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空间设计
- 设备布局规划
- 根据人体测量学数据,合理安排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和工作区域的布局。例如,考虑工人的操作空间和活动范围,确保他们能够舒适地接近和操作设备。在汽车装配车间,机器人和工人的工作区域应划分明确,机器人的活动范围不能对工人造成安全威胁,同时工人能够方便地在机器人完成部分工序后进行后续操作,如在机器人完成车身焊接后,工人能够顺利地进行零部件安装。
- 按照工作流程的顺序来布局设备,减少物料和人员的移动距离。以电子产品制造工厂为例,从原材料的进料口开始,依次布局印刷电路板(PCB)的插件设备、焊接设备、检测设备和包装设备,形成一个高效的流水线,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顺畅地从一个工序转移到下一个工序,减少中间的周转时间和运输成本。
- 空间尺寸与人体适配性
- 考虑人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寸,确定工作空间的高度、宽度和深度。例如,在设计操作控制台的高度时,要使工人的手臂能够自然地放在操作台上进行按键、旋钮等操作,避免过度伸展或弯曲手臂。对于需要工人站立操作的工作区域,地面到控制台的高度一般在 100 - 110 厘米左右比较合适,这样可以使工人的肘部自然下垂,手腕处于舒适的操作位置。
- 为工人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以适应不同的操作姿势和动作。在自动化仓库中,叉车操作员的工作空间不仅要考虑叉车的操作空间,还要考虑操作员上下叉车、搬运货物等动作所需的空间。同时,要考虑人体在转身、弯腰、伸展等动作时的空间需求,避免因空间狭窄而导致工人疲劳或受伤。
设备设计与操作界面
- 自动化设备的人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