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工程师岗位情况
硬件工程师岗位:
电源工程师、天线工程师、硬件开发工程师、PCBLayout工程师、信号完整性工程师、逻辑设计工程师(FPGA写代码了)、电磁兼容工程师、可靠性工程师、音视频工程师、射频工程师、硬件测试工程师,单片机开发工程师(这种一般是小公司),电子工程师(软硬都做,这种是小公司)。
需要与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结构设计、EMC设计、安规设计打交道
还要与器件采购、生产工艺打交道
:从事一个专门的硬件领域,不要去做杂事很多的岗位(比如软硬件都要写),这个没必要。硬件是经验越多越吃香的。注重个人的积累,所以平常也要做好归类总结。
做高速电路设计,做板卡的就要比做单片机的要吃香。
做原理图、绘制PCB,组装整机,进行调试和测试,解决硬件问题
理论:
常见元器件选型与应用基础知识
FPGA/CPU/MCU/DSP/SOPC等处理器应用等
常见模块电路的设计,例如,电源,时钟,复位,存储,常见接口电路
常见总线与协议
信号完整性基本知识,例如,串扰,反射等。EMC/EMI基本知识等
专业工具
原理图和PCB设计(LC-EDA、AD)(一个月),仿真软件(MATLAB,Tina,Multisim),逻辑设计软件(vivado,ise,quartus II,modelsim)
仪器的使用
实践
元器件选型、硬件项目设计经验,电路调试经验等
硬件研发流程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阶段:市场反馈信息、研发项目开发立项、(使用环境、使用条件、以及成本、功能、应用领域)、项目资源评估(看能否做这个项目)
1.系统功能与指标分析 , 功能详细定义
2.对外联络,沟通明确技术细节 , 技术协议
3.系统总体结构图与功能模块划分 , 系统框图
4.制定具体时间表与任务分配 , 项目节点
第二阶段项目硬件设计阶段
5.器件选型,关键技术攻关,硬件设计方案
器件选型:封装、厂家(供货商稳定性)、温度特性、湿度特性、精度、成本(考虑市场因素)、回流焊(贴片)、波峰焊(插件)
6.原理图设计(含元器件原理分析)(原理图的分析就必须牵涉到电子元器件的分析,因此就要对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做一个分析。分析完电子元器件原理,就要用电子元器件原理去架构一个硬件电路图,这个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一个第一步的工作,这个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元器件进行选型。)(有时需考虑直接使用仓库里现有的元器件)
焊接及如何 熟练使用电烙铁、波形测试及如何使用示波器
7.原理图评审(电路功能的验证) , 没通过则到第5步骤
得到最终原理图、导出网表、BOM表
Note(需要注意的是)
主要器件的采购;原理图设计自检list,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一点在工作中很重要),提出自己的疑问,有利于团队的协作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评审记录,更新硬件设计方案
PCBLayout指导(不管是自己画板还是别人画板,都要把这个指导给写出来)
编写硬件调试用例
8.PCBLayout
9.PCB评审
没通过则继续pcbLayout,通过则导出gerber file
第三阶段硬件测试阶段
10.PCB打板
11.贴片(PCBA焊接)
12.硬件调试(PCBA调试,波形验证调试)
13.软硬件联调(PCBA定型,优化电路设计)
第四阶段项目硬件总结阶段
14.项目总结与相关文档归档(正式的BOM表,元器件的型号、厂家、价格、工作温度等各参数的选择),项目总结报告(BOM表和其他的PCBA移交生产部门)
研发项目开发结束
实际开发中,一板过的概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后面还是可能会改版的。或者说升级。
如何学习进步?
先看一遍
第二遍 边练
第三遍 自己练(对比式练习)
要有思考
环境整洁的习惯(周围环境要舒适,要清晰明确)
规范化的工作(工作流程要健康正确) 形成一套章法,可操作可实现
文档管理(自己做好的东西要归档管理,方便以后复用) 可以写blog
思路总结(自己要动脑子) 可以写blog,总结自己的东西
时间管理(时间很重要,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时间管理
复用设计的习惯(做好模块化,做好自己的轮子和库
电子信息学科基础课程体系三大类:
电子电路课群:电路、数电、模电、微机接口技术、通信电子线路
通信课程:通信原理
信号处理课群: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及应用
电磁场课群: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兼容、工程电磁场
计算机类:C语言、C++、数据结构
建议轻量化、工程化、实战化项目学习。
如何写简历
0.个人简单相关信息
1.教育背景
2.掌握技能
3.项目经历
4.兴趣爱好
如何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通过百度、谷歌、AI进行搜索现成的答案。准备问题并充分思考,了解问题的现状,该如何解决,有哪些方案,碰到的问题是什么。
了解工程如何实现之后,按照需求可以进一步了解内部细节
及时进行总结,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