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数据结构与算法

string字符串

头文件:<string>
string的定义与初始化

string str="test";

字符串长度
返回当前字符串长度有 size()length() 两个函数。

string str="test"
int n1=str.size();
int n2=str.length();
cout<<n1<<" "<<n2<<endl;

string访问元素
方法一:直接使用下标访问,比如使用str[2]访问string中第三个字符,下标从0到size()-1。
方法二:使用迭代器进行访问,类似指针:

string str="test";
string::iterator it;
for(it=str.begin();it!=str.end();it++){
	cout<< *it <<" ";
}

string中的元素操作

  • insert(int idx,string str):在idx位置前插入字符串str
  • erase(int idx1,int idx2):删除从[idx1,idx2)的元素
  • erase(int idx):删除[idx,str.size() )的元素,即删除从idx开始的(包括idx)后面的所有元素
  • clear():将字符串清空
  • replace(int pos,int len,string str):从pos开始(包括pos)往后数len个字符,将其替换成str
    string运算符
    和Java和python差不多。都可以使用“+”连接两个字符串。
    常用函数
  • find(string str):在字符串中寻找特定的字符或字符串的函数,如找到匹配的字符或者字符串则返回对应的开始元素的下标,找不到则返回-1,可以用来代替KMP算法。
  • substr(int idx1,int num):返回从idx下标开始(包括第idx个),往后数num个字符组成的子字符串。

sort()函数

头文件:<algorithm>
sort()用于对已知序列进行排序。默认从小到大排序。但是可以自定义对比函数,从而实现自己的排序。

用法一:
sort(first ,last,comp)函数有三个参数:first和last为待排序序列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comp为排序方式,可自定义一个对比函数作为回调函数传入,也可以不填写。如果不传入comp,这种方式只能对基本数据类型中int和char数组进行排序。
注意:last应为想要排序序列中最后一位的后一位地址,比如说sort(a+m,a+n)表示对a[m]到a[n-1]的元素进行排序。

用法二:
sort(begin,end,comp),其中begin是迭代器开始位置,end是迭代器结束位置,comp同样为排序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对所有具有迭代器的数据结构进行排序,比如说string,vector,set等。

对于对比函数的设计,我们遵循这样一个法则:当比较函数的返回值为true时,表示的是比较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将会排在第二个参数前面;返回false的时候,交换两个参数的值,最后使任意两个相邻的元素输入对比函数都返回true,这样就达到的排序的目的。比如说设计一个从大到小排序的对比函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cmp(char a,char b){
    return a<b;
}
int main()
{
    string str="abcd";
    
    sort(str.begin(),str.end(),cmp);

    for(int i=0;i<4;i++){
        cout<<str[i];
    }
    return 0;
}

我习惯记成:return后面为<号时,最终排序结束后的所有相邻元素都满足<号,所以是一个升序排列。return后面为>号时,最终排序结束后,所有相邻元素都满足>号,所以排序结果是一个降序排列。

vector向量

vector是可以根据元素个数自动改变大小的线性序列容器。
vector的定义
头文件是vector,定义一个向量vector的写法是vector<typename> name,其中typename是向量中元素的类型。这一点比较类似Java的泛型。
例子:

#include <vector>

//创建一个数组向量
vector<int> array;

vector的状态

  • empty():判断当前向量是否为空
  • size():返回当前向量元素个数

向vector尾部添加或者删除元素

  • push_back(typename ele):向vector尾部插入元素ele
  • pop_back():删除vector尾部最后一个元素

访问vector的元素
方法一:
像数组一样,通过元素的下标访问,下标从0到size()-1
方法二:
通过迭代器访问,迭代器类似指针。

vector元素操作

  • insert(iterator iter,typename content):在任意位置前(迭代器,不能用下标)插入元素content
  • insert(iterator iter1,int num,typename content):在任意位置前插入num个元素
  • erase(iterator iter):删除迭代器iter位置的元素
  • erase(iterator iter1,iterator iter2):删除从迭代器iter1到迭代器iter2前一个元素之间的所有元素,相当于左闭右开。
  • clear():清空向量

