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1)k-近邻算法及手写数字识别系统

(一)kNN算法概述

1.k邻近算法基于距离的测量,选取距离最近的特征值,即为预测的结果。该算法属于监督学习中的分类算法,基于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预测,一般运用于手写数字识别,约会网站的大量数据匹配等等。

2.其优点是:精度高,对异常值不敏感,无数据输入假定.

3.其缺点是:计算复杂度高,空间复杂度高。

4.适用数据范围是:数值型和标称型。

(二)原理

kNN算法的工作原理:存在一个样本数据集合,也称作训练样本集,并且样本集中每一数据与所属分类的对应关系。输入没有标签的新数据后,将新数据的每个特征与样本集中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算法提取样本集中特征最相似数据(最近邻)的分类标签。一般来说,我们只选择样本数据集中前k个最相似的数据,这就是k-近邻算法中k的出处,通常k是不大于20的整数。最后,选择k个最相似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分类,作为新数据的分类。

(三)代码

1. 使用Python导入数据

from numpy import  *  #导入numpy的库函数,调用函数时前面无需加上numpy.
import  operator      #导入运算符模块

def createDataSet():
    group=array([[3,104],[2,100],[101,10],[99,5]])  #导入四部电影[打斗镜头次数,接吻镜头]
    labels=['A','A','B','B']    #labels分类标签,A为爱情片,B为接吻镜头
    return group,labels

导入两个模块,一个是科学计算包NumPy,还一个是运算符模块。定义createDataSet函数,使用该函数创建数据集和标签。
这里有4组数据,每组数据有两个我们已知的属性或特征值,向量labels包含了每个数据点的标签信息,labels包含的元素个数等于group矩阵行数。

2. 实施kNN分类算法

2.1 伪代码:对未知类别属性的数据集中的每个点依次执行以下操作:

(1)计算已知类别数据集中的点与当前点之间的距离;
(2)按照距离递增次序排序;
(3)选取与当前点距离最小的k个点;
(4)确定前k个点所在类别的出现频率;
(5)返回前k个点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当前点的预测分类。

2.2 程序实现

#inX用于分类的输入向量,dataSet输入的训练样本集,labels标签向量,k用于选择最近邻居的数目。其中标签向量的元素数目和矩阵dataSet的行数相同
def classify0(intX,dataSet,labels,k): 
    #计算dataSet行数,获得数据集的行数,x.shape函数可以输出一个元组(m,n),其中元组的第一个数m表示矩阵的行数,元组的第二个数n为矩阵的列数,shape[0]只输出行数,shape[1]只输出列数
    dataSetSize=dataSet.shape[0] 
    #numpy.tile函数用于扩展数组,对intX按(4,1)进行复制,4代表复制4行,1代表列不变,求未知类别与各个点的差值,再求到原点的距离得知与各点的距离大小
    #复制待分类数据方便矩阵计算,一个样本对应一个输入数据,多个样本和同一个输入数据的距离可以通过矩阵同时计算
    #矩阵减法,输入数据的特征减去样本数据的对应特征
    diffMat=tile(intX,(dataSetSize,1))-dataSet 
    #矩阵平方即特征差值的平方
    sqDiffMat=diffMat**2  
    #按行求和得到平方和,二维情况下,sum(axis=0)按列求和,sum(axis=1)按行求和
    sqDistances=sqDiffMat.sum(axis=1) 
    #开方得欧式距离,计算两个点间的距离
    distances=sqDistances**0.5
    #argsort()按升序排序后取索引值,argsort返回数值从小到大的索引值(数组索引0,1,2,3)
    sortedDistIndicies=distances.argsort()

