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共识算法介绍
简单介绍下常见的共识算法,对算法中涉及的细节不做过多的解释>w<
1. PoW 工作量证明
-
简介
工作量证明(PoW)被比特币和其他众多加密货币均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来保护自身区块链网络和数据的安全。
PoW要求矿工(创建区块的用户)投入电力和算力等资源,对候选区块的数据进行hash运算,直至找到破解难题的方案。
换言之,矿工必须验证和收集待处理的交易,并将这些交易整理成一个候选区块,并将该区块的数据带入哈希函数生成有效的哈希值。矿工成功找到候选区块的有效哈希值后就会发布到网络中,将该区块添加到区块链中,然后获得挖矿奖励。
优点
- 可以防止双花攻击,安全性高。
- 要获得多数节点承认,那攻击者必须投入超过总体一半的运算量(51%攻击),攻击成功的成本非常高昂
缺点
- 电力开销大,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应用
Bitcoin, Ethereum 1.0
2. dPoW 延迟工作证明
-
简介
dPoW 是一种混合共识方法,dPow的原理是允许一个区块链利用第二个区块链的哈希算力(Hashing Power)所提供的安全。该机制是通过一组公证员节点(Notary Node)实现的。公证员节点实现将第一个区块链的数据添加到第二个区块链中。进而,第二个区块链请求在两个区块链间达成妥协,弱化第一个区块链的安全。
也就是说,dPoW 共识机制不识别最长链规则来解决网络中的冲突,而是寻找之前插入到所选PoW区块链中的备份。
优点
- 高效节能,提升安全性,通过非直接提供比特币,添加价值到其他区块链,无需付出比特币交易的代价
缺点
- 仅限于使用PoW和PoS的区块链中,如比特币和以太坊
- 在公证员激活的模式下,必须校准不同节点的哈希率,否则哈希率间的差异会爆炸
应用
Komodo
3. PoS 权益(股权)证明
-
简介
权益证明会选择具有最高股权的参与者作为验证者,假设最高的利益相关者受到激励以确保交易得到处理。这个想法是,那些拥有最多流通代币的人损失最大,因此他们的定位是为了网络的利益而工作。网络可能需要的代币数量会发生变化,就像 PoW 的难度一样。
反对权益证明的常见论点是“无利害关系”问题。令人担忧的是,与 PoW 不同,验证者几乎不需要花费任何计算能力来支持分叉,因此验证者可以为每个发生的分叉的双方进行投票。PoS 中的分叉可能比 PoW 中更为常见,一些人担心这可能会损害货币的可信度。
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指通过自己手上的份额来进行算力的统计,权益的份额代表算力的占比,权益持有者都可以投票决定决策的实施与否。
特殊概念
币龄
为了区分刚刚获得代币的用户和已经持有代币一段时间的用户,权益证明算法使用了币龄的概念。
币龄用于计算质押权重和质押奖励。质押奖励由代币的年利率决定。其效果是,无论输入大小或合理的停机时间如何,所有质押钱包都会获得稳定、一致的兴趣。
用户持有币的时间越长,赢得创建网络区块链区块并获得奖励的权利的变化就越大。
激励保持联系
为了保持大部分用户的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