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绪论 1
1.1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物联网 3
1.2.1 物联网的起源 3
1.2.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3
1.2.3 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 4
1.3 智能家居 4
1.3.1 智能家居的概念 4
1.3.2 国内外智能家居的发展概况与未来趋势 1
1.3.3 智能家居的技术架构 2
1.4 微信发展概况 3
1.4.1 微信的起源发展 3
1.4.2 微信小程序研发的开端 3
1.5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4
2红外相关技术 5
2.1红外通信基本原理 5
2.2红外遥控系统 5
2.3红外遥控编码和发送 6
2.4红外遥控接收与编码 7
2.5本章小结 7
3 系统需求分析 8
3.1需求分析概述 8
3.2红外控制器的功能需求 8
3.3红外控制器的性能需求 9
3.4本章小结 9
4 硬件系统设计 9
4.1硬件设计的基本框架 9
4.2 ESP8266 WIFI模组 9
4.2.1 性能特点 10
4.2.2电路原理 11
4.3 STM32模块 11
4.3.1 性能特点 11
4.3.2 电路原理 12
4.4红外遥控模块 13
4.4.1性能特点 13
4.4.2学习部分操作介绍 13
4.4.3空调部分操作介绍 14
5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智能家居控制编程 18
5.1 功能调研 18
5.2 基本概念 19
5.2.1开发工具 19
5.2.2创建项目应用 19
5.2.3编写小程序 19
5.2.4创建页面 20
5.3小程序的框架 21
5.3.1小程序的配置 21
5.3.2小程序的逻辑 22
5.3.3小程序的视图与事件绑定 23
5.3.4小程序的样式 25
5.4小程序实战 26
6 结论与展望 31
6.1工作总结 31
6.2工作展望 31
谢 辞 32
参考文献 33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智能家居得以实现是在如今无所不能的网络覆盖下并且万物皆可联系的前提下。如今家中我们能想到的各种设备,比如照明,空调,安保,家庭影院等等早已普遍化的一些系统,都可以通过物联网将其联系并使人们逐渐习惯化,为人们带来生活的便利,比如远程照明控制,远程室温控制,远程红外转发等等方便化的种种操作。较之普通家具而言,现在的智能家居在“家居”所包含的原有意思之外,还能够使家电通过网络所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信息交互,设备总动化,为一些不必要的计划节省资费,更还可以有一种科技化的时尚美感。
智能家居可实现对检点设备的远程监控,并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实现智能家居之间的无线通信和自动控制,为普通家用电器赋予了智能化的属性,使传统的家居产品可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从而使用户的生活更为便利快捷,进而使人们追求更深层次的生活体验。
物联网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所推崇,在大的万物互联的趋势之下,智能家居俨然崛起,推出的产品也是越发成熟。通过智能终端远程遥控家庭中的大大小小的家电,也是层出不穷,一股消费热潮席卷而来。在其推动下,智能家居产品走向了千家万户,种类也倒是都层出不穷。但问题也是凸显出来了,种类如此之多,标准却没有走向统一,用户为此也增添了不少困扰。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日本等国家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充分发展,不仅如此,随着工业生产控制需求的提升,红外遥控技术也受到了广泛的推崇,为了能够成功发射摇控码,一种集成发射芯片在他们手中得以使用,其特点为能够单一控制。
图 1-1 遥控单一种类电器的遥控器
但当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来到了用户家里的时候,相对应的遥控器也会变得多了 起来,那么当你在需要的时候也会变得越发的麻烦。所以多用遥控器就诞生了,它里面
包含了多种编码,从而得以遥控多种电器。
图 1-2 遥控多种电器的遥控器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一种新的遥控器随之出现,它的里面内含一个动态编码库,库内储存用户编码,且拥有红外学习功能,基于此红外学习遥控器因而应运而生。
图1-3学习型红外遥控器
