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研究

摘要

本研究针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问题,结合无人机实测数据与强化学习模型,系统分析了成都周边路段的交通特性,并构建了动态限速控制策略。研究探讨了限速同质化、分车道限速与换道行为对交通流安全与效率的影响,并针对实际交通需求,提出了基于安全与效率均衡的个性化限速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关键安全技术指标与限速的关系,提出了针对不同交通场景的限速优化方案,旨在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关键词: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动态限速控制;限速策略

ABSTRACT

Aiming at the speed limit problem of one-way four-lane expressway, this study combined with UAV measured data an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model,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 sections around Chengdu, and built a dynamic speed limit control strate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peed limit homogenization, lane limit splitting and lane change behavior on traffic flow safety and efficiency, and puts forward a personalized speed limit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balance of safety and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ey safety technical indicators and speed limit, a speed limit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different traffic scenarios is proposed to improve highway traffic efficiency and reduce traffic accident risk.

Key words: Key words: one-way four-lane expressway; Dynamic speed limit control; Rate-limiting strategy

1 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大幅度增加,从13.6万公里迅速扩张至17.7万公里,这一显著增长不仅促进了地区间资源的有效流通和整合,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然而,随着高速公路网络规模的扩大,机动车保有量也随之大幅攀升,截至2023年9月,全国机动车总量达到了惊人的4.3亿辆,对应的驾驶人员数更是超过了5.2亿人。机动车数量的过度增长直接导致了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因车辆密集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公众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1]

在此背景下,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作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载体,其限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高速公路限速标准往往仅依据设计速度进行一刀切式的设置,忽视了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区域车流量变化以及进出匝道的具体交通特性,导致限速标准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种不因地制宜的限速策略可能会由于未能科学合理地匹配实际交通状况,从而加大交通事故的风险[2]

鉴于此,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首先,通过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管理的深入探究,能够有效应对因机动车数量激增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科学合理的限速策略有助于优化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避免不必要的交通拥堵,从而改善民众出行体验,提升交通系统的整体服务效能。再者,本研究顺应了交通管理现代化的需求,通过精细化、个性化的限速管理模式,推进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水平迈向新台阶,为国家新时代高质量交通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3]

1.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针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应对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挑战。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显著增长,与之伴随的是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员数量急剧上升,这不仅引发了节假日高峰期间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同时也增加了高速公路上的安全隐患。目前,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限速设置普遍基于设计速度,忽视了地域特色、实时车流量、地形特征以及出入口特殊性等因素,导致限速策略过于单一,可能引发交通事故频发。

