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选择(feature selection)

特征选择

这篇文章是关于机器学习中常用的特征选择的一个小结,整体上包括两部分

简介

常见方法

  • Filter

    1. 去掉取值变化小的特征(Removing features with low variance)
    2. 单变量特征选择 (Univariate feature selection)
  • Wrapper

    1. 递归特征消除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 Embedding

    1. 使用SelectFromModel选择特征 (Feature selection using SelectFromModel)
    2. 将特征选择过程融入pipeline (Feature selection as part of a pipeline)

简介

一个典型的机器学习任务,是通过样本的特征来预测样本所对应的值。如果样本的特征少,我们会考虑增加特征,比如Polynomial Regression就是典型的增加特征的算法。而现实中的情况往往是特征太多了,需要减少一些特征。

首先“无关特征”(irrelevant feature)。比如,通过空气的湿度,环境的温度,风力和当地人的男女比例来预测明天是否会下雨,其中男女比例就是典型的无关特征。

其实“多于特征”(redundant feature),比如,通过房屋的面积,卧室的面积,车库的面积,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所在城市的税收水平等特征来预测房价,那么消费水平(或税收水平)就是多余特征。证据表明,税收水平和消费水平存在相关性,我们只需要其中一个特征就足够了,因为另一个能从其中一个推演出来。(若是线性相关,则用线性模型做回归时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将会导致过拟合)

减少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减少过拟合、减少特征数量(降维)、提高模型泛化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模型获得更好的解释性,增强对特征和特征值之间的理解,加快模型的训练速度,一般的,还会获得更好的性能。问题是,在面对未知领域时,很难有足够的认识去判断特征与目标之间的相关性,特征与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这时候就需要用一些数学或工程上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特征选择。

常见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

  1. 过滤法(Filter):按照发散性或者相关性对各个特征进行评分,设定阈值或者待选择阈值的个数,选择特征
  2. 包裹法(Wrapper):根据目标函数,每次选择若干特征或者排除若干特征,直到选择出最佳的子集。
  3. 嵌入法(Embedding):先使用某些机器学习的算法和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各个特征的权值系数,根据系数从大到小选择特征。类似于Filter方法,但是是通过训练来确定特征的优劣。

Filter 1.去掉取值变化小的特征(Removing features with low variance)

假设某特征的特征值只有0和1,并且在所有输入样本中,95%的实例的该特征取值都是1,那就可以认为这个特征作用不大。如果100%都是1,那这个特征就没意义了。当特征值都是离散型变量的时候这种方法才能用,如果是连续型变量,就需要将连续变量离散化之后才能用。而且实际当中,一般不太会有95%以上都取某个值的特征存在,所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不太好用。可以把它作为特征选择的预处理,先去掉那些取值变化小的特征,然后再从接下来提到的的特征选择方法中选择合适的进行进一步的特征选择。

使用方差选择法时,先要计算各个特征的方差,然后根据阈值,选择方差大于阈值的特征。使用feature_selection库的VarianceThreshold类来选择特征:

>>> from sklearn.feature_selection import VarianceThreshold
>>> X =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0, 1, 0], [0, 1, 1]]
>>> sel = VarianceThreshold(threshold=(.8 * (1 - .8)))
>>> sel.fit_transform(X)
  • 1
  • 2
  • 3
  • 4
  • 5
array([[0, 1],
       [1, 0],
       [0, 0],
       [1, 1],
       [1, 0],
       [1, 1]])

 
 
  • 1
  • 2
  • 3
  • 4
  • 5
  • 6

果然, VarianceThreshold 移除了第一列特征,第一列中特征值为0的概率达到了5/6.

