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耕耘,新华三大学筑梦远航

企业大学,对于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有着强大的推动力。

只是要实现企业大学的进化,那么需要从预算制的成本中心型,走向销售导向的利润中心型,再实现价值中心型的升级,其间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一份匠心耕耘。

这份匠心,凝聚了一种产教融合的专注,一种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的严谨,一种致力于产业、院校、企业协同发展的积极态度,一种企业大学由来已久的梦想。

现在看来,新华三大学距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了。

 

01

再次迎来“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奖”,他的眼眶湿润了

 

“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奖”,对于任何一个公司开办的企业大学而言,都十分重要。该奖项由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论坛颁发,被业界誉为企业教育界的奥斯卡奖。

 

不过,对于新华三大学来说,2019年和2020年两度获得“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奖”的荣誉称号,这绝对不是偶然。

作为新华三大学的筑梦者之一,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新华三大学执行校长李涛为业界提出了四大思考,教育业界称之为“企业大学四大问”,对企业办学带来了很好的方向性思考。

一是,企业大学如何助力企业实现真正的开放? 

二是,企业大学如何助力企业与外部形成能量和信息交换系统?

三是, 企业大学如何助力企业持续变革,不断改进,远离稳态?

四是,企业大学如何助力企业摆脱线性发展的路线,真正实现与从系统中获得正负反馈,从而实现非线性?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新华三大学执行校长 李涛

 

2020年3月,企业大学的线下培训受疫情影响严重,当月进入新华三大学建立有史以来的发展“冰点”。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新华三大学依托新华三集团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全面转型到企业大学的线上教学,从课件、老师、软件硬件设备等多个方面入手,终于在疫情后迎来培训量暴增,某月实现78个班级培训交付。

谈及疫情期间的新华三大学转型,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张涛的眼眶湿润了。其中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难,加上转型期间新华三大学的核心员工还面临居家隔离的情况,最终的成功转型来得实属不易。

截止到2020年11月底,新华三大学参与培训的“人天数”指标比去年增长了55%。新华三大学的整个校企业务,包括签约的学校数量和开班数量,特别是与教育部联合认证“1+X”高端培训合作学校,都比2019年有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这种飞跃间接体现在收入上,那就是比2019年翻了三倍,实现逆势成长。

然而,一个企业大学可以在最艰难的疫情期间获得成功转型,新华三必然有深入的思考。

万变不离其宗。企业大学发展的宗旨,就是培养人才。“人对了,什么都对了。”然而,任何一家企业大学都脱离不了“熵增定律”,假如仅仅坚持培养人才这一个发展方向,企业大学就难免会陷入线性状态,不可避免的熵增。

 

新华三大学副校长 张涛

 

由此,张涛代表李涛校长在第十六届中国企业教育百强盛典及2020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论坛上发言中分析指出,新华三大学从耗散结构的四个方向入手,进行部署和举措,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方向一,通过产教融合和生态融合,新华三大学助力新华三集团的保持企业开放融合的格局,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航者。

方向二,通过智库建设,新华三大学形成智库输出机制,来实现与外界进行广泛的能量和信息交换,其中包括针对学习、培训、技术、行业、产业等领域的思考与探索。比如出版专著《数字化转型之路》,翻译出版《数字化时代企业AI优势》等,之后衍生开发了许多相应课程。

方向三,通过建设企业管理方法论,新华三大学来推进企业内部的持续改进、变革和创新,远离稳态实现快速减熵。

方向四,创立并实践立体式学习体系,新华三大学助力企业实现非线性结构,形成员工成长的多维度、多方向的思路。

这四个方向的工作,是新华三大学做出的熵减尝试,代表了企业大学可能在耗散结构上做出的布局。

人们常说:思考的深度决定了发展的高度。新华三对企业大学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新华三大学发展的高度。主动创造开放融合的格局,保持与外界能量与信息交换机制,持续变革与改进,远离稳态保持非线性。这一系列的举措,成为企业熵减的重要支柱。2020年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论坛授予新华三大学获得“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奖”,足见其含金量。

 

02

产教深度融合再升级,生态开放共享同道同行

 

新华三大学在2020年逆势增长,也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分不开。

谈及这个方面的情况,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刘小兵分析指出,企业大学发展很快,源自百行百业的数字化带来技术、职业能力的培训需求增长明显。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数字化实用人才,从初期培训到深入培训,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企业大学培训走向专业化、深入化。 

新华三大学副校长 刘小兵

 

一方面,疫情促使企业数字化加速,新基建为行业数字化提供创新力量,新华三整体业务在高速增长,促使用户和合作伙伴提升了解学习新华三技术的动力。

另一方面,新华三大学培训内容包括了技术、应用等领域,覆盖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面,涉及顶层设计规划能力和管理者转型认知能力。

 

特别是在产教融合方面,新华三大学持续发力,前几年做校企合作比较多,建了很多网络学院,这几年正在发展紫光芯云学院。 

然而,产教融合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演进过程。

新华三大学依托新华三集团在ICT领域的强势地位和行业资源,强化企业主体作用,不断创新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在产教供需双向实现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形成了ICT产业资源与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企业大学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能力,为企业培养更多数字化创新人才,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机会。

在针对研究型、应用型、职业型人才培养上,新华三分别和不同类型定位的院校合作,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与合作模式。

