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个极点和单个零点的概念
在控制系统和开关电源的频率域分析中,传递函数的极点(Poles)和零点(Zeros)决定了系统的幅值和相位特性。单个极点和单个零点是最基本的元素,常用于调整环路补偿。
1. 单个极点
- 定义:传递函数分母中的一项,如
,其中 ωp \omega_p ωp 是极点频率。
- 频率响应:
- 幅值:在
处开始以 -20 dB/十倍频下降。
- 相位:从 0° 逐渐滞后至 -90°,在
附近变化最显著(-45° 处为
)。
- 幅值:在
- 物理意义:
- 表示系统的一个时间常数(如RC电路的充电/放电)。
- 在开关电源中,常见于输出滤波器(如LC网络中的电容放电效应)。
2. 单个零点
- 定义:传递函数分子中的一项,如
,其中
是零点频率。
- 频率响应:
- 幅值:在
处开始以 +20 dB/十倍频上升。
- 相位:从 0° 逐渐超前至 +90°,在
附近变化最显著(+45° 处为
)。
- 幅值:在
- 物理意义:
- 表示系统增益的增强或相位提前。
- 在电源设计中,常见于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或补偿网络。
二、在环路补偿中的作用
环路补偿的目标是调整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以确保稳定性(足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和良好的动态性能。单个极点和零点是构建补偿网络的基本工具。
1. 单个极点的作用
- 降低增益:在高频段引入极点,衰减增益,防止噪声放大。
- 平滑响应:限制带宽,避免过高的增益交叉频率导致振荡。
- 典型应用:
- 在II型或III型补偿中,高频极点用于抑制开关噪声。
- 示例:在Buck转换器中,额外极点可衰减开关频率处的纹波。
2. 单个零点的作用
- 提升相位:在增益交叉频率附近引入零点,补偿系统固有的相位滞后。
- 抵消极点:若系统有低频极点(如LC共振),零点可部分抵消其幅值下降和相位滞后。
- 典型应用:
- II型补偿中,零点提升中频段相位(如抵消LC双极点)。
- Flyback拓扑中,ESR零点自然抵消输出电容的极点。
三、结合拓扑的分析
以下简要分析单个极点和零点在不同拓扑中的体现与应用:
1. Buck转换器
- 系统极点:LC滤波器引入双极点(如
)。
- 补偿策略:用单个零点(II型补偿)抵消LC影响,单个极点限制高频增益。
- 效果:相位提升至45°-60°,带宽适中。
2. Boost转换器
- 系统极点与零点:LC双极点 + 右半平面零点(RHPZ)。
- 补偿策略:单个零点不足以应对RHPZ的剧烈相位滞后,需多个零点(III型),单个极点仍用于高频衰减。
- 效果:带宽受限,需谨慎设计。
3. Flyback转换器
- 系统特性:LC双极点,CCM下有RHPZ,ESR引入自然零点。
- 补偿策略:
- DCM:单个零点(II型)配合ESR零点即可。
- CCM:需额外零点处理RHPZ,单个极点衰减高频。
- 效果:模式切换需调整补偿。
4. LLC转换器
- 系统特性:谐振网络双极点,无RHPZ。
- 补偿策略:单个零点提升相位,单个极点控制带宽,视谐振频率调整。
- 效果:动态响应较慢,补偿设计需考虑负载变化。
四、总结
- 单个极点:降低高频增益,限制带宽,增强稳定性。
- 单个零点:提升相位,改善瞬态响应,常用于抵消系统极点。
- 拓扑差异:简单拓扑(如Buck)单个零点+极点即可,复杂拓扑(如Boost、Flyback CCM)需更多极点/零点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