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uboot源代码分析

从makefile和mkconfig我们知道了,第一个运行的文件时 cpu/arm920t/start.S

一、uboot源代码第一阶段

所以我们从start.S着手分析源代码。

uboot第一阶段是硬件相关的初始化:

  1. 设置cpu为svc模式
  2. 关闭看门狗
  3. 屏蔽中断
  4. 初始化SDRAM:
blne	cpu_init_crit
cpu的初始化 点进这个函数里,就能看到SDRAM的初始化:
   bl	lowlevel_init	/* go setup pll,mux,memory */
  1. 设置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设置时钟

  3. 重定位:

bl  CopyCode2Ram
  1. 清除bss段:
clear_bss:
	ldr	r0, _bss_start		/* find start of bss segment        */
	ldr	r1, _bss_end		/* stop here                        */
	mov 	r2, #0x00000000		/* clear                            */
  1. 调用_start_armboot函数:
    	ldr	pc, _start_armboot
   
_start_armboot:	.word start_armboot 

二、uboot源代码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作用:
烧写FLash
网卡
usb
串口
启动内核

uboot的最终目的是启动内核:
1、从Flash读出内核
2、启动内核
我们抱着这个了解如何启动内核的目的,去分析第二阶段的源码。(注意这个思想,可以用在分析其他代码上)

第二阶段从start_armboot 这个函数开始。
书有画,内存分布,可以大概了解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or (init_fnc_ptr = init_sequence; *init_fnc_ptr; ++init_fnc_ptr) {
		if ((*init_fnc_ptr)() != 0) {
			hang ();
		}

可以看下init_sequence,进行一系列初始化:

init_fnc_t *init_sequence[] = {
	cpu_init,		/* basic cpu dependent setup */
	board_init,		/* basic board dependent setup */
	interrupt_init,		/* set up exceptions */
	env_init,		/* initialize environment */
	init_baudrate,		/* initialze baudrate settings */
	serial_init,		/* serial communications setup */
	console_init_f,		/* stage 1 init of console */
	display_banner,		/* say that we are here */
#if defined(CONFIG_DISPLAY_CPUINFO)
	print_cpuinfo,		/* display cpu info (and speed) */
#endif
#if defined(CONFIG_DISPLAY_BOARDINFO)
	checkboard,		/* display board info */
#endif
	dram_init,		/* configure available RAM banks */
	display_dram_config,
	NULL,
};

稍微看下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想要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怎么启动内核的。


gd = (gd_t *)CFG_GBL_DATA_OFFSET;
memset((void *)gd, 0, CFG_GBL_DATA_SIZE);
 if (isS3C2410)
    {
        /* arch number of SMDK2410-Board */
        gd->bd->bi_arch_number = MACH_TYPE_SMDK2410;
    }
    else
    {
        /* arch number of SMDK2440-Board */
        gd->bd->bi_arch_number = MACH_TYPE_S3C2440;
    }

    /* adress of boot parameters */
    gd->bd->bi_boot_params = 0x30000100;

在CFG_GBL_DATA_SIZE这块内存里,设置arch_number(架构板子名称)、boot_params(启动参数)。


既然能从flash上读出内核,说明有读写Flash的能力:

#ifndef CFG_NO_FLASH
	/* configure available FLASH banks */
	size = flash_init ();
	display_flash_config (size);
#endif /* CFG_NO_FLASH */

进入flash_init ();函数:
malloc区的分配,就是图中192K的分区。
Nand初始化。


环境变量的初始化:

	/* initialize environment */
	env_relocate ();

所以环境变量从哪来的?
修改后的环境变量在Flash上保存的,从Flash上取
Flash上没有,那就设置为默认环境变量


网卡、设备的初始化、usb


死循环,我们体验uboot的时候可以知道,uboot启动后,等待我们输入命令:

for (;;) {
	main_loop ();
}

#endif /* CONFIG_BOOTCOUNT_LIMIT */
		s = getenv ("bootcmd");
run_command (s, 0);

那么bootcmd是什么东西呢?
我们可以查看下环境变量里,bootcmd是怎么设置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Flash上读出命令nand read.jffs 读到0x30007F00,从kernel分区上读

怎么启动?
bootm 0x30007F00

这些命令是什么意思呢?等下再分析。


菜单界面:

run_command("menu", 0);

死循环,等待命令:

for (;;) {

根据以上代码的分析,我们总结下,uboot主要是怎么在做什么:
(1)启动内核
s = getenv(“bootcmd”);
run_command(s…)
(2)uboot界面
readline(读入串口的数据)
run_command()

所以uboot的核心就是命令,下一节我们就要分析下这些命令是什么含义。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