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篇的几个定律

序 、分享几个看到的定律 。

管理是一种有价值和道德取向的工具,它的对象是人所进行的工作,因此管理者一定要与人打交道,他们必须面对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人性的善与恶。

 

01.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在他看来,人有两类需求,一类是生物属性带给我们的低级需求,比如延续生命;一类是进化后逐渐显现的高级需求,比如释放潜能。

第一,生理需求。员工首先要生存。对吃顿火锅都要等到过节的员工,激励没什么花把势:给钱。在这个需求级别的员工,你和他谈梦想会被抵触:别和我谈梦想,我的梦想,就是不用大清早去超市排队,买打折鸡蛋。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更多假期,就是最好的激励。

第二,安全需求。员工如果总提心吊胆,自己的工作会不会明天就没了,那么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他只会想:千万不能生病,不能生病,不然立刻卷铺盖走人。各种福利、保险、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是对提心吊胆的员工,最好的激励。

第三,社会需求。别发旅行津贴,组织大家一起去旅行;别发儿童节礼券,组织员工办亲子活动;别发健身补贴,鼓励员工每天锻炼,然后举行运动会。这些都是很有效的友爱激励、归属感激励的手段。把社会需求发成购物券,是用第一层的激励,满足第三层的需求。

第四、尊重需求。这一层,是顶级管理者的秘密武器。

第五,自我实现需求。对处于这样阶段的人,别说:我有个赚钱的好点子,要不要一起来?你要说: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和我一起改变世界?回到比尔·盖茨身上来,唯一能激励他的,可能就是自我实现,比如解决一下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问题,或者攻克一下艾滋病等等。

PS:用自我实现的手段,激励生理需求阶段员工,他会觉得你2;用生理需求的手段,激励自我实现阶段的员工,他会觉得你Low。

 

02.蘑菇定律

网上盛传一个故事。说华为的一个刚入职的新员工,充满了激情,非常努力工作,而且,有一双观察入微的眼睛,一颗细腻分析的心。在工作中,他发现了很多华为在管理和战略上的问题,忧心忡忡。于是,他非常认真地、负责任地,给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谈自己对华为经营战略的看法和建议。

任正非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的建议,并且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马云也说过类似的话:刚进入公司三年的员工,不要谈战略,先把战术做好再考虑战略的问题,谁跟我谈战略,我开除谁。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涉及到对新员工,尤其是基层新员工,尤其、尤其是年轻的基层新员工,比如大学生的管理和培养问题。

这些员工处于一个特定阶段:第一,能力不足,经验缺乏;第二,充满激情,自视很高。俗称:眼高手低。但是,“眼高手低”在这里不是一个贬义词,他是几乎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员工,暂时还不堪重用,只能做些简单、重复的事,但又因为只做这些简单、重复的事,他们的自信心甚至激情,都受到严重打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但怀才不遇,金光被沙子掩埋了,像蘑菇一样没人管、没人问。有人也把这种状态,叫做: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这个词,来源于一批年轻的程序员,他们整天整夜的缩在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写程序,所以经常自嘲:像蘑菇一样的生活。

后来,蘑菇定律就特指,年轻的基层新员工,常被置于没人注意的角落,不受重视,甚至打杂、跑腿、受到苛责,就像蘑菇一样:在阴暗处静静生长,没人关注,甚至有时还要被浇上大粪。

但这是蘑菇生长一个必经的过程。员工也一样,这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是新员工的一笔财富,训练能力、磨练态度。

 

03.贝尼斯定律

我打个比方。你希望招个员工,符合你对这个职位要求的人才,市场价大约2万元每月。但是,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你只能付5000元。你希望用5000元的成本,雇2万元的人,是不靠谱的。这个差距,不是他们和你的差距,是你的付出,和你的期待的差距。

但更可怕的是,因为外部世界飞速变化,你的员工今天拥有的能力,还会在未来迅速贬值。你对员工越压榨使用,不给他升级的时间,他就越会加速贬值,进入恶性循环。你期待一个支付了5000元,实际能力还在不断缩水的员工,创造2万元的价值,当然会觉得“这届员工”不行。

让你的员工越来越值钱。不把你的员工当成消费品,试着把他们当成投资品。工作是消费,培训是投资。著名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说: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

PS:贝尼斯定理,就是员工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工作是消费,培训是投资。贝尼斯说:员工培训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资。

题外话:可以使用 “7 - 2 - 1 模型”投资员工 。

“7-2-1模型”,就是对员工培训的投资,70%来自“工作中学习”,20%来自“向他人学习”,10%来自“正式的培训”。

 

04.墨菲定律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墨菲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由此,他得出的教训是: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后来,墨菲的这段话被广泛传播,不断演绎,最终变成了一句大家可能更加熟知的表述: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定律”,被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的三大发现之一 。另外两个是 “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

 

PS:墨菲定律就是: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墨菲定律不是一项数学规律,而是一个心理学现象,人们更容易记住挫折和痛苦。但墨菲定律,还是给了我们重要警示,管理者不要“盲目乐观”,要“谨慎乐观”。

 

 

 

PS:来自于 《5商学院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