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人工智能创作组-数据挖掘岗-面试经验

本文分享了一次面试百度人工智能创作组数据挖掘岗位的经历,涉及决策树算法、数据分析流程、HiveSQL解决数据倾斜的方法、决策树理解、XGBoost模型和ChatGPT背后的Transformer模型。同时,还介绍了二叉树层次遍历和左视图的实现以及逻辑回归的损失函数。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上上周面试了百度的人工智能创作组的数据挖掘岗。视频面试。一面持续了37分钟,流程:自我介绍——>是否在职和换工作动机——>介绍自己之前做过的业务——>技术栈问答——>手写算法题。这个岗位主要任务是负责用AI 将文本生成视频,并精准推送给用户。面试中问了很多树相关的算法,大概是实际工作中常用到决策树算法。因为当时准备不足,而且没用过决策树,面试答得很差,结果凉凉。不过这也没什么遗憾的,也是积累了一次宝贵的大厂面试经验。下面我挑几个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给出复盘认为比较理想的答案,希望能给小伙伴们带来帮助。

 

一、数据分析的完整流程是什么?

 

数据分析的完整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分析目标:明确分析的目标和问题,了解需要回答的具体业务问题或探索的方向。

2.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数据,可以从内部数据库、外部数据源、API接口、日志文件等获取数据。

3.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进行数据类型转换、数据归一化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4. 探索性数据分析(EDA):通过可视化和统计分析等手段对数据进行探索,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关联性等信息,并提出初步的假设和洞察。

5. 数据建模和分析:根据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模型,进行数据建模和分析。这可以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6. 结果解释和报告:解释和解读数据分析的结果,将分析的结论和洞察以清晰和易懂的方式进行报告和展示。可以使用可视化图表、报告文档、演示文稿等形式呈现。

7. 结果应用和决策: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和洞察,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支持业务决策和改进。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优化业务流程、改进产品设计、制定营销策略等。

8. 监控和迭代:跟踪实施行动计划的结果,并进行后续的监控和迭代。根据实际结果反馈,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持续提升数据分析的价值和效果。

这个流程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随着业务需求和数据的变化,需要不断地重新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

二、Hive SQL遇到数据倾斜该如何解决?

在Hive SQL中,当遇到数据倾斜(Data Skew)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解决:

1. 数据预处理:对倾斜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数据清洗、数据抽样或数据分桶等方法来减少数据倾斜的影响。例如,可以将倾斜的数据进行分桶操作,使数据更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桶中。

2. 数据重分布:通过对倾斜键进行数据重分布,将倾斜的数据均匀分布到多个节点上,以减少负载不平衡。可以使用Hive的`DISTRIBUTE BY`和`CLUSTER BY`等关键字来指定数据的分布策略。

3. 多级聚合:对于倾斜键进行多级聚合,将原本大量的数据聚合为更小的数据集。例如,可以先按照非倾斜键进行聚合,然后再针对倾斜键进行聚合操作。

4. 增加分区:如果数据表是分区表,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分区,将数据分散到多个分区中。这可以减少单个分区中的数据量,缓解倾斜问题。

5. 动态调整资源:根据倾斜情况,动态调整集群资源以更好地处理倾斜数据。可以增加或减少任务数量、调整容器大小、修改并行度等。

6. 使用Join优化:如果数据倾斜发生在Join操作中,可以考虑使用Map Join或Broadcast Join来避免数据倾斜。这将将小表复制到每个节点上,避免数据倾斜问题。

7. 倾斜键过滤:通过识别和过滤倾斜键来减少倾斜影响。可以使用Hive的`FILTER`和`CASE`语句等来排除倾斜键或对其进行特殊处理。

8. 使用压缩技术:倾斜数据可能会导致数据存储不均衡,可以使用压缩技术来减少数据的存储空间,并提高查询性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在处理数据倾斜问题时,还可以使用Hive的日志和性能分析工具来识别倾斜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讲一下对决策树的理解

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解决分类和回归问题。它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决策节点和叶节点来构建预测模型。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特征或属性,并且根据该特征对数据进行分割或判断。以下是对决策树的一些关键理解:

