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文档内容简要说明
记录个人配置deepin的完整过程
关键词:双系统、双显卡(Nvidia)配置、高分屏配置
本着Linux的开源精神,本文内容只是把找到零碎文章拷贝额不借鉴过来,整合成一篇比较流畅的指南,原文地址在文段开始之前给出link
文档修订记录
2020.05.01
创建文档及目录——Flanker
2020.05.02
完成了包括显卡驱动安装,日常软件安装的撰写——Flanker
2020.05.05
终端美化,docker安装的撰写——Flanker
2020.05.30
搬运至CSDN,什么时候搞完嵌入式大作业什么时候更docker-ROS——Flanker
2020.05.13
冲一波Apollo,蓝鹅编译出现了问题——Flanker
2020.07.09
搁置apollo,在docker下配合VNC,运行可视化ROS平台——Flanker
正文
为什么选择Deepin
- 傻瓜式的U盘制作工具
- Linux平台最傻瓜的安装器: 不需要动分区工具、3步、5分钟装完系统
- 基于Debian滚动更新, 每年发布3~4个版本, 独立维护内核和软件仓(Ubuntu也是基于Debian)
- 独立开发了深度桌面环境:许多发行版都有人移植deepin桌面过去,因为好看
- 第一款linux产品质量级别的深度商店: 一键安装大部分精品应用
- 开发了DeepinWine以完美支持QQ、迅雷等50多款Windows应用(不过TIM最近除了点问题)
- Linux平台最好用的深度截图工具, 功能堪比QQ截图
- 可以监控进程网络、磁盘实时信息的深度系统监视器
- 和国内厂商合作开发了:搜狗输入法、有道词典、网易云音乐
安装过几次manjaro,但是显卡装爆过几次,也卡过回滚式更新出不来
用wubi装过Ubuntu,也比较方便,显卡驱动装爆了(又是Nvidia)
最近一次deepin成功,其他功能还在继续探索
不过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是能不能满足工程需求,这一点我还在摸索,并在适当时候继续更新本文
使用的系统版本
最新的deepin-V20-beta:V20beta-release
为啥用了新的版本?或许是因为基于更新版本的Debian吧(其实是因为好看)
机型配置
作者的机型是XPS-9560,i7-7700HQ,16+2T,GTX1050,4k,在win10基础上进行安装。
可以在网站上查找自己的机型,看开发人员对其兼容性的测试结果,再考虑是否使用:兼容性良好的笔记本型号
制作启动盘
运行deepin-boot-maker.exe文件后弹出深度启动盘制作工具分别点击光盘和U盘,选择对应的镜像和U盘。此处光盘就选刚刚在官网下载的深度系统(Deepin Linux)镜像,而U盘则选择已插入电脑的准备用于做启动盘的U盘。
深度启动盘制作工具界面
选择后点开始便可开始制作启动盘,非常简单。建议在开始前勾选格式化U盘。
深度启动盘制作工具写入镜像
大约两三分钟的时间,深度系统(Deepin Linux)的系统安装U盘就已经制作妥当了。
深度启动盘制作工具写入镜像成功
这里是制作工具的下载地址:启动盘制作工具下载地址
对分区进行调整,并设置BIOS
在开始安装前,打开disk manager,分隔出两个新分区:一个8G的linux exchange格式(作为交换分区),一个64G~inf.G的ext4格式的分区(作为根目录系统安装),虽然没有交换分区也可以正常安装使用,但是一旦占满内存系统就会卡死。
对BIOS的设置进行调整:开机按f12(每个品牌不一样,需自己查询),选择进入bios设置:
- 关闭secure boot
- 检查磁盘模式:若为raid,需把raid切换为achi,这会有一个较长的转换时间。
- 使用UEFI进行启动
开始正式安装
设置之后,再次进入BIOS设置界面,选择启动盘U盘进行启动(当然要插着优盘启动咯),进入:deepin正式安装
进入安装界面,选择需要安装的语言(其实我建议英文,网上大部分参考代码都是英文)。
选择文件格式、挂载点、分配空间等。选择手动安装,选择对应分区(自动没用过,似乎会把整个硬盘格式化?(雾))
这里就要
挂载点 | 挂载点中文名 | 文件系统 | 大小 |
/ | 根分区 | EXT4(推荐) | 最少64G |
swap | 交换分区 | 不设置 | 4G内存以下分配2G,4G以上可不分配 |
点击 安装。
在弹出的确认安装窗口中,点击 确定。
将开始自动安装深度操作系统。
完成后选择立即体验,这时候会重启,注意立即拔出优盘!
双显卡安装时更改grub启动命令行(Nvidia显卡用户)
重启后会进入deepin的grub界面(如下图),注意,此时应按e进入启动命令行。
进入引导文本编辑页面
找到类似如下内容的一行
linux /boot/vmlinuz-4.9.0-deepin13-amd64 root=UUID=57d9aa6c-2452-4374-b4b8-bbd81a2975c2 ro splash quiet
在 quiet 的后面空一格 加入 acpi_osi=! acpi="windows 2009"
加好以后,按F10保存开机
这样应该就可以进入系统了(设置时区,帐号)
进入系统之后,开始设置系统
更改默认启动命令行
命令行小知识
很多操作需要管理员模式。为了让某些指令以管理员权限执行,需要在行首加“sudo”
sudo xxxxxx
并输入密码
在命令行中粘贴代码的快捷键为Ctrl+Shift+V
停止正在执行的操作Ctrl+Z
先说这么多,暂时够用了
然后打开终端(快捷键Ctrl+Alt+T),依次输入:
sudo gedit /boot/grub/grub.cfg
接着,在弹出的文本页面里,再次找到
linux /boot/vmlinuz-4.9.0-deepin13-amd64 root=UUID=57d9aa6c-2452-4374-b4b8-bbd81a2975c2 ro splash quiet
同样的在 quiet 后面空一格,加入 acpi_osi=! acpi="windows 2009"
保存,关闭
接着,在终端里输入
sudo gedit /etc/default/grub
在弹出的文本页面的末尾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