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构建生态廊道(上)附练习数据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ArcGIS为辰山植物园到阳山森林公园构建生态廊道。通过监督分类处理遥感影像,利用最大似然法创建土地类型图。接着,为高速公路、市区道路和铁路创建缓冲区并赋予阻力值,为构建生态廊道奠定基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之前我们已经做过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大赛上午试题,这次我们来做一下下午的试题吧,其实与第七届的试题有点相似,也是关于这个生态的,但是是做一个生态廊道,题目是这样的:动物需要在不同的森林公园之间迁徙交流,在经过不同的地表时,动物迁徙的困难程度是不一样的,如经过草地林地比较容易,而经过水域和道路时则比较困难。

题目要求是:需要我们在不同的公园之间构建生态廊道,保护动物的迁徙。

01
数据说明

研究区影像.tif:研究区的遥感影像数据。

高速公路.shp:高速公路线数据。

市区道路.shp:市区道路线数据。

铁路.shp:铁路线数据。

河流.shp:河流面数据。

森林公园.shp:两个森林公园点数据。

训练样本.shp:监督分类使用的训练样本数据。

02
要求

影像分类:使用提供的训练样本进行监督分类,具体的监督分类方法任选。(10分)

创建生态廊道保护物种迁徙:(50 分)

找出从辰山植物园到阳山森林公园之间动物迁徙所花费成本最低的路线,规划部门将在这个路径上修建生态廊道,以保护动物在两个森林公园之间迁徙。动物在迁徙过程中,在经过不同的地表时,困难程度是不一样的,经过不同地物的成本值见下表。

注:水域和交通用地参考已有的矢量数据,其他参考遥

<think>好的,用户现在想知道如何在ArcGIS中叠加不同图层的信息,特别是不同物种的分布地区。首先,我需要回顾一下之前对话的历史。用户之前询问了关于年均降水数据的网站,现在转向ArcGIS的技术操作,这可能意味着他们正在进行生态或地理空间分析,可能需要结合气候数据和物种分布来进行研究。 用户的问题集中在图层叠加的方法上。他们可能已经导入了多个物种的分布图层,现在想把这些图层合并或叠加在一起,以查看重叠区域或者综合信息。这时候,我需要考虑ArcGIS中不同的叠加工具和它们的适用场景。 首先,需要明确用户的具体需求。叠加不同图层可能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找出多个物种共同分布的区域(空间交集),或者合并所有分布区域(空间合并)。不同的工具如“相交”、“联合”、“合并”等,各有不同的用途。例如,“相交”会保留所有图层的共同区域,而“联合”则会保留所有区域并合并属性。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用户可能对ArcGIS的操作界面是否熟悉。如果用户是初学者,可能需要详细的操作步骤,比如如何打开工具、设置参数等。此外,用户可能还需要了解叠加后的结果如何处理,比如如何计算面积或者导出数据。 另外,用户提到的“不同物种的分布地区”可能以矢量数据(如shapefile)或栅格数据的形式存在。不同的数据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工具。例如,矢量数据使用分析工具中的叠加工具,而栅格数据可能使用栅格计算器或者空间分析工具。 还要注意可能的常见问题,比如坐标系统不一致导致的叠加错误,这时候需要提醒用户检查坐标系统并进行投影转换。此外,叠加后的属性表如何处理,是否需要合并字段或进行统计,也是需要考虑的点。 用户可能在叠加后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比如统计重叠区域的面积,或者可视化不同物种的分布模式。这时候可以建议使用符号化、图层分组或者创建图表来展示结果。 总结一下,回答需要分步骤介绍不同的叠加方法,明确每种方法的用途,提供操作路径(如工具箱的位置),并给出实际案例,比如如何生成多物种共同分布区。同时,注意事项如坐标系统、属性管理和结果应用也需要提及,确保用户能够顺利完成操作并理解结果的意义。</think>在ArcGIS中叠加不同图层信息主要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工具**实现,以下是针对物种分布区叠加的详细操作指南: --- ### 一、基础叠加方法(可视化叠加) 1. **直接图层叠加** - 将所有物种分布图层导入ArcMap/ArcGIS Pro - 通过调整图层透明度(右键图层 → 属性 → 显示 → 透明度)实现可视化叠加 - 适用场景:快速观察分布重叠区域$A \cap B \cap C...$ 2. **按属性筛选显示** ```python # 在符号系统中选择"类别-唯一值" # 为每个物种分配不同颜色编码 ``` --- ### 二、精确空间分析(工具箱操作) #### 方法1:相交(Intersect) $$ \text{输出区域}= \bigcap_{i=1}^n D_i \quad (D_i为各物种分布区) $$ 1. 工具位置: `分析工具 → 叠加分析 → 相交` 2. 参数设置: - 输入要素:选择所有物种分布图层 - 输出类型:**LINE**(保留边界)/**POLYGON**(保留面) 3. 结果特征: - 仅保留所有图层重叠区域 - 属性表自动合并各图层字段 #### 方法2:联合(Union) $$ \text{输出区域}= \bigcup_{i=1}^n D_i $$ 1. 工具位置: `分析工具 → 叠加分析 → 联合` 2. 特殊设置: - 勾选"允许间隙"可保留非重叠区 3. 结果应用: - 通过属性表SQL查询特定组合(如仅A+B重叠区) --- ### 三、进阶处理技巧 #### 1. 权重叠加(适用于栖息地适宜性分析) ```python # 使用栅格计算器(Spatial Analyst) 输出 = (物种A分布 * 0.3) + (物种B分布 * 0.7) ``` #### 2. 多环缓冲区叠加 ```python # 对每个物种做缓冲区后相交 arcpy.Buffer_analysis("SpeciesA", "A_Buffer", "10 Kilometers") arcpy.Intersect_analysis(["A_Buffer","B_Buffer"], "HotZones") ``` --- ### 四、结果验证与输出 1. **面积统计验证** ```python # 添加双精度字段"Area_km2" arcpy.CalculateField_management("结果图层", "Area_km2", "!shape.area@SQUAREKILOMETERS!", "PYTHON3") ``` 2. **可视化增强方案** - 使用`分级色彩`显示重叠次数 - 创建密度图:`核密度分析 → 搜索半径设为物种扩散距离` --- ### 注意事项矩阵 | 问题类型 | 解决方案 | |---------|----------| | 坐标系不一致 | 数据管理工具 → 投影与变换 → 批量定义投影 | | 属性字段冲突 | 字段映射设置 → 合并规则选"总和"/"平均值" | | 细小碎多边形 | 使用"消除"工具(指定最小面积阈值) | --- ### 操作流程图解 ``` [加载物种分布图层] → [检查坐标系] → 选择叠加方式 → ├─> 相交 → 获取共同栖息地 ├─> 联合 → 分析物种共存模式 └─> 加权叠加 → 构建生态廊道模型 ``` 通过以上方法,可实现从简单可视化到复杂生态模型的多层次叠加分析。建议首次操作时先用测试数据在`文件地理数据库`中练习,避免原始数据被修改。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