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设计师-(1)计算机网络概论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指的是连接在一起的多台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系统。它通过通信协议和技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 计算机网络可以是局域网(LAN)、广域网(WAN)或互联网等不同范围的网络。它们可以包含多种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这些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进行通信。
  • 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数据传输、资源共享、通信和协作等功能,使用户可以访问远程计算机上的信息和应用程序。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的关系? 

  •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的系统。
  • 而通信网络是指通过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纤等)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的网络。
  • 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是通信网络的一种应用形式。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网络提供的基础设施,建立起逻辑上的连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因此,计算机网络是在通信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通信网络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包括哪些?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2. 通信介质: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如电缆(如网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信号(如Wi-Fi、蓝牙、红外线)等。

  3. 连接接口:用于连接网络设备与通信介质的物理接口,如以太网口、USB接口、无线网卡等。

  4.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中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方式,如星型拓扑、环形拓扑、总线拓扑等。

  5. 电力供应:用于为网络设备提供电力的电源设备,如电源插座、电池、UPS(不间断电源)等。

这些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物理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

什么是计算机硬件?

  • 计算机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它们与计算机软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计算机的运算、存储和控制等功能。
  • 计算机硬件可以被分为内部硬件外部硬件,内部硬件指的是安装在计算机主板上的组件,如CPU和内存,而外部硬件则是与计算机主机相连的设备,如显示器和打印机等。计算机硬件的性能和功能对计算机整体的速度和功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对应的非物质部分。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最常见的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编译器、加载器、驱动程序等。

  2. 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特定需求而开发的软件。它们通常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包括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Adobe Acrobat)、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音视频播放器(如VLC Media Player)、游戏软件等。

计算机软件由程序员使用编程语言编写,并通过编译或解释等方式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机器代码。软件的开发、测试和维护涉及到多个阶段和技术,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调试、发布和维护等。软件不仅可以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上的方式运行,还可以以在线服务、移动应用、云计算等形式提供。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协议?

  • 计算机网络协议是一组规则和约定,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递信息和进行通信。它定义了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的格式、顺序、错误检测和纠正方法,以及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通信规则
  • 协议可以是硬件、软件或者二者的组合,它们确保网络中的不同设备能够相互理解,并协同工作。
  •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这些协议允许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之间进行通信和交互。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是什么?

  • 资源子网指的是一个网络中的资源子集,它是由一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和相关的网络服务所组成的。资源子网的目的是提供特定的服务或功能,例如提供文件共享、打印服务、存储服务等。
  • 通信子网则是指一个网络中用于传输数据的子集,它由一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和相关的通信协议所组成。通信子网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它负责在网络中传送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提供网络地址分配等。
  •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通常是密切相关的,资源子网需要依赖通信子网提供数据传输的能力,而通信子网则提供服务给资源子网。这两者相互合作,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分类方式?

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按地理范围分类: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地理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

  2. 按拓扑结构分类:根据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环形、星型、网状等。

  3. 按传输介质分类:根据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可以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4. 按传输方式分类:根据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5. 按使用范围分类:根据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

  6. 按网络层次分类:根据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层次,可以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式,不同的分类方式反映了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特点和应用需求。

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分别是什么?

  • 局域网(LAN)是指在一个较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等地方,通过局域网技术将多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和信息的计算机网络。
  • 城域网(MAN)是指位于一个城市或者城市周边地区的计算机网络,它连接了多个局域网,可以跨越较长的距离,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通常由城市政府或者其他组织提供和管理。
  • 广域网(WAN)是指覆盖范围更广泛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跨越城市、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它连接了多个城域网和局域网,提供远程通信和资源共享的功能,常常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广域网通常由国际电信运营商或者大型企业所建立和管理。

 总线型、环形、星型、网状的网络拓扑是怎么样的?

  • 总线型网络拓扑:在总线型网络拓扑中,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集线器或者交换机。所有数据都通过同一个传输介质(如电缆)进行传输。当其中一个设备发送数据时,数据会在网络上广播给所有其他设备,但只有目标设备会接收和处理该数据。该拓扑结构简单、易于管理和扩展,但如果出现传输介质故障,整个网络可能会中断。
  • 环形网络拓扑:在环形网络拓扑中,每个设备都连接到两个相邻设备,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数据通过环形路径传输,每个设备都将数据接收并传递给相邻设备,直到数据到达目标设备。该拓扑结构简单,并且每个设备都有相等的传输机会。但如果一台设备故障,整个环形网络可能会中断。
  • 星型网络拓扑:在星型网络拓扑中,每个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设备(如交换机或集线器)。当设备之间需要交换数据时,数据会通过中央设备进行传递。该拓扑结构易于管理和扩展,并且设备之间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但如果中央设备故障,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工作。
  • 网状网络拓扑:在网状网络拓扑中,每个设备都与其他设备直接连接。这种拓扑结构形成一个高度互连的网络,数据可以通过多个路径传输。网状网络拓扑具有高度冗余和可靠性,即使某个路径出现故障,数据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路径传输。但此拓扑结构复杂且昂贵,需要大量的物理连接和管理。

什么是广播式网络?什么是点对点网络?

