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快速了解【无线电波如何在空间传播】

笔记内容来源于《实战无线通信应知应会》在本书的第一篇中,笔记总结了无线通信的最基础知识--无线电波是如何在空间的传播的。


无线电波开始在空间的传播的背景:

1、“常无,欲以观其妙”(没有远距离传送信息的方式)

2、“常有,欲以观其徼”(书信,慢,用时较长,不便于反复确认)

3、贝尔的“沃森特先生,快来帮帮我”(标志有线电话产生)

4、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并在1887年麦克斯韦的预言得到了赫兹的证实,从而人类找到了话音远距离无线传送的载体即电磁波。

本节阅读探讨问题:

  1. 电磁波是什么?其在空间传播怎么样?
  2. 其在自然空间的传播损耗如何度量?
  3. 电磁波的传播损耗随空间距离的变化规律?
  4. 如何在工程上建立传播模型?

笔记目录

1.1 关于电磁波

1、电磁波

2、麦克斯韦方程组

3、赫兹

4、UHF

1.2 电磁波的传播

1、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2、nLOS

3、多径效应

4、时间色散

5、多普勒效应——警车的警报声由远而近

6、菲涅尔区——人眼的有效视力范围

7、阴影效应——地物的影子

8、慢衰落、快衰落——熊市股票价格的下降

1.3 功率单位(供电信从业者参考)

一、dBm——如果定义1元钱是ldBm

二、dB每天给我提供一个涨停的股票

三、dBc——量衣服时,喜欢用“尺”作单位

1.4 无线传播是如何建模的

1、传播损耗——做蔬菜生意的难处

2、传播模型——不问过程,但要结果

3、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我能感觉到无线信号的大小

4、射线跟踪模型——北京到上海的乘客总数

5、Okumura模型

6、SPM——考虑多种影响,权重不同

7、李氏准则——警察抓小偷

8、CW测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1 关于电磁波

由科学家探讨麻雀数量减少原因的一个趣闻引出了电磁波影响麻雀的方向感,也即麻雀依靠地球磁场来辨别方向,电磁波会干扰麻雀找路的能力。

1、电磁波

电磁波是一种波,这里简单回顾一下描述波的基本特征的参量:幅值(A)、相位(q)、波速(v)、波长(l)、频率(P()4和周期(T),

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震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

其中,二者和波的传播方向也垂直,所以电磁波是横波。

描述电磁波的基本特征量:幅值、频率、相位

2、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用精确的数学公式描述出了电场、磁场的性质及电场、磁场互变的规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电磁波的规律:

(1)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

(2)磁场激发的感应电场是旋涡场,其电场线是闭合的。封闭曲面的电场净通量为零。

3、赫兹

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

为了纪念赫兹,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被定义为赫兹,每秒中的周期性变动重复次数

4、UHF

超高频(UHF,Ultra High Frequency),是频率为300~3000MHz的特高频无线电波。综合考虑覆盖和容量效果。UHF频段相比于其他频段,移动通信领域较为广泛应用。

无线电波分布于3Hz~3000GHz,划分为12个频带。在不同频段内的频率传播特性不同。

 优点缺点使用场景
频率越小传播损耗越小,覆盖距离越远,绕射能力越强低频段频率资源紧张,系统容量有限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寻呼等系统
频率越大高频段频率资源丰富,能实现的传输速率就越高,系统容量大传播损耗越大,覆盖距离越小,绕射能力越弱,实现的技术难度越大,系统的成本也相应提高。移动通信、WIFI、蓝牙等

 

1.2 电磁波的传播

 

1、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①直射波:由发射天线沿直线到达接收点的无线电波。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是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是一种理想传播条件。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可以认为是直射波传播。

②反射波:无线信号通过地面或其他障碍物反射到达接收点的无线电波。反射发生于地球表面、建筑物和墙壁表面。

③绕射波: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路径在被尖利的边缘阻挡时,绕过障碍物而传播的无线电波。

④散射波:当波穿行的介质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阻挡体的个数非常巨大时,将引起波经此处后四处发射,这种无线电波就是散射波。(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他不规则物体。)

 

