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R 顺序读取

总结

  • 参数read_rnd_buffer_size用来控制键值的缓冲区大小,会先读区一页的数据,或者需要的数据在buffer中进行排序,然后,根据顺序进行读取,防止磁盘随机读取
  • 是否启用MRR优化,可以通过参数optimizer_switch中的flag来控制。当MRR为on时,表示启用MRR优化。mrr_cost_based表示是否通过costbased的方式来选择是否启用mrr。若设置mrr=on,mrr_cost_based=off,则总是启用MRR优化。如下:
  • 和 MRR 相关的配置 有两个:
  • 更好的适用于范围查询
    mrr: onoff
    mrr_cost_based: onoff 是否每条都使用mrr off就是都使用,on由sql优化器决定

什么是MRR?

MRR:multi range read。不好解释,先来看个例子:

select * from tb where key_column = x

在没有MRR的情况下,它是这样得到结果的:

  1. select key_column, pk_column from tb where key_column=x order by key_column —> 假设这个结果集是t

  2. for each row in t ; select non_key_column from tb where pk_column = pk_column_value。(在Oracle里第2步叫回表?)

在有MRR的情况下,它是这样执行的:

  1. select key_column, pk_column from tb where key_column = x order by key_column —> 假设这个结果集是t

  2. 将结果集t放在buffer里面(直到buffer满了),然后对结果集t按照pk_column排序 —> 假设排序好的结果集是t_sort

  3. select non_key_column fromtb where pk_column in (select pk_column from t_sort)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两点:

  1. 没有MRR的情况下,随机IO增加,因为从二级索引里面得到的索引元组是有序,但是他们在主键索引里面却是无序的,所以每次去主键索引里面得到non_key_column的时候都是随机IO。(如果索引覆盖,那也就没必要利用MRR的特性了,直接从索引里面得到所有数据)

  2. 没有MRR的情况下,访问主键索引的次数也会增加。没有MRR的情况下,二级索引里面得到多少行,那么就要去访问多少次主键索引(也不能完全这样说,因为MySQL实现了BNL),而有了MRR的时候,次数就大约减少为之前次数t/buffer_size。

所以说MRR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两个问题。

此外,MRR还可以将某些范围查询,拆分为键值对,以此来进行批量的数据查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拆分过程中,直接过滤一些不符合查询条件的数据。

如:

官方文档: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mrr-optimization.html

SELECT * FROM t WHERE key_part1 >=1000 AND key_part1 < 2000 AND key_part2 = 1000;

表t有(key_part1,key_part2)的联合索引,因此索引根据key_part1,key_part2的位置关系进行排序。若没有MRR,此时查询类型为Range,SQL优化器会先将key_part1大于1000且小于2000的数据都取出来,即便key_part2不等于1000。取出后再根据key_part2的条件进行过滤。这会导致无用的数据被取出。

如果启用MRR优化器会使性能有巨大的提升,优化器会先将查询条件拆分为(1000,1000),(1001,1000),(1002,1000)…(1999,1000) 最后再根据这些拆分出的条件进行数据的查询。

是否启用MRR优化,可以通过参数optimizer_switch中的flag来控制。当MRR为on时,表示启用MRR优化。mrr_cost_based表示是否通过costbased的方式来选择是否启用mrr。若设置mrr=on,mrr_cost_based=off,则总是启用MRR优化。如下:

SET GLOBAL optimizer_switch=‘mrr=on,mrr_cost_based=off’;

参数read_rnd_buffer_size用来控制键值的缓冲区大小。当大于该值时,则执行器对已经缓存的数据根据RowID进行排序,并通过RowID来取得行数据,该值默认是256KB

show VARIABLES like ‘read_rnd_buffer_size’;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read_rnd_buffer_size | 262144 |

±---------------------±--------+

MySQL 里有个东西叫 MRR,全称「Multi-Range Read Optimization」。

简单说,MRR 通过:

把「随机磁盘读」,转化为「顺序磁盘读」
从而:

提高了磁盘读取的性能
至于:

为什么要把随机读转化为顺序读?

怎么转化的?

为什么顺序读就能提升读取性能?

咱们开始吧。

磁盘:苦逼的底层劳动人民
执行一个范围查询:

mysql > explain select * from stu where age between 10 and 20;
±—±------------±------±------±-----±--------±-----±-----±----------------------+
| id | select_type | table | type | key | key_len | ref | rows | Extra |
±—±------------±------±------±---------------±-----±-----±----------------------+
| 1 | SIMPLE | stu | range | age | 5 | NULL | 960 | Using index condition |
±—±------------±------±------±---------------±-----±-----±----------------------+
当这个 sql 被执行时,MySQL 会按照下图的方式,去磁盘读取数据(假设数据不在数据缓冲池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ySQL 的 MRR 到底是什么?

