏诚信的行为时,同样会被拒稿。该类问题即使最初可能未被发现,最终出版后被查出也会被撤稿;
(6)写作和语言组织能力匮乏
- 前言部分未确立研究问题的背景;
- 研究方法不具体,实验重复性差;
- 讨论部分只是再次描述研究结果,而没有诠释结果产生的原因;
- 文献综述不充分;
- 研究数据不能完全支持得出的结论;
(7)视觉效果不佳:附图、表格、图像和图形信息不准确或图中未正确标记;
(8)语言和拼写错误:用词啰唆、过度使用专业术语、语法或拼写错误;
4 答复审稿人的策略
(1)绝对服从编辑的意见;
(2)永远不要与审稿人争执;
(3)合理掌握修改和argue的分寸
修改是对文章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argue是在回复信中对审稿人的答复。其中心思想是容易改的就改,不容易改的或者不想改的与审稿人argue;
(4)聪明地掌握修改时间
如果是小修意见,一天甚至几小时就能搞定修改稿。这时候不要马上投回去,要放一放,多看一看,两个星期之后再投出去;
5 回复审稿意见时注意事项
(1)逐条回答所有问题;
(2)尽量满足审稿意见,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谨慎说明理由;
(3)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深入讨论;
(4)修改完后投稿一定要核对初稿中改正的地方:作者的一般信息和各种联系方式、标题、摘要、图片编号、数据值等;
6 投稿方式
(1)纸质投稿-便捷性差、耗时长、不方便整理
(2)电子邮件投稿-极好的便捷性和易操作性
(3)网上投稿-通过邮件往来,可以交流与投稿相关的问题
备注:
-
网上投稿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1)应当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选择符合的SCI期刊;
(2)阅读投稿须知;
(3)期刊官网上注册账号,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单位、邮箱等以方便联系;
(4)完成注册之后,便需要按照期刊的在线指引系统一步步上传自己的稿件; -
在完成稿件投递之后,编辑会审阅稿件内容:
如果编辑认为稿件没有达到要求,便会退稿修改。
如果编辑认为稿件达到期刊的要求,便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同行评审。给出关键性意见,比如直接拒绝、大修、小修和直接接收。在汇总所有的审稿意见之后,编辑会给出最终的判断,并将结果发送到作者邮箱。
7 SCI期刊查重规则
7.1 查重方式
-
Turnitini
分国际版和UK版,主要面向对象是学校,进行包括毕业论文、课程论文的重复率检查,中国用户主要使用国际版进行论文查重 -
Thenticate
主要面向各大SCI论文出版商,对投稿稿件进行重复率检测
7.2 查重相似率分析
-
相似率低于10%
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属于原创,总的相似率可能仅仅由少量的低级重复累计而来(3%以内); -
相似率10%~50%之间
相似率的来源除了第一类来源之外,还可能存在借鉴表达的部分,这部分的重复会显著增高重复率; -
相似率高于50%
意味着大部分语句都与数据库中的论文相似,对于作者来说,这是投稿大忌;
7.3 两种特殊情况
- 总体相似率高:一系列低于5%的较低重复率累积而得,那么编辑一般不会认为这属于重复,论文作者只需微小调整语句即可;
- 总体相似率很低,但仅包含一至两处的高重复率匹配来源:如果是由一部分接近25%的相似率和低于1%的相似率累积而来,那么代表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严重抄袭,这种会直接被编辑判定为抄袭并且遭到撤稿修改;
8 细节知识了解
8.1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别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8.2 作者地址的标署
根据作者列表详细地标注作者地址、邮编和单位
8.3 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
若有已知的专家可以直接向编辑推荐;
若是不了解该领域的专家,选择审稿人有以下几个方法:
- 利用SCI、SSCI等检索相关的专家;
- 通过文章中的参考文献寻找相关审稿人;
- 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 ;
- 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 ;
- 询问比较熟识的专业人士;
- 交叉审稿,邀请以前的作者;
- 若是团队连续研究,考虑自建期刊审稿人专家库等等)
8.4 重视审稿人提出的问题
审稿人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进行评价:
- 是否有明确的创新点;
- 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合乎逻辑 ;
- 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妥当;
- 语言描述是否正确、简明;
- 图表的使用和设计是否必要、规范、清楚等;
8.5 合理利用一些小技巧
- 提前了解所投杂志涉及的研究方向,做到“投其所好”;
- 比对目标期刊的征稿说明,逐一调整文章内容和格式;
- 引用1~2篇来自该期刊或审稿人的文献;
- 邀请在目标期刊发表过较多文章的同行或朋友修改文章;
8.6 稿件及其相关材料准备
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大多数杂志要求tiff格式,少数接受jpg格式 )、Cover letter等等;
9 稿件状态
- 投稿(Submit);
- 编辑处理稿件(With Editor):一般会持续两个星期;
- 审稿(Under Review):持续较长的时间(1个月~几个月);
- 修改(Revise):期刊会限定你在一定时间内将修改稿上传,修改原则是根据审稿意见逐条作答;
- 结果(Accept or Reject);
10 论文接收后的注意事项
- 杂志社的文章校样;
- 版权转让说明;
11 编辑审稿的经验心得
- 通篇细节错误很多,可以直接拒稿
- 文章质量很高,即well written,只需提几条简单的意见就可以接收
12 文章中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
标题最好不要出现novel,new等词。
-
Abstract里避免充斥大量数字。
-
规范引用参考文献,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来编辑,手工录入,出错的可能性大。其次参考文献格式要统一。
①用Author-year格式那就要有Author-year的式样,用数字格式那就要有对应的数字编号。
②人名的拼写要正确,因为有可能某篇引用文献的作者就是你的审稿人。③用et al.要慎重。列出作者姓名是对文献作者的尊重。 -
准确拼写节标题。
①切忌超长段落;
②图表切忌模糊不清;
③根据目标期刊合理设置文章格式;
13 小结
- 选择合适的SCI期刊投稿。
- 在论文投稿过程中,必须提前熟悉投稿流程和牢记投稿的注意事项。
- 要以正确的态度回复审稿人的审稿意见,对审稿意见要逐条回答。
- 注意论文不是接收后就万事大吉,要留心论文接收后的注意事项。
- 尝试从编辑、审稿人的角度分析审稿意见和审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