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题分享十九:线程池如何知道一个线程的任务已经执行完成?

一、前言

        在我们日常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开启多个线程或者创建一个线程池去执行多个并发任务,当所有任务执行完毕后,我们一般会做一个统一的处理。那我们如何知道多个线程的任务已经全部执行完毕了呢?
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 isTerminated() 判断方式,在执行 shutdown() ,关闭线程池后,判断是否所有任务已经完成。
  • ThreadPoolExecutor 的 getCompletedTaskCount() 方法,判断完成任务数和全部任务数是否相等。
  • CountDownLatch 计数器,使用闭锁计数来判断是否全部完成。
  • 手动维护一个公共计数 ,原理和闭锁类似,就是更加灵活。
  • 使用 submit 向线程池提交任务,Future 判断任务执行状态。

二、isTerminated

这里有两个主要方法:

  • shutdown() :启动有序关闭,其中先前提交的任务将被执行,但不会接受任何新任务。如果已经关闭,调用没有额外的作用。
  • isTerminated() :如果所有任务在关闭后完成,则返回true。请注意, isTerminated 从不是 true,除非 shutdown 或 shutdownNow 先被执行。

通俗点讲,就是在执行全部任务后,对线程池进行 shutdown() 有序关闭,然后循环判断 isTerminated() ,线程池是否全部完成。另外,最新最全的 Java 面试题整理好了,点击Java面试库小程序在线刷题。

  • 优点 :操作简单,代码更加简单。
  • 缺点 :需要关闭线程池。一般我在代码中都是将线程池注入到 Spring 容器,然后各个组件中统一用同一个,当然不能关闭。

类似方法扩展:

  • shutdownNow() :尝试停止所有主动执行的任务,停止等待任务的处理,并返回正在等待执行的任务列表。从此方法返回时,这些任务将从任务队列中删除。通过 Thread.interrupt() 取消任务。
  • isShutdown() :如果线程池已关闭,则返回 true 。
  • isTerminating() :如果在 shutdown() 或 shutdownNow() 之后终止 ,但尚未完全终止,则返回true。
  • waitTermination(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当前线程阻塞,直到等所有已提交的任务(包括正在跑的和队列中等待的)执行完,或者等超时时间到,或者线程被中断抛出异常;全部执行完返回true,超时返回false。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代替 isTerminated() 进行判断 。

三、getCompletedTaskCount

还是一样在主线程循环判断,主要就两个方法:

  • getTaskCount() :返回计划执行的任务总数。由于任务和线程的状态可能在计算过程中动态变化,因此返回的值只是一个近似值。
  • getCompletedTaskCount() :返回完成执行的任务的大致总数。因为任务和线程的状态可能在计算过程中动态地改变,所以返回的值只是一个近似值,但是在连续的调用中并不会减少。

这个好理解,总任务数等于已完成任务数,就表示全部执行完毕。

  • 优点 :完全使用了 ThreadPoolExecutor 提供的方法,并且不必关闭线程池,避免了创建和销毁带来的损耗。
  • 缺点 :上面的解释也看到了,使用这种判断存在很大的限制条件;必须确定,在循环判断过程中,没有新的任务产生。差不多意思就是,这个线程池只能在这条线程中使用。

四、CountDownLatch和CyclicBarrier

CountDownLatch 和 CyclicBarrier 类似,都是等待所有任务到达某个点之后,再进行后续的操作

CountDownLatch 使用的示例代码如下:

java复制代码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创建线程池
    ThreadPoolExecutor threadPool = new ThreadPoolExecutor(10, 20,
    	0, TimeUnit.SECONDS, new LinkedBlockingDeque<>(1024));
    final int taskCount = 5;    // 任务总数
    // 单次计数器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taskCount); // ①
    // 添加任务
    for (int i = 0; i < taskCount; i++) {
        final int finalI = i;
        threadPool.submit(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 随机休眠 0-4s
                    int sleepTime = new Random().nextInt(5);
                    TimeUnit.SECONDS.sleep(sleepTime);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任务%d执行完成", finalI));
                // 线程执行完,计数器 -1
                countDownLatch.countDown();  // ②
            }
        });
    }
    // 阻塞等待线程池任务执行完
    countDownLatch.await();  // ③
    // 线程池执行完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线程池任务执行完成!");
}

代码说明:以上代码中标识为 ①、②、③ 的代码行是核心实现代码,其中:

① 是声明一个包含了 5 个任务的计数器;

② 是每个任务执行完之后计数器 -1;

③ 是阻塞等待计数器 CountDownLatch 减为 0,表示任务都执行完了,可以执行 await 方法后面的业务代码了

缺点分析

CountDownLatch 缺点是计数器只能使用一次,CountDownLatch 创建之后不能被重复使用。

CyclicBarrier 和 CountDownLatch 类似,它可以理解为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循环计数器,CyclicBarrier 可以调用 reset 方法将自己重置到初始状态,CyclicBarrier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java复制代码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创建线程池
    ThreadPoolExecutor threadPool = new ThreadPoolExecutor(10, 20,
    	0, TimeUnit.SECONDS, new LinkedBlockingDeque<>(1024));
    final int taskCount = 5;    // 任务总数
    // 循环计数器 ①
    CyclicBarrier cyclicBarrier = new CyclicBarrier(taskCount, 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线程池执行完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线程池所有任务已执行完!");
        }
    });
    // 添加任务
    for (int i = 0; i < taskCount; i++) {
        final int finalI = i;
        threadPool.submit(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 随机休眠 0-4s
                    int sleepTime = new Random().nextInt(5);
                    TimeUnit.SECONDS.sleep(sleepTime);
                    System.out.println(String.format("任务%d执行完成", finalI));
                    // 线程执行完
                    cyclicBarrier.await(); // ②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BrokenBarrier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方法说明