  • 广播式网络是一种网络架构,其中所有的数据包都被发送到网络的每个节点。在广播式网络中,发送者只需将数据包发送一次,然后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会接收到该数据包。这种网络架构通常用于广播消息、传输实时视频流等需要将数据广播给所有节点的场景。
  • 点对点网络是一种网络架构,其中数据包只被发送到特定的目标节点。在点对点网络中,发送者需要将数据包直接发送给指定的目标节点,而不是发送给整个网络。这种网络架构通常用于点对点通信、文件传输等需要直接与特定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

网络体系结构是什么?

  • 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它包括了网络的硬件、软件、协议、拓扑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和组织原则,用于描述和定义网络的整体结构和运行方式。
  • 网络体系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求进行分类,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包括:
  1. 中心化体系结构:由一个中心节点(通常是服务器)控制和管理整个网络,其他节点都与中心节点连接。

  2. P2P(Peer-to-Peer)体系结构:所有节点平等地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直接互相通信,没有中心节点。

  3.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由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返回相应的数据。

  4. 分布式体系结构: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特定任务,没有中心节点,具有较高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

  5. 三层体系结构:将网络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和网络层。应用层负责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传输层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与否,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取决于网络的规模、性能要求、安全性要求等因素。每种体系结构都有其优缺点,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选择适合的体系结构来满足需求。

计算机网络中经典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是什么?

经典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是OSI参考模型,全称为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该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不同层次之间的通信和协作关系。

OSI参考模型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和任务。这些层次从下到上分别是: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比特流,包括电压、电流、光信号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在物理连接上建立可靠的数据链路,处理数据的帧同步和错误检测等。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为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选择最佳路径,处理数据的分组、路由等。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在端到端的通信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处理数据的分段、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连接),处理数据的会话控制和同步等。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加密解密和压缩解压缩等,提供数据的统一表示。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每个层次都提供特定的功能,且层与层之间通过定义的接口进行通信。这种分层结构的设计使得网络协议的设计和实现更加灵活、可扩展和易于维护。

OSI参考模型各个层使用的数据交换单元是什么?

OSI参考模型中,各个层使用的数据交换单元如下: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比特(Bit)为数据交换单元,是最基本的数据单位。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帧(Frame)为数据交换单元,帧由数据和控制信息组成。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数据报(Datagram)为数据交换单元,数据报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段(Segment)为数据交换单元,段在传输层进行分段和重组。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数据单元(Session Data Unit,SDU)为数据交换单元,SDU包含从应用程序到应用程序的数据。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数据单元(Presentation Data Unit,PDU)为数据交换单元,PDU负责格式转换、加密解密等操作。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报文(Message)为数据交换单元,报文是应用程序之间的消息。

OSI参考模型各个层使用的物理设备分别是什么?

OSI参考模型的各个层使用的物理设备如下:

  1. 物理层:使用的物理设备包括电缆(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中继器和集线器。

  2.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物理设备包括网卡、交换机和桥接器。

  3. 网络层:使用的物理设备包括路由器。

  4. 传输层:使用的物理设备通常是操作系统或网络接口卡。

  5. 会话层:不涉及具体的物理设备。

  6. 表示层:不涉及具体的物理设备。

  7. 应用层:使用的物理设备通常是应用程序或服务器。 ​​​​​​​

OSI参考模型各个层之间是怎么联系的?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分层的模型,共有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这些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每个层次都依赖于低一层的服务,并提供服务给高一层。

下面是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1.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而数据链路层负责进行帧的封装和解封装。它们之间的接口将比特流转换为帧。
  2.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直连网络中传输数据,而网络层负责进行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它们之间的接口将数据链路层的帧转换为网际协议数据包(IP数据包)。
  3. 网络层和传输层:网络层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而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它们之间的接口将IP数据包转换为传输层的报文段。
  4. 传输层和会话层: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而会话层负责建立和维护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它们之间的接口将报文段转换为会话层的会话。
  5. 会话层和表示层:会话层负责协调并管理会话中的数据交换,而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它们之间的接口将会话层的会话转换为表示层的数据。
  6. 表示层和应用层:表示层负责数据的解析和数据的加密,而应用层负责提供具体的应用程序服务。它们之间的接口将表示层的数据转换为应用层的数据。
  7. 应用层和用户:应用层是用户与计算机网络进行交互的接口。它通过上层协议提供各种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什么是接口?什么是协议?什么是服务?

