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带到U盘:移动存储介质的发展史

概述

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借助各式各样的方式,把信息从一台电脑传输到另一台电脑。下面介绍一些最优秀的存储方式和湮没于历史中的存储方式。

使用史上最早电脑的大胆用户通过接到一排排插座上的跳线,给那些庞大的电子机器编排程序。由于当时电脑寥寥无几(又互不兼容),使用数字技术的先驱们基本上不需要可以移植的软件:程序是固定不动的。不过,IBM等公司很快开始销售多款完全同样的电脑,于是用户需要用一种更有效地给电脑编程的方法,以便程序从一台电脑移植到另一台电脑,并且以后轻松重新装入程序。

电脑移动存储介质的历史由此拉开了帷幕,从许多方面来看,这部历史的主题围绕软件分发:移动存储介质的第一项任务是,在不需要从头开始重新编程的情况下分享软件。下面我们重温在过去的60年间工程师们如何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穿孔纸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早期电脑大多数使用一卷卷纸带,纸带通过上面的孔来存储信息。Colossus Mark 1(1944年)等一些早期电脑完全靠纸带实时提供的数据来运行。Manchester Mark 1(1949年)等后期电脑从纸带上读入程序,并将程序存储在一种原始的电子存储器中,以便之后执行。

后来30年间的各种电脑继续使用纸带用于输入和输出,这种介质在70年代中期一度卷土重来,当时个人电脑黑客被穿孔纸带的低成本所吸引。

穿孔卡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穿孔卡片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的织布机:织布机靠穿孔卡片来传达定义及控制机器编织动作的指令。1890年,美籍德裔统计学家Herman Hollerich将穿孔卡片的想法运用于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制表,他创办了一家公司(后来渐渐成为IBM),将穿孔卡片用于制表机。
 
  IBM在50年代开始生产通用电脑时,将穿孔卡片用于存储及输入数据,很快其他许多电脑厂商也开始采用各种类型的穿孔卡片。许多厂商使用80列卡片,每列存储一个字符。一直到2002年,IBM仍在研究穿孔卡片技术:一种系统能够在一张邮票大小的表面上存储2500万页的数据。

数据磁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IVAC I(1951年)在数据存储领域开创了一股新风:使用磁带。IBM很快开始将一盘盘磁性磁带(类似当时的录音磁带)用于存储电脑数据,业界的其余厂商亦步亦趋。通常开盘式贮存的电脑磁带一般由薄薄的塑料条组成,塑料条上面涂有磁敏感材料,那样通过嵌在特殊磁带驱动器里面的电子磁头,电脑可进行读写操作。

当时生产的众多电脑机型(尤其是大型机和小型机)使用开盘式磁带作为海量存储介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七八十年代,后来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改用盒式磁带。

第一批移动磁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在1963年推出了第一部带移动磁盘的硬驱:IBM 1311(右上图)。它使用可更换的磁盘组,每个磁盘组里面有六只直径为14英寸的磁盘。每个磁盘组可存储大约2MB的数据。70年代的许多硬驱都装有磁盘组,比如DEC RK05(左图显示的是一款类似机型),小型电脑公司经常使用磁盘组来分发软件。

盒式磁带

  • 3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技术考古员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