2、nLOS

nLOS:nLOS:Non Line of Sight,非视距传输。无线信号从发射点到接收端有障碍物阻挡,不能沿直线进行传播,叫做非视距传输。非视距传输的无线传播损耗比视距传输要增加很多;正如通过反射镜看到的事物比直接看到的效果要差一些,这是因为非视距传输的路损增加了。

3、多径效应

就如水的流动一样,信号从发射端到接收端常有许多时延不同、损耗各异的传输路径,可以是直射、反射或是绕射。无线电波的多径效应是指相同信号通过不同路径在接收端叠加会增大或减小接收信号能量的现象。

4、时间色散

学识背景:

1、在光学中,白光通过三棱镜或光栅分解成红、橙、黄、绿等颜色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在物理学中,色散用来描述从同一波源发射出的几列波在媒质中有不同传播特性的现象。

 

那么,在无线通信中,到底是什么现象?

在无线通信中,无线电波从发射端到接收端会经过直射、反射等很多传播途径,反射路径要比直射路径长一些,因此,从发射端辐射出的波经过反射路径到达接收端用的时间要比走直射路径长一些。从接收端看,先后收到了来自同一信源的两列波;这两列波走的路径不同,传播环境不同,受到的干扰也不同。(可以结合散射现象理解)

时间色散是指到达接收机的直射信号和其他多径信号由于空间传输的时间差异而带来的彼此干扰问题。

发射信号经过远离接收天线的物体反射容易导致时间色散,可以通过工程参数调整来规避时间色散问题,也可以通过创新技术来识别和避免此类问题。

5、多普勒效应——警车的警报声由远而近

多普勒频偏和相对移动速度\nu、无线电波的波长l、入射角q的关系为:

     D_{f}=\frac{\nu }{l}cosq

其中:

D_{f}为多普勒频偏,单位是Hz;

v为相对移动速度,单位是m/s;l为波长,单位是m,2000MHz时为0.15m;q为相对移动速度方向与信号到达方向的夹角。

从上式可以得出,终端和基站的相对移动速度越大,频偏越严重,这就要求在高速移动的通信中,必须考虑频偏问题。

由此,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等移动场景的基站不能离路太近,太近的话,夹角在某些时候会很小,频偏就会很大;也不能太远,太远的话,覆盖就会较弱。

 

6、菲涅尔区——人眼的有效视力范围

菲涅尔区是一个椭球体,如下图所示,其中收发天线位于该椭球的两个焦点A点和B点上。实际传播环境中,如果该椭球体内存在阻挡物,直射波和反射波(或绕射波)的路径差小于半个波长,相位差的影响小于p/2,这样的话就会大大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效果。这个椭球体的半径就是第一菲涅尔半径。在自由空间,从发射点辐射到接收点的电磁能量主要是通过第一菲涅尔区传播的,只要第一菲涅尔区不被阻挡,就可以获得近似自由空间的传播条件,否则电磁波的多径传播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通信中断。

菲涅尔区

第一菲涅尔区是主传播区,它的半径R为:

R=\sqrt{\frac{l*d_{t}*d_{r}}{d}}

其中:d_{t}为反射点到发射端的距离;d_{r}为反射点到接收端的距离;d为发射机到接收机间的水平距离(也即基站覆盖半径),l为地面反射点离接收天线。

应用:在无线站址勘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覆盖范围内是否有大于菲涅尔半径的阻挡物,尤其要避免大的广告牌、高楼等障碍物阻挡。

7、阴影效应——地物的影子

类似于可见光的阴影效应,在无线电波的传播路径上,遇到地形不平、高低不等的建筑物、高大的树木等障碍物的阻挡时,在阻挡物的背面,会形成电波信号场强较弱的阴影区,这一现象叫阴影效应,只不过我们肉眼看不到。终端从无线电波直射的。

理解阴影效应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地物类型的阴影效应的大小不一,密集城区一般要比普通城区、农村、郊区有更大的阴影效应影响;

(2)在做网络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无线环境中阴影效应对覆盖效果的影响。

8、慢衰落、快衰落——熊市股票价格的下降

无线电传播过程中,信号强度曲线的中值呈现慢速变化,就像股价的5日均线变化一样,叫做慢衰落。慢衰落反映的是瞬时值加权平均后的中值,反映了数百波长范围内接收电平的均值变化,就像5日均线反映的是股市5日收盘价格均值的变化趋势一样。无线电波的慢衰落一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慢衰落产生的原因有:
(1)慢衰落的主要原因是路径损耗;
(2)阴影效应也可以造成信号电平中值一定幅度的降低。

