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EMS和EMC简述
1.EMI&EMS&EMC定义
(1).EMI,全称为: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即电磁干扰,指电子设备在自身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对外发射并对设备其它部分或外部其它设备造成干扰。
(2).EMS,全称为: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即电磁敏感度,指电子设备受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
(3).EMC,全称为: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即电磁兼容性,要求电源模块等电子设备内部没有严重的干扰源及设备,或电源系统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2.EMI&EMS&EMC关系
(1).EMC包含了EMI与EMS两个方面,有了EMI也就有了EMC,满足EMS要求才能实现EMC,如下图所示:
补充说明:
Flicker:指电子设备的正常开关动作时,对于电网电压的拉动有多少影响。
Harmonice(谐波电流):
①.在实际的供电系统中,由于有非线性负荷的存在,当电流流过与所加电压不呈线性关系的负荷时,就形成非正弦电流,任何周期性波形均可分解为一个基频正弦波加上许多谐波频率的正弦波。
②.所有的非线性负荷都能产生谐波电流,产生谐波的设备类型有:开关模式电源(SMPS)、电子荧火灯镇流器、调速传动装置、不间断电源(UPS)、磁性铁芯设备及某些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等。
③.整流性负载的大量使用,造成大量的谐波电流,谐波电流产生电压的谐波成份,间接污染了市电。另外一些市售的发电机或UPS本身输出电压就非纯正弦波,甚至有方波的情形,失真情形更严重,对公用电网造成严重污染,危害电网、用电设备安全。
(2)EMI作为一个合成词,我们分别考虑"电磁"和"干扰"。
①.“电磁”:电荷如果静止,称为静电,当不同的静电电位互相接近时,便发生了静电放电,产生电流,电流周围产生磁场,同样磁场也可以激发产生电场,电场与磁场往往相互激励、相互作用,所以引入“电磁”来作为物质所表现的电性和磁性的统称。
②.“干扰”:指设备受到干扰后性能降低以及对设备产生干扰的干扰源这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如雷电使收音机产生杂音(雷电干扰了收音机的正常工作,性能受到影响),第二层含义就是指干扰源,如常用于风机、水泵、电梯等设备中的变频装置,由于采用了相位控制,谐波成份很复杂,这些谐波进入电网,对电网和其他电气设备来说,变频装置就是一个干扰源,EMI标准与EMI检测针对的也是第二层的含义。
(3).EMS(电磁敏感度)指由于电磁能量造成性能下降的容易程度,通俗来讲,我们将电子设备比喻为人,将电磁干扰比做感冒病毒,敏感度就是是否易患感冒。如果不易患感冒,说明免疫力强,也就是英语单词immunity,即抗电磁干扰性强。
(4).EMC(电磁兼容性)指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既不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也不受其他设备的电磁能量干扰的能力,EMC这个术语有其非常广的含义,与设计意图相反的电磁现象,都可看成是EMC问题。电磁能量的检测、抗电磁干扰性试验、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电磁能量辐射抑制技术、雷电和地磁等自然电磁现象、电场磁场对人体的影响、电场强度的国际标准、电磁能量的传输途径、相关标准及限制等均包含在EMC之内。
3.电磁干扰传播途径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一般也分为两种:即传导耦合方式和辐射耦合方式。任何电磁干扰的发生都必然存在干扰能量的传输和传输途径(或传输通道)。
传导传输必须在干扰源和敏感器之间有完整的电路连接,干扰信号沿着这个连接电路传递到敏感器,发生干扰现象。这个传输电路可包括导线,设备的导电构件、供电电源、公共阻抗、接地平板、电阻、电感、电容和互感元件等。
辐射传输是通过介质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干扰能量按电磁场的规律向周围空间发射。常见的辐射耦合由三种:1. 甲天线发射的电磁波被乙天线意外接受,称为天线对天线耦合;2. 空间电磁场经导线感应而耦合,称为场对线的耦合;3.两根平行导线之间的高频信号感应,称为线对线的感应耦合。
在实际工程中,两个设备之间发生干扰通常包含着许多种途径的耦合。正因为多种途径的耦合同时存在,反复交叉耦合,共同产生干扰,才使电磁干扰变得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