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核心技术要点梳理



在云计算和运维的学习和工作中,网络基础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熟练掌握,因此再次挑选一些重点做简单梳理。

一、OSI七层模型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模型是一个分层网络框架,用于标准化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它分为七层,每层都有特定的功能、设备和协议。
从上至下的层级和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 OSI模型详解

L7 应用层

与业务、产品相关

  • 功能: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处理高层协议、表示问题、编码和对话控制。
  • 协议:HTTP、HTTPS、FTP、SMTP、POP3、IMAP、DNS、TELNET、SNMP等。
  • 设备:网关、应用层防火墙、代理服务器。
  • 核心知识点:用户接口、数据表示、数据加密、数据压缩。

注意点

  • 安全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数据完整性:使用校验和等机制确保数据不被篡改。

L6 表示层

功能: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确保不同系统之间能够互相理解。

  • 协议:SSL/TLS、JPEG、GIF、MPEG、ASCII、EBCDIC。
  • 设备:数据加密设备、数据压缩设备。
  • 核心知识点:数据格式转换、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

注意点

  • 数据转换的效率和准确性。
  • 安全性:通过加密和解密保护数据。

L5 会话层

功能: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确保数据的顺序和可靠性。

  • 协议:NetBIOS、RPC(远程过程调用)、PPTP。
  • 设备:会话管理软件。
  • 核心知识点:会话管理、对话控制、同步。

注意点

  • 会话恢复:在会话中断时能有效恢复。
  • 会话管理:确保多任务处理中的会话隔离和控制。

L4 传输层

功能: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传输服务,负责数据包的分段、传输和重组。

  • 协议:TCP、UDP、SPX。
  • 设备:防火墙、网关、负载均衡器。
  • 核心知识点:端到端连接、流量控制、错误检测与校正、数据分段与重组。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 三次握手:建立可靠连接。

    1. 客户端发送SYN包。
    2. 服务器接收并回复SYN-ACK包。
    3. 客户端接收并发送ACK包,连接建立。
  • 四次挥手:终止连接。

    1. 客户端发送FIN包。
    2. 服务器接收并回复ACK包。
    3. 服务器发送FIN包。
    4. 客户端接收并发送ACK包,连接关闭。

注意点

  • 丢包重传:确保数据包丢失时能重传。
  •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防止网络过载。

L3 网络层

功能: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提供逻辑地址(IP地址)。

  • 协议:IP、ICMP、ARP、RARP、OSPF、BGP。
  • 设备:路由器、三层交换机、防火墙。
  • 核心知识点:IP地址、子网划分、路由选择、路径选择、报文转发。

主要作用:最优路径选择,通过路由算法确定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注意点

  • 路由效率:选择最优路径以提高网络性能。
  • 安全性:防止路由攻击和IP欺骗。

L2 数据链路层

功能:负责物理地址(MAC地址)寻址、帧的传输和错误检测。

  • 协议:Ethernet、PPP、HDLC、STP、L2TP。
  • 设备:交换机、网桥、网卡。
  • 核心知识点:MAC地址、帧格式、错误检测与校正、流量控制。

交换机核心功能:逻辑连接、物理寻址,基于ARP、RARP寻址。

注意点

  • 数据完整性:通过CRC(循环冗余校验)检测错误。
  • 网络拓扑:确保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L1 物理层

功能:负责比特流的传输,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原始数据。

  • 协议:IEEE 802.3(以太网)、IEEE 802.11(Wi-Fi)、RS-232。
  • 设备:网线、集线器、中继器、物理网络接口卡、光纤。
  • 核心知识点:物理介质、信号传输、数据编码、传输速率。

注意点

  • 物理介质的选择:如光纤、铜线等,影响传输速度和距离。
  • 信号干扰: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噪声干扰。

1.2 下四层(物理层到传输层):云计算运维涉及的部分

在云计算和运维中,这些层主要涉及:

  • 容器:管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关系,隔离运行环境。
  • SRE(站点可靠性工程):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性能。
  • DevOps:开发和运维的紧密结合,促进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

应用场景

  • 网络配置:管理虚拟网络、子网、路由表和网络安全组。
  • 存储管理:配置和管理存储卷、快照和备份。
  • 监控和日志管理:实时监控系统性能和日志分析。
  • 自动化:使用脚本和配置管理工具(如Ansible、Terraform)进行自动化部署和管理。

这些技术的详解后续再做解释介绍。

二、三层网络架构

采用层次化架构的三层网络。
三层网络架构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即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就能够使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许多简单的小问题。三层网络架构设计的网络有三个层次:核心层(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汇聚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接入层 (将工作站接入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入层(Access Layer)

定义与功能

接入层是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的部分,负责将终端用户设备接入到网络中。利用传输介质实现与用户设备的连接,并进行业务和带宽的分配。

接入层的主要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并提供即插即用的特性,同时应易于使用和维护。

特点

  • 面向用户连接,提供本地网段访问能力。
  • 使用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的交换机。
  • 支持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等服务。

汇聚层(Aggregation Layer)

定义与功能

汇聚层位于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是连接两者的网络设备。它负责处理和分发来自接入层的数据,并将其发送到核心层。

