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 发送网络包(上):如何表达我们想让合作伙伴做什么?

上一节,通过 socket 函数、bind 函数、listen 函数、accept 函数以及 connect 函数,在内核建立好了数据结构,并完成了 TCP 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过程。这一节,接着来分析,发送一个网络包的过程。

解析 socket 的 Write 操作

socket 对于用户来讲,是一个文件一样的存在,拥有一个文件描述符。因而对于网络包的发送,我们可以使用对于 socket 文件的写入系统调用,也就是 write 系统调用。

write 系统调用对于一个文件描述符的操作,大致过程都是类似的。在文件系统那一节,已经详细解析过,这里不再多说。对于每一个打开的文件都有一个 struct file 结构,write 系统调用会最终调用 stuct file 结构指向的 file_operations 操作。

对于 socket 来讲,它的 file_operations 定义如下:

static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socket_file_ops = {
  .owner =  THIS_MODULE,
  .llseek =  no_llseek,
  .read_iter =  sock_read_iter,
  .write_iter =  sock_write_iter,
  .poll =    sock_poll,
  .unlocked_ioctl = sock_ioctl,
  .mmap =    sock_mmap,
  .release =  sock_close,
  .fasync =  sock_fasync,
  .sendpage =  sock_sendpage,
  .splice_write = generic_splice_sendpage,
  .splice_read =  sock_splice_read,
};

按照文件系统的写入流程,调用的是 sock_write_iter。

static ssize_t sock_write_iter(struct kiocb *iocb, struct iov_iter *from)
{
  struct file *file = iocb->ki_filp;
  struct socket *sock = file->private_data;
  struct msghdr msg = {.msg_iter = *from,
           .msg_iocb = iocb};
  ssize_t res;
......
  res = sock_sendmsg(sock, &msg);
  *from = msg.msg_iter;
  return res;
}

在 sock_write_iter 中,我们通过 VFS 中的 struct file,将创建好的 socket 结构拿出来,然后调用 sock_sendmsg。而 sock_sendmsg 会调用 sock_sendmsg_nosec。

static inline int sock_sendmsg_nosec(struct socket *sock, struct msghdr *msg)
{
  int ret = sock->ops->sendmsg(sock, msg, msg_data_left(msg));
......
}

这里调用了 socket 的 ops 的 sendmsg,在上一节已经遇到它好几次了。根据 inet_stream_ops 的定义,我们这里调用的是 inet_sendmsg。

int inet_sendmsg(struct socket *sock, struct msghdr *msg, size_t size)
{
  struct sock *sk = sock->sk;
......
  return sk->sk_prot->sendmsg(sk, msg, size);
}

这里面,从 socket 结构中,可以得到更底层的 sock 结构,然后调用 sk_prot 的 sendmsg 方法。这个我们同样在上一节遇到好几次了。

解析 tcp_sendmsg 函数

根据 tcp_prot 的定义,调用的是 tcp_sendmsg。

int tcp_sendmsg(struct sock *sk, struct msghdr *msg, size_t size)
{
  struct tcp_sock *tp = tcp_sk(sk);
  struct sk_buff *skb;
  int flags, err, copied = 0;
  int mss_now = 0, size_goal, copied_syn = 0;
  long timeo;
......
  /* Ok commence sending. */
  copied = 0;
restart:
  mss_now = tcp_send_mss(sk, &size_goal, flags);

  while (msg_data_left(msg)) {
    int copy = 0;
    int max = size_goal;

    skb = tcp_write_queue_tail(sk);
    if (tcp_send_head(sk)) {
      if (skb->ip_summed == CHECKSUM_NONE)
        max = mss_now;
      copy = max - skb->len;
    }

    if (copy <= 0 || !tcp_skb_can_collapse_to(skb)) {
      bool first_skb;

new_segment:
      /* Allocate new segment. If the interface is SG,
       * allocate skb fitting to single page.
       */
      if (!sk_stream_memory_free(sk))
        goto wait_for_sndbuf;
......
      first_skb = skb_queue_empty(&sk->sk_write_queue);
      skb = sk_stream_alloc_skb(sk,
              select_size(sk, sg, first_skb),
              sk->sk_allocation,
              first_skb);
......
      skb_entail(sk, skb);
      copy = size_goal;
      max = size_goal;
......
    }

    /* Try to append data to the end of skb. */
    if (copy > msg_data_left(msg))
      copy = msg_data_left(msg);