因此,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成都市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实际交通状况,从限速管理这一关键环节入手,结合车速设计原理、分车道交通特性、车道功能划分以及换道行为等因素,探索并提出一套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兼顾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的个性化限速管理办法。以此为基础,本研究期望能够为多车道高速公路的限速策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力求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规范交通秩序,同时也能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运作效率,契合国家对于新时期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最终,通过这项研究,有望为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权益和生命安全。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论文以成都周边的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航拍实测视频数据,提取车辆运行轨迹,对车道的车型分布、流量、平均速度和车头时距等交通流特性进行了细致分析;另外,建立了基于强化学习方法的限速控制模型,确定了对应的动作空间、状态空间及综合考虑交通效率及交通安全的奖励值和奖励函数,选取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对可变限速值进行求解,采用连续空间向离散空间映射的方法对动作空间进行改进,保证了可变限速控制的可实施性;最后,在分析影响多车道高速公路交通运行安全与效率各类因素的基础上,剖析车道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以安全与效率并重为目标,基于车道密度和速度均衡研究车道高速公路的限速管理办法[4]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首先,通过无人机航拍实测数据和实地调查获取真实的交通流数据,包括各车道的车型分布、交通流量、平均速度、车头时距等关键指标,进行细致的交通流特性分析。其次,运用强化学习理论,构建了动态限速控制模型,确立了限速调整的动作空间、状态空间以及综合考虑交通效率与安全性的奖励函数,并运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优化限速值。同时,采用连续空间向离散空间映射的方法确保限速策略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此外,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从车道功能划分、分车道限速和换道行为的角度出发,结合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具体情况,探讨和提出针对性的限速管理方案。通过这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旨在揭示车速设计原理与安全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管理提供科学、合理和创新的策略支持[5]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高速公路限速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与国内限速问题的研究相比,国外对限速问题的研究起步更早,研究更为超前。Md. Hadiuzzaman and Tony Z. Qiu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 VSL 控制策略,该策略明确考虑了活动瓶颈处的基本图(FD)及其上游下游段。并对元胞传输模型(CTM)做了深层次的分析研究,以用于更进一步的验证 VSL 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 FD 中的两种改进来建模:一旦输入流量超过其容量,主动瓶颈容量下降;(2)使用 VSL 控制操作的元胞的可变自由流速。Hesham Rakha开发了自由流速,容量速度和容量天气调整因子,这些因子乘以基本的条件变量来计算恶劣的天气参数。这些调整因子随降水类型,降水强度和能见度水平而变化[6]Lorenz Dorschel, Dirk Abel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的基于变速限制的高速公路交通控制反馈控制结构。因此,从宏观交通模型的系统分析中推导出满足单一道路的法律和运营商要求的简单控制结构。WilliamsAckaah and Klaus Bogenberger将评估系统中不同特性进行了独立处理,提出一种新的 VSL 评估系统,并且提出了评估事件检测,预警和协调能力的方法。José Ramón D. Frejo提出了一种新的 VSL 宏观模型,结合了先前提出的模型的特征,以便建立一种考虑对受速度限制影响路段的容量和临界密度的模型。随后,研究了 VSL 对交通流基本图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至少对于 A12 高速公路的考虑延伸,当限速时,高速公路段的容量减小(并且临界密度增加)[7]

(二)国内研究

国内同样也有限制车速的选择办法,通常以干净、潮湿环境下,85%的驾驶员不会超过的速度。《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T B05-2015)中对运行速度V85的预测方案,给出了小型车和大型车不同车型在平直路段、平曲线路段、纵坡路段、弯组合路段、隧道路段、互通式立体交叉区等不同分析单元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及方法从而确定限制速度的分布[8]

国内学者对于限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东南大学的肖哲研究了在车联网条件下八车道高速公路施工区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应于施工区场景的跟驰模型比选原则,确定以智能驾驶模型对传统人工车辆进行微观建模,以PATH实验室真车试验模型对智能网联车辆进行微观建模,并考虑不同车型的性能参数和几何参数差异,构建了以智能网联车辆渗漏率为变量的异质交通流基本图解析模型,揭示了路段理论最大流量随智能网联车辆渗漏率变化的规律,并从交通效率和运行安全的重要角度对有可变限速控制和无可变限速控制的交通流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9]。长安大学保雨含对六车道高速公路限速提升进行了研究,完善了道路提速的条件、提速后的限速方案、限速实施方式及行车安全保障措施,并以六车道高速公路为基本对象,提出了最优限速方案与限速实施方式及提速后的安全保障对策,丰富了高速公路限速提升的技术体系与研究方法,对限速提升科学化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的谢雨梅针对高速公路车道级可变限速控制策略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行驶安全性、稳定性及驾驶员舒适性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可变限速控制模型并给出了优化求解算法[10]

2.2 现行高速公路限速存在问题与不足

现行高速公路限速管理制度在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应用中暴露出一些明显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限速同质化严重: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限速主要依据设计速度进行设定,尤其是在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上,各个车道的限速标准普遍存在一致性,即车道之间没有充分考虑具体的交通流量、地理位置、道路条件以及车辆类型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设置。这种情况下,限速并未做到因地制宜,可能导致某些路段的限速过高或过低,不能充分发挥道路的通行能力,也可能增加交通安全风险。