1. 树形结构:决策树由节点和边组成的树形结构,根节点表示最重要的特征或属性,内部节点表示特征的分裂或决策,叶节点表示最终的预测结果。

2. 特征选择:决策树的构建过程中,需要选择最佳的特征来进行节点分裂。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信息增益、基尼不纯度和方差等。选择的特征应能最好地区分不同类别或回归值。

3. 节点分裂:节点分裂是决策树构建的关键步骤。根据选定的特征和相应的分裂准则,将数据集划分为更纯净的子集。目标是使子集内的数据同类别或相似回归值尽可能地接近,不同子集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大。

4. 剪枝:决策树容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即模型在训练集上表现良好,但在新数据上的泛化能力较差。为了解决过拟合,可以进行剪枝操作,即去除一些节点和子树,以简化模型并提高泛化能力。

5. 解释性强:决策树具有很强的可解释性,可以清晰地展示特征的重要性和判断逻辑。决策树的生成过程可以直观地表示出数据的划分过程和预测规则。

6. 鲁棒性差:决策树对数据的小变动和噪声比较敏感,容易产生不稳定的结果。小的数据变动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决策树结构,因此在使用决策树时需要谨慎考虑数据质量和稳定性。

7. 集成方法:决策树可以与其他决策树结合形成强大的集成模型,如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树。通过组合多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鲁棒性。

决策树是一种直观且易于理解的机器学习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适用于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能够处理离散和连续特征,并能够应对复杂的特征交互关系。

 

 

四、谈一谈机器学习中常用的XGboost模型

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是一种高效、可扩展的机器学习模型,属于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Tree)的一种变体。相比于传统的梯度提升树,XGBoost在性能和准确性上有所提升,并且在许多机器学习竞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XGBoost的原理和特点如下:

1. 梯度提升树:XGBoost是基于梯度提升树的算法,通过迭代地训练多个弱分类器(决策树),每一次迭代都调整模型的权重,以最小化损失函数的梯度。这种逐步迭代的方式能够不断优化模型的预测能力。

2. 正则化:XGBoost引入了正则化技术来控制模型的复杂度,防止过拟合。通过添加正则化项到目标函数中,可以限制树的深度、叶子节点的数量等,使模型更加简单且泛化能力更强。

3. 特征选择和分裂:XGBoost使用一种基于梯度的特征选择方法,通过计算特征的信息增益来评估其重要性。在构建树的过程中,选择最佳特征和切分点来分裂节点,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模型的性能。

4. 并行化处理:XGBoost利用多线程和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对数据和模型的并行化处理。这使得XGBoost能够在大规模数据集上高效地训练和预测,提高了算法的速度和可扩展性。

优点:
- 高性能:XGBoost具有高效的训练和预测速度,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和高维特征。
- 准确性:XGBoost通过多次迭代优化模型,能够达到很高的预测准确性。
- 鲁棒性:XGBoost对于缺失值和异常值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处理不完整和噪声较多的数据。
- 可解释性:XGBoost提供了特征重要性的评估,可以帮助理解模型的决策过程。

缺点:
- 参数调优:XGBoost有一些参数需要进行调优,不合理的参数选择可能会导致模型性能下降或过拟合。
- 计算资源需求:由于XGBoost的并行化处理和高效性,需要较多的计算资源和内存,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 对异常值敏感:XGBoost对异常值比较敏感,异常值可能对树模型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模型性能下降。

 

五、对chatgpt了解多少?是否知道Transformer模型?

ChatGPT是基于GPT-3.5 Transformer模型进行训练的。Transformer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架构,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机器翻译、文本生成和对话系统等。

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思想是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通过对输入序列中的每个位置进行注意力计算,实现了对输入的全局建模。这种自注意力机制能够捕捉到输入序列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上下文信息。

Transformer模型由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两部分组成。编码器负责将输入序列编码成一系列高维特征表示,而解码器则利用这些特征表示生成输出序列。编码器和解码器都由多层的自注意力层和前馈神经网络层组成。

Transformer模型相较于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RNN)模型具有以下优点:

1. 并行计算:Transformer模型可以并行计算输入序列中的不同位置,大大加快了训练和推理的速度。

2. 长距离依赖建模:自注意力机制使得Transformer能够捕捉输入序列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对于理解上下文信息和生成连贯的输出具有更好的效果。

3.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Transformer模型可以通过增加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层数来增加模型的容量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注意力权重可视化和分析等方式解释模型的决策过程。

总体而言,Transformer模型的引入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本生成和对话任务中。我作为ChatGPT就是基于这个模型构建的,以实现对自然语言的生成和对话的能力。

 

六、二叉树的层次遍历,说明思路并手写代码。说明用的是队列还是栈?