    /* Where to copy to? */
    if (skb_availroom(skb) > 0) {
      /* We have some space in skb head. Superb! */
      copy = min_t(int, copy, skb_availroom(skb));
      err = skb_add_data_nocache(sk, skb, &msg->msg_iter, copy);
......
    } else {
      bool merge = true;
      int i = skb_shinfo(skb)->nr_frags;
      struct page_frag *pfrag = sk_page_frag(sk);
......
      copy = min_t(int, copy, pfrag->size - pfrag->offset);
......
      err = skb_copy_to_page_nocache(sk, &msg->msg_iter, skb,
                   pfrag->page,
                   pfrag->offset,
                   copy);
......
      pfrag->offset += copy;
    }

......
    tp->write_seq += copy;
    TCP_SKB_CB(skb)->end_seq += copy;
    tcp_skb_pcount_set(skb, 0);

    copied += copy;
    if (!msg_data_left(msg)) {
      if (unlikely(flags & MSG_EOR))
        TCP_SKB_CB(skb)->eor = 1;
      goto out;
    }

    if (skb->len < max || (flags & MSG_OOB) || unlikely(tp->repair))
      continue;

    if (forced_push(tp)) {
      tcp_mark_push(tp, skb);
      __tcp_push_pending_frames(sk, mss_now, TCP_NAGLE_PUSH);
    } else if (skb == tcp_send_head(sk))
      tcp_push_one(sk, mss_now);
    continue;
......
  }
......
}

tcp_sendmsg 的实现还是很复杂的,这里面做了这样几件事情。

msg 是用户要写入的数据,这个数据要拷贝到内核协议栈里面去发送;在内核协议栈里面,网络包的数据都是由 struct sk_buff 维护的,因而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一个空闲的内存空间,将用户要写入的数据,拷贝到 struct sk_buff 的管辖范围内。而第二件事情就是发送 struct sk_buff。

在 tcp_sendmsg 中,我们首先通过强制类型转换,将 sock 结构转换为 struct tcp_sock,这个是维护 TCP 连接状态的重要数据结构。

接下来是 tcp_sendmsg 的第一件事情,把数据拷贝到 struct sk_buff。

我们先声明一个变量 copied,初始化为 0,这表示拷贝了多少数据。紧接着是一个循环,while (msg_data_left(msg)),也即如果用户的数据没有发送完毕,就一直循环。循环里声明了一个 copy 变量,表示这次拷贝的数值,在循环的最后有 copied += copy,将每次拷贝的数量都加起来。

这里只需要看一次循环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步,tcp_write_queue_tail 从 TCP 写入队列 sk_write_queue 中拿出最后一个 struct sk_buff,在这个写入队列中排满了要发送的 struct sk_buff,为什么要拿最后一个呢?这里面只有最后一个,可能会因为上次用户给的数据太少,而没有填满。

第二步,tcp_send_mss 会计算 MSS,也即 Max Segment Size。这是什么呢?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在网络上传输的网络包的大小是有限制的,而这个限制在最底层开始就有。

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最大传输单元)是二层的一个定义。以以太网为例,MTU 为 1500 个 Byte,前面有 6 个 Byte 的目标 MAC 地址,6 个 Byte 的源 MAC 地址,2 个 Byte 的类型,后面有 4 个 Byte 的 CRC 校验,共 1518 个 Byte。

在 IP 层,一个 IP 数据报在以太网中传输,如果它的长度大于该 MTU 值,就要进行分片传输。

在 TCP 层有个 MSS(Maximum Segment Size,最大分段大小),等于 MTU 减去 IP 头,再减去 TCP 头。也就是,在不分片的情况下,TCP 里面放的最大内容。

在这里,max 是 struct sk_buff 的最大数据长度,skb->len 是当前已经占用的 skb 的数据长度,相减得到当前 skb 的剩余数据空间。

第三步,如果 copy 小于 0,说明最后一个 struct sk_buff 已经没地方存放了,需要调用 sk_stream_alloc_skb,重新分配 struct sk_buff,然后调用 skb_entail,将新分配的 sk_buff 放到队列尾部。

struct sk_buff 是存储网络包的重要的数据结构,在应用层数据包叫 data,在 TCP 层我们称为 segment,在 IP 层叫 packet,在数据链路层称为 frame。在 struct sk_buff,首先是一个链表,将 struct sk_buff 结构串起来。

接下来,从 headers_start 开始,到 headers_end 结束,里面都是各层次的头的位置。这里面有二层的 mac_header、三层的 network_header 和四层的 transport_header。

struct sk_buff {
  union {
    struct {
      /* These two members must be first. */
      struct sk_buff    *next;
      struct sk_buff    *prev;
......
    };
    struct rb_node  rbnode; /* used in netem & tcp stack */
  };
......
  /* private: */
  __u32      headers_start[0];
  /* public: */
......
  __u32      priority;
  int      skb_iif;
  __u32      hash;
  __be16      vlan_proto;
  __u16      vlan_tci;
......
  union {
    __u32    mark;
    __u32    reserved_tailroom;
  };

  union {
    __be16    inner_protocol;
    __u8    inner_ipproto;
  };

