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补充:
Linux进程中的五个段
BSS段(Block Started bySymbol,意为“以符号开始的块”):
BSS,是Unix链接器产生的未初始化数据段。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BSS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代码段(code segment/text segment):
代码段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执行代码的一块内存区域。这部分区域的大小在程序运行前就已经确定,并且内存区域通常属于只读, 某些架构也允许代码段为可写,即允许修改程序。在代码段中,也有可能包含一些只读的常数变量,例如字符串常量等。
堆(heap):
堆是用于存放进程运行中被动态分配的内存段,它的大小并不固定,可动态扩张或缩减。当进程调用malloc等函数分配内存时,新分配的内存就被动态添加到堆上(堆被扩张);当利用free等函数释放内存时,被释放的内存从堆中被剔除(堆被缩减)
栈(stack):
栈又称为堆栈,是用户存放程序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也就是说我们函数括弧“{}”中定义的变量(但不包括static声明的变量,static意味着在数据段中存放变量)。除此以外,在函数被调用时,其参数也会被压入发起调用的进程栈中,并且待到调用结束后,函数的返回值也会被存放回栈中。由于栈的先进后出特点,所以栈特别方便用来保存/恢复调用现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堆栈看成一个寄存、交换临时数据的内存区。它是由操作系统分配的,内存的申请与回收都由OS管理。
PS:
全局的未初始化变量存在于.bss段中,具体体现为一个占位符;全局的已初始化变量存于.data段中;而函数内的自动变量都在栈上分配空间。.bss是不占用.exe文件空间的,其内容由操作系统初始化(清零);而.data却需要占用,其内容由程序初始化,因此造成了上述情况。
bss段(未手动初始化的数据)并不给该段的数据分配空间,只是记录数据所需空间的大小。
data(已手动初始化的数据)段则为数据分配空间,数据保存在目标文件中。 数据段包含经过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以及它们的值。BSS段的大小从可执行文件中得到 ,然后链接器得到这个大小的内存块,紧跟在数据段后面。当这个内存区进入程序的地址空间后全部清零。包含数据段和BSS段的整个区段此时通常称为数据区。
BSS段为什么要初始化/清除?
BSS段是不会出现在程序下载文件(*.bin *.hex)中的,因为全都是0。如果把它们出现在程序下载文件中,会增加程序下载文件的大小。实际应用中,通常只需要把bss段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保存起来,而不需要将程序下载文件中出现bss段(一堆0)将来真正运行程序的时候,再根据这两个数据进行bss段的初始化就行了。
可执行映像文件
ELF:Linux操作系统下可执行映像文件格式,在Linux环境下用GCC编译器生成的可执行映像文件格式即为ELF格式,在Linux操作系统下可直接运行。
可执行映像文件主要分为3个段,即RO段、RW段和ZI段,如下图所示:
- RO段:只读代码段;
- RW段:RW区域放的是已赋值(赋0除外)的全局变量;
- ZI段:ZI区域放的是未赋值的全局变量或初始化为0的全局变量。
ARM裸板开发流程:
ARM系统上电后,首先就运行系统初始化程序,系统初始化程序主要完成系统最基本的硬件初始化,为后面的C语言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ARM系统初始化启动代码完成的主要功能如下:
- 初始化ARM CPU异常处理向量表;
- 禁止看门狗;
- 禁止中断;
- 初始化系统时钟,包括CPU主频FCLK、系统总线时钟频率HCLK、外设总线时钟频率PCLK;
- 初始化SDRAM控制器;
- 设置ARM CPU在各种模式下的栈指针(栈顶);
- 设置ARM中断向量表,安装中断处理程序;
- 搬运可执行映像文件的RW段到RAM中,并初始化ZI段为0;
- 跳转到C语言应用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执行C语言应用程序。
到此,系统的初始化启动程序就完成了ARM系统的启动过程。
ARM系统的初始化启动代码一般用汇编语言编写,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ARM系统初始化启动程序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MOV PC,LR 指令解析
- SP(R13寄存器)
- LR(R14寄存器)
- pc(R15寄存器)
MOV PC,LR
LR寄存器保存了子程序的返回地址
而PC保存的是当前的地址,将LR的值给PC,即从子程序返回
LR寄存器在使用完跳转指令BL后会保存LR子程序的地址
如下例程: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设置栈
ldr sp,=0x80200000
bl clean_bss //清除bss段
bl main
halt:
b halt
//清除BSS段
clean_bss:
ldr r1, =__bss_start
ldr r2, =__bss_end
mov r3, #0
clean:
str r3, [r1] //r1寄存器中的值所指向的地址处清零
add r1, r1, #4 //r1寄存器加4
cmp r1, r2 //r1的值减去r2的值,并改变相应的标志寄存器的值
bne clean //零标志位不等于零时跳转到标号clean处执行
mov pc, lr //子程序返回
mov pc, lr 起到的作用是在清除完bss段后回到bl clean处继续往下执行下一个指令(bl main)
LR寄存器一般来说有两个作用:
1、当使用bl或者blx跳转到子过程的时候,r14保存了返回地址,可以在调用过程结尾恢复。
2、异常中断发生时,这个异常模式特定的物理R14被设置成该异常模式将要返回的地址。
子程序返回的三种方法:
1.MOV PC,LR
2.BL LR
3.在子程序入口处使用以下指令将R14存入堆栈
STMFD SP!, {<Regs>,LR}
对应的,使用以下指令可以完成子程序的返回
LDMFD SP! , {<Regs>,LR}
GPIO普遍适用的操作方法
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输入输出口
GPIO的一般结构:
有多组的GPIO,每组有多个GPIO口
- 使能:电源/时钟
- 模式(Mode):引脚可用于GPIO或其他功能
- 方向:引脚Mode设置为GPIO时,可以继续设置它是输出引脚还是输入引脚
- 数值:对于输出引脚,可以设置寄存器让它输出高、低电平
对于输入引脚们可以读取寄存器得到引脚的当前电平
对GPIO寄存器的操作
在芯片手册中找到介绍power/clock的相关章节,根据所述内容设置对应寄存器某个GPIO模块(Module)有些芯片的GPIO没有使能开关,是默认使能的,有的话则需要设置
具体到一个引脚,可以用于GPIO、串口、USB或其他的功能,有对应的寄存器来选择到底使用哪一个功能(芯片手册)
对于已经设置为GPIO功能的引脚,有方向寄存器用来设置它的方向:输出、输入
对于已经设置为GPIO功能的引脚,有数据寄存器用来读、写引脚电平状态
GPIO寄存器的2种操作方法
在平时开发时原则上是不能影响到其他的位
直接读写:读出、修改对应位、写入
模板:
设置bit n:
val = data_reg;
val = val | (1<<n);
data_reg = val;
要清除bit n:
val = data_reg;
val = val & ~(1<<n);
data_reg = val;
set-and-clear protocol:set_reg
, clr_reg
, data_reg
三个寄存器对应的是同一个物理寄存器
要设置bit n:set_reg = (1<<n);
要清除bit n:clr_reg = (1<<n);
GPIO的其他功能:防抖动、中断、唤醒(后续补充)
对于IMX6ULL芯片的GPIO口
1、设置引脚功能(Mode、功能)
见IMX6ULL芯片手册——Chapter 32:IOMUX Controller (IOM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