这张图是按照 Myisam 的索引结构画的,不过对于 Innodb 也同样适用。

对于 Myisam,左边就是字段 age 的二级索引,右边是存储完整行数据的地方。

先到左边的二级索引找,找到第一条符合条件的记录(实际上每个节点是一个页,一个页可以有很多条记录,这里我们假设每个页只有一条),接着到右边去读取这条数据的完整记录。

读取完后,回到左边,继续找下一条符合条件的记录,找到后,再到右边读取,这时发现这条数据跟上一条数据,在物理存储位置上,离的贼远!

咋办,没办法,只能让磁盘和磁头一起做机械运动,去给你读取这条数据。

第三条、第四条,都是一样,每次读取数据,磁盘和磁头都得跑好远一段路。

图中红色线就是整个的查询过程,蓝色线则是磁盘的运动路线。

磁盘的简化结构可以看成这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ySQL 的 MRR 到底是什么?

MySQL 的 MRR 到底是什么?

可以想象一下,为了执行你这条 sql 语句,磁盘要不停的旋转,磁头要不停的移动,这些机械运动,都是很费时的。

10,000 RPM 的机械硬盘,每秒大概可以执行 167 次磁盘读取,所以在极端情况下,MySQL 每秒只能给你返回 167 条数据,这还不算上 CPU 排队时间。

上面讲的都是机械硬盘,SSD 的土豪,请随意 - -

对于 Innodb,也是一样的。 Innodb 是聚簇索引(cluster index),所以只需要把右边也换成一颗叶子节点带有完整数据的 B+ tree 就可以了。

顺序读:一场狂风暴雨般的革命
到这里你知道了磁盘随机访问是多么奢侈的事了,所以,很明显,要把随机访问转化成顺序访问:

mysql > set optimizer_switch=‘mrr=on’;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6 sec)

mysql > explain select * from stu where age between 10 and 20;
±—±------------±------±------±-----±--------±-----±-----±---------------+
| id | select_type | table | type | key | key_len | ref | rows | Extra |
±—±------------±------±------±-----±--------±-----±-----±---------------+
| 1 | SIMPLE | tbl | range | age | 5 | NULL | 960 | …; Using MRR |
±—±------------±------±------±-----±--------±-----±-----±---------------+
我们开启了 MRR,重新执行 sql 语句,发现 Extra 里多了一个「Using MRR」。

这下 MySQL 的查询过程会变成这样:

MySQL 的 MRR 到底是什么?

在去磁盘获取完整数据之前,会先按照 rowid 排好序,再去顺序的读取磁盘。
顺序读带来了几个好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磁盘和磁头不再需要来回做机械运动;
2、可以充分利用磁盘预读
比如在客户端请求一页的数据时,可以把后面几页的数据也一起返回,放到数据缓冲池中,这样如果下次刚好需要下一页的数据,就不再需要到磁盘读取。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计算机科学中著名的局部性原理:

当一个数据被用到时,其附近的数据也通常会马上被使用。

3、在一次查询中,每一页的数据只会从磁盘读取一次
MySQL 从磁盘读取页的数据后,会把数据放到数据缓冲池,下次如果还用到这个页,就不需要去磁盘读取,直接从内存读。

但是如果不排序,可能你在读取了第 1 页的数据后,会去读取第2、3、4页数据,接着你又要去读取第 1 页的数据,这时你发现第 1 页的数据,已经从缓存中被剔除了,于是又得再去磁盘读取第 1 页的数据。

而转化为顺序读后,你会连续的使用第 1 页的数据,这时候按照 MySQL 的缓存剔除机制,这一页的缓存是不会失效的,直到你利用完这一页的数据,由于是顺序读,在这次查询的余下过程中,你确信不会再用到这一页的数据,可以和这一页数据说告辞了。

顺序读就是通过这三个方面,最大的优化了索引的读取。
别忘了,索引本身就是为了减少磁盘 IO,加快查询,而 MRR,则是把索引减少磁盘 IO 的作用,进一步放大。
尾声
和 MRR 相关的配置 有两个:

mrr: on off
mrr_cost_based: on off
第一个就是上面演示时用到的,用来打开 MRR 的开关:

mysql > set optimizer_switch=‘mrr=on’;
如果你不打开,是一定不会用到 MRR 的。

另一个,则是用来告诉优化器,要不要基于使用 MRR 的成本,考虑使用 MRR 是否值得(cost-based choice),来决定具体的 sql 语句里要不要使用 MRR。

很明显,对于只返回一行数据的查询,是没有必要 MRR 的,而如果你把 mrr_cost_based 设为 off,那优化器就会通通使用 MRR,这在有些情况下是很 stupid 的,所以建议这个配置还是设为 on,毕竟优化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另外还有一个配置 read_rnd_buffer_size ,是用来设置用于给 rowid 排序的内存的大小,显然, MRR 在本质上是一种用空间换时间的算法 ,MySQL 不可能给你无限的内存来进行排序,如果 read_rnd_buffer 满了,就会先把满了的 rowid 排好序去磁盘读取,接着清空,然后再往里面继续放 rowid,直到 read_rnd_buffer 又达到 read_rnd_buffe 配置的上限,如此循环。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Z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