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文化探究

1. 除夕的起源

1.1 岁末祭祀传统

        除夕的起源与古代的岁末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岁末祭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礼记·月令》记载,岁末时人们会举行“腊祭”,祭祀祖先和百神,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岁末祭祀活动体现了古人对祖先和自然神灵的敬畏之情,也为除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古代,岁末祭祀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也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未来一年的祈愿。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除夕祭祖仍然是许多地方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1.2 驱邪避凶习俗

        除夕的另一个重要起源是驱邪避凶的习俗。据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为“夕”的凶猛怪兽,每到岁末便会出来害人。为了驱赶“夕”兽,人们会在除夕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挂红灯笼等。这些习俗逐渐演变成了除夕的重要活动。红色和声响被认为是驱邪避凶的有效手段,因此红色的春联、红灯笼以及爆竹的声响成为除夕夜的重要元素。这些习俗不仅具有实际的驱邪功能,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驱邪避凶的习俗逐渐融入了除夕的文化内涵中,成为除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1 家庭团聚与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是除夕习俗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象征着家庭团圆和亲情的凝聚。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年夜饭也被称为团圆饭,是家庭成员一年中难得的团聚时刻。在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尽量赶回家中,与家人一起共享这顿丰盛的晚餐。

        年夜饭的菜色因地区而异,但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地区的年夜饭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此外,年夜饭的传统座次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观念。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这种座次安排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

2.2 贴春联与挂灯笼

        贴春联和挂灯笼是除夕夜的重要习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春联,又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的内容通常包括对新年的祝福、对生活的期望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赞美等。例如,“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就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挂灯笼的习俗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春节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红灯笼不仅挂在门口,还会挂在屋内各个角落,照亮整个家,寓意新的一年光明磊落、幸福美满。灯笼的制作工艺复杂,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

        贴春联和挂灯笼的习俗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具有驱邪避凶的功能。红色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颜色,能够驱邪避凶。因此,贴红春联和挂红灯笼成为除夕夜的重要活动之一。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2.3 燃放烟花爆竹

        燃放烟花爆竹是除夕夜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与驱邪避凶的传统密切相关。据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为“夕”的凶猛怪兽,每到岁末便会出来害人。为了驱赶“夕”兽,人们会在除夕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挂红灯笼等。爆竹的声响被认为是驱邪避凶的有效手段,因此燃放爆竹成为除夕夜的重要活动之一。这种习俗不仅具有实际的驱邪功能,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由于环保和安全问题,许多城市已经禁止或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然而,这种习俗仍然在一些农村地区和传统节日中得以保留。为了满足人们对节日气氛的需求,一些地方采用了电子鞭炮等环保产品,既保留了传统习俗的内涵,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除夕的习俗丰富多彩,涵盖了家庭团聚、装饰环境、驱邪避凶等多个方面。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还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3.1 年兽的传说

        “年兽”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除夕传说之一。据传,古时候有一种名为“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恐惧以及对未知的敬畏之情。

        然而,传说中有一位乞讨的老人,他用贴红纸、燃爆竹的方法成功驱赶了“年”兽。从此,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便流传开来,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传说不仅解释了除夕习俗的起源,还体现了古人通过智慧和勇气战胜自然灾难的精神。据民俗学家研究,这一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几乎涵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成为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夕的传说

        “夕”是中国民间另一个重要的除夕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名为“夕”的怪兽,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就会出来危害百姓,搞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人们拿它没办法,只得一到腊月三十天就集体逃出村子避难,直到第二天才回村里收拾残局。

        为了战胜“夕”兽,人们向灶王爷求救。灶王爷上天请来了一位叫做“年”的神仙,“年”法力高强,用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劈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人们把腊月三十这天称为“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这一传说不仅解释了“除夕”名称的由来,还体现了古人对平安生活的渴望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据考古学家研究,这一传说可能与古代的岁末祭祀活动有关。岁末祭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人们通过祭祀祖先和百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夕”兽的传说则可能是古人对岁末自然灾害的一种形象化描述,通过战胜“夕”兽的传说,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

4.1 团圆与亲情的象征

        除夕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团圆与亲情是其