    #定义字典
    classCount={} 
    #选择距离最小的k个点,i从0到k-1
    for i in range(k):   
        #取出样本对应的标签
        voteIlabel=labels[sortedDistIndicies[i]]
        #前半部分添加字典key值,后半部分为对应value值,get函数若有对应voteIlabel则返回该值,若无则为0,根据排序结果的索引值返回靠近的前k个标签,统计类别出现的次数{'A': 1, 'B': 2}
        classCount[voteIlabel]=classCount.get(voteIlabel,0)+1
    #用字典做类别计数器,类别为键,数量为值,将无序的字典迭代为有序的元组后,operator模块中的itemgetter函数,itemgetter(1)取出元组第一个域进行比较(有第0个域),reverse=True为按降序排序
    sortedClassCount=sorted(classCount.items(),key=operator.itemgetter(1),reverse=True)
    
    return sortedClassCount[0][0] 

classify0 ()函数有4个输入参数:用于分类的输入向量是inX,dataSet输入的训练样本集,labels标签向量,k用于选择最近邻居的数目。其中标签向量的元素数目和矩阵dataSet的行数相同。程序所使用的欧氏距离公式,计算两个向量点xA和xB之间的距离:

d = ( x A 0 − x B 0 ) 2 + ( x A 1 − x B 1 ) 2 d=\sqrt{(xA_{0}-xB_{0})^{2}+(xA_{1}-xB_{1})^{2}} d=(xA0xB0)2+(xA1xB1)2

计算完所有点之间的距离后,可以对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序。然后,确定前k个距离最小元素所在的主要分类,输入k总是正整数;最后,将classCount字典分解为元组列表,然后使用程序第二行导入运算符模块的itemgetter方法,按照第二个元素的次序对元组进行排序。此处的排序是逆序,即按照从最大到最小次序排序,最后返回发生频率最高的元素标签。

3.预测数据所在分类

group,labels = createDataSet()
print(classify0([18,90],group,labels,3))

预测结果为A:爱情片。

A

4.分析

若是训练数据集过大,每次都需要计算数据的距离值,实际耗时会过大,不仅时间开销大,存储空间的消耗也巨大。

(四)手写数字识别系统实验

1. 实验概述

构造一个能识别数字0到9的基于kNN分类器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
需要识别的数字已经使用图形处理软件,处理成具有相同的色彩和大小:宽高是32像素✖32像素的黑白图像。

2. 实验内容

(1) 使用K-NN算法识别数字0-9,实现最基本的KNN算法,使用trainingDigits文件夹下的数据,对testDigits中的数据进行预测。
(2)改变K的值,并观察对正确率的影响。

3. 代码

3.1 准备数据:将图像转换为测试向量

将32✖32的二进制图像矩阵转换为1✖1024的向量:

#将图像转换为测试向量
def img2vector(filename):
    #将32*32的二进制图像矩阵转化为1*1024的向量,用法:zeros(shape, dtype=float, order=’C’),返回:返回来一个给定形状和类型的用0填充的数组;
    return_vector = zeros((1, 1024))
    fr = open(filename)
    for i in range(32):
        #readline() 方法用于从文件读取整行,包括 “\n” 字符。如果指定了一个非负数的参数,则返回指定大小的字节数,包括 “\n” 字符。
        lineStr = fr.readline()
        for j in range(32):
            # 将每行的头32个字符值存储在Numpy数组中
            return_vector[0, 32 * i + j] = int(lineStr[j])
    #返回数组
    return return_vector

函数img2vector创建1×1024的NumPy数组,然后打开给定的文件,循环读取文件前32行,并将每行的头32个字符值存储在NumPy数组中,最后返回数组。

3.2 测试kNN算法

将trainingDigits目录中的文件内容存储在列表中,然后可以得到目录中有多少文件,并将其存储在变量m中。接着,创建一个m×1024的训练矩阵trainingMat,每行数据存储一个图像。然后从文件名解析分类数字,并存储在hwLabels向量中,使用img2vector函数载入图像。接着队testDigits目录中的文件执行相识的操作,但不载入矩阵中,而是使用classify0()函数测试该目录下的每个文件。

 
# 手写数字识别
def handwritingClassTest():
    #定义字典
    hwLabels = []
    #listdir()函数的参数是一个路径名,函数返回值是一个列表,存放该路径下所有的文件名and目录名。
    trainingFileList = listdir('D:/study/机器学习/py code/kNN/trainingDigits')
    #len函数返回参数对象(例如字符或字符串、元组、列表和字典等)的项目个数(长度)。这里是返回列表长度
    m = len(trainingFileList)
 
