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学习记录(三)

本文详细介绍了嵌入式Flash(eFlash)的发展背景、单元结构,包括浮栅结构和电荷捕获型结构,以及它们的编程和擦除机制。此外,还探讨了eFlash在电路设计中的挑战,如读破坏问题和温度自适应技术,以及如何通过改进的电路设计来提高读写速度和可靠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第4章 嵌入式内存

4.1 Flash的发展背景

Flash是非易失存储器,具有存储密度高、容错能力强和读写速度相对较慢等特点,传统Flash广泛应用于外部大数据存储。为了满足微控制器芯片(MCU)高速运算的需求,嵌入式Flash(eFlash)往往作为MCU的内部数据缓存或者指令存储。eFlash通常具有容量小、读写速度快和纠错电路简单等特点。

表4-1对比了NAND Flash和车用MCU中的eFlash的用途和规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4.2 eFlash的单元结构

4.2.1 浮栅结构的eFlash单元

1T-Flash的单元结构如图4-3所示,采用简单的堆叠结构,将控制栅(CG)和浮栅(FG)集成在一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如表4-2所示1T-Flash的编程和擦除过程:

  • 编程,采用热沟道发射技术(CHEI),在源极和控制栅同时加上高压,源极接地,电子在源漏的横向电场的加速下,在漏栅P-N结附近堆积大量高能电子,通过栅的高压,穿过氧化层,累积在中间浮栅中,当高压源栅的高压撤除后,浮栅中的电子则保留在浮栅中,完成数据编程
  • 擦除,采用隧穿效应(FN效应),在控制栅CG和衬底之间加上反向高压,源漏打开,高能状态的电子有一定概率穿过势垒,从浮栅中跃迁出去,从而实现Flash数据的擦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表中VDD表示CMOS工艺的电压,低于编程电压,VH为擦除和编程高压,-VH表示反向电压

图4-4所示为Flash的I-V特性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在浮栅结构的Flash中,两种失效机制也约束着1T-eFlash的应用。

  • 第一,在擦除Flash中的数据过程中,被反复过多擦除的Flash单元,其阈值电压会产生漂移,逐渐低于正常值。当选择正常单元读取数据时,由于过度擦除没被选择的单元的阈值电压降低,SL和共用BL之间产生漏电流,从而影响BL的正确电位,最终导致读失败
  • 第二,在Flash编程的过程中,当需要编程的Flash单元结构的源漏上加高压时,其他不需要编程的单元结构同样处于高压偏置中,如图4-5所示,共享BL上加上编程电压,未选择的单元的栅源之间存在电势,原本存储于浮栅中的电荷会受电场影响,逐渐流失,从而导致原本的存储信息丢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新型的分裂栅结构得到广泛的应用,图4-6展示了分裂栅中的1.5T-eFlash的单元结构,除了跟传统浮栅结构一样,存储电荷的介质还是浮栅,但是浮栅并没有覆盖整个沟道,是由两个栅组合形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1.5T的eFlash读写和擦除状态如表4-3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2T-eFlash如图4-11所示,采用两个晶体管,将控制栅和选择栅隔离,进一步降低半选破坏发生的可能性,其控制栅和选择栅完全分开,大大降低源漏之间的电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2T-eFlash的读写控制如下表4-5所示,其编程和擦除都是采用FN效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4.2.2 电荷捕获型的eFlash单元

电荷捕获型Flash(CTF)的基本读写原理与浮栅相同,两者的电荷存储位的介质不同。如图4-12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 浮栅型的Flash将电荷存储在浮栅中,通过中间氧化层来隔离。浮栅结构的Flash在反复擦写后,氧化层易产生缺陷。由于浮栅是一个导体,一旦隔离氧化层产生缺陷,浮栅中的电子将会从缺陷中流失,导致Flash存储信息丢失。在浮栅工艺中,往往通过加厚氧化层来提高Flash的可靠性,提高栅氧化层的厚度会使阈值电压提高,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降低了Flash的擦写速度。
  • CT-eFlash其将电荷存储于绝缘层中,其存储介质为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NO)的三层结构,其中绝缘体氮化物为电荷存储介质。即使隔离氧化层产生缺陷,也仅仅只会影响局部电荷,其余部分由于电荷存储介质绝缘属性无法流失,进而能够保持原来存储状态。

CT-eFlash的单元结构中,为了降低编程和擦除的功耗,同时降低Flash的功耗,分裂栅单元结构也在先进工艺中成为主流的设计方案,如图4-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图4-14是1.5T的CT-eFlash的编程和擦除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 编程过程,如表4-6所示,1.5T-eFlash的漏端和控制栅上加上工作电压,源端和MG分别加上高压,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向源极移动,最终在耦合作用下进入绝缘层。此时,编程完成,编程过的存储单元如图4-14(a)所示,阈值电压上升至0V附近
  • 擦除过程,CG电压为0,漏端D加上VDD,MG加上反向高压,源端S加正向高压,空穴在电场作用下进入绝缘层,阈值电压下降。如图4-14(b)所示,擦写过的存储单元阈值电压为负值,MG端接低,源漏之间会有饱和电流流过,而编程过的存储单元此时电流近乎于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BTBT的擦除机制使得源流之间的电压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随之也大幅度降低,如图4-15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FinFET结构的SG-MONOS具有比平面栅结构更好的擦写和读取稳定性,如图4-16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表4-7对浮栅结构的eFlash和电荷捕获型eFlash的单元结构、编程机制和擦除机制进行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4.3 嵌入式Flash的电路设计

图4-17是一个典型的eFlash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控制器(Flash Controller)控制着Flash的数据擦写,电荷泵(charge pump)产生擦写时所需要的高压和副高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4.3.1 eFlash单元电路设计