vector迭代器操作

  • begin():返回向量中首元素的迭代器
  • end():返回向量中最后一个位置的迭代器

vector的排序
可以使用sort()函数对vector排序,传入的是迭代器,同样可以自定义对比函数。

queue队列

队列是一种线性的序列结构,其存放的元素按照线性的逻辑次序排序。但是队列的操作只限于逻辑上的两端,即新元素值只能从队列的一端插入,并且只能从另一端删除已有的元素。允许队列插入的一端成为队列的尾部,允许队列删除的一端成为队列的头部。
因为对于元素来讲,插入与删除分别叫做出队和入队。队列中各个元素的操作次序必定遵守所谓的 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 FIFO 规则,即越早入队的元素将会越早出队,越晚入队的元素将会越晚出队。

queue的定义
队列的头文件是#include<queue>;定义一个队列的写法是queue<typename> name,其中typename是队列元素的类型,它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name是定义的队列的名字。

queue的状态

  • empty():判断一个队列是否为空
  • size():返回队列中元素的个数

添加和删除元素

  • push(typename ele):向定义好的队列尾部添加一个元素ele
  • pop():删除头部元素,并不会返回头部元素

元素的访问
因为只能从队列的头尾两端进行操作,获得头尾两端元素的函数分别是front()和back()。

stack栈

栈也是一种线性序列结构,和向量以及队列不同的是,栈的操作只限于逻辑上特定的一端,即新元素只能从栈的一端插入,也只能从这一端删除已有的元素。禁止操作的一端成为盲端。栈中允许元素插入和删除的一段成为栈顶,禁止操作的盲端称为栈底。元素的删除和插入分别称为 出栈、入栈。由于栈对插入和删除的位置进行了限制,可以看出,栈的各个元素操作次序必定遵守所谓的 后进先出(Last-In First-Out, LIFO) ,即越后入栈的元素将会越早出栈,越先入栈的元素将会越晚出栈。

stack的定义
头文件格式为#include<stack>。定义一个栈stack的写法是stack<typename> name,其中,typename是栈元素的类型,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name是定义栈的名字。

stack的状态

  • empty():返回当前栈是否为空
  • size():返回当前栈中元素个数

stack元素的添加和删除

  • push(typename name):向栈顶部添加新元素
  • pop():删除栈顶元素

stack元素的访问
因为只能对栈顶进行操作,所以只用top()来访问栈顶元素。而队列queue能通过front()和back()访问队头和队尾。

自己写的数据类型:矩阵Matrix

用结构体定义一个矩阵:

struct Matrix{
    int matrix[10][10];
    int row,col;                        //行和列
    Matrix(int n,int o):row(n),col(o) {}//构造函数
};

初始化一个7*7的矩阵:

Matrix mat(7,7);

矩阵乘法:

Matrix Multiply(Matrix mat1,Matrix mat2){
    //根据输入的两个矩阵确定乘积后矩阵的size
    int row=mat1.row;
    int col=mat2.col;
    Matrix mat(row,col);

    //num是两个矩阵相乘时,得到新矩阵中一个数需要进行乘法的数量
    int num=mat1.col;

    for(int i=0;i<row;i++){
        for(int j=0;j<col;j++){
            mat.matrix[i][j]=0;
            for(int k=0;k<num;k++){
                mat.matrix[i][j]+=mat1.matrix[i][k]*mat2.matrix[k][j];
            }
        }
    }

    return mat;
}

矩阵加法:

Matrix MatrixAddition(Matrix mat1,Matrix mat2){
    Matrix mat(mat1.row,mat1.col);

    for(int i=0;i<mat1.row;i++){
        for(int j=0;j<mat1.col;j++){
            mat.matrix[i][j]=0;
            //矩阵对应位置相加
            mat.matrix[i][j]+=mat1.matrix[i][j]+mat2.matrix[i][j];
        }
    }
    return mat;
}

打印矩阵:

void PrintMatrix(Matrix mat){
    for(int i=0;i<mat.row;i++){
        for(int j=0;j<mat.col;j++){
            printf("%d ",mat.matrix[i][j]);
        }
        printf("\n");
    }
}

Java中BigInteger类

初始化对象:

BigInteger number=new BigInteger("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输出对象:

System.out.println(number);