快衰落就是接收信号场强瞬时值的快速起伏、快速变化。由于各种地形、地物、移动体引起的多径传播信号相位不同、幅度也不同,在接收点叠加后信号幅度波动剧烈,就像股市里的市场情绪碰到一些或有或无、或真或假的消息,导致价格上串下跳一样。在移动台高速运行的时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频率范围随时间不断变化,也可引起叠加信号幅度的剧烈变化。总之,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可以引起快衰落。

一般快衰落可以细分为:
(1)空间选择性衰落:多径效应引起的不同地点、不同传输路径的衰落特性不一样;
(2)频率选择性衰落:多普勒频移导致了载波频率的偏移,变化了的频率范围可能超出了接收带宽的范围,从而引起信号失真;
(3)时间选择性衰落:多普勒效应或多径效应可以引起不同信号到达接收点的时间不一样,从而引起信号失真。

1.3 功率单位(供电信从业者参考)

一、dBm——如果定义1元钱是ldBm


dBm用于表示功率大小的绝对值,计算公式为:

10lg(P/1mW)  ,   其中P为功率值。
例如:如果发射功率P为2w,则用dBm表示的值应为:

101g(2W/1mW)=101g(2000)=33dBm

如果定义1元钱是1dBm,那么一个人拥有100dBm的钱,他有多少元钱(设为x)?
按上述公式计算,100=10lg(x),那x可是100亿元。

二、dB每天给我提供一个涨停的股票

dB用于表征功率的相对比值,是倍数的对数表达式,计算甲功率比乙功率大多少倍或小多少倍时使用。

按下面计算公式:

10lg(甲功率/乙功率)= 10lg(甲功率/1mW)-  10lg(乙功率/1mW)

例如:无线信号进入电梯之前平均是-68dBm,进入电梯之后是-93dBm,电梯的穿透损耗就是25dB,两个dBm数值之间的差就是dB。

dBi的参考基准为理想点源天线(isotropic antenna),dBd的参考基准为偶极子(dipole)天线,在参考基准不同情况下,两者的值略有不同

 

三、dBc——量衣服时,喜欢用“尺”作单位

dBc与dB一样都是用来度量两个功率相对比值的单位,但dBc一般用来表示和载波功率相比的信号强度相对值,如度量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和带外干扰)、耦合、杂散等相对于载波功率的比值。

 

1.4 无线传播是如何建模的

 

1、传播损耗——做蔬菜生意的难处

无线电波传播的时候,也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个成本就是传播损耗。一定频率的无线传播损耗,主要是随距离变化的路径损耗(PathLoss)。

影响该路径损耗的3种最基本的传播机制为反射、绕射和散射,即有反射损耗(Reflection Loss)、绕射损耗(Scattered Loss)、地物损耗(Clutter Loss)。如果电磁波穿过墙体、车体、树木等障碍物,还需考虑穿透损耗(Penetration Loss)。如果将手机贴近人体使用,还需要考虑人体损耗(Body Loss)等。

 

2、传播模型——不问过程,但要结果

数学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给定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在不同的反射、绕射、散射条件影响下,信号强度中值随传播距离、频率等因素变化的规律非常复杂,很难用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来计算。通过理论或者实测的方式,建立无线电波传播损耗随各种因素变化的数学关系表达式称为传播模型。

有两个途径研究传播模型:

①理论:从无线传播理论出发,分析发射点到接收点的所有电磁波,包括直射、反射、绕射、散射,得出传播损耗的数学规律;

②实测:在大量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出传播损耗的数学规律。

但首先要清楚的一点:实际无线环境中不可能有自由空间那样理想的无线传播条件,无线传播模型没有绝对准确,要是有,那无线网络就不会有弱覆盖。

3、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我能感觉到无线信号的大小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是最简单的无线电波传播模型,无线电波的损耗只与传播距离、电波频率有关系;在给定信号频率的时候,只和距离有关系。在实际传播环境中,还要考虑环境因子n,那么公式为

其中,环境因子系数n随传播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可取2~5。

理解2000MHz时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的简化公式要注意:

