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电感的基本原理、工艺结构及应用选型

本文详细介绍了电感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感的阻抗特性、工艺结构(绕线电感、多层片状电感和薄膜电感),以及电感在功率电感、去耦电感和高频电感中的应用。着重讲解了选型时需考虑的关键参数和注意事项。

        器件选型是硬件工程师的基本工作,本文主要从电感的工艺和应用出发,介绍电感如何选型。

01 电感的基本原理

        电感,和电容、电阻一起,是电子学三大基本无源器件;电感的功能就是以磁场能的形式储存电能量。

        以圆柱型线圈为例,简单介绍下电感的基本原理。

        如上图所示,当恒定电流流过线圈时,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会形成一个图示方向的静磁场。而电感中流过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场就是交变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线圈上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

  • 电流变大时,磁场变强,磁场变化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根据左手螺旋定则,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原电流方向相反,电感电流减小;

  • 电流变小时,磁场变弱,磁场变化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根据左手螺旋定则,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原电流方向相同,电感电流变大。

        以上就是楞次定律,最终效果就是电感会阻碍流过的电流产生变化,就是电感对交变电流呈高阻抗。同样的电感,电流变化率越高,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那么电感呈现的阻抗就越高;如果同样的电流变化率,不同的电感,如果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那么电感呈现的阻抗就越高。

        所以,电感的阻抗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频率;二是电感的固有属性,也就电感的值,也称为电感。根据理论推导,圆柱形线圈的电感公式如下:

        可以看出电感的大小与线圈的大小及内芯的材料有关。

        实际电感的特性不仅仅有电感的作用,还有其他因素,如:

  • 绕制线圈的导线不是理想导体,存在一定的电阻;

  • 电感的磁芯存在一定的热损耗;

  • 电感内部的导体之间存在着分布电容。

        因此,需要用一个较为复杂的模型来表示实际电感,常用的等效模型如下:

        等效模型形式可能不同,但要能体现损耗和分布电容。根据等效模型,可以定义实际电感的两个重要参数:

❶  自谐振频率(Self-Resonance Frequency)

        由于Cp的存在,与L一起构成了一个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便是电感的自谐振频率。在自谐振频率前,电感的阻抗随着频率增加而变大;在自谐振频率后,电感的阻抗随着频率增加而变小,就呈现容性。

❷  品质因素(Quality Factor)

        也就是电感的Q值,电感储存功率与损耗功率的比,Q值越高,电感的损耗越低,和电感的直流阻抗直接相关的参数。自谐振频率和Q值是高频电感的关键参数。

02 电感的工艺结构

        电感的工艺大致可以分为3种:

2.1  绕线电感(Wire Wound Type)

        顾名思义就是把铜线绕在一个磁芯上形成一个线圈,绕线的方式有两种:

❶  圆柱形绕法(Round Wound)

        圆柱形绕法很常见,应用也很广,例如:

❷  平面形绕法(Flat Wound)

        平面形绕法也很常见,大家一定见过一掰就断的蚊香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学习帮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