智能化的家居俨然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为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逐渐地需要面对很多新奇的东西,它们也许会颠覆我们早已习惯的种种生活方式,以智能终端为中心来控制的智能化生活将会更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而面对这样的趋势,广大群众也是非常的期待。
1.2 物联网
1.2.1 物联网的起源
物联网的由来始于传媒领域,称得上是一场革命,在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中掀起了不小的轰动。它是使看似彼此独立的在万维网,电视网络为载体的基础上的物体相互联系从而达到有相对联通的网络。
物联网的诞生,与麻省理工学院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的RFID研究密不可分,他可以称得上是“物联网”概念的第一人。后来在六年后的国际电信联盟(ITU)中,他的领域进一步的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范畴。我国与“物联网”概念最早紧密接触大概始于2009年,那时的用词被叫做“感知中国”,是由我们所熟悉的温总理口中讲出来的,他在无锡视察后,因缘际会之下,我国物联网随之建立起来,或许并不是出于偶然,作为中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在我国社会上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得到专业人士甚至于普通市民的强烈关注。
1.2.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普遍划为三类,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一·感知层。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它,作为其与其他设备还是事物的根基,包含了基本的数据采集模块,一部分传感器网络。顾名思义,它的大义是指对物体的感触与认知,积极筛选物体及收集系统中的有用信息,主要技术为射频识别,感知控制,短途无线通讯。
二·网络层。
主要用来负责信息的发送,交换,融合,用于沟通感知层和应用层,他能通过连接的设备跟网络对接,并且架构在当前通讯网络之上。我国通讯方面较之他国有明显的实力差,所以网络层在我国开发的相对娴熟。
三·应用层。
物联网所致力于实现的部分,将其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将所得出来的数据分析,从而得以给用户一些功能上的服务。大致包含操控,搜寻,管理和扫描,目前市场上的基本方案就是在我们的智能终端上开发相应的应用来实现基本操作。
1.2.3 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
1、工业相关应用场景:产品管理、耗能管理、工业产能控制管理
2、农业相关应用场景:环境信息的搜集与操控、灌溉农田的管理与操控、农业环境信息的观测与改良,动植物生命特征信息及其他部分的监控
3、智能家居设备相关应用场景:智能家电
4、医疗相关应用场景:智能医保相关、居民健康档案
5、城市安保相关应用场景:对城镇大街商店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
6、环境监测相关应用场景:地域水质检测
7、智能交通相关应用场景:公交车无线监控、智能公交车站、智能联合一卡通
8、物流相关应用场景:物流链脉络优化、自动一体化物流
9、智能校园相关应用场景:智能电子钱包、身份证校园卡ID识别和个人银行款项圈存
1.3 智能家居
1.3.1 智能家居的概念
智能家居得以实现是在如今无所不能的网络覆盖下并且万物皆可联系的前提下。如今家中我们能想到的各种设备,比如照明,空调,安保,家庭影院等等早已普遍化的一些系统,都可以通过物联网将其联系并使人们逐渐习惯化,为人们带来生活的便利,比如远程照明控制,远程室温控制,远程红外转发等等方便化的种种操作。较之普通家具而言,现在的智能家居在“家居”所包含的原有意思之外,还能够使家电通过网络所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信息交互,设备总动化,为一些不必要的计划节省资费,更还可以有一种科技化的时尚美感。
智能家居这一名词说法由来已久,可是却从来没有详尽的例子来契合,终于在35年前,第一栋“智能化建筑”在美国联合科技公司的努力研究下运用相关技术建成了。至此,有关智能化家居的浪潮在美国哈特佛市揭开了帷幕。
1.3.2 国内外智能家居的发展概况与未来趋势
智能家居相关行业的迅速崛起,使得人们将眼光聚焦到了这里,由此越来越多的相关产品被引入到了里面。智能系统所包含的内容也变得不像以前那样单调,从而多元化发展。我国相对与美国而言,可谓是后知后觉,所以市面上流通的相关产品也无法适配全球流通的设备,系统方面占了绝大的部分,从而使得我国智能家居产业陷入到了一种极为尴尬的僵局,相对的,阻碍到了其顺利发展。放眼看去,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在技术角度上,本文认为现在只有通过研发系统的跟进以及系统交互技术的推进才能使其更好的发展。
