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卫星和卫星跟踪卫星测量模式是卫星技术和地球观测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以下是对这两个概念的详细解释:
一、低轨卫星
低轨卫星主要指运行在低地球轨道(距离地面500~2000公里,LEO)的卫星。与高轨(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相比,低轨卫星在通信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
- 距离近:低轨卫星距离地球表面较近,因此信号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
- 覆盖范围广:虽然单个低轨卫星的覆盖范围有限,但通过多个卫星的组网,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 应用场景丰富:低轨卫星不仅可用于通信,还可用于导航、地球观测等多个领域。
- 整体制造成本低:由于低轨卫星的轨道高度较低,对卫星的制造和发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整体制造成本也较低。
此外,低轨卫星还是下一代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当前卫星互联网建设最契合的卫星类型。
二、卫星跟踪卫星测量模式
卫星跟踪卫星测量模式是一种通过一颗或若干颗卫星对另一颗卫星进行跟踪,测量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进行重力场探测的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包括两种模式:
- 高-低模式(HL-SST):由若干颗高轨同步卫星跟踪低轨卫星的轨道摄动来确定扰动重力场。在这种模式下,高轨卫星受到较小的大气阻力,轨道稳定性高,地面跟踪站容易对其进行精密定轨;而低轨卫星的轨道高度比较低,对地球重力场的敏感性较高,容易被高轨卫星测定出其轨道摄动。
- 低-低模式(LL-SST):通过测定在同一低地轨道上两颗卫星(相距约200公里)之间的相对速率变化来确定地球重力场。在这种模式下,两颗卫星受到不同的地球重力场所引起的距离与距离变率的变化,通过测量这些变化可以推求出地球重力场的精细结构。
卫星跟踪卫星测量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初最有价值和应用前景的高效重力探测技术之一。其主要科学目的包括测定地球重力场的精细结构及长波重力场随时间的变化、以全球尺度精密测定磁场、全球大气层及电离层探测等。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监测地球质量分布的变化、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等。
综上所述,低轨卫星和卫星跟踪卫星测量模式在卫星技术和地球观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科学研究、地球观测和通信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