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到实践(五):PN结的特性

一、二极管的由来:一场跨越百年的技术革命

1. 真空二极管时代(1904年)

                                               

  • 发明背景:马可尼无线电报系统需要高效检波器。

  • 工作原理

    • 阴极加热后发射热电子,阳极施加正电压时形成电流。

    • 单向导电性:阳极电压为负时,电子无法到达阳极,电流截止。

  • 致命缺陷:体积庞大、功耗高(需持续加热阴极)、寿命短。

2. 半导体二极管诞生(1947年)

                              

  • 技术突破

    • 材料:使用锗(Ge)半导体,替代真空环境。

    • 结构:P型与N型半导体结合形成PN结,无需外部加热。

  • 划时代意义

    • 体积缩小至毫米级,功耗降低百倍。

    • 直接催生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明。

3. 硅时代的全面到来(1960年代至今)
参数锗二极管(1N34A)硅二极管(1N4148)
正向压降VF0.3V0.7V
反向漏电流IR10μA5nA
最高结温Tj75℃150℃
  • 硅材料优势:高温稳定性强、成本低、工艺成熟。


二、PN结特性:微观世界的电子博弈

1. PN结的形成过程

                               

  • 阶段1:载流子扩散

    • P区空穴向N区扩散,N区电子向P区扩散。

    • 在交界处形成空间电荷区(耗尽层)。

  • 阶段2:内建电场建立

    • 耗尽层中正负离子产生电场,方向从N区指向P区。

    • 电场力阻止载流子进一步扩散,达到动态平衡。

2. PN结的伏安特性与数学本质

                           

  • 正向偏置(P接正,N接负)

    • 外电场削弱内建电场,耗尽层变窄。

    • 电流公式(肖克莱方程):

                             
      • IS​:反向饱和电流(硅约1nA)

      • VT​:热电压(26mV@25℃)

      • n:理想因子(1~2)

  • 反向偏置(P接负,N接正)

    • 外电场增强内建电场,耗尽层变宽。

    • 仅微小反向饱和电流(μA级),直至击穿。

3. PN结的击穿机制

            

  • 齐纳击穿(低电压,<5V):

    • 强电场直接破坏共价键,产生电子空穴对。

    • 应用于稳压二极管(如BZX55C3V3)。

  • 雪崩击穿(高电压,>7V):

    • 载流子加速碰撞电离,引发链式反应。

    • 需避免热失控导致器件损坏。

4. 温度对PN结的影响

                         

  • 正向特性:温度每升高1℃,VF下降约2mV。

  • 反向特性:温度每升高10℃,IR增大1倍。

  • 设计警示:高温环境下需严格降额使用!


三、知识延伸:PN结的现代应用

  • 光电子器件

    • 发光二极管(LED):PN结复合发光。

    • 光电二极管:光生载流子产生电流。

  • 功率半导体

    • IGBT:PN结与MOSFET的复合结构。

    • SiC肖特基二极管:高温高频应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硬件进化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