在面向研究性人才培养方面,新华三与清华大学等合作,面向未来技术的研究合作,构建产业技术的前瞻能力。

在面向开发性人才培养方面,新华三与偏应用型的院校合作,在技术项目创新上引入高校力量的参与。

在面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新华三与高职院校合作,倡导“授课、学习与动手”一体化的培训理念,提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实习机会。

当然,这样非常有针对性的企业大学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校企合作形成更好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关系带来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十分有助于解决企业数字化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人才供给的矛盾,推动产教融合带来企业进步和教育产业的升级。

目前,产教融合升级的典范就是新华三与高校共建紫光芯云产业学院。紫光旗下拥有了紫光国威、紫光展瑞、长江存储等芯片产业基础,以及新华三、紫光云的云产业基础,通过教学转换,形成芯云学院的创新课程。采用1+1教学模式,行业专家+教育专家的优势在于,行业专家有实际操作经验,教育专家有丰富教学经验,更有助于培养企业需要的数字化实用人才。

最终,新华三大学开展的紫光芯云产业学院,从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层面上升到科研层面,从针对学生的培训上升到针对老师的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地方优势、师资资源,开展服务于产业的培训和教学工作,并且参与到真实生产环境,对学生和老师都带来实际的进步和好处。

在就业方面,开发的新课程也与产业人才需求匹配,并与产业企业合作沟通,保持培训课程与产业需求协同。

由此,新华三大学的发展也已经升级了,不仅要面向数字化未来做好人才培养,同时还将在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形成更好的行业引导和带动效应。

在产教深度融合再升级的同时,新华三也在持续加强生态融合的开放与共享。

新华三与合作伙伴、用户形成的生态融合,这是企业开放的关键。

说到合作伙伴,包括供应链、经销商、服务代理等,很多企业都仅仅使用业绩来说话,经营数字代表一切。与合作伙伴只看业绩,是一种非常封闭的思路,就像企业只提供给客户产品,而不在乎客户体验一样,都是封闭思想的一种体现。

新华三学作为外向型企业大学,每年要与生态圈中的合作伙伴、用户展开各种研讨会,推出研修班和多种多样的工作坊,覆盖人次近10000+。这些形式多样的沟通与交流,秉承开放、互动、合作共享的机制,互相激发创新理念,促进了整个生态圈的开放,在ICT大系统内形成了局部熵减,带来的效果也非常显著。 

 

03

以赛促学促教促就业,十年深化数字化人才培养

 

立足对企业大学的深入思考和产业界的广泛合作,新华三借助对内、对外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与生态融合,形成了校企、企企、校校之间的产业协同体系,以数字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契合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构建了以新华三大学为推手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创新机制。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也进一步彰显了新华三大学的匠心与初心,再一次让产业界感受到新华三深化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热情与影响力。

2020年11月14日,第九届“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预赛盛大举行。“十不我待,数创未来”,本届预赛新华三大学与500多个院校展开了合作,在全国设立超过220个预赛赛场,集结了近2.4万名选手参赛,在去年参赛人数1.6万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近万名。

本届大赛依旧分设本科院校组和职业院校组两个组别,采用电子试卷笔试形式,紧跟技术潮流,考察学员对路由交换、大数据、云计算、无线、安全、SDN等ICT技术内容的认识。预赛结束后,两个组别将各选拔出400名优胜选手,进入12月5日在全国各地举行的决赛,通过实验竞赛的方式,决出数字化技术理论、实践与创新能力最为突出的特等奖与一、二、三等奖得主。

12月10日,经过激烈比拼之后,角逐出了决赛的最终胜利者。来自临沂大学的董曹鹏和来自重庆理工大学的赖生科荣获本科组特等奖,来自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曹驰和陈思凡荣膺本届大赛职业组特等奖。

新华三大学副校长刘小兵分析指出,本届比赛参赛人数再次突破历年中最高水平,广泛的参与性和公平公开的竞赛精神,引发了业界的热烈讨论。

“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一直采取零门槛,零报名费,属于公益比赛,任何在校大学生都可以参与。

从2010年至今,新华三杯大赛已成功举办至第九届,累计3200多所院校近6.4万人参与比赛,大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十年间的新华三杯比赛到目前为止一直零投诉。

其中万余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就职于新华三集团及其人才联盟企业。

在此十周年之际,新华三将不忘初衷砥砺前行,进一步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探索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培养兼具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专业人才。继续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产教融合,与学校合作积极开展相关专业实践和技术人才培养。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中国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助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坚持“以赛促学、促教、促就业”的发展思路,十年匠心耕耘,持续深化数字化人才培养,在产教融合的创新之路上,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备受业界瞩目。

与此同时,新华三将企业大学从内训向外延展,从员工培训、合作伙伴、客户培训,到社会培训,到教育培训,并参与教育专业标准设定,同时丰富智库建设,从而推动新华三大学成为一个专业的智库机构。

新华三大学也从企业后台走向了面向行业、产业与社会的前台。一个覆盖产业界、行业界与教育界,有着广泛影响力、高水平、专业特色的数字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正在为大家呈现出来。

新华三大学有一个梦想,通过各方合作努力,协同发展,打造一所“产教融合”的数字化企业大学。

新华三大学从一个企业职能部门的定位变成了经营部门,从企业的成本中心转变成了利润中心,进一步实现价值中心的升级,继续筑梦远航。

(by Aming)

- END-

 ?

 

欢迎文末留言评论!

文章来源:Aming,全球云观察,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都看到这里了,加个关注吧!

【阿明】:科技评论专栏作者、科技媒体从业22年、新闻评论年产出上百万字,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上市公司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