Filter 2.单变量特征选择 (Univariate feature selection)

单变量特征选择的原理是分别单独的计算每个变量的某个统计指标,根据该指标来判断哪些指标重要,剔除那些不重要的指标。

对于分类问题(y离散) 可采用:

卡方检验,f_classif, mutual_info_classif,互信息

对于回归问题(y连续) 可采用:

皮尔森相关系数,f_regression, mutual_info_regression,最大信息系数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运行,易于理解,通常对于理解数据有较好的效果(但对特征优化、提高泛化能力来说不一定有效)。这种方法有许多改进的版本、变种。单变量特征选择基于单变量的统计测试来选择最佳特征。它可以看作预测模型的一项预处理。

Scikit-learn将特征选择程序用包含 transform 函数的对象来展现:

  • SelectKBest 移除得分前 k 名以外的所有特征(取top k)

  • SelectPercentile 移除得分在用户指定百分比以后的特征(取top k%)

  • 对每个特征使用通用的单变量统计检验: 假正率(false positive rate) SelectFpr, 伪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 SelectFdr, 或族系误差率 SelectFwe.

  • GenericUnivariateSelect 可以设置不同的策略来进行单变量特征选择。同时不同的选择策略也能够使用超参数寻优,从而让我们找到最佳的单变量特征选择策略。
      将特征输入到评分函数,返回一个单变量的f_score(F检验的值)或p-values(P值,假设检验中的一个标准,P-value用来和显著性水平作比较),注意SelectKBest 和 SelectPercentile只有得分,没有p-value。

  • For classification: chi2, f_classif, mutual_info_classif

  • For regression: f_regression, mutual_info_regression

**!! 注意:**这些基于 F-test 的方法计算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另一方面,mutual information methods(mutual information : 互信息)能够计算任何种类的统计相关性,但是作为非参数的方法,互信息需要更多的样本来进行准确的估计。如果你使用的是稀疏的数据 (例如数据可以由稀疏矩阵来表示), chi2 , mutual_info_regression , mutual_info_classif 可以处理数据并保持它的稀疏性

2.1 卡方(Chi2)检验

经典的卡方检验是检验定性自变量对定性因变量的相关性。比如,我们可以对样本进行一次 c h i 2 c h i 2 c h i 2 chi2chi2 chi^2 chi2chi2chi2[01]。这个特点使得Pearson相关系数能够表征更丰富的关系,符号表示关系的正负,绝对值能够表示强度。当然,Pearson相关性有效的前提是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是单调的。

2.5 基于模型的特征排序 (Model based ranking)

这种方法的思路是直接使用你要用的机器学习算法,针对 每个单独的特征 和 响应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假如 特征 和 响应变量 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可以用基于树的方法(决策树、随机森林)、或者 扩展的线性模型 等。基于树的方法比较易于使用,因为他们对非线性关系的建模比较好,并且不需要太多的调试。但要注意过拟合问题,因此树的深度最好不要太大,再就是运用交叉验证

在 波士顿房价数据集 上使用sklearn的 随机森林回归 给出一个_单变量选择_的例子(这里使用了交叉验证):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ShuffleSplit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boston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Regressor
import numpy as np
# Load boston housing dataset as an example
boston = load_boston()
X = boston["data"]
Y = boston["target"]
names = boston["feature_names"]

rf = RandomForestRegressor(n_estimators=20, max_depth=4)
scores = []
# 单独采用每个特征进行建模,并进行交叉验证
for i in range(X.shape[1]):
score = cross_val_score(rf, X[:, i:i+1], Y, scoring=“r2”,cv=ShuffleSplit(len(X), 3, .3))
# 注意X[:, i]shape(1,m)和X[:, i:i+1]的区别hape(m,1)
scores.append((format(np.mean(score), ‘.3f’), names[i]))
print(sorted(scores, reverse=Tru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注意X[:, i]shape(1,m)和X[:, i:i+1]的区别hape(m,1)
a=np.array([1,2,3,4,5,6,7,8])
b=np.reshape(a,[2,4])
print(b)
print(b[:,1])
print(b[:,1:2])

 
 