常用方法:
public BigInteger add(BigInteger val) 返回当前大整数对象与参数指定的大整数对象的和

public BigInteger subtract(BigInteger val) 返回当前大整数对象与参数指定的大整数对象的差

public BigInteger multiply(BigInteger val) 返回当前大整数对象与参数指定的大整数对象的积

public BigInteger devide(BigInteger val) 返回当前大整数对象与参数指定的大整数对象的商

public BigInteger remainder(BigInteger val) 返回当前大整数对象与参数指定的大整数对象的余

public int compareTo(BigInteger val) 返回当前大整数对象与参数指定的大整数对象的比较结果,返回值是1、-1、0,分别表示当前大整数对象大于、小于或等于参数指定的大整数。

public BigInteger abs() 返回当前大整数对象的绝对值

public BigInteger pow(int exponent) 返回当前大整数对象的exponent次幂。

public String toString() 返回当前当前大整数对象十进制的字符串表示。

public String toString(int p) 返回当前大整数对象p进制的字符串表示。

二叉树

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定义如下:

struct TreeNode{
	ElementType data;	//数据
	TreeNode* leftChild;//左子树
	TreeNode* rightChild;//右子树
};

二叉树的遍历方式分为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

//先序遍历
void PreOrder(TreeNode* root){
    if(root==NULL){
        return ;
    }
    visit(root->data);
    PreOrder(root->leftChild);
    PreOrder(root->rightChild);
    return ;
}

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
void InOrder(TreeNode* root){
    if(root==NULL){
        return ;
    }
    InOrder(root->leftChild);
    visit(root->data);
    InOrder(root->rightChild);
    return ;
}

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
void PostOrder(TreeNode* root){
    if(root==NULL){
        return ;
    }
    PostOrder(root->leftChild);
    PostOrder(root->rightChild);
    visit(root->data);
    return ;
}

知识点:
1、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字符串。在前序遍历中,第一个节点必定是二叉树的根节点;而在中序遍历中,该根节点毕竟可以将中序遍历的序列拆分成两个子序列,前一个子序列就是根节点左子树的中序遍历序列,后一个子序列是根节点右子树的中序遍历序列。我们设position为根节点在中序遍历中的位置,那么postion前的所有字符都是左子树的中序遍历,position后的都是右子树的中序遍历,而对于前序遍历来讲,除去前序遍历第一个字符,往后的position个字符是左子树的前序遍历,position+1后的子串是右子树的后序遍历。
例:

先序:abdgcefh--->a  bdg cefh
中序:dgbaechf---->dgb a echf

2、如果给的是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那么也可以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后序遍历中最后一个节点必定是二叉树根节点。该根节点也可以将中序遍历序列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左子树的中序遍历,另一部分是右子树中序遍历。
3、如果题目中给的是前序遍历和后序遍历,那么无法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除非题目中说这是一个”满二叉树“,即每个节点都有零个或者两个子结点的二叉树,这样的二叉树可以通过前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唯一确定二叉树。前序遍历的第一个节点一定和后序遍历的最后一个节点相同,那么这个节点就是根节点,现在来分离左右子树:如果根节点有左右子树,那么前序遍历第二个节点一定是左子树的根节点,在后序遍历中找到这个结点的位置,即可在后序遍历中分开左子树和右子树。后序遍历中倒数第二个节点一定是右子树的根节点,那么就可以在前序遍历中找到这个节点的位置,即可在前序遍历中分来左子树和右子树。由此递归,直到前序遍历字符串和后序遍历字符串同时为空时return。

二叉排序树

二叉排序树又称为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是一种结构特殊的二叉树。一颗非空的二叉排序树有如下特征:
1、若左子树非空,则左子树上的所有结点关键字的值均小于根节点关键字的值。
1、若右子树非空,则右子树上的所有结点关键字的值均大于根节点关键字的值。
3、左右子树本身也是一颗二叉排序树。
如果各个数字的插入顺序不同,那么得到的二叉排序树的形态很可能不同,所以不同的插入顺序对二叉排序树的形态有很重要影响。因为在二叉排序树中,左子树结点值<根节点值<右子树节点值;因此,如果对二叉排序树进行中序遍历,则会得到一个升序序列。这也是二叉排序树名称的由来。通过建立一棵二叉排序树,即可对原本无序的序列进行排序,并实现序列的动态维护。

但是二叉排序树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多,因为它的最坏情况和线性链表一样,最坏查找时间复杂度是O(n)。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会使用它的升级版:平衡二叉树(AVL)和红黑树,这两种树都能把查找的时间复杂度降到O(log(n))。

