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第一章作业

第一章作业

P3

考虑一个应用程序以稳定的速率传输数据(例如,发送方每k个时间单元产生一个N比特的数据单元,其中k较小且固定)。另外,当这个应用程序启动时,它将连续运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简要论证你的回答:

a) 是分组交换网还是电路交换网更为适合这种应用?为什么?
b) 假定使用了分组交换网,并且该往中的所有流量都来自如上所述的这种应用程序。此外,假定该应用程序数据传输速率的总和小于每条链路的各自容量。需要某种形式的拥塞控制吗?为什么?

答:
a) 电路交换网更适合这种应用,因为在电路交换网中,会为发送方和接收方连接预留带宽,这时候可以保证发送方能够以确定的恒定速率向接收方传送数据。
b) 不需要使用拥塞控制,因为该应用程序数据传输速率的总和小于每条链路的各自容量。

P6

这个习题开始探讨传播时延和传输时延,这是数据网络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考虑两台主机A和B由一条速率为R bps的链路相连。假定这两台主机相隔m米,沿该链路的传播速率为s m/s。主机A向主机B发送长度L比特的分组。
a) 用m和s来表示传播时延 d p r o p d_{prop} dprop
b) 用L和R来确定该分组的传输时间 d t r a n s d_{trans} dtrans
c) 忽略处理和排队时延,得出端到端时延的表达式
d) 假定主机A在时刻t=0开始传输该分组。在时刻 t = d t r a n s t=d_{trans} t=dtrans,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在什么地方?
e) 假定 d p r o p > d t r a n s d_{prop}>d_{trans} dprop>dtrans,在时刻 t = d t r a n s t=d_{trans} t=dtrans,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在何处?
f) 假定 d p r o p < d t r a n s d_{prop}<d_{trans} dprop<dtrans,在时刻 t = d t r a n s t=d_{trans} t=dtrans,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在何处?
g) 假定s=2.5×10^8,L=120bits,R=56kbps。求出使 d p r o p = d t r a n s d_{prop}=d_{trans} dprop=dtrans的距离m

答:
a) d p r o p = m / s d_{prop}=m/s dprop=m/s
b) d t r a n s = L / R d_{trans}=L/R dtrans=L/R
c) c) 忽略处理和排队时延, d e n d − e n d = d p r o p + d t r a n s = m / s + L / R d_{end-end}=d_{prop}+d_{trans}=m/s+L/R dendend=dprop+dtrans=m/s+L/R
d) 在时刻 t = d t r a n s t=d_{trans} t=dtrans,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才刚从主机A发送出去
e) 在链路中的sL/R米处
f) 此时,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已经到达了主机B处
g) m/s=L/R,所以m=sL/R=5.36×10^5

P8

假定用户共享一条3Mbps的链路。又设每个用户传输时要求150kbps,但是每个用户仅有10%的时间传输。(参见1.3节中关于“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的讨论。)
a) 当使用电路交换时,能够支持多少用户?
b) 对于本习题的后续小题,假定使用分组交换。求出给定用户正在传输的概率
c) 假定有120个用户。求出在任何给定时刻,实际有n个用户在同时传输的概率。(提示:使用二项式分布)
d) 求出有21个或更多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

答:
a) 当使用电路交换时,仅能支持 3 × 1 0 6 150 × 1 0 3 = 20 \frac{3×10^6}{150×10^3}=20 150×1033×106=20个用户
b) 对于分组交换来说,一个特定用户活跃的概率是0.1
c) 假设任何给定时刻,一个用户在传输的概率为p,所以120个用户中,实际n个用户在同时传输的概率为 C 120 n ( p ) n ( 1 − p ) 120 − n C^n _{120}\left(p\right)^n \left(1-p\right)^{120-n} C120n(p)n(1p)120n
d) 21或更多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1-20或更少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令 X i X_i Xi为独立随机变量 P ( X i = 1 ) = p P(X_i=1)=p P(Xi=1)=p,根据中心极限定理, P ( 21 或 更 多 用 户 ) = 1 − P ( ∑ i = 1 120 X i ≤ 20 ) P(21或更多用户)=1-P(∑_{i=1}^{120}X_i ≤20) P(21)=1P(i=1120Xi20);其中 P ( ∑ i = 1 120 X i ≤ 20 ) = P ( ∑ i = 1 120 X i ≤ 12 √ ( 120 × 0.1 × 0.9 ) ≤ 8 √ ( 120 × 0.1 × 0.9 ) ≈ P ( Z ≤ 8 3.286 ) = P ( Z ≤ 2.43 ) = 0.9925 P(∑_{i=1}^{120}X_i ≤20)=P(\frac{∑_{i=1}^{120}X_i ≤12}{√(120×0.1×0.9)}≤\frac{8}{√(120×0.1×0.9)}≈P(Z≤\frac{8}{3.286})=P(Z≤2.43)=0.9925 P(i=1120Xi20)=P((120×0.1×0.9)i=1120Xi12(120×0.1×0.9)8P(Z3.2868)=P(Z2.43)=0.9925;所以21或更多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为0.0075

P13

a) 假定有N个分组同时到达一条当前没有分组传输或排队的链路。每个分组长为L,链路传输速率为R。对N个分组而言,其平均排队时延是多少?
b) 现在假定每隔LN/R秒有N个分组同时到达链路。一个分组的平均排队时延是多少?