(1)在1m处的损耗为38.45dB,在10m处的损耗为58.45dB;

(2)距离增加一倍,损耗增加6dB

(很多人错认为是3dB);

(3)自由空间中的损耗不是随距离线性增加,而是指数级增加。

(有的人问每100m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多少。这个问题本身是错误的,因为无线信号走过第一个100m和第二个100m时损耗是不一样的。)

应用:在实际无线环境中,无线信号只要在第一菲涅尔区不受阻挡,就可以认为是在自由空间传播。这样在估算传播损耗的时候,可以非常简单。

4、射线跟踪模型——北京到上海的乘客总数

射线跟踪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分析某种场景下,无线电波从发射点传播到接收点,理论上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包括直射、反射、绕射等,在接收点进行信号矢量叠加,计算出接收信号场强。

Volcano模型、WaveSight模型以及WinProp模型就是典型的射线追踪模型。

射线模型需要高精度的三维数字地图。由于对地图精度要求较高,所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无线环境建模比较昂贵,一般只在密集城区使用就可以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数字地图的精确性、站点工程参数(如天线位置、天线高度、方向角、下倾角等)设置的准确性有很大关系。

模型预测的同时,射线跟踪模型一般不考虑移动车辆对无线信号传播的影响,也忽略了较高阶的反射波、散射波、从建筑物下方穿过的电磁波等。

5、Okumura模型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也经历了类似的模型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最著名的基于测试数据统计的无线传播模型是Okumura模型,它是由Okumura在日本大量测试数据基础上统计出来的、用曲线图表示的传播模型。

缺点:适用范围窄,应用不太方便。

在Okumura模型的基础上,Hata利用数学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出便于计算机计算的无线传播经验公式,即Okumura-Hata公式,适用于宏蜂窝条件。

6、SPM——考虑多种影响,权重不同

无线传播路损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有很多表达形式,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不同厂家强调的因素也有差别。标准传播模型SPM的推出解决了“标准化”的问题。SPM模型适用于从150MHz~2GHz比较宽的频率范围,也适用于密集城区、普通城区、郊区、农村的各种无线环境,所以目前应用比较广泛。

利用SPM模型公式,自由空间传播模型中的K1=38.45,K2=20;而K3、K1、Ks、K6、Kcluner 都是0。

其中,K_{clutter}为路损随地物损耗变化的系数。

在一般的无线环境中,K1和K2取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整个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而其他因素(如天线高度)在一般情况下变化范围不大,可以认为对结果的影响有限。我们在利用传播模型计算的时候,主要关注的就是离发射机不同距离的情况下,路损是多少,信号场强是多少。

 

7、李氏准则——警察抓小偷

如何能够测试无线信号场强,充分地反映无线环境的特征?

William Lee博士关于无线信号场强采样的著名论文的发表,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给出了无线信号场强的采样标准:在40个波长内采样36~50个点。而这一标准在无线通信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00MHz的无线电波波长l是0.15m,40个波长内(6m)必须够50个点。

答:扫频仪每秒钟最多打100个点,\frac{40*\lambda}{ 50} =l*100(dot/s),车速\leqslant12m/s,即不能高于12m/s,否则走得快采样点就不够了。

8、CW测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无线传播模型与具体的地形地貌因素密切相关,使用大量测试数据对各类场景的SPM模型(或者其他模型)的各项K值进行确定的过程叫做模型校正。

CW测试(Continuous Wave Test)是获取无线电波传播规律的测试数据的重要步骤。

CW测试获取的数据是不同位置的接收电平强度,即经纬度信息和信号电平值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模型校正的数据源

CW测试一定要求经纬度信息的准确,因此在地理定位时应避免卫星遮挡或发射天线近端有高大建筑物的阻挡。对测试获取的数据要求能够代表该地区的无线传播特性,且可以“成比例”地反映该地区不同地物的无线传播特性。

CW测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试路径必须覆盖到区域中所有的主要地形,就像做社会调查一样,局部范围的调查结果不能代表整体;
(2)测试点数目要等比例地反映离发射源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
(3)车速尽量保持匀速,不可在某地物附近作过多停留
(4)采样点数要足够多,车速不能过快,需满足李氏准则。

 

 

 

  • 9
    点赞
  • 3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夜半少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