在嵌入式系统中,eFlash按照功能分为两种,分别为指令存储Flash和数据存储Flash,图4-18所示为40nm工艺下两种eFlash的规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在传统的Flash设计中,一般分为NAND Flash和NOR Flash。如图4-19(a)所示,NAND Flash晶体管首尾相连,当WL1加读电压时,其余WL加高压,使所有Flash管子导通,完成随机读取。当需要写入的时候,需将整页都擦除,然后在需要写入的WL1上加上写电压,其余WL加上高压,使晶体管导通。这种写方式以页为单位,无法进行随机写入。
如图4-19(b)所示,NOR Flash的每字节都是并联,WL控制每一列的读写和擦除,而每一行互不影响,NOR结构的Flash可以实现随机存储。在嵌入式系统中,数据的读取比较频繁,而且需要缩短数据访问时间,因而在嵌入式系统中NOR Flash比较常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1T单元结构的读破坏如图4-20(a)所示,当WL1为读电压时,同一行的Flash全部打开。此时如果只选取M1进行读取,那么BL1则为VDD,而SL1,SL2,SL3为0,BL2和BL3为0。M2和M3的栅和漏之间存在电压差,那么M2和M3中存储的电荷有可能从浮栅中流失,从而半选的Flash会遭受读破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一种新型读写策略可以不用调整结构,就能解决读破坏。如图4-20(b)所示,使用一种RDFA技术,则所有存储单元擦除后的阈值电压Vth为负值。未选中的行的衬底和WL全部接负电压。选中读的这一列单元的WL,BL和SL连接传统读取方式下施加的电压,即WL1=0,BL=VDD,SL=0。SL1,SL2,SL3为0,BL2和BL3为0,被选中的存储单元中擦除过的存储单元的ONO层两侧的电势差为0,则无法产生读破坏,而被选中的编程过的存储单元的ONO层两侧的电势差为负高压,此时的存储单元的状态类似于编程过程,然而此状态对已经编程过的存储单元几乎没有影响。对于没有被选中的存储单元来说,此时ONO的两侧电势差依旧为0,对存储状态没有影响。

表4-8总结了采用RDFA技术时存储单元的状态破坏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消除读破坏影响的另一个思路就是用1.5T-Flash代替1T-Flash。如图4-21所示为1.5T-Flash的阵列图,因为在1.5T-SONOS-Flash设计中,MG的电压在读过程中为0,其他未选择的存储单元的MG电压也为0,而SL的电压始终为0,那么在读过程中,ONO层两侧的电势差始终为0,因而无法产生半选的读破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4.3.2 eFlash外围电路

如图4-22所示为eFlash的外围电路的组成部分,分为译码电路、放大电路、高压控制电路和电平转换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4.3.3 字线驱动温度自适应技术

为了缩小Flash在高温环境和正常温度环境中的性能差异,科学家提出了一种与温度相关的可控字线驱动技术。如图4-23所示,在原有的译码电路的驱动电路末端,增加了一种字线电压稳定电路。利用电流镜产生的电流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加上反馈电路,产生一个随着温度增加而降低的驱动电压,作为驱动电路的电源电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4.3.4 灵敏放大电路设计技术

eFlash中的灵敏放大器有两种,一种是电压锁存型灵敏放大器(VLSA),如图4-25(a)所示;另一种是电流锁存型灵敏放大器(CLSA),如图4-25(b)所示。灵敏放大器作用是在短时间内将微小差别的电压或者电流进行放大,加快数据的读出速度。影响灵敏放大器工作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输入失调(offse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1 参考电路电流温度自适应调节技术

温度自适应的灵敏放大器设计如图4-27所示,温度自适应放大器增加了一个参考电压产生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采用温度自适应灵敏放大器,对存储单元中不同逻辑状态的读取时,窗口都获得不同程度提高,读“1”时,窗口扩大了3倍,而读“0”时,窗口扩大了4倍

2 灵敏放大器offset补偿技术

传统放大电路在读过程中,如图4-28所示,当读控制信号来临时,BL和DBL的选通管M5和M6开启,此时,由于BL和DBL处于低电势,因而需要充电过程将其电势拉高。在拉高的过程中,电流大部分组成为预充电电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一种非对称电压差补偿性的电流放大器可以缩短预充电的时间,如图4-29所示,CP端和RP端分别附加一个电流补偿产生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消除SA的失配(offset)另外一项技术为数字方法,主要思路是补偿LBLL和LBLR的电压差异。如图4-31(a)所示,假设SA的offset来源于N1和N2阈值电压的差异性,那么通过补偿电流IOC的工作,将N1与N2中阈值电压低的一方所连接的LBL电压预先降低一部分,这样,就可以补偿阈值电压不同带来的差异性,如图4-31(a)所示。具体时序操作如图4-31(b)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4.3.5 阶梯脉冲擦除技术

在eFlash的擦写过程中,正负高压会周期性的加在SL和MG上,因而在长时间的反复擦写过程中,SL和MG的电压降会导致Flash的单元产生应力损伤。在eFlash的设计中,往往采用阶梯的电压控制来降低存储单元上的电压应力。如图4-33所示,MG一端的负高压的设计呈阶梯性的,每个周期T和电压梯度VMG都是固定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渐进阶梯脉冲擦除技术如图4-34所示,在每个阶段开始时,电荷泵的电压、擦除电流和阈值电压都会急剧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自适应渐进阶梯脉冲擦除技术通过检测电压泵的输出变化量,动态调节阶梯电压的脉冲宽度,以保证擦除速度进一步加快。

在动态调节阶梯电压梯度的时候,如图4-35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片来源于《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致谢《嵌入式存储器架构、电路与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上文若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分享决定高度,学习拉开差距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鲁棒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