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折叠变换/连续栅格化

时间轴面板上的“小太阳”开关,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更改图层的渲染顺序。

对于预合成图层(嵌套合成),此开关称为 “折叠变换”。

对于矢量图层,则称为“连续栅格化”。

在国内常被统称为“塌陷开关”。

  ◆  ◆

连续栅格化

Continuously Rasterize

所谓栅格化,指的是将矢量图形格式描述的图像转换成光栅图像(像素或点),以便在视频显示器或打印机上输出,或以位图文件格式存储。

Ae 是基于像素(栅格)的软件,所以当矢量图形素材被放入时间轴时,必然会自动进行栅格化。

但仅栅格化一次肯定是不够,尤其是对图层进行了缩放等变换操作。

启用“连续栅格化”开关之后,Ae 会根据图层的变换而立即重新栅格化,从而保证像矢量图形一样可以任意缩放且不会模糊。

改变了图层的渲染顺序

Ae 默认的图层渲染顺序是:

c43ed6f43818244a9e17febc02cd016f.jpeg

如果启用了“连续栅格化”,就必须得改变图层的渲染顺序,原因是,重新栅格化所得到的图像已跟“原始”素材不一致了。

3d94419520bf889255dba6b51ed66ebd.jpeg

新的渲染顺序带来的一个很显示的变化是,可将“效果”应用于“变换”之后的结果上。

比如,对纯色图层旋转变换,并应用投影效果。

若不启用“连续栅格化”开关,图层内容与效果一起同步变换。如下图左侧所示。

ba16556e8b0daad17bc50e43e14f5a87.gif

若开启“连续栅格化”开关,则在变换之后再应用效果,可保证(投影)光源的一致性。如上图右侧所示。

改变了效果的应用空间

默认情况下,应用于图层(未启用“连续栅格化”开关)上的效果是基于图层空间,即本地轴坐标系。而启用“连续栅格化”以后,将在合成空间,即世界轴坐标系上应用效果。

原因跟改变图层渲染顺序一样,变换并栅格化后的内容可理解为“新”的图层内容,“不同”的内容导致图层坐标系的定位紊乱,故只能用合成坐标系来统一。

下图中对两个 300 x 300 的纯色图层应用同样的梯度渐变效果。

下图右侧是启用了“连续栅格化”之后的显示结果。

0c7a7481b43123cbdac38a223c122de9.jpeg

在有坐标属性的效果控件上,可明显看出之间的差别。

2655d970bab75dd091499bcb535b8bed.jpeg

连续栅格化开关

对于文本图层、形状图层等,默认是启用状态。

对于纯色图层、Ai 等矢量文件图层,可手动开启。

2f09c7afd74dfb710962243c4b1db0b2.jpeg

对于图片、视频等素材图层尽管不可启用,但将它们转换为预合成图层后也可手动启用,但此时此开关的意义已不再是“连续栅格化”,而是“折叠变换”了。

  ◆  ◆

折叠变换

 Collapse Transformations

当将一个或多个图层合并为预合成(嵌套合成)后,意味着将这些图层封装为一个整体,并作为宿主合成的一个图层。

说明:

为了叙述方便,此处称预合成图层所在的合成为“宿主合成”,称预合成内部的图层为“元素图层”。

折叠变换 - 关

默认状态下,对于预合成图层,不启用“折叠变换”。

渲染时,Ae 会先计算出预合成内部的最终结果,然后在宿主合成中,将这一结果整体上当成一个普通的视频素材图层来处理。

所以,应用在预合成图层之上的效果、蒙版及变换等,均遵循 Ae 默认的的图层渲染顺序。

0dfe9619b9d5e33a67b833cac1c94a65.jpeg

即,先应用蒙版、效果之后再变换。工作空间为(预合成)图层空间,即本地轴坐标系。

由此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1、预合成内部的三维图层被平面化,即便开启了预合成图层的 3D 开关也是如此。

2be827ca20ea42a67593db8d172b5639.jpeg

预合成内容为一个立方体

左图:未开启折叠变换。右图:开启折叠变换

2、预合成内的元素图层若使用了“混合模式”的,仅对其下方的预合成内部的元素图层起作用。

3、对预合成图层的“缩放”等变换操作,由于是基于合并后效果的,所以很容易变得模糊不清。

折叠变换 - 开

对预合成图层启用“折叠变换”后,就会将预合成图层当成宿主合成的一个编组,预合成里的元素图层则是组内图层,也自然成了宿主合成中的图层。

21df29b58a5e07da1024bee5e51617fa.jpeg

红线框代表图层大小

由此带来一些变化:

1、组内图层恢复为原来的元素图层大小,且不再受预合成大小的限制。

b0150ef326fee3b25a4c9f51cc17c578.jpeg

2、组内图层的“混合模式”将对其下方的宿主合成中的所有图层起作用。

0903363977824d95372fa5722fa0bba1.jpeg

同理适用于预合成内部的“调整图层”。

3、预合成图层的“折叠变换”开关,不影响预合成内的元素图层的塌陷开关。

4、预合成图层本身的渲染顺序,即整个编组的渲染转变为:

f7285dc447a48b871c49cbb30449bb93.png

当对预合成图层本身添加了蒙版、效果或图层样式时,问题就变得复杂多了。

a3c2750494230d050aab2998f47f4b42.png

Ae 在渲染时,在保持二者的“变换”属性联动的基础上,将组内图层的混合模式、调整图层等的作用范围限制回预合成内部。

87e390d6f148986268d975a98d1718b3.jpeg

在上图的基础上对预合成图层加了蒙版以后

在这种情况下,启用了 3D 的组内图层也无法与宿主合成中其它 3D 图层产生交互,但受摄像机图层或灯光图层的影响。

150347aeda694bdaed35fbec6c08f640.jpeg

“点赞有美意,赞赏是鼓励”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