(2)忽略动态变化因素:限速标准通常固定不变,难以及时响应交通流量、天气、路面条件等动态变化,例如在早晚高峰期、极端天气或是特定路段出现事故等情况时,原有的限速标准可能不再适应实时的道路状况,从而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未充分利用车道功能:对于多车道高速公路,各车道在设计之初就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如快车道、慢车道、混合车道等,但在实际限速管理中,对此类功能划分的考虑不够充分,不同车道间的限速差异并不明显,不利于车辆根据自身行驶特性合理分配车道,从而影响整体交通流的稳定性和效率[11]

(4)缺乏科学合理的限速调整机制:现有高速公路限速调整更多依赖于经验判断而非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动态限速调控体系,尤其在面对突发交通状况或者长期交通趋势变化时,无法做到快速、灵活地调整限速策略。

(5)忽视车流与限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制定限速标准时,较少考虑车辆行驶速度与车头间距、车辆间距、交通拥堵程度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驾驶员的行为特性、速度选择与限速规定的契合度,这也容易造成限速规定与实际交通需求脱节,影响整体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现行的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管理制度存在静态化、同质化、功能利用率低以及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等问题,亟需引入更加精细和智能化的限速管理策略,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交通环境和提升高速公路的整体运行效能[12]

3 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影响因素分析 

3.1 车速设计原理及其与安全效率的关系

车速设计原理是高速公路限速管理的基础,它综合考量了车辆行驶的物理特性、道路条件、驾驶者反应能力、交通需求以及交通安全等诸多因素。在设计高速公路车速上限时,首先要确保车辆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具备足够的制动距离,能够满足驾驶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停车的安全需求。此外,还需结合道路线形设计、路面摩擦系数、视距条件以及横向风、雨雪等气候因素对车辆操控稳定性的影响,确保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车辆仍能在既定的限速范围内安全行驶[13]

车速设计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较高的车速会延长制动距离,增加碰撞能量,导致事故后果更为严重。同时,过高的车速还会影响驾驶员对道路状况的判断和应急反应时间,增加失控、追尾等事故发生的概率。相反,合理的车速不仅可以降低事故风险,还能通过维持适宜的车头时距,提高整个交通流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整体交通效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车速设计也与道路通行效率紧密相连。理论上,更高的车速意味着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更多,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然而,实际操作中,单纯追求高速并不能实现最大的道路利用率。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过快的车速可能导致频繁的刹车和加速,反而增加拥堵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点,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限速管理,优化车速分布,减少交通冲突,使得车辆能以相对稳定的速度流畅行驶,从而达到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14]

在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中,分车道限速就体现了这种安全效率权衡的原则,通过合理分配不同车道的限速,引导不同类型和行驶特性的车辆有序行驶,既可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体现出车速设计原理与安全效率的内在联系及其重要性[15]

3.2 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交通特性研究

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作为区域内交通大动脉,其交通特性研究至关重要,以便于更好地理解道路运行状况,提出有效的限速管理策略。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重点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1. 车道交通量特性分析:通过对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各车道的全天候交通量观测,统计分析不同时间段、季节、节假日下的交通流量分布特征,以揭示交通负荷的变化规律。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哪些时段、路段可能存在交通瓶颈,为后续限速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2. 车型分布及行驶特性研究:考察各类车型(如小客车、大客车、货车等)在不同车道上的分布比例和行驶习惯,探究不同类型车辆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不同车型对限速标准的适应性和需求差异。

3. 车速分布特征:运用无人机航拍、视频监控等手段收集车辆行驶速度数据,描绘车速分布曲线,评估各车道的平均速度、速度变异系数以及超速情况,分析车速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交通拥堵之间的关联性。

4. 车头时距与行驶安全:研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车头时距分布,探讨其与安全行驶距离的关系,以及在不同限速条件下车头时距对道路安全和通行效率的影响。

5. 车道功能与交通流特性互动:分析在不同限速条件下,车道功能划分(如快慢车道、大小型车专用道等)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以及换道行为对交通流稳定性、速度分布以及交通事故风险的潜在影响。