平衡二叉树(AVL):在二叉查找树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限制: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之差的绝对值最多为1。

建立二叉查找树:

//向树中插入新节点
TreeNode* Insert(TreeNode* root,int num){
    if(root==NULL){
        root=new TreeNode(num); //插入新节点
    }else if(root->data==num){  //如果有重复值,则直接返回已经存在的节点,不对新节点进行插入
        return root;
    }else if(num<root->data){   //num小于当前节点,则向左子树插入
        root->leftChild=Insert(root->leftChild,num);
    }else{                      //num大于当前节点,则向右子树插入
        root->rightChild=Insert(root->rightChild,num);
    }
    return root;
}
int main()
{
    int n;
    while(scanf("%d",&n)!=EOF){
        for(int i=0;i<n;i++){
            scanf("%d",&a[i]);
        }
        //建立二叉排序树
        TreeNode* root=NULL;
        for(int i=0;i<n;i++){
            root=Insert(root,a[i]);
        }
    }
    return 0;
}

优先队列

优先队列的定义
为了使用标准模板库中的priority_queue,需要在代码中添加头文件,格式为#include <queue>,优先队列依然存在于队列头文件里。定义一个priority_queue的写法是:priority_queue<typename> name,其中typename是优先队列存储的元素类型,name为定义的优先队列的名字。

优先队列的状态

  • size():返回当前优先队列中元素的个数。
  • empty():返回当前优先队列是否为空。

优先队列中元素的添加、删除与访问

  • push():向优先队列中添加新元素。
  • pop():删除优先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元素。
  • top():访问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元素。

注意,优先队列之所以叫做“优先队列”,是因为这个队列中的元素自动按照元素的大小优先级排序的,优先级最高的排在最前面,优先级最低的排在最后面,pop()和top()都是对队列首元素进行的操作。而当有新元素使用push()函数插入优先队列时,会根据新元素的优先级插入相应的位置,相当于自动排序,所以保证了队首的元素优先级永远最高。比如对于存储int类型的优先队列来讲,队首元素一定是值最大的int。

虽然看起来和stack栈很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push()函数向栈中添加新元素的时候,并不会按照优先级自动排序,而是按照插入顺序排序,即在栈中严格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在优先队列中按照“优先级最高的先出”的元组。

大顶堆与小顶堆
当我们使用

priority_queue<typename> myQueue;

创建一个优先队列时,默认创建了一个优先级高先输出的队列,比较函数为less, 它会维持一个大顶堆,优先级最高的在堆顶,对应着队列首部,所以这个队列输出的元素大小顺序是从大到小。

创建小顶堆优先队列法一:
而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优先级低先输出的优先队列,那么意味这这个优先队列将维持一个小顶堆,优先级最小的在堆顶,对应着队列首部,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创建一个小顶堆优先队列:

priority_queue<typename,vector<typename>,greater<typename>> name;

比较函数变成了greater,表示最终队列输出元素大小顺序是从小到大。

创建小顶堆优先队列法二:
创建小顶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结构体中重载运算符<号。例子:

struct node{
    int data;
    node(int n):data(n){} //构造函数
    bool operator< (node n) const{ //重载<符号
        return data>n.data;
    }
};

重载<符号的思想:当节点n的优先级大于本节点时,意味着节点n的data小于本结点的data,即实现了优先级越高,结点值越小。

set集合

1 set特点
集合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他和数组很像,确还有很多不同之处:
1、在set中每个元素的值都是唯一的。
2、向set插入数据时,能够根据元素的值自动进行排序
3、set中数元素的值并不能直接被改变。

2 set的底层
优先队列的底层是二叉堆(大顶堆和小顶堆),而set的底层是红黑树。
1、set的底层是红黑树,属于红黑树中的K模型。
2、map的底层也是红黑树,属于红黑树中的KV模型。