  __u16      inner_transport_header;
  __u16      inner_network_header;
  __u16      inner_mac_header;

  __be16      protocol;
  __u16      transport_header;
  __u16      network_header;
  __u16      mac_header;

  /* private: */
  __u32      headers_end[0];
  /* public: */

  /* These elements must be at the end, see alloc_skb() for details.  */
  sk_buff_data_t    tail;
  sk_buff_data_t    end;
  unsigned char    *head,
        *data;
  unsigned int    truesize;
  refcount_t    users;
};

最后几项, head 指向分配的内存块起始地址。data 这个指针指向的位置是可变的。它有可能随着报文所处的层次而变动。当接收报文时,从网卡驱动开始,通过协议栈层层往上传送数据报,通过增加 skb->data 的值,来逐步剥离协议首部。而要发送报文时,各协议会创建 sk_buff{},在经过各下层协议时,通过减少 skb->data 的值来增加协议首部。tail 指向数据的结尾,end 指向分配的内存块的结束地址。

要分配这样一个结构,sk_stream_alloc_skb 会最终调用到 __alloc_skb。在这个函数里面,除了分配一个 sk_buff 结构之外,还要分配 sk_buff 指向的数据区域。这段数据区域分为下面这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连续的数据区域。紧接着是第二部分,一个 struct skb_shared_info 结构。这个结构是对于网络包发送过程的一个优化,因为传输层之上就是应用层了。按照 TCP 的定义,应用层感受不到下面的网络层的 IP 包是一个个独立的包的存在的。反正就是一个流,往里写就是了,可能一下子写多了,超过了一个 IP 包的承载能力,就会出现上面 MSS 的定义,拆分成一个个的 Segment 放在一个个的 IP 包里面,也可能一次写一点,一次写一点,这样数据是分散的,在 IP 层还要通过内存拷贝合成一个 IP 包。

为了减少内存拷贝的代价,有的网络设备支持分散聚合(Scatter/Gather)I/O,顾名思义,就是 IP 层没必要通过内存拷贝进行聚合,让散的数据零散的放在原处,在设备层进行聚合。如果使用这种模式,网络包的数据就不会放在连续的数据区域,而是放在 struct skb_shared_info 结构里面指向的离散数据,skb_shared_info 的成员变量 skb_frag_t frags[MAX_SKB_FRAGS],会指向一个数组的页面,就不能保证连续了。

于是就有了第四步。在注释 /* Where to copy to? */ 后面有个 if-else 分支。if 分支就是 skb_add_data_nocache 将数据拷贝到连续的数据区域。else 分支就是 skb_copy_to_page_nocache 将数据拷贝到 struct skb_shared_info 结构指向的不需要连续的页面区域。

第五步,就是要发生网络包了。第一种情况是积累的数据报数目太多了,因而我们需要通过调用 __tcp_push_pending_frames 发送网络包。第二种情况是,这是第一个网络包,需要马上发送,调用 tcp_push_one。无论 __tcp_push_pending_frames 还是 tcp_push_one,都会调用 tcp_write_xmit 发送网络包。至此,tcp_sendmsg 解析完了。

解析 tcp_write_xmit 函数

接下来看,tcp_write_xmit 是如何发送网络包的。

static bool tcp_write_xmit(struct sock *sk, unsigned int mss_now, int nonagle, int push_one, gfp_t gfp)
{
  struct tcp_sock *tp = tcp_sk(sk);
  struct sk_buff *skb;
  unsigned int tso_segs, sent_pkts;
  int cwnd_quota;
......
  max_segs = tcp_tso_segs(sk, mss_now);
  while ((skb = tcp_send_head(sk))) {
    unsigned int limit;
......
    tso_segs = tcp_init_tso_segs(skb, mss_now);
......
    cwnd_quota = tcp_cwnd_test(tp, skb);
......
    if (unlikely(!tcp_snd_wnd_test(tp, skb, mss_now))) {
      is_rwnd_limited = true;
      break;
    }
......
    limit = mss_now;
        if (tso_segs > 1 && !tcp_urg_mode(tp))
            limit = tcp_mss_split_point(sk, skb, mss_now, min_t(unsigned int, cwnd_quota, max_segs), nonagle);

    if (skb->len > limit &&
        unlikely(tso_fragment(sk, skb, limit, mss_now, gfp)))
      break;
......
    if (unlikely(tcp_transmit_skb(sk, skb, 1, gfp)))
      break;