6. 地形、道路设施与交通特性关系:结合成都周边特有的地理环境与道路设施布局,如弯道、坡道、隧道、互通立交等,研究它们对车辆行驶速度、交通流量分布及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交通特性的深入研究,揭示其中隐藏的规律和问题,为构建科学、合理的限速管理系统,优化交通组织,提升道路使用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5]

4 基于安全与效率均衡的限速管理模式构建

4.1 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限速模型构建

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限速模型构建是一种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限速管理的有效手段,目的是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实现更加科学、灵活和高效的限速策略。

强化学习作为一种机器学习范式,允许智能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学习最优策略,这个策略可以决定在每一步采取何种行动以最大化累积回报。在高速公路限速管理中,智能体代表限速控制系统,环境则是瞬息万变的交通流状态,行动则表现为对不同车道或路段的实时限速调整,回报函数则综合反映了交通安全、通行效率等多个目标的优化结果[16]

构建动态限速模型的过程如下:

(一)状态定义:将交通状态量化为一系列可观测指标,如各车道当前车流量、平均速度、车头间距、天气状况、事故历史记录等,形成状态空间。

(二)动作设计:定义智能体可能采取的限速调整动作,如上调、下调或保持当前限速,形成动作空间。

(三)奖励函数设计:设计反映限速调整效果的奖励函数,通常包含正向奖励(如提高通行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和负向惩罚(如加剧交通拥堵、导致安全事故),确保智能体通过学习得到的策略能够在长期运行中达到安全与效率的最佳平衡。

(四) 强化学习算法应用:选择合适的强化学习算法(如深度Q学习、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等)训练模型,使智能体通过不断的试错与迭代更新,学会在不同交通状况下作出最优限速决策。

(五) 模型实施与优化:将训练好的模型嵌入到实际的高速公路限速控制系统中,实时接收交通数据并输出限速指令。同时,持续收集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在线学习和调整优化,不断提升其对复杂交通环境的适应性和限速决策的准确性。

通过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限速模型,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天气条件、道路施工情况等因素,自动、动态地调整限速,从而有效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风险,提高整体交通效率,为实现智慧交通管理和可持续交通发展提供有力工具[17]

4.2 分车道限速策略与换道行为优化

分车道限速策略与换道行为优化在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这样的多车道交通环境中,科学合理的分车道限速不仅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还可以显著增强交通安全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不同车道上的交通特性,然后据此制定和优化限速策略,同时考虑换道行为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18]

在分车道限速策略制定中,一般根据车道的功能划分进行差异化限速。例如,最左侧车道通常设定为最高限速,用于快速通行的小客车;中间车道限速适中,供各类车辆混行;右侧车道限速较低,主要用于大货车以及准备驶出高速的车辆。在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上,已经明确了各车道的限速标准,但仍需根据实际交通流特性和路段特点进行动态调整。

针对实际交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交通流不均衡、局部拥堵等情况,研究将探索动态分车道限速策略,比如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根据实时车流量、道路条件、天气状况等因素,适时调整各车道限速值,以实现交通流的均衡分布,减少交通冲突点,提高道路整体承载能力。

与此同时,换道行为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优化换道行为不仅要考虑限速策略的影响,还需要关注车道间速度差、驾驶员换道决策的心理因素、前方障碍物提示以及安全换道距离等因素。研究表明,适当的车道间速度差异可以激励驾驶员进行合理的车道选择,减少频繁换道引起的交通波动,同时通过设立明确的车道指示标志、优化道路线形设计和安装必要的警示设备等方式,引导驾驶员在安全前提下进行高效换道[19]

在实际应用层面,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测交通状态,并基于强化学习算法进行动态限速决策,同时结合交通诱导系统提示驾驶员合理选择车道和执行换道操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优化多车道高速公路的交通组织,还有助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舒适度。

分车道限速策略与换道行为优化是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两大关键环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道路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双重目标。通过深入研究并实施针对性的策略优化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交通环境,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和谐统一[20]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5.1 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策略案例分析

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是我国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限速策略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道路的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本文将以某段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为例,对其限速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优化建议[21]