    #创建一个m*1024的训练矩阵
    trainingMat = zeros((m,1024))
    #从文件名中解析出分类数字,该目录下的文件按照规则命名,如文件9_45.txt的分类是9,它是数字9的第45个实例
    for i in range(m):
        #9_45.txt
        fileNameStr = trainingFileList[i]
        #9_45
        #split通过指定分隔符对字符串进行切片,并返回分割后的字符串列表(list)
        #语法:str.split(str="",num=string.count(str))[n]
        #str:表示为分隔符,默认为空格,但是不能为空('')。若字符串中没有分隔符,则把整个字符串作为列表的一个元素
        #例如:s.split('')是不合法的表达
        #num:表示分割次数。如果存在参数num,则仅分隔成 num+1 个子字符串,并且每一个子字符串可以赋给新的变量
        #[n]:表示选取第n个分片
        fileStr = fileNameStr.split('.')[0]
        #9
        classNumStr = int(fileStr.split('_')[0])
        #将类代码存储在hwLabels向量中,在列表hwLabels末尾添加classNumStr
        hwLabels.append(classNumStr)
        #载入图像,m*1024的训练矩阵
        trainingMat[i,:] = img2vector('D:/study/机器学习/py code/kNN/trainingDigits/%s' % fileNameStr)

    #测试集
    testFileList = listdir('D:/study/机器学习/py code/kNN/testDigits')  
    errorCount = 0.0
    mTest = len(testFileList)    
    for i in range(mTest):
        fileNameStr = testFileList[i]
        fileStr = fileNameStr.split('.')[0]
        classNumStr = int(fileStr.split('_')[0])
        #1*1024的列表
        vectorUnderTest = img2vector('D:/study/机器学习/py code/kNN/testDigits/%s' % fileNameStr)
        classifierResult = classify0(vectorUnderTest,trainingMat,hwLabels,3)
        print("预测值: ",classifierResult)
        print("真实值: ",classNumStr)
        if(classifierResult!=classNumStr):
            errorCount += 1.0
    print("总共错误的数量为: ",errorCount)
    print("错误率为: ",(errorCount)/float(mTest))

预测结果为:

...
预测值:  9
真实值:  9
预测值:  9
真实值:  9
总共错误的数量为:  10.0
错误率为:  0.010570824524312896

(五)总结

1.课本中函数classify0()排序时用到了函数iteritems(),由于版本问题无法使用,则改成了items()函数返回classCount。

二者区别在于:
items()返回一个列表,以二元组的形式展示了字典中所有的元素,是比较耗内存的,尤其是在元素数量巨大时。但是在获取元素时有巨大的优势。
iteritems()作为生成器,保存的是算法,因此对空间不敏感,但是如果生成算法复杂,相比于items()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获取下一个元素。这也就是经典的时间换空间。

2.kNN算法确实是分类数据最简单有效的算法,但是如果训练数据集很大,存储空间就必须够大,并且算法的执行效率不高。正如手写数字识别系统这个案例,维度高、样本多,计算过程就十分繁琐,不太适合。

3.kNN方法在类别决策时,只与极少量的相邻样本有关。由于kNN方法主要靠周围有限的邻近的样本,而不是靠判别类域的方法来确定所属类别的,因此对于类域的交叉或重叠较多的待分样本集来说,kNN方法较其他方法更为适合。

!!!4.N个训练样本,样本维度为M,k=1时,时间复杂度:
训练时,O(1),因为不需要训练;
测试时,O(NM),N个样本都需要计算距离。

!!!5.kNN算法要求:

  • 近邻点特征相同/相近。
  • 特征维度一致,不一致则归一化,newValue = (oldValue - min) / (max - min)。
  • !!!6.
    优点:
    (1)可处理分类问题,简单易懂。
    (2)可以免去训练过程。
    (3)还可以处理回归问题即预测(股票啥的,根据以前的走势预测下一个点的位置)
    缺点:
    (1)效率低,每一次分类都要对训练数据进行计算,计算距离。
    (2)对训练数据依赖大,过拟合、欠拟合难以权衡。
    (3)维度灾难。

    !!!7.k过小,过拟合。k过大,欠拟合。

    !!!8.better的方法:最近邻搜索也叫KD树(类比折半查找)

  • 1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