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自学笔记)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从系统功能来看,可分成两大部分:通信子网资源子网。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2.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3.互联网的三个阶段:单个网络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à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à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4.internet泛指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则是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采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的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5.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6.ISP:互联网服务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7.互联网交换点IXP的作用: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而不需要再通过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简单来说,两个地区ISP通过一个IXP连接起来,这样主机a和主机b交换分组时,就不必再经过最上层的主干ISP,而是直接再两个地区ISP之间用高速链路对等地交换分组。这样使互联网上的数据流量分布更加合理,也减少了分组转发的迟延时间,和分组转发的费用。)

8.互联网的组成:A.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使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通信和资源共享。B.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9.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被称为端系统。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10.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请求方,需要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不需要知道客户的地址,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11.对等方式:两台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哪一个是服务提供方。只要两台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12.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但不叫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3.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à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à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线路的传输效率很低。

14.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即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在发送之前,把报文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分组交换在哪段链路上传送菜占用这段链路的通信资源。数据传输效率更高。

 

15.三种交换方式在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

 

1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将其有机地联系到一起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17.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a.广域网WAN: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b.城域网:作用范围是一个城市,约为5~50km

c.局域网:地理上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如1km左右。学校或企业大都拥有多个互连的局域网(这种一般称为校园网/企业网)。

d.个人区域网:范围很小,大约10m左右

按照通信传播方式划分:

a.点对点传播方式的网络:由一对对机器间的多条链路构成。这种网络上的报文分组在信源和信宿之间需通过一台和多台中间设备进行传播。

b.广播方式网络:仅有一条通道,由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共享。

(一般来说,局域性网络使用广播方式;广域性网络使用点对点方式。)

18.速率:往往指的是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k=103=千

M=106=兆

G=109=吉

T=1012=太

P=1015=拍

E=1018=艾

Z=1021=泽

Y=1024=尧

例:4x1010bit/s的数据率就记为40Gbit/s

19.带宽

a.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频域称谓)。信号的带宽指该信号包含的各种不通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b.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时域称谓)。单位是数据率的单位bit/s,即比特每秒。

20.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的数据量。

21.时延:指数据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 时延的构成包括: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

22.发送时延是主机/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23.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率是3.0*105km/s。在铜线电缆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3*105km/s,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0*105km/s。

例:1000km长的光纤线路产生的传播时延大约为5ms

△例题:

主机A到主机B之间的传输距离是1000km,信号在媒体中的传播速率是200000km/s,计算以下两种情况下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000000bit,数据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00bit,数据速率为1Gb/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发送时延 = 10000000bit/100kbps = 100s

      传播时延 = 1000km/200000km/s = 0.005s

(2)发送时延 = 1000bit/1Gbps = 0.000001s

      传播时延 = 1000km/200000km/s = 0.005s

以上结果说明,受数据量和数据速率影响,发送时延往往变化较大,而传播时延受距离和信号传播速率影响,通常较稳定,变化不大。

24.处理时延:主机/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等。

25.排队时延:分组在经过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现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了转发接口后,还要在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

26.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例题见P23)

 

27.时延带宽积(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传播时延x带宽(P24)

例:设某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20ms,带宽为10Mbit/s。算出

时延带宽积=20*10-3*10*106=2*105bit

28.往返时间RTT,round-trip time:

 29.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完全空闲的利用率是0,网络利用率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如果令D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那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用下面的简单公式来表示D,D0和网络利用率U之间的关系:

D=D01-U

 

信道或网络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如下图:

 

30.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3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是法律上的国际标准,但其失败了;TCP/IP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在计算机网络中,信息传输顺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内容等都有一系列的约定,这些约定或规则统称为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32.协议是计算机通过网络彼此交流的一种“语言”。不同计算机之间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才能进行通信。分为三个要素组成:语法、语义、同步。有两种形式:a.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描述b.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33.分层的必要性:一是借助公共传输系统必须清晰地提供和公共传输系统之间的接口;二是分层符合软件设计规范;三是分层可以屏蔽低层的差异;四是分层可以独立发展传输网络技术。

34.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原理:a.层次间的服务性:较低的层次为较高层次提供服务 b. 层次间的无关性:各层不必了解其他层所采用的算法和协议 c.同层之间采用相同协议

 

35. 分层是为了简化系统功能的实现,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独立,层之间存在接口,用于实现请求和服务。

  • 应用层: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进程指的是正在运行的程序)。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message)。
  • 运输层:使用以下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分组也叫IP数据报。(注意: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和网络层的IP数据报不要弄混淆。)
  • 数据链路层:在接收数据时,控制信息使接收端能够知道一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哪个比特结束。这样,数据链路层在收到一个帧后,就可以从中提取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链路层的功能是实现点对点或多点接入的可靠传输,涉及帧定界、差错控制等。
  • 物理层:物理层的功能是实现物理链路上传输的信号同步。

36.OSI体系结构各层功能:*

  • 物理层的功能是实现物理链路上传输的信号同步。
  • 链路层的功能是实现点对点或多点接入的可靠传输,涉及帧定界、差错控制等。
  • 网络层实现连接在不同物理链路上的两个终端之间通信。涉及交换方式和路由。

37. OSI各层之间的关系 *

    每一层的目的是向相邻的上层提供服务。从模型上看,各层像是在与另一台计算机上它的对等层通信。这是对等层之间进行的逻辑或虚拟通信。实际上,通信在同一计算机上的相邻层之间进行。

在发送端,数据被切分成数据包,按照分层顺序将数据包从一层传到另一层,在每一层都会给数据包添加额外的格式信息或地址信息。在接收端,数据包以相反的顺序通过各层。各层读取数据包中的信息,将多余的信息去掉,然后,将数据传往上一层。

除了网络模型中的最底层(物理层),没有哪层能够同另一台计算机的对等层直接通信。

发送计算机上的信息必须通过下面各层,通过电缆到达接收计算机,沿各层上升,到达与发送计算机上发送信息的那层相同的层。

38.OSI参考模型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33)

39.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PS:协议是“水平的”,也就是说,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40.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换信息的地方

41.TCP/IP体系结构有四层:

 

第二种表示方法: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