首先,分析该路段的限速设置。通常,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遵循国家规定的最高限速标准,即最左侧车道限速最高可达120公里/小时,其余车道根据功能定位和实际交通状况逐渐降低限速。然而,现实中往往存在限速同质化问题,即未充分考虑路段的地理特征、车流量变化、早晚高峰、周末假期等因素,导致限速设置缺乏弹性与适应性。

案例分析表明,在某些特定时期,如节假日出行高峰,尽管高速公路设计速度较高,但由于车流量剧增,实际车速远低于限速标准,导致车道利用率低下,交通拥堵问题突出。而在某些非高峰时段或夜间,由于车流量较小,若继续执行相同的限速标准,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未能充分发挥道路潜能。

此外,研究发现,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上的换道行为也是影响交通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合理限速条件下,驾驶员可能频繁变更车道以寻求更快的行驶速度,这不仅增加了交通冲突,也易诱发交通事故。因此,有必要对车道间速度差异进行适当调节,鼓励合理的车道使用,减轻交通拥堵,并通过分车道限速策略,引导不同类型的车辆在适合的车道行驶[22]

基于以上分析,优化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限速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动态限速:引入智能交通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数据,如车流量、天气条件、事故预警等,动态调整各车道的限速值,实现交通流的精细化管理。

2. 分时段限速:根据不同时间段内的交通流量特点,制定差异化的限速标准,如在早晚高峰时段适当降低限速,非高峰时段适度提高限速。

3. 分车道功能限速:根据不同车道的功能定位,如设置小客车道、大货车道、慢车道等,并分别设定合理的限速范围,同时通过标识清晰的车道划分和严格的执法力度,规范驾驶员的换道行为。

4. 结合道路特性限速:根据路段的地理特征、弯道、上下坡、隧道等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限速设计,确保安全的同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通过实施以上优化措施,能够促使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限速策略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促进区域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转。

5.2 改善措施与实施建议

针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研究与实际交通运行状况,提出以下改善措施与实施建议:

(一) 差异化与动态化限速:根据路段的交通流量、地形特征、天气条件、昼夜时段等因素,实行分车道、分时段的差异化限速策略。例如,在交通繁忙时段或事故高发地段适当降低限速,而在车流量较小或道路条件良好的时段和路段,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及交通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限速,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效率。

(二)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实时监测车流量、车速分布等交通状态,并通过强化学习等算法动态优化限速策略,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限速管理。

(三)加强车道功能划分与指引:明确各车道的功能定位,如快车道、慢车道、大货车专用道等,并通过清晰的路面标识和车载导航系统引导驾驶员合理选择车道,减少因换道频繁引发的交通冲突。

(四)结合环境与气象因素:在设计限速时充分考虑诸如雨雾、冰雪等不利天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引入天气调整因子,对限速进行适时调整,确保在特殊天气条件下也能保证交通安全。

(五) 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借鉴国际先进的限速控制策略,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特点,开展实地调研与实证研究,针对成都周边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特点,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限速管理方案。

(六)法规制度与公众教育:修订和完善高速公路限速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并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合理限速和安全驾驶的认识,配合限速管理措施的实施。

(七) 联动执法与监管:加大对超速行驶的查处力度,通过高清摄像头、雷达测速等科技手段进行严格执法,并定期对限速标准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限速策略的有效执行。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同时,有效提升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持[23]

6 结论

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问题不仅是提升交通效率和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所在,而且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及周边地区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可知,国外在限速策略上已经开展了较为超前且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如VSL(可变速度限制)等先进控制策略,充分考虑了交通流动态变化、道路条件、天气因素等多种影响因素,以实现交通流的有效调控和优化[24]。

