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试安排
考试整体采用机考形式,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进入考场时只能带笔,现场发草稿纸,大约提前半小时开放入场。上午总共考4个小时,综合知识(即选择题)8.30开始,作答时间最短2个小时,最长2个半小时。实际上可以提前更早交卷,但交完卷就只能干坐着等案例分析开始了,因为案例分析的最早开始时间为10.30。2个小时75道选择题一般都能提前完成,这也意味着最多能有10.30-12.30的2个小时作答案例分析,时间也是充足的。只有下午2个小时的论文写作稍微有点吃紧。
2. 内容回顾
这里只简要回顾一下案例分析和论文的内容,具体题目记不太清了,但是考察的知识点还有印象。自己选做的案例分析涉及的知识点包括:
- 微服务架构的概念及特点
- 质量属性场景识别,给出特定场景,识别出刺激源、刺激、环境、制品、响应和响应度量
- 补全UML序列图,说明序列图的消息类型
- 分布式锁各实现方式的优缺点:关系型数据库主键冲突实现、redis实现
- 补充其他的分布式锁实现方式
- redis操作zset的命令,要求直接写出来…
论文包括:
- 云上自动化运维
- 单元测试
- 模型驱动架构
- 大数据架构,lambda和kappa
3. 考试结果
说实话,考完后心态有点小崩,根本没想过能考过,主要是自己准备的论文没一个中的,连相关的也没有。最终选的论文题目是模型驱动架构,主要是因为题干描述和ABSD有点相近,自己强行给关联上,事后才发现偏题严重,全靠阅卷老师高抬贵手,放我一马。最终的考试成绩如下:
案例分析比论文的分数还低是没想到的,和自我感觉完全相反,事实证明考试运气也很重要。
4. 备考过程
我大概是提前2个多月开始备考的,提前一个月准备论文。因为有考研的经历,计算机408的内容还历历在目,所以花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上的时间相对较短,重点放在了软件工程、系统架构设计/风格/评估相关内容上。下面大概描述一下自己的备考过程:
- 最开始复习时也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然后就打开了bilibili,搜索系统架构师。不得不说,b站的学习资源是相当多,但是卖课的也多,尤其是这类通过性考试的备考资料,大部分都是培训机构发布的阉割版引流视频,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多。
- 然后就去买了备考书籍,官方的《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2版)》和培训机构出的《系统架构设计师32小时通关》。官方的资料是真的厚,但实在是看不下去,挑了几个系统架构相关的重点章节看完草草了事。第二本书也没让我失望,完全地粗制滥造,就是对官方资料的摘抄,万恶的复读机!
- 接着使出刷题大法,尝试了使用希赛、51CTO等题库后,发现还是51CTO好使,主要是完全免费!题库的内容大部分都来自历年真题,而且重复题目也不少,但这仍是我快速提升考试能力的来源之一。通过不断刷题遇到新的知识点,然后翻书(官方教程)和百度去查解析,整理后尽量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记忆,从而快速提升。刷题的重点不在于刷,而在于知识点的抽取,这也是我一贯以来使用的最顺手的复习方式,不管是考研、找工作或其他考试。
- 最后就是准备论文了,也是我认为最难备考的部分,备考论文的两大前提是准备模板和项目。模板大都千篇一律,一段介绍、三段正文、一段总结,网上也能搜到各种模板。项目建议写自己实际做过的或正在做的,没有的话建议去b站跟着做一个或从github拉一个完整项目慢慢看,要尽可能真实。然后从历年论文真题中选择最拿手的(比如我选择了微服务)题目,根据模板或范文照葫芦画瓢憋出一篇自己的论文。最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针对性挑几个题目准备,个人感觉起码得准备七八篇,后续我也会陆续上传自己备考时写的论文。
5. 心得建议
- 不太建议报班,一个是偏贵,再就是上班族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听课,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有老师指导,请自行斟酌。
- 资料建议购买官方教程作为工具书,这样就不用担心网上对同一知识点的解释差异了。如果需要看辅导视频,建议b站搜索。实在找不到满意的,可以去淘宝或京东购买私人整理的复习资料包,一般花个十几二十块就有培训机构推出的历年资料合集。
- 案例题更多的靠积累,刷历年真题中的案例题意义不大,很多都是只考一次。
- 复习重点建议放在软件工程、系统架构设计/风格/评估、UML图等。
- 论文不要太早准备,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