repair:
    /* Advance the send_head.  This one is sent out.
     * This call will increment packets_out.
     */
    tcp_event_new_data_sent(sk, skb);

    tcp_minshall_update(tp, mss_now, skb);
    sent_pkts += tcp_skb_pcount(skb);

    if (push_one)
      break;
  }
......
}

这里面主要的逻辑是一个循环,用来处理发送队列,只要队列不空,就会发送。

在一个循环中,涉及 TCP 层的很多传输算法,我们来一一解析。

第一个概念是 TSO(TCP Segmentation Offload)。如果发送的网络包非常大,就像上面说的一样,要进行分段。分段这个事情可以由协议栈代码在内核做,但是缺点是比较费 CPU,另一种方式是延迟到硬件网卡去做,需要网卡支持对大数据包进行自动分段,可以降低 CPU 负载。

在代码中,tcp_init_tso_segs 会调用 tcp_set_skb_tso_segs。这里面有这样的语句:DIV_ROUND_UP(skb->len, mss_now)。也就是 sk_buff 的长度除以 mss_now,应该分成几个段。如果算出来要分成多个段,接下来就是要看,是在这里(协议栈的代码里面)分好,还是等待到了底层网卡再分。

于是,调用函数 tcp_mss_split_point,开始计算切分的 limit。这里面会计算 max_len = mss_now * max_segs,根据现在不切分来计算 limit,所以下一步的判断中,大部分情况下 tso_fragment 不会被调用,等待到了底层网卡来切分。

第二个概念是拥塞窗口的概念(cwnd,congestion window),也就是说为了避免拼命发包,把网络塞满了,定义一个窗口的概念,在这个窗口之内的才能发送,超过这个窗口的就不能发送,来控制发送的频率。

那窗口大小是多少呢?就是遵循下面这个著名的拥塞窗口变化图。

一开始的窗口只有一个 mss 大小叫作 slow start(慢启动)。一开始的增长速度的很快的,翻倍增长。一旦到达一个临界值 ssthresh,就变成线性增长,就称为拥塞避免。什么时候算真正拥塞呢?就是出现了丢包。一旦丢包,一种方法是马上降回到一个 mss,然后重复先翻倍再线性对的过程。如果觉得太过激进,也可以有第二种方法,就是降到当前 cwnd 的一半,然后进行线性增长。

在代码中,tcp_cwnd_test 会将当前的 snd_cwnd,减去已经在窗口里面尚未发送完毕的网络包,那就是剩下的窗口大小 cwnd_quota,也即就能发送这么多了。

第三个概念就是接收窗口rwnd 的概念(receive window),也叫滑动窗口。如果说拥塞窗口是为了怕把网络塞满,在出现丢包的时候减少发送速度,那么滑动窗口就是为了怕把接收方塞满,而控制发送速度。

滑动窗口,其实就是接收方告诉发送方自己的网络包的接收能力,超过这个能力,我就受不了了。因为滑动窗口的存在,将发送方的缓存分成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送了并且已经确认的。这部分是已经发送完毕的网络包,这部分没有用了,可以回收。

第二部分:发送了但尚未确认的。这部分,发送方要等待,万一发送不成功,还要重新发送,所以不能删除。

第三部分:没有发送,但是已经等待发送的。这部分是接收方空闲的能力,可以马上发送,接收方收得了。

第四部分:没有发送,并且暂时还不会发送的。这部分已经超过了接收方的接收能力,再发送接收方就收不了了。

因为滑动窗口的存在,接收方的缓存也要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接受并且确认过的任务。这部分完全接收成功了,可以交给应用层了。

第二部分:还没接收,但是马上就能接收的任务。这部分有的网络包到达了,但是还没确认,不算完全完毕,有的还没有到达,那就是接收方能够接受的最大的网络包数量。

第三部分:还没接收,也没法接收的任务。这部分已经超出接收方能力。在网络包的交互过程中,接收方会将第二部分的大小,作为 AdvertisedWindow 发送给发送方,发送方就可以根据他来调整发送速度了。

在 tcp_snd_wnd_test 函数中,会判断 sk_buff 中的 end_seq 和 tcp_wnd_end(tp) 之间的关系,也即这个 sk_buff 是否在滑动窗口的允许范围之内。如果不在范围内,说明发送要受限制了,我们就要把 is_rwnd_limited 设置为 true。