K模型:只能存放同一种数据类型的红黑树
KV模型:能存放两种数据类型的红黑树

3、set插入重复数据时会忽略掉重复数据,而multiset允许插入重复数据,同样,multiset会将插入的元素自动排序。multiset与set类似,接口也基本一样。
3 set的定义
set模板如下:

template < class T,                        // 表示set里面存放的数据类型
           class Compare = less<T>,        // 仿函数,可以指定让set按照什么方式进行比较数据
           class Alloc = allocator<T>     // 空间配置器,默认是系统提供的
         >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个参数:仿函数。这个函数表示按照何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比较,因为set进行遍历是有序的,默认仿函数的比较方式(less)让set遍历的序列是递增的序列。如果想要让set遍历的序列为递减序列,就可以将第二个模板参数改为greater;
另一方面如果set里面存放的是自定义类型,则必须自己实现一个仿函数用于支持两个自定义类型大小的比较,或者在自定义类型中重载运算符。
例子:

//建立一个元素是int类型,并且元素顺序是递增序列的set
set<int> mySet;

//建立一个元素是int类型,但是元素顺序是递减的set
set<int,greater<int>> RmySet;

4 set常用接口介绍

  • insert(typename ele):向set中插入元素
  • begin():返回set队首的迭代器
  • end():返回set队尾再往后一个位置的迭代器
  • rbegin():返回一个逆序迭代器,指向队尾那个元素的位置
  • rend():返回一个逆序迭代器,指向队首再往前一个位置
  • find(typename ele):找到元素ele所在的位置,返回这个位置的迭代器,如果没有这个元素,则返回end()指向的迭代器。
  • erase (iterator position):删除某个迭代器位置的元素,注意,参数为这个元素的迭代器,比如s.erase(s.find(5));,删除值为5的元素。
  • erase (typename ele):删除某个值。(当multiset删除某个值时,将里面与该值相等的所有数据全部删除)
  • erase (iterator first, iterator last):删除某个区间内所有的值,左开右闭。
  • count (typename ele):统计ele这个元素在set中出现的次数,set的返回值只有0和1。而 multiset的count函数返回该值出现的次数。

5 set遍历方式
可以使用正向迭代器反向迭代器两种。
正向迭代器:

set<int>::iterator it1 = s.begin();
while (it1 != s.end()){
     cout << *it1 << " ";
     ++it1;
}

反向迭代器:
反向迭代器是一种反向遍历容器的迭代器。也就是,从最后一个元素到第一个元素遍历容器。
通过操作符重载,反向迭代器将自增(和自减)的含义反过来了:对于反向迭代器,++ 运算将访问前一个元素,而 - - 运算则访问后一个元素。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源,侵删
那么代码如下:

set<int>::reverse_iterator it1 = s.rbegin();
while (it1 != s.rend()){
     cout << *it1 << " ";
     ++it1;
}

遍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红黑树的遍历是走的中序,则s.begin()是红黑树的最左结点;
2、s.end()是最后一个数据的下一个位置;
十分感谢STL–set介绍及set的使用的分享。

map映射

map是一个将关键字(key)和映射值(value)形成一对映射后进行绑定存储的容器。在set中已经提到,map的底层使用的是红黑树中的KV模型,所以向map中插入新元素时会按照key进行排序,其查找效率仍然是O(logn)。在STL中还有一个无序映射unordered_map,其底层使用散列表实现的,其期望的查找效率为O(1)。

unordered_map和map操作几乎一样,所以只需要了解map的用法,即可了解unordered_map。在数据量不大时,map的性能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要求,当题目中对性能要求特别高时,只需要将map改成unordered_map。

1 map的定义
为了使用STL中的标准模板库中的map,需要添加头文件#include <map>。定义一个映射map的写法是map<typename T1,typename T2> name。其中typename T1是映射中关键字Key的数据类型,typename T2是映射值的数据类型,name是创建的映射的名字。
例如:map<int int> myMap;
2 map常用接口介绍

  • empty():判断当前映射是否为空
  • size():返回当前映射中元素的个数
  • insert(pair<typename1,typename2>(ele1,ele2)):向map中添加一个新元素
  • erase(typename1 ele):删除map中关键字Key为ele的元素
  • begin():返回映射中首元素的迭代器
  • end():返回映射中为元素后一个位置的迭代器
  • find(typename1 ele):寻找关键字Key为ele的元素,如果找到则返回该元素的迭代器,如果没有则返回迭代器end()
  • clear():清空map

3 map元素的访问
1、map内部重载了[]运算符,因此可以通过[key]的方式访问
2、可以使用at(key)的方式访问
3、可以通过迭代器进行访问,iter->first指向key对应的值,iter->second指向value对应的值。

