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模型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小区规划是否合理,运营商是否以比较经济合理的投资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每一个模型的提出都与提出人/厂商所在的地区有关系,每一个模型都只是客观上反映了进行模型修正的这些地区。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的无线传播环境千差万别。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其地物地貌有着很大的不同。例如,处于丘陵地区的城市与处于平原地区的城市相比,其传播环境有很大不同,两者的传播模型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果仅仅根据经验而无视各地不同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等参数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所建成的网络或者存在覆盖、质量问题,或者所建基站过于密集,造成资源浪费。
一个优秀的移动无线传播模型要具有能够根据不同的特征地貌轮廓,像平原、丘陵、山谷等,或者是不同的人造环境,例如开阔地、郊区、市区等,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些环境因素涉及了传播模型中的很多变量,它们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决定了当要把一个模型应用到其他地区时,必须对模型的一些参数进行修改,也就是需要模型校正工作。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各运营商越来越重视传播模型与本地区环境相匹配的问题。
如下图所示为模型校正前后的误差对比。没有经过校正的模型预测误差普遍在20dB左右,如左图所示。校正后的模型预测误差大部分都在10dB以内,如右图所示。
模型校正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 有利于对一个新的服务覆盖地区的信号进行仿真预测
- 可以大大降低进行实际路测所需的时间、人力和资金
- 可以为网络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
- 可以对现有网络的信号覆盖情况进行分析,为网络的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可以节省大量的基站建设、运行维护成本
- 可以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
模型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具体如下表所示:由于传播环境的差异,传播模型的参数必须进行实测校正,以体现实际环境的电波传播特性。一般采用CW(连续波)测试方法,对实际环境的传播路径损耗进行统计。通过比较实测值和预测值的偏差,对模型中各相应参数进行调整。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误差满足要求。
多数模型是预期无线电波传播路径上的路径损耗的。所以传播环境对无线传播模型的建立起关键作用,确定某特定地区的传播环境的主要因索有:
(1)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等) ;
(2)人工建筑的数量高度、分布和材料特性;
(3)该地区的植被特征;
(4)天气状况;
(5)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
另外,无线传播模型还受到系统工作频率和移动台运动状况的影响。在相同地区,工作频率不同,接收信号衰落状况各异;静止的移动台与高速运动的移动台的传播环境也大不相同。
总之,一个好的模型应该简单易用。模型应该表述清楚,不应该给用户提供任何主观判断和解释,因为主观判断和解释往往在同一区域会得出不同的预期值。一个好的模型还应具有好的公认度和可接受性。应用不同的模型时,得到的结构有可能不致。良好的公认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