  • 1
  • 2
  • 3
  • 4
  • 5
  • 6
[[1 2 3 4]
 [5 6 7 8]]
[2 6]
[[2]
 [6]]

 
 
  • 1
  • 2
  • 3
  • 4
  • 5

Wrapper 3.递归特征消除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递归消除特征法使用一个基模型来进行多轮训练,每轮训练后,移除若干权值系数的特征,再基于新的特征集进行下一轮训练。

  sklearn官方解释:对特征含有权重的预测模型(例如,线性模型对应参数coefficients),RFE通过递归减少考察的特征集规模来选择特征。首先,预测模型在原始特征上训练,每个特征指定一个权重。之后,那些拥有最小绝对值权重的特征被踢出特征集。如此往复递归,直至剩余的特征数量达到所需的特征数量。

  RFECV 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执行RFE,以此来选择最佳数量的特征:对于一个数量为d的feature的集合,他的所有的子集的个数是2的d次方减1(包含空集)。指定一个外部的学习算法,比如SVM之类的。通过该算法计算所有子集的validation error。选择error最小的那个子集作为所挑选的特征

from sklearn.feature_selection import RFE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递归特征消除法,返回特征选择后的数据
#参数estimator为基模型
#参数n_features_to_select为选择的特征个数
RFE(estimator=LogisticRegression(), n_features_to_select=2).fit_transform(iris.data, iris.target)

  • 1
  • 2
  • 3
  • 4
  • 5
  • 6
  • 7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一个递归特征消除示例,展示在数字分类任务中,像素之间的相关性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with cross-validation:一个递归特征消除示例,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自动调整所选特征的数量。

Embedding 4.使用SelectFromModel选择特征 (Feature selection using SelectFromModel)

单变量特征选择方法独立的衡量每个特征与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另一种主流的特征选择方法是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有些机器学习方法本身就具有对特征进行打分的机制,或者很容易将其运用到特征选择任务中,例如回归模型,SVM,决策树,随机森林等等。其实Pearson相关系数等价于线性回归里的标准化回归系数。

SelectFromModel 作为meta-transformer,能够用于拟合后任何拥有coef_feature_importances_ 属性的预测模型。 如果特征对应的coef_feature_importances_ 值低于设定的阈值threshold,那么这些特征将被移除。除了手动设置阈值,也可通过字符串参数调用内置的启发式算法(heuristics)来设置阈值,包括:平均值(“mean”), 中位数(“median”)以及他们与浮点数的乘积,如”0.1*mean”

Feature selection using SelectFromModel and LassoCV: 在阈值未知的前提下,选择了Boston dataset中两项最重要的特征。

4.1基于L1的特征选择 (L1-based feature selection)

使用L1范数作为惩罚项的线性模型(Linear models)会得到稀疏解:大部分特征对应的系数为0。当你希望减少特征的维度以用于其它分类器时,可以通过 feature_selection.SelectFromModel 来选择不为0的系数。特别指出,常用于此目的的稀疏预测模型有 linear_model.Lasso(回归), linear_model.LogisticRegressionsvm.LinearSVC(分类):

from sklearn.svm import LinearSVC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feature_selection import SelectFromModel
iris = load_iris()
X, y = iris.data, iris.target
X.shape
# (150, 4)
lsvc = LinearSVC(C=0.01, penalty="l1", dual=False).fit(X, y)
model = SelectFromModel(lsvc, prefit=True)
X_new = model.transform(X)
X_new.shape
#(150, 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150, 3)

 
 
  • 1

使用feature_selection库的SelectFromModel类结合带L1以及L2惩罚项的逻辑回归模型:

from sklearn.feature_selection import SelectFromModel
#带L1和L2惩罚项的逻辑回归作为基模型的特征选择
#参数threshold为权值系数之差的阈值
SelectFromModel(LR(threshold=0.5, C=0.1)).fit_transform(iris.data, iris.target)

 
 