我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根据调查城镇小区人口分布的情况相对密集,所以不少开发商看准了这一特点,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趋势,他们一致赞同“智能化小区”的构建。欧美国家就不同了,他们没有分布的很集中,一栋栋独居别墅围绕在城镇边,彼此间相聚也很远,所以也不会出现像我国这样的局面。在网上了解到,欧美的智能家居与我们所了解的大不一样,自成一派,显得百花齐放。国内的现阶段,我们所采取的这一办法也是挺不错的,符合国情,而且相对实用,交互方面更是一体化,便于管理维修。我们的智能家居系统,多为小区配套安装。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自成一体,实在不行的情况下,还可以自主解决,像欧美靠拢,选择的自由度掌握在我们手中,既可以由小区统一安装,又能根据自己需求自主设计研发,进而还可以维护升级。如此看来,我国的“智能小区”更好一点,既能维持不变,响应小区物业的号召集体装修,又得以在小区统一初始“智能化”装修下自主设计。
1.3.3 智能家居的技术架构
智能家居可以说是物联网开发项目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应用,其技术架构如图示:
图 1-4智能家居的技术架构图
感知层包含两大部分,其一为硬件层,其二为中间层,前者分为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采集光照信号,执行器主要包含电机、电磁锁设备等。智能家居传输层负责硬件与后台及各个硬件的通信。比较普遍的通信方式有BLE(Bluetooth Low Energy),。BLE可以理解为低功耗的蓝牙,且具有跳频技术,集成了MCU以及ADC,适合广大用户做开发研究。ZigBee是市场上应用最广范的,功耗低,并且具有组播,点对点,广播支持和路由功能。缺点就是它的协议太过封闭了,兼容性不强。耗能低,具有组网方便等诸多特性,除此之外还可提供协议开发支持,适配UART接口,并 利用MCU完成数据传输。缺点要数可提供的开发资料不太充足,对业余软硬件开发者不太友好。应用层软件为用户提供了其与APP的友好交互,因此用户可通过手机终端软件来查看智能家居当前的工作状态,并通过界面对其进行操控。
1.4 微信发展概况
1.4.1 微信的起源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PC端上的不少应用逐渐向智能终端悄悄靠拢,智能终端自身的优势毫无疑问,即时性,便捷性,因此许多即时通讯软件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有一种压过传统电子邮件的趋势。
微信便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研发出来的,2011年一月二十一号,腾讯公司宣布设计了一款供中国网民随时联络通讯的即时聊天应用软件,关键是免费的,这款应用不仅可以读取用户手中设备的电话簿,也可以保持多人聊天的对话场景,有着这样厉害的功能加持,从而使其得到了四五百万广大用户的拥戴。在2.0版本,又推出了语音对讲功能,此后又加入了许多外文界面的版本,吸引了许多国家的用户。此后朋友圈的推出,一举加强了其与用户间的粘度。随后功能日渐完善,对聊天记录的搜寻,保存,迁移,为微信在群众中树立起了牢固的地位。
1.4.2 微信小程序研发的开端
2016年一月十一日,微信之父张小龙现身说法,在现场将有关微信的种种娓娓道来。并且他还指出,因为现代自媒体的盛行,开发,传播的成本也将会变得越来越低,交给公众号做的产品也顺应了大家的需求。但近年来拆分出来的服务,据市场调查,并没有更好的服务呈现出来,因此他们内部正在研发一种新的功能。笠年一月九号,张小龙团队研发的成果于2017微信公开课上颁布出来,以此宣告“微信小程序”正式投入使用走入人们的视线。
小程序是一种十分方便的微信功能,它做到了不用下载相应的功能软件在微信端也能做到相应的具体的操作。目前它历时将近两年的发展,基本的开发环境与生态也为人们所熟悉。小程序的推出,它的创新成果有目共睹,它是一个真正实现了做到切切实实影响程序员操作流程的研发成果,日前微信上的微信小程序已经多达一百多万,还在上升当中,划分出200多个行业,日常活跃用户竟也多达两个多亿,在大城市的城市化交通服务因为小程序的推出也是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1.5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智能家居的浪潮已逐渐袭来,从高端住宅走向寻常百姓家中,与此同时产品的缺陷和问题逐渐暴露,在本文中试图利用微信小程序联动学习型遥控器控制家电,加速智能化家居产品的开发过程。目的是为了将遥控器发射的红外遥控信号实现精准采样,保存,然后根据其发送出来的红外遥控信号得以控制目标。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详细的概括了智能家居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以及与其有联系的物联网技术,最后对本文的结构内容安排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为红外相关技术。在本章中详细 说明了红外控制的实现原理以及硬件和软件相关知识。