二叉树的层次遍历是一种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它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层遍历二叉树的节点。以下是使用Python实现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的示例代码:

   

class 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0, left=None, right=None):
        self.val = val
        self.left = left
        self.right = right

def levelOrder(root):
    if not root:
        return []

    result = []
    queue = [root]

    while queue:
        level = []
        level_size = len(queue)

        for _ in range(level_size):
            node = queue.pop(0)
            level.append(node.val)

            if node.left:
                queue.append(node.left)

            if node.right:
                queue.append(node.right)

        result.append(level)

    return result

这里使用了一个队列来辅助层次遍历。首先,我们将根节点加入队列。然后,从队列中逐个取出节点,并将其值加入当前层的结果列表。同时,将节点的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如果存在)加入队列。然后继续处理队列中的下一个节点,直到队列为空。

你可以创建一个二叉树的实例,并调用levelOrder函数来获取层次遍历的结果。例如:

# 创建二叉树
root = TreeNode(3)
root.left = TreeNode(9)
root.right = TreeNode(20)
root.right.left = TreeNode(15)
root.right.right = TreeNode(7)

# 层次遍历
result = levelOrder(root)
print(result)

运行上述代码将输出:[[3], [9, 20], [15, 7]],表示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结果。

 

七、手写二叉树的左视图代码

以下是使用Python实现二叉树的左视图的示例代码:

class 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0, left=None, right=None):
        self.val = val
        self.left = left
        self.right = right

def leftView(root):
    if not root:
        return []

    result = []
    queue = [root]

    while queue:
        level_size = len(queue)

        for i in range(level_size):
            node = queue.pop(0)

            if i == 0:
                result.append(node.val)

            if node.left:
                queue.append(node.left)

            if node.right:
                queue.append(node.right)

    return result

在这个代码中,我们使用了层次遍历的思想,但与标准层次遍历不同的是,只保留每一层的第一个节点的值,即左视图的节点。

你可以创建一个二叉树的实例,并调用leftView函数来获取二叉树的左视图。例如:

# 创建二叉树
root = TreeNode(1)
root.left = TreeNode(2)
root.right = TreeNode(3)
root.left.right = TreeNode(4)
root.right.left = TreeNode(5)
root.right.right = TreeNode(6)
root.right.left.left = TreeNode(7)

# 左视图
result = leftView(root)
print(result)

运行上述代码将输出:[1, 2, 4, 7],表示二叉树的左视图节点的值。这些值按从根节点到最右边的路径顺序给出,每层只包含最左边的节点。

 

八、讲一下逻辑回归的损失函数是什么

逻辑回归的损失函数通常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Cross-Entropy Loss)。

在二分类逻辑回归中,假设目标变量的取值为0或1,表示两个不同的类别。逻辑回归的目标是通过一个概率模型来预测样本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模型通过一个线性函数与sigmoid函数组合来得到概率值。

对于单个样本,设其实际标签为y(0或1),预测概率为p(0到1之间的值)。交叉熵损失函数的定义如下:

损失函数 = -[y * log(p) + (1 - y) * log(1 - p)]

其中,第一项表示当y=1时,希望p尽可能接近1,第二项表示当y=0时,希望p尽可能接近0。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可以使得预测的概率p与实际标签y之间的差异最小化。

对于整个训练集,通常使用平均交叉熵损失函数,即将所有样本的损失函数取平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多分类逻辑回归,损失函数的形式稍有不同,通常使用多类交叉熵损失函数(Multiclass Cross-Entropy Loss)或softmax损失函数。但在二分类逻辑回归中,常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作为损失函数。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Better算法工程师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