反观国内,虽然制定了基于一定条件下的限速标准,但在具体实践中,限速策略依然存在同质化严重、未能根据路段特性和交通需求灵活调整的问题。特别在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这类多车道系统中,过分依赖固定限速,忽视了分车道功能、车流特性及驾驶员行为等因素对限速管理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措施与实施建议。首要任务是对现有限速策略进行改革,引入动态限速技术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时监测交通状况,根据车流量、天气、时段等因素动态调整限速值。同时,强调车道功能划分和精细化管理,通过分车道限速以降低车速差距引发的交通冲突,提升整体交通效率。此外,应加强科研投入,针对成都周边等典型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限速管理方案,并通过强化法规宣传和严格执行,确保限速规定的有效落地[25]。

解决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问题,需兼顾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的双重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实际情况创新限速管理模式,逐步构建起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高速公路限速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高速公路的运输效能,改善群众出行体验,助力我国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进步[26]。

参考文献

  1. 张向岳.高速公路限速需求分析及限速管理方法研究[J].警察技术,2023,(05):86-91.
  2. 黄征,杨晨,周子楚.高速公路提高限速标准关键安全技术指标分析与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23,49(02):175-179.
  3. 戚雨凡,管建敏.高速公路上的测速问题[J].数学小灵通(中旬刊),2023,(06):19-21.
  4. 胡绍荣.安全与效率博弈下的多车道高速公路车道级导控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23.DOI:10.26976/d.cnki.gchau.2023.000077
  5. 张鑫.基于天气对高速公路运营风险影响评估的动态限速策略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3.DOI:10.27671/d.cnki.gcjtc.2023.000224
  6. 杨雅钧,张驰,唐翔等.高速公路限速策略优化方法与评价模型[J].交通信息与安全,2022,40(06):33-44.
  7. 王锐,曹浪,王想峰.关于G85银昆高速巴陕段车流运行速度的调查研究[J].道路交通管理,2022,(10):56-57.
  8. 谭鲲鹏.基于隧道交通密度分级可变限速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2.DOI:10.27671/d.cnki.gcjtc.2022.001189
  9. 王大为,唐杨.基于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公路限速路段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22,20(05):33-37.DOI:10.13219/j.gjgyat.2022.05.008
  10. 韦红亮,罗玺,吴兆辉.高速公路限速调整效果评价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2,(05):82-85.DOI:10.13282/j.cnki.wccst.2022.05.026
  11.  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N]. 人民日报, 2021- 02-25: 001.
  12.  何小洲, 过秀成, 吴平, 等. 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特性分析[J]. 公路, 2005(12): 110- 115.
  13.  孟祥海, 郑来, 毕海峰, 等. 高速公路半幅封闭施工区交通特性与交通冲突特性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13, 26(02): 140-146.
  14.  孟祥海, 史永义, 王浩, 等. 高速公路施工作业区车速分布特征及限速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3, 13(01): 149-155.
  15.  吴彪, 杨忠振, 谢军, 等. 高速公路施工区路段车速分布特性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 16(02): 219-224+231.
  16.  李耘, 吕猛, 潘应久. 高速公路施工区车头时距分布模型[J]. 中外公路, 2016, 36(03): 338-342.
  17.  雷洋洋.多车道复杂场景下的车道线检测与车辆行为预测算法研究[D].长安大学,2023.DOI:10.26976/d.cnki.gchau.2023.002366
  18.  王显志,刘峰.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差异原因分析[J].公路,2023,68(03):273-277.
  19.  刘晏荣,王科,冯焘.坪汉高速公路限速方案研究[J].公路,2023,68(07):342-351.
  20.  庞宇成.混合车流下高速公路车道变窄区限速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21.DOI:10.27670/d.cnki.gcqdu.2021.003698
  21.  保雨含.基于安全/效率的六车道高速公路限速提升研究[D].长安大学,2021.DOI:10.26976/d.cnki.gchau.2021.000575
  22.  Kononov J, Bailey B A, Allery B K.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ber of lanes and safety on urban freeways[C].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87th Annual Meeting, 2008 (08-0621).
  23.  Mahmud M S, Gupta N, Safaei B, et al. Evaluating the impacts of speed limit increases on rural two-lane highways using quantile regression[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21, 2675(11): 740-753.
  24.  Tang T Q, Wang Y P, Yang X B, et al. A multilane traffic flow model accounting for lane width, lane-changing and the number of lanes[J]. 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omics, 2014, 14: 465-483.
  25.  Kong D. W., Guo X.C., Wu D.X.. The influence of heavy vehicles on traffic dynamics around on-ramp system cellular automata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 2017, 28(6): 1-24.
  26.  Usama M, Ma R, Hart J, et al. 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s (PINNs)-Based Traffic State Estimation: An Application to Traffic Network[J]. Algorithms, 2022, 15(12) ,447.