如何清空输入缓冲区

现在最安全的方式还是使用getchar清空输入缓冲区,否则在缓冲区内存残留的字符可能影响下一次输入。
getchar在stdin缓冲区为空时,等待输入,直到回车换行时函数返回。若stdin缓冲区不为空,getchar直接返回。getchar返回时从缓冲区中取出一个字符,并将其转换为int,返回此int值。
比如用getchar吸收scanf留下的空格: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har a;
    char b;
    scanf("%c",&a);
    b=getchar();//吸收上面scanf留下的回车

    printf("%d %d\n",a,b);
    cout<<a<<" "<<b<<endl;
    return 0;
}

输入:

a

输入如下:

97 10
a

10是’\n’换行符的ascii码。可以看到,getchar吸收了scanf留下的换行符。同时我们也可以在scanf中将\n加入格式字符串,从而吸收\n,比如scanf("%c\n",&a)。这样就能吸收最后一个换行符了。

万能的清除缓存区的方式:
我们可以在程序中使用while((ch = getchar()) != ‘\n’ && ch != EOF){}来清除缓存中残留的符号。这句话的含义是:当getchar得到缓冲区中第一个字符不是换行符,且这个字符不是文件末尾EOF时,继续去读下个字符,直到读到这个字符是换行符或者是文件末尾时跳出。

注意:读到这个字符是换行符时,已经在缓冲区中把这个换行符弹出来了。
例子:

#include <cstdio>

int main()
{
    char a;
    char b;
    scanf("%c",&a);
    char ch;
    while((ch=getchar())!='\n'&&ch!=EOF){}
    b=getchar();
    printf("%d %d\n",a,b);
    cout<<a<<" "<<b<<endl;
    return 0;
}

输入:

abcdefg
z

输出:

97 122
a z

可以看到while语句将"bcdefg"以及他们后的换行符全部吸收掉了。

fill函数与memset函数的区别

memset函数
按照字节填充某字符,在头文件<cstring>里面。

extern void *memset(void *buffer, int c, int count)

buffer:为指针或是数组
c:赋给buffer中字节的值
count:buffer中需要被赋值的字节的数量

因为memset函数按照字节填充,所以一般memset只能用来填充char型数组,(因为只有char型占一个字节)。如果填充int型数组,除了0和-1会正常填充,其他的都不可以。原因如下:

当值为0的时候,因为int是4字节,所以:
二进制补码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十进制 0

当值为-1的时候,十进制-1用一个字节的二进制补码表示为11111111,那么用-1来填充int类型的数组就是:
二进制补码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 十进制 -1

当值为1的时候,就不能正常填充了,十进制1用一个字节表示就是00000001,所以对于int的4字节来讲,最终填充完4个字节得到的int为:
二进制补码 00000001 00000001 00000001 00000001 = 十进制 16843009
可见,当填充值是1时,一个int最终的数值是16843009,不是正常填充。

tips:正数的原码符号位为0,负数的原码符号位为1。正数的补码还是原码,即它本身不变。而负数转化为补码的规则是:符号位不变,其他位取反,然后加1。所以二进制补码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的原码是 1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也就是十进制的-1。

memset用法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10];
    memset(a,0,sizeof(a));
    for(int i=0;i<10;i++){
        printf("%d ",a[i]);
    }
    return 0;
}

输出

0 0 0 0 0 0 0 0 0 0

fill函数
fill函数按照单元赋值,将一个区间的元素都赋同一个值。在头文件<algorithm>里面(也有的编辑器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引用头文件)

而fill函数使用方法特别简便:
法一:使用地址,将地址区间中的元素赋同一个值,格式为fill(arr, arr + n, 要填入的内容);
例子: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stdio>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rr[10];
    fill(arr,arr+10,100);
    for(int i=0;i<10;i++){
        printf("%d ",arr[i]);
    }
    printf("\n");
    return 0;
}

输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法二:使用迭代器,将两个迭代器中间的所有元素赋同一个值,格式为fill(v.begin(), v.end(), 要填入的内容);
例子: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vector<int> myVector{0,1,2,3,4,5,6,7,8,9};
    fill(myVector.begin(),myVector.end(),100);
    for(int i=0;i<myVector.size();i++){
        printf("%d ",myVector[i]);
    }
    return 0;
}

输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参考链接:【C++】fill函数,fill与memset函数的区别

  • 2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