CyclicBarrier 有 3 个重要的方法:

  • 构造方法:构造方法可以传递两个参数,参数 1 是计数器的数量 parties,参数 2 是计数器为 0 时,也就是任务都执行完之后可以执行的事件(方法)。
  • await 方法:在 CyclicBarrier 上进行阻塞等待,当调用此方法时 CyclicBarrier 的内部计数器会 -1,直到发生以下情形之一: 在 CyclicBarrier 上等待的线程数量达到 parties,也就是计数器的声明数量时,则所有线程被释放,继续执行。 当前线程被中断,则抛出 InterruptedException 异常,并停止等待,继续执行。 其他等待的线程被中断,则当前线程抛出 BrokenBarrierException 异常,并停止等待,继续执行。 其他等待的线程超时,则当前线程抛出 BrokenBarrierException 异常,并停止等待,继续执行。 其他线程调用 CyclicBarrier.reset() 方法,则当前线程抛出 BrokenBarrierException 异常,并停止等待,继续执行。
  • reset 方法:使得CyclicBarrier回归初始状态,直观来看它做了两件事: 如果有正在等待的线程,则会抛出 BrokenBarrierException 异常,且这些线程停止等待,继续执行。 将是否破损标志位 broken 置为 false。

优缺点分析

CyclicBarrier 从设计的复杂度到使用的复杂度都高于 CountDownLatch,相比于 CountDownLatch 来说它的优点是可以重复使用(只需调用 reset 就能恢复到初始状态),缺点是使用难度较高。

五、公共计数

这种方式其实和(CountDownLatch和CyclicBarrier)原理类似。

先维护一个静态变量

private static int taskNum = 0;

然后在线程任务结束时,进行静态变量操作:

private static void staticCountTest() throws Exception {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for (int i = 0; i < 30; i++) {
         int index = i;
         pool.execute(() -> {
             sleepMtehod(index);
             lock.lock();
             taskNum++;
             lock.unlock();
         });
     }
     while(taskNum < 30) {
         Thread.sleep(1000);
         System.out.println("还没停止。。。当前完成任务数:" + taskNum);
     }
     System.out.println("全部执行完毕");
 }

其实就是加锁计数,循环判断。

  • 优点 :手动维护方式更加灵活,对于一些特殊场景可以手动处理。

  • 缺点 :和 CountDownLatch 相比,一样需要知道线程数目,但是代码实现比较麻烦,相对于灵活这一个优势,貌似投入产出并不对等。

六、Future

Future 是用来装载线程结果的,不过,用这个来进行判断写代码总感觉怪怪的。

因为 Future 只能装载一条线程的返回结果,多条线程总不能用 List 在接收 Future 。

这里就开一个线程做个演示:

private static void futureTest() throws Exception {
    Future<?> future = pool.submit(() -> sleepMtehod(1));
    while (!future.isDone()){
        Thread.sleep(500);
        System.out.println("还没停止。。。");
    }
    System.out.println("全部执行完毕");
}

这种方式就不写优缺点了,因为 Future 的主要使用场景并不是用于判断任务执行状态。

  • 21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线程池Java中用于管理和复用线程的机制,它可以提高线程的利用率和性能。线程池的七大参数包括: 1. 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线程池中始终保持的线程数量,即使它们处于空闲状态。当任务数量超过核心线程数时,线程池会创建新的线程来处理任务。 2.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线程池中允许存在的最大线程数量。当任务数量超过最大线程数时,新的任务会被放入等待队列中等待执行。 3. keepAliveTime(线程空闲时间):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超过核心线程数时,多余的空闲线程在等待新任务到来时的最长等待时间。超过这个时间,空闲线程会被销毁。 4. unit(时间单位):用于设置keepAliveTime的时间单位,可以是秒、毫秒、分钟等。 5. workQueue(任务队列):用于存放等待执行任务的队列。常见的队列类型有有界队列(如ArrayBlockingQueue)和无界队列(如LinkedBlockingQueue)。 6. threadFactory(线程工厂):用于创建新线程的工厂类。可以自定义线程的名称、优先级等属性。 7. handler(拒绝策略):当任务无法被线程池执行时的处理策略。常见的策略有直接抛出异常、丢弃任务、丢弃队列中最旧的任务等。 线程池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提高性能:线程池可以复用线程,避免了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的开销,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2. 控制资源:通过设置核心线程数和最大线程数,可以控制系统中并发线程的数量,避免资源被过度占用。 3. 提供任务队列:线程池可以提供一个任务队列,用于存放等待执行任务。当线程池中的线程都在执行任务时,新的任务会被放入队列中等待执行。 4. 管理线程:线程池可以统一管理线程的生命周期,包括创建、销毁、空闲时间等。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之乎者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