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监测在教育行业的必要性

近年来,教育网络舆情爆发频率较高,纷繁复杂的突发事件将部分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卷入到安全和声誉的危机之中。古语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意味着,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体现的尤为明显,教育工作者、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加强管理,科学研判,积极应对,趋利避害。

教育舆情是人们在网络上对教育行业,教育机构,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教育事件等各方面的内容,所发表的自己的观点、看法等思想、情绪和态度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借助于互联网发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看法,是公众对教育权益的诉求,包含着各种社会利益群体对教育问题的复杂心态。

教育网络舆情所关注的是互联网上曝光和呈现的教育事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等方面,同时更注重挖掘人们对这些教育问题或现象的观点和态度。

一、网络舆情特征

1.信息呈爆炸性传播

网络舆情的形成时间较传统媒体更短,受众范围更大。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不需要排版、印刷等等,在突发事件正在发生时网络上就能同步报道,并配以现场图片及文字。一个热点事件加上带有情绪化主观性的想法,就可以点燃整个网络舆论热潮,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例如,一个网民上传文字或图片到个人微博,不到一分钟就能收到系统的自动提示,看到有哪些粉丝在关注、评论、跟进此事。如果发布的信息价值高,被其他网站发现,用抓取软件抓走并放上网的时间是50多秒。据统计,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到1小时各大门户网站就会相继转载。当一条舆情在微博、微信发布后,其他浏览此信息的网民选择转发、评论,马上可以将其迅速扩散。

2.传播主体是隐蔽的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上传播主体是模糊的,信息可能是以实名制发表,也可能是匿名发表它。作为完全开放的互联网,为每一个人都拓宽了公共空间,也给了每一个人发表自我意见的平台,同样每一个人也都有自由选择信息的权利。网民分散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如果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文字和拍到的图片、视频传到互联网,或在网站的论坛、微博、博客、QQ群上转发别人发布的信息,每个网民即是传播者又是既是传播者、也是播种者、践行者。

3.舆情来源模糊且广泛

网络信息的来源往往有一定的模糊性,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有信息内容没有信息来源;另一种是由于网络独有的匿名特性,网络舆论的过度自由化也引发了一连串的消极影响,例如个别网民通过网络散布不真实的谣言、未经他人允许披露隐私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权威机构不能够及时予以解释或澄清,或者将不可靠的信息删除,网民很可能半信半疑,勾起他们的好奇心,引起网络热议

自媒体时代的标志就是“人人都是记者”,公众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在电脑或手机上预先写好言论,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发布在互联网,网上发布的舆情主题也多种多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结合发布人的喜好,舆情话题的范围非常广泛。

4. 社交媒体是舆情的主要孵化器,短视频成为重要的舆情发酵途径

2011年以来,以微博、微信为典型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高速发展态势,成为舆论热点事件的策源地和传播主渠道,越来越多的信息和话题由社交媒体发端,向主流媒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