答:
a) 第一个分组不需要等待 t 1 = 0 t_1=0 t1=0,第二个分组等待时间为 t 2 = L / R t_2=L/R t2=L/R,…,第N各分组等待时间为 t N = ( N − 1 ) L R t_N=\frac{(N-1)L}{R} tN=R(N1)L,所以对于N各分组而言,其平均排队时延为 t a v r g = ( N − 1 ) L 2 R t_{avrg}=\frac{(N-1)L}{2R} tavrg=2R(N1)L
b) 传输N个分组需要NL/R秒,所以前N个分组传输后后面N个分组就可以接着传输,而不需要排队,故平均排队时延仍为 t a v r g = ( N − 1 ) L 2 R t_{avrg}=\frac{(N-1)L}{2R} tavrg=2R(N1)L

P25

假定两台主机A和B相隔20000km,由一条直接的R=2Mbps的链路相连。假定跨越该链路的传播速率是 2.5×10^8 m/s。
a) 计算带宽——时延积 R ⋅ t p r o p R·t_{prop} Rtprop
b) 考虑从主机A到主机B发送一个800000比特的文件。假定该文件作为一个大的报文连续发送。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在链路上具有的比特数量最大值是多少?
c) 给出带宽——时延积的一种解释
d) 在该链路上一个比特的宽度(以米计)是多少?它比一个足球场更长吗?
e) 根据传播速率s、带宽R 和链路m的长度,推导出一个比特宽度的一般表达式

答:
a) 带宽——时延积 R ∙ t p r o p = 2 × 1 0 6 × ( 2 × 1 0 7 ) 2.5 × 1 0 8 = 1.6 × 1 0 5 b p s ∙ s R∙t_{prop}=\frac{2×10^6×(2×10^7)}{2.5×10^8}=1.6×10^5 bps∙s Rtprop=2.5×1082×106×(2×107)=1.6×105bpss
b) 1.6×10^5
c) 带宽——时延积又指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即链路中能包含的最大比特数量
d) 该链路上一个比特的宽度为 2 × 1 0 7 1.6 × 1 0 5 = 125 m \frac{2×10^7}{1.6×10^5}=125m 1.6×1052×107=125m,这比正常足球场更长(常规足球场的长为105m,宽为68m)
e) s/R

P31

在包括因特网的现代分组交换网中,源主机将长应用层报文(如一个图像或音乐文件)分段为较小的分组并向网络发送。接收方则将这些分组重新装配为初始报文。我们称这个过程为报文分段。图1-27显示了一个报文在报文不分段或报文分段情况下的端到端传输。考虑一个长度为8×10^6比特的报文,它在图1-27中从源发送到目的地。假定在该图中的每段链路是2Mbps。忽略传播、排队和处理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 考虑从源到目的地发送该报文且没有报文分段。从源主机到第一台分组交换机移动报文需要多长时间?记住,每台交换机均使用存储转发分组交换,从源主机移动该报文到目的主机需要多长时间?
b) 现在假定该报文被分段为800个分组,每个分组10000比特长。从源主机移动第一个分组到第一台交换机需要多长时间?从第一台交换机发送第一个分组到第二台交换机,从源主机发送第二个分组到第一台交换机各需要多长时间?什么时候第二个分组能被第一台交换机全部收到?
c) 当进行报文分段时,从源主机向目的主机移动该文件需要多长时间?将该结果与(a)的答案进行比较并解释之。
d) 除了减小时延外,使用报文分段还有什么原因?
e) 讨论报文分段的缺点。

答:
a) 不采用报文分段时,从源主机到第一台分组交换机移动报文需要 8 × 1 0 6 2 × 1 0 6 = 4 \frac{8×10^6}{2×10^6}=4 2×1068×106=4秒,故从源主机移动该报文到目的主机需要12秒。
b) 从题意中可以得出每个分组的长度为 L = 1 × 1 0 4 b i t L=1×10^4bit L=1×104bit,从源主机移动第一个分组到第一台交换机需要L/R即0.005秒,从第一台交换机发送第一个分组到第二台交换机于从源主机发送第二个分组到第一台交换机分别需要0.005秒和0.005秒,第二个分组在0.01秒时被第一台交换机全部接收到
c) 当进行报文分段时,从源主机向目的主机移动该文件需要的时间包括 文件从源主机全部发送出去的时间+文件最后一个分组从第一台分组交换机到达目的主机的时间,故从源主机向目的主机移动该文件需要的时间为4.01秒,时间上比没有报文分段的文件传输要短
d) 可以减轻路由器的负担(不分段的大文件容易使路由器容量不足造成丢包);可以便于检错并重传
e) 报文分段的缺点在于报文的拆分与重组需要额外的时间开销。

  • 10
    点赞
  • 6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