第三章为系统需求分析部分,对市场客户群体的需求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对产品的性能需求予以分析。
第四章为系统硬件设计部分,在该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本系统的硬件部分,包含主控芯片以及WIFI模块,红外模块等等。
第五章: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智能家居控制编程。按照开发的流程,逐一的介绍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智能家居控制编程。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将主要实现的研发内容和主要成果在本论文中阐明,探讨下一个研究方向。
2红外相关技术
准确实现对红外遥控信号的采样,学习,并且对其进行保存进而发出有效的红外遥控信号是本次设计最具核心的功能,下文将对相关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文所设计的系统中利用单片机作为遥控系统的操作载体,遥控装置兼具个子小,耗能少,编写灵巧,控制范围大,功能强大,成本少,可靠操作等诸多特点,同时也因此这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1红外通信基本原理
对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采用红外通信方式,红外通信是由红外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组成,利用红外电路可组成一个串行通信接口,并与单片机相连接。
发射系统:调制红外辐射源,发射红外信号。
接收系统:接收由发射系统发射来的红外信号用由光学装置,红外探测组装成的设备。
红外通信一般采用的是波长控制在750纳米到1100纳米间的近红外线,它包含在红外波段内。红外通信如何实现变为脉冲串信号,原理是要将二进制信号(红外发射管道发出的)进行调制而成。
现今全球内所广泛采取的一种通讯技术,当前已被诸多平台广泛使用,拥有众多特点,包含了传输速率高,新的通讯标准,用于点对点的线缆连接,凭此来达到无线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做到极高的保密度。
2.2红外遥控系统
红外遥控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伴随人们需求的不一样,冗杂的红外遥控设备也都被造了出来,各种生产生活中的设备都使用了遥控器。
现今,大多红外遥控系统接收器都采用了一体式接收头,这样可以减小体积,减少外接的元件,这种接收头提升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这个接收头抗干扰能力极强,多亏了得益于这种一体化的设计。内含带通滤波机器,低噪音放大机器,整形驱动设计电路,限幅机器,红外讯号接收二极管和解调机器。
红外遥控装置是由红外遥控讯号接收器,红外遥控讯号发射器,微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红外信号基本上有三种编码方法,分别是用户码,引导码,键数据码。做到了解“0”,“1”脉冲的宽度,数据码位数以及引导码的长度,这就是不同的编码方式的区别。
图 2-1 红外遥控
2.3红外遥控编码和发送
红外遥控的编码方式:
1.频移键控:利用两种不同的脉冲频率采用红外二进制信号进行编码操作。
2.脉冲宽度调制:利用不同的脉冲宽度,识别二进制的“0(脉冲相对窄)”与“1(脉冲相对宽)”。
3.脉冲位置调制:通过信号中脉冲之间不同间隔来辨别“1”与“0”。
占空比,载波频率,编码方式,这几种传输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不同信号编码格式的不同跟系统的不同密不可分,在红外信号的传输协议中。摁下红外遥控发射器内含的各种按钮(按键扫描电路按钮,编码电路按钮,发射电路按钮),一串脉冲编码随之产生。在发出遥控信号之前,最重要的是对载波(38KHz)进行调制控制,在红外发射管道内途径驱动电路从而发射出去。
图 2-2 二进制编码的调制
无线信号发射器按下之后可产生一种编码脉冲信号。运用检验用户码,这个码能够有效抵挡若干个设备的干扰,如何做到加强红外遥控系统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呢?我们可以试着将编码的反码放到它的背面这样也可以用于观察研究收复编码的精准性,遥控码前半部分为前导码,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完成数据传输,二进制“0”其周期为1.12ms,脉宽0.56ms,“1”采用周期2.24ms脉宽1.68ms的信号予以表示,如下所示。