  • 接口是一种定义了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交互的规范或约定。它定义了系统之间通信的方法、参数和返回值等。接口可以用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功能调用。
  • 协议是一种规定了通信的标准和规则的约定。它规定了通信的格式、编码、解码、错误处理等。协议可以用于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 服务是一种提供特定功能或服务的组件或系统。它可以通过接口和协议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和通信。服务可以包括网络服务、Web服务、云服务等。它们通常提供一系列的接口和协议,用于与客户端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功能调用。

什么是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 面向连接的服务是一种通过建立持久的连接来进行通信的服务。在这种服务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会建立一个连接,然后通过这个连接进行数据传输。通常,在建立连接之前需要进行三次握手,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顺序传输,并且可以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 无连接的服务是一种不需要建立持久连接的通信方式。在这种服务中,数据包在发送时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发送给目标地址。无连接的服务提供了快速的数据传输和低延迟,但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传输,也不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的机制。常见的无连接服务包括UDP协议和IP协议。

​​​​​​​OSI参考模型各个层使用的协议分别有哪些? 

下面是OSI参考模型各个层使用的一些常见协议:

  1. 物理层:

    • Ethernet
    • Wi-Fi
    • DSL(数字用户线路)
    • SONET(同步光网络)
  2. 数据链路层:

    •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 PPP(点对点协议)
    • Ethernet
    • Wi-Fi
    • IEEE 802.11
  3. 网络层:

    • IP(Internet协议)
    • 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
    • ARP(地址解析协议)
    •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BGP(边界网关协议)
  4. 传输层:

    • TCP(传输控制协议)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5. 会话层:

    • SSL(安全套接层)
    • TLS(传输层安全性)
    • NetBIOS(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6. 表示层:

    • 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
    • MPEG(联合图像专家组)
  7. 应用层: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 FTP(文件传输协议)
    • DNS(域名系统)
    •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POP3(邮局协议版本3)
    •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SSH(安全外壳协议)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协议示例,实际上每个层次都有许多其他协议可用。此外,一些协议可以在多个层次上使用。

什么是TCP/IP模型?

TCP/IP模型是网络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它是由两个协议簇组成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际协议)。TCP/IP模型是互联网的基础,也是互联网通信的标准协议。

TCP/IP模型分为四层,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1. 应用层:应用层负责处理与应用程序的通信,例如HTTP、FTP、SMTP等协议都在应用层实现。

  2. 传输层: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有TCP和UDP协议。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UDP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数据传输。

  3.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主要有IP协议。IP协议负责将数据分组封装,并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寻找最佳路径传输。

  4.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在物理网络中传输,主要有以太网、Wifi等协议。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分割为数据帧,并通过物理介质传输。

TCP/IP模型是一种较为通用的网络协议模型,它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局域网中,是网络通信的基础。

TCP/IP模型与OSI模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 都是用于网络通信的模型,用于描述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组织结构。
  2. 都具有层次结构,将网络通信过程分解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3. 都是将网络通信分为不同的层次,使得网络协议的设计、开发和使用更加灵活和可维护。
  4. 都具有类似的层次命名和功能划分,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不同点:

  1. OSI模型比TCP/IP模型的层次划分更细致,共有七层,而TCP/IP模型只有四层。
  2. OSI模型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分开,而TCP/IP模型将它们合并为一个网络接口层。
  3. OSI模型将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可靠性控制等功能放在各层中,而TCP/IP模型将这些功能封装在传输层上。
  4. OSI模型对应用层定义了更多的协议,而TCP/IP模型只定义了少量的应用层协议。
  5. OSI模型是一个理论模型,而TCP/IP模型是一个实际应用的模型,广泛应用于互联网。

综上所述,TCP/IP模型相对于OSI模型更简单、更实际,而OSI模型更为详细和理论化。在实际应用中,TCP/IP模型被广泛使用,而OSI模型则主要用于学术研究和标准制定。

​​​​​​​TCP/IP模型各个层使用的协议分别是哪些?

  • 网络接口层:以太网协议、无线局域网协议(Wi-Fi)、蓝牙协议等
  • 网络层:Internet协议(I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地址解析协议(ARP)等
  • 传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
  • 应用层:域名系统(DNS)、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等
  • 9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