致谢

在完成这篇关于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限速研究的过程中,我要衷心感谢诸多给予我无私帮助和支持的个人和机构。

首先,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欧居尚教授,他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悉心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在论文构思、数据收集、理论分析直至结论撰写阶段,欧老师始终耐心指导,他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对我完成此项研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同时,我要感谢四川警察学院道路交通管理系全体教职员工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他们的辛勤付出使我得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顺利开展本次研究。此外,也要感谢学校图书馆和数据库提供的大量文献资料,使我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以深化探讨。

最后,我要感恩家人朋友的理解与陪伴,他们在我科研道路上的坚定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源泉。感谢所有为本研究贡献力量的人,这份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你们的帮助和鼓励。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和效率提升贡献力量

  • 9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在百度Apollo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查询单向车道的数量: 1. 获取当前车辆所在的Lane信息,可以通过`Localization`模块获取。 2. 通过当前车辆所在的Lane信息,获取当前车道的ID。 3. 通过当前车道的ID,获取当前车道的信息,包括前驱车道、后继车道等信息。 4. 遍历前驱车道和后继车道,统计单向车道的数量。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cpp #include "modules/common/log.h" #include "modules/common/util/util.h" #include "modules/map/hdmap/hdmap.h" #include "modules/map/hdmap/hdmap_util.h" // 获取当前车辆所在车道ID uint32_t GetCurrentLaneId() { apollo::hdmap::LaneInfoConstPtr current_lane = apollo::hdmap::HDMapUtil::BaseMap().GetLaneById( apollo::common::util::MakeMapId(FLAGS_current_lane_id)); if (!current_lane) { AERROR << "Failed to get current lane."; return 0; } return current_lane->id().id(); } // 统计单向车道数量 int CountOneWayLanes() { uint32_t current_lane_id = GetCurrentLaneId(); int one_way_lanes_count = 0; // 获取当前车道信息 apollo::hdmap::LaneInfoConstPtr current_lane = apollo::hdmap::HDMapUtil::BaseMap().GetLaneById( apollo::common::util::MakeMapId(current_lane_id)); if (!current_lane) { AERROR << "Failed to get current lane."; return 0; } // 统计前驱车道单向车道数量 uint32_t predecessor_id = current_lane->predecessor_id().id(); while (predecessor_id != 0) { apollo::hdmap::LaneInfoConstPtr predecessor_lane = apollo::hdmap::HDMapUtil::BaseMap().GetLaneById( apollo::common::util::MakeMapId(predecessor_id)); if (!predecessor_lane) { break; } if (predecessor_lane->lane().turn() == apollo::hdmap::Lane::NO_TURN) { one_way_lanes_count++; } predecessor_id = predecessor_lane->predecessor_id().id(); } // 统计后继车道单向车道数量 uint32_t successor_id = current_lane->successor_id().id(); while (successor_id != 0) { apollo::hdmap::LaneInfoConstPtr successor_lane = apollo::hdmap::HDMapUtil::BaseMap().GetLaneById( apollo::common::util::MakeMapId(successor_id)); if (!successor_lane) { break; } if (successor_lane->lane().turn() == apollo::hdmap::Lane::NO_TURN) { one_way_lanes_count++; } successor_id = successor_lane->successor_id().id(); } return one_way_lanes_count; } ```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代码只统计了前驱车道和后继车道单向车道数量,如果要统计整个地图中所有的单向车道数量,需要遍历整个地图中的所有车道,并且判断车道是否为单向车道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