接下来,tcp_mss_split_point 函数要被调用了。

static unsigned int tcp_mss_split_point(const struct sock *sk,
                                        const struct sk_buff *skb,
                                        unsigned int mss_now,
                                        unsigned int max_segs,
                                        int nonagle)
{
        const struct tcp_sock *tp = tcp_sk(sk);
        u32 partial, needed, window, max_len;

        window = tcp_wnd_end(tp) - TCP_SKB_CB(skb)->seq;
        max_len = mss_now * max_segs;

        if (likely(max_len <= window && skb != tcp_write_queue_tail(sk)))
                return max_len;

        needed = min(skb->len, window);

        if (max_len <= needed)
                return max_len;
......
        return needed;
}

这里面除了会判断上面讲的,是否会因为超出 mss 而分段,还会判断另一个条件,就是是否在滑动窗口的运行范围之内,如果小于窗口的大小,也需要分段,也即需要调用 tso_fragment。

在一个循环的最后,是调用 tcp_transmit_skb,真的去发送一个网络包。

static int tcp_transmit_skb(struct sock *sk, struct sk_buff *skb, int clone_it,
                gfp_t gfp_mask)
{
    const struct inet_connection_sock *icsk = inet_csk(sk);
    struct inet_sock *inet;
    struct tcp_sock *tp;
    struct tcp_skb_cb *tcb;
    struct tcphdr *th;
    int err;

    tp = tcp_sk(sk);

    skb->skb_mstamp = tp->tcp_mstamp;
    inet = inet_sk(sk);
    tcb = TCP_SKB_CB(skb);
    memset(&opts, 0, sizeof(opts));

    tcp_header_size = tcp_options_size + sizeof(struct tcphdr);
    skb_push(skb, tcp_header_size);

    /* Build TCP header and checksum it. */
    th = (struct tcphdr *)skb->data;
    th->source      = inet->inet_sport;
    th->dest        = inet->inet_dport;
    th->seq         = htonl(tcb->seq);
    th->ack_seq     = htonl(tp->rcv_nxt);
    *(((__be16 *)th) + 6)   = htons(((tcp_header_size >> 2) << 12) |
                    tcb->tcp_flags);

    th->check       = 0;
    th->urg_ptr     = 0;
......
    tcp_options_write((__be32 *)(th + 1), tp, &opts);
    th->window  = htons(min(tp->rcv_wnd, 65535U));
......
    err = icsk->icsk_af_ops->queue_xmit(sk, skb, &inet->cork.fl);
......
}

tcp_transmit_skb 这个函数比较长,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填充 TCP 头,如果我们对着 TCP 头的格式。

这里面有源端口,设置为 inet_sport,有目标端口,设置为 inet_dport;有序列号,设置为 tcb->seq;有确认序列号,设置为 tp->rcv_nxt。我们把所有的 flags 设置为 tcb->tcp_flags。设置选项为 opts。设置窗口大小为 tp->rcv_wnd。

全部设置完毕之后,就会调用 icsk_af_ops 的 queue_xmit 方法,icsk_af_ops 指向 ipv4_specific,也即调用的是 ip_queue_xmit 函数。

const struct inet_connection_sock_af_ops ipv4_specific = {
        .queue_xmit        = ip_queue_xmit,
        .send_check        = tcp_v4_send_check,
        .rebuild_header    = inet_sk_rebuild_header,
        .sk_rx_dst_set     = inet_sk_rx_dst_set,
        .conn_request      = tcp_v4_conn_request,
        .syn_recv_sock     = tcp_v4_syn_recv_sock,
        .net_header_len    = sizeof(struct iphdr),
        .setsockopt        = ip_setsockopt,
        .getsockopt        = ip_getsockopt,
        .addr2sockaddr     = inet_csk_addr2sockaddr,
        .sockaddr_len      =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mtu_reduced       = tcp_v4_mtu_reduced,
};

总结时刻

这一节,解析了发送一个网络包的一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

这个过程分成几个层次。

VFS 层:write 系统调用找到 struct file,根据里面的 file_operations 的定义,调用 sock_write_iter 函数。sock_write_iter 函数调用 sock_sendmsg 函数。

Socket 层:从 struct file 里面的 private_data 得到 struct socket,根据里面 ops 的定义,调用 inet_sendmsg 函数。

Sock 层:从 struct socket 里面的 sk 得到 struct sock,根据里面 sk_prot 的定义,调用 tcp_sendmsg 函数。

TCP 层:tcp_sendmsg 函数会调用 tcp_write_xmit 函数,tcp_write_xmit 函数会调用 tcp_transmit_skb,在这里实现了 TCP 层面向连接的逻辑。

IP 层:扩展 struct sock,得到 struct inet_connection_sock,根据里面 icsk_af_ops 的定义,调用 ip_queue_xmit 函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