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数字散斑干涉技术(Digital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DSPI)是一种多功能光学测量技术,其特点为全场、非接触以及高精度测量等,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数字散斑干涉技术是一种应用光学原理对物体缺陷进行检测的实时测量技术,以激光散斑作为被测物体信息变化的载体,利用相干光照射到被测物体表面时产生的干涉散斑场来检测物体状态变化。在应用电子散斑干涉技术进行测量时,电子散斑干涉图像记录被测物体内部正常区域和缺陷区域物理参数不同而产生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是干涉场中光程差相同的点的轨迹,光程差与物体的形变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因而可以根据干涉条纹的方向、形状和疏密获得与光程差有关的被测量信息。通常采取的做法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从条纹图中提取出干涉条纹的相位,进而根据条纹相位和被测物理量的关系获得物体的微小位移、形变信息,进而进行缺陷检测,因而相位估计的准确性对求得被测物体的变形信息至关重要[1]。通过对散斑场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得到物体表面的位移和应变信息,还可以进行三维形貌测量。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搭建如图1所示的散斑干涉系统,加载装置为带有微螺旋结构的固支圆盘,以测量物体离面位移。
在物体变形前后分别进行曝光,得到加载前后的散斑图如图2(a)与(b)所示。将两者相减即可获得散斑干涉条纹图,如图2 ( c ) 所示。
图3给出了另一变形时刻,得到的散斑条纹图。
2.2 实验误区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随意获取两张散斑图相减,就能获得散斑条纹图,这是特别常见的实验误区。这与散斑相关性有关,即随意加载获取的两张散斑图之间出现了散斑不相关(在数字全息领域测量动态范围是有限的),这样相减后得不到条纹。
根据博主长期以来的经验分析,数字全息干涉存在测量动态范围有限的说法,而在散斑干涉领域,同样也存在这样的测量极限,对应来看就是两张散斑图中的散斑不相关,因而,两次加载时,加载不能超过测量动态范围。
因而,数字散斑干涉(数字剪切散斑干涉)难点在于:
- 设计一个加载方式。
- 控制加载量。
- 采集散斑图时非常讲究技巧。
三、软硬件系统开发
博主(博士研究生)在数字散斑干涉(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数字全息干涉,数字全息显微等领域经验丰富,也积累了大量实验经验技巧。可提供实验指导、光路搭建、用户界面开发等,相关联系方式见文章最底部。
四、参考文献
[1] 张芳, 李文恒, 王雯, et al.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子散斑干涉条纹图相位恢复[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16): 98-107.
五、交流与合作
⭐️◎⭐️◎⭐️◎⭐️ · · · **博 主 简 介** · · · ⭐️◎⭐️◎⭐️◎⭐️ ♪▁▂▃▅▆▇ 博士研究生生 ,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定量相位成像领域,具体包括干涉相位成像技术(如**全息干涉☑**、散斑干涉☑等)、非干涉法相位成像技术(如波前传感技术☑,相位恢复技术☑)、此外,还对各种相位解包裹算法☑,相干噪声去除算法☑等开展过深入的研究。
程序获取、程序开发、实验指导,系统开发,科研服务,请私信博主,联系方式见文章最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