汇聚层具有实施策略、安全、工作组接入、虚拟局域网(VLAN)之间的路由、源地址或目的地址过滤等多种功能。通过网段划分和网络隔离,汇聚层可以防止某些网段的问题蔓延到核心层,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特点

  • 承担数据汇聚、传输、管理和分发处理。
  • 采用可管理的三层交换机或堆叠式交换机。
  • 设备性能较高,价格高于接入层设备。
  • 支持VLAN、路由选择等复杂功能。

核心层(Core Layer)

定义与功能

核心层是网络的主干部分,负责高速数据传输和流量交换。它连接不同的汇聚层,并提供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冗余。

核心层的设计和管理需要注重设备的性能和带宽,以及网络的可靠性和冗余性。在这一层,主要的任务是尽快地将数据从一点传输到另一点,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处理或决策。

特点

  • 高速、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
  • 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可用性。
  • 采用高速、高容量的设备,如高性能交换机、路由器等。
  • 支持冗余链路、热备份等技术,确保网络稳定性。

三、网络机房的双向流量

存在背景

在网络架构中,特别是在数据中心或大型网络环境中,流量的流向可以大致分为两个主要方向:南北向流量和东西向流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南北向流量(North-South Traffic)

南北向流量指数据中心内网与外网之间的流量(出口流量)。

特点:纵向、流量占比较小,约占20%

东西向流量(East-West Traffic)

东西向流量则是指数据中心内部各组件之间的流量。

特点:横向、流量占比较大,约占80%。

四、VRRP实现高可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概念

VRRP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实现局域网内的多台路由器之间的冗余备份,以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通过把几台路由设备联合组成一台虚拟的路由设备,将虚拟路由设备的IP地址作为用户的默认网关,实现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简洁说法(功能)

为了保障业务的高可用,防止单点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

目的

解决网络中的单点故障问题,确保当主路由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且自动地将流量转移到备份路由器上,从而保障网络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核心

  • 热备组(VRRP Group)

    多台设备:参与VRRP的多个路由器组成一个热备组,共同承担转发流量的任务。

    定义热备组:通过配置相同的VRRP组ID,将多台路由器归入同一个热备组中。

    划分主-备关系:通过比较各路由器的优先级来确定主路由器(Master)和备份路由器(Backup)。默认情况下,优先级最高的路由器成为主路由器,其余则为备份路由器。优先级可以手动设置,也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如降级x值)来实现。默认降低10。

    监控检查:主备之间发送报文,如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ping)心跳检测报文。当主路由器出现故障时,备份路由器能够及时发现并接管工作。

    主异常,备抢占:当主发生故障或优先级降低时,备将根据其优先级和抢占策略来决定是否成为新的主路由器。如果设置了抢占模式,优先级较高的备份路由器将自动接管主路由器的角色。
    VIP(Virtual IP)特性:虚拟IP地址是VRRP组的核心资源,它只会在当前的主路由器上激活并对外提供服务。当主路由器发生变化时,虚拟IP地址会自动迁移到新的主路由器上。只会存在于优先级高的设备上。

  • 工作原理

    上述即是VRRP通过主备抢占模式(也称为“抢占模式”)来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

    此模式可以争取抢救时间,及时调整策略。

    非抢占模式:有些企业可能使用非抢占模式,以避免因网络波动或短暂故障导致的频繁主备切换(反复横跳),再导致的丢包和等情况。

    E-Trunk结合:VRRP可以与E-Trunk(增强型链路聚合)技术结合使用,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和带宽利用率。

    E-Trunk通过在物理链路层实现多条链路的捆绑和负载均衡,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带宽并降低故障风险。

五、叶脊架构(企业中的架构)

概念

也称为Spine-Leaf架构或leaf-spine架构,一种用于构建数据中心网络的拓扑结构。(中大型企业都在这么用)

主要由两个层次组成:叶子层(Leaf Layer)和脊椎层(Spine Layer),分别对应leaf交换机和spine交换机。

架构组成

  • 叶子层(Leaf Layer):由叶子交换机组成,这些交换机主要负责连接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终端节点,并作为它们的接入点。叶子交换机提供网络连接给终端和服务器,同时上联给spine交换机。
  • 脊椎层(Spine Layer):由脊椎交换机组成,这些交换机构成网络的骨干部分,负责路由转发和高速的数据传输。每台叶子交换机都与多台脊椎交换机相连,形成全网格拓扑结构,以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要优势

  1. 低延迟:由于每个叶子交换机都与多个脊椎交换机相连,设备之间的通信只需要经过两个交换机即可完成,从而显著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延迟。
  2. 高带宽:叶脊架构支持高带宽的数据传输,因为总带宽可以通过添加更多的脊椎交换机来进行扩展。此外,多条链路连接增强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弹性。
  3. 灵活性:叶脊架构允许随时添加或删除交换机来扩展或缩小网络规模,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4. 容错性:通过多条路径进行通信,即使其中一个连接出现故障,数据也可以通过其他可用的路径进行传输,提高了网络的容错能力。

六、拓展:三层交换机

作用简述

  • 内部:跨VLAN通信
  • 外部:跨网段通信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30
    点赞
  • 2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