  • 1
  • 2
  • 3
  • 4

对于SVM和逻辑回归,参数C控制稀疏性:C越小,被选中的特征越少。对于Lasso,参数alpha越大,被选中的特征越少。

Feature selection using SelectFromModel and LassoCV:不同算法使用基于L1的特征选择进行文档分类的对比。


L1恢复和压缩感知 (L1-recovery and compressive sensing)

对于一个好的alpha值,在满足特定条件下, Lasso 仅使用少量观测值就能够完全恢复出非零的系数。特别地,样本的数量需要“足够大”,否则L1模型的表现会充满随机性,所谓“足够大”取决于非零系数的数量,特征数量的对数,噪声的数量,非零系数的最小绝对值以及设计矩阵X的结构。此外,设计矩阵必须拥有特定的属性,比如不能太过相关(correlated)。 对于非零系数的恢复,还没有一个选择alpha值的通用规则 。alpha值可以通过交叉验证来设置(LassoCV or LassoLarsCV),尽管这也许会导致模型欠惩罚(under-penalized):引入少量非相关变量不会影响分数预测。相反BIC (LassoLarsIC) 更倾向于设置较大的alpha值。

4.2 随机稀疏模型 (Randomized sparse models)

基于L1的稀疏模型的局限在于,当面对一组互相关的特征时,它们只会选择其中一项特征。为了减轻该问题的影响可以使用随机化技术,通过_多次重新估计稀疏模型来扰乱设计矩阵_,或通过_多次下采样数据来统计一个给定的回归量被选中的次数_。

稳定性选择(Stability Selection)

RandomizedLasso 实现了使用这项策略的LassoRandomizedLogisticRegression 使用逻辑回归,适用于分类任务。要得到整个迭代过程的稳定分数,你可以使用 lasso_stability_path

注意到对于非零特征的检测,要使随机稀疏模型比标准F统计量更有效, 那么模型的参考标准需要是稀疏的,换句话说,非零特征应当只占一小部分。

示例:
Sparse recovery: feature selection for sparse linear models: 比较了不同的特征选择方法,并讨论了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

基于树的特征选择 (Tree-based feature selection)

基于树的预测模型(见 sklearn.tree 模块,森林见 sklearn.ensemble 模块)能够用来计算特征的重要程度,因此能用来去除不相关的特征(结合 sklearn.feature_selection.SelectFromModel):

Feature importances with forests of trees: 从模拟数据中恢复有意义的特征

Pixel importances with a parallel forest of trees: 用于人脸识别数据的示例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ExtraTreesClassifier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feature_selection import SelectFromModel
iris = load_iris()
X, y = iris.data, iris.target
X.shape      # (150, 4)
clf = ExtraTreesClassifier()
clf = clf.fit(X, y)
clf.feature_importances_  
#array([ 0.04...,  0.05...,  0.4...,  0.4...])
model = SelectFromModel(clf, prefit=True)
X_new = model.transform(X)
X_new.shape  #(150, 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Embedding 5.将特征选择过程融入pipeline (Feature selection as part of a pipeline)

特征选择常常被当作学习之前的一项预处理。在scikit-learn中推荐使用sklearn.pipeline.Pipeline:

clf = Pipeline([
  ('feature_selection', SelectFromModel(LinearSVC(penalty="l1"))),
  ('classification', RandomForestClassifier())
])
clf.fit(X, y)

 
 
  • 1
  • 2
  • 3
  • 4
  • 5

在此代码片段中,将 sklearn.svm.LinearSVCsklearn.feature_selection.SelectFromModel 结合来评估特征的重要性,并选择最相关的特征。之后 sklearn.ensemble.RandomForestClassifier 模型使用转换后的输出训练,即只使用被选出的相关特征。你可以选择其它特征选择方法,或是其它提供特征重要性评估的分类器。更多详情见 sklearn.pipeline.Pipeline 相关示例。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