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ECG identification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进行ECG信号的识别。通过对心电图数据的模式识别,实现高效的心脏健康诊断。深度学习模型在处理复杂生物信号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为医疗领域的ECG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最后更新:2022/1/9

Robust Deep Identification using ECG and Multimodal Biometrics for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基于ECG和多模态生物特征的工业物联网鲁棒深度识别

这篇文章,上来一句:

在工业物联网中使用心电图(ECG)数据进行个人身份识别可以在理想条件下达到近乎完美的准确度。

查相关文献

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生物特征的鲁棒可靠的新识别技术,该技术利用深度学习将指纹、心电图和面部图像数据结合起来,特别适用于识别和性别分类。

据我们所知,本文提出的关键概念是结合多模态、多任务和不同融合方法的开创性工作。

数据的预处理:

人脸数据和指纹数据:旋转、平移、裁剪;采用预训练模型

心电数据:低通滤波和高通滤波。Pan-Tompkins QRS检测算法进行R波峰值检测。峰值若为负值,设置为0。

他们做了9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考虑了使用单一模态和多模态的多任务学习(识别用户和分类性别)。

第二个实验比较了基于多模态生物特征的多任务和单任务学习,多模态生物特征包括来自ECG-ID[59,60],PTB[59,61]的ECG数据,面部图像(Face95[62])和指纹(FVC205[63]).

第三个实验使用两个距离度量测试用户身份验证。

第四个实验在数据中加入了噪声,以验证模型的鲁棒性。第五个实验研究了当三个生物特征数据集中的一个或两个丢失时对性能的影响。

第六个实验比较了特征级融合和分数级融合的性能,分数级融合基于总和、最大值或乘积规则。

第七个实验修改了关节损失,给出了不同的权重。

第八个实验研究了数据扩充如何影响多模态/多任务模型的性能。

最后的第九个实验改变了融合模型的超参数,以找到最优的结构。更改节点数以比较每个任务的准确性(用户标识和性别分类)。

数据集:

心电数据集:

ECG-ID

90人,310条,20s,500Hz,单导

PTB ECG

290人,549条,2min左右,1KHz,12+3导

面部图像:

Faces95

72人,*20=1440,180*200像素

指纹图像:

FVC206

150人,7200图(电场+光学+热扫描+SFinGe)

虚拟数据集:

根据年龄和性别随机分配心电和指纹

实验结果:

单模态与多模态比较

单任务与多任务比较

数据增强前后的欧氏距离和余弦距离

噪声下的多模型表现

有模态缺失时的准确率

特征级别融合和分数级别融合

有无数据增强的模型表现

  • 2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执梦梦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