图 2-3 二进制“1” 图 2-4 二进制“0”
图 2-5 发送一组完整的编码脉冲信号
2.4红外遥控接收与编码
红外接收电路组成可分为两类,其一为红外接收二极管,其二为放大电路,电容电阻元件与集成块又组成了放大电路,放大,解调,选频是其成功研制出后的三个基本功能。为使电路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最佳最简化要用原始的信号在开始的输出位置直接进行输出并且又通过了接受放大和解调。如何达到我们理想的电路,首先我们要致力于看重它们的灵敏性与抗干扰性,这两点尤为重要。
红外接收解调过后,过程由红外接收管进行,为调制的逆过程。
2.5本章小结
本章节可用于说明红外遥控有关技术原理等,为了更好的教别人学习运用红外技术,用自己的话简单明了的将红外通讯基本原理,遥控信号接收,信号解码说明了出来,为后续以此设计为基础的开发能够循序渐进。
3 系统需求分析
3.1需求分析概述
现代科学技术交替更迭,多媒体设备更是发展迅速,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变得尤为重要。遥控器这种“懒人”式发明也的确是给人类带来了不少便利。与此同时,它们的兼容性给生活上也是着实带来了不少困扰。数字电视的兴起,使人们又再次面对了新的问题,在机顶盒与电视乃至各种电视猫中的各种切换:先用电视遥控器控制电视的开启,在用别的遥控器打开数字电视或者电视猫,而遥控器之间的音量与频道切换也各不相同。众多家用电器的遥控器之间的兼容性的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了消费者所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由此一台万能遥控器的出现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从2013年初始以来,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专家认为,智能家居会更好的与生活互利。传统意义的家电由于缺少了与人们之间的信息传输,自然的下了一个台阶。“智能化”正在为人类构建一个使生活越发便利,越发多娇的信息网络,哪怕你只要掌握了其中一条网线,都可以顺着它从而无限的延展拓宽构建你自己的信息脉络。
现在,通过无线网络将家中电器维系起来,用手中的遥控器或者手机控制管理,基本上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以此巩固了未来生活的智能化可行性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智能化家居的时代到底为我们人类可以带来些什么呢?
在智能化的加持与网络或者蓝牙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下,我们周围的很多东西都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在生活中,各种智能家居产品逐渐推出。经过简单的改造,一些不起眼的小电器都会发生巧妙的变化。通过无线网络,在手机终端上用软件或者微信小程序做到对目标的简单控制,调节电灯的光度,调节电器的运转,使其联系更加的紧密。曾经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些概念短片也正在逐渐地化为实际,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而现实中的厂家们也摩拳擦掌以致力于打造软硬件统一化的平台,进而逐渐地所有产品都变得联系紧密起来。
3.2红外控制器的功能需求
1.对本房间的设备进行遥控管理控制
2.对家电进行遥控开关,定时等操作
3.红外对接,替代原有遥控的使用
4.控制精准,误差小
3.3红外控制器的性能需求
1.对原有遥控器发出的红外信号采样学习的速率快,精准度高
2.对学习的采样能够做到有效的存储
3.接收学习结果并且对其进行预处理最后发出红外信号
4.个子小,耗能少,成本低廉,抗干扰强
开发并研制对家电进行远程控制的红外学习遥控设备,给居民带来一个较为便捷,舒服的环境,智能化的体验开拓在各个方面上要比原始的传统遥控器更好的诠释了“遥控”这个词语。
3.4本章小结
本章说明了开发出的红外遥控设备的功能设定和性能设定。现在市面上鉴别一款产品的好坏与否,唯一的检验标准也就是用户与消费者们以及市场给予的肯定意见。用户的好评是十分重要的。站在用户立场上,一款好的产品理应是集实用性,创新性与科技性为一体。时尚创新兼并,也是智能家居的基本标准。
4 硬件系统设计
在本章节中主要说明本文所设计的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智能化家居系统硬件部分设计。
4.1硬件设计的基本框架
本文所设计的遥控器硬件系统总体框架如下,在硬件系统中包含有WIFI通讯模块,stm32主控模块,红外遥控模块。在图中,stm32模块接收WIFI模块发出的指令,控制红外模块,以此来得以实现本遥控器的各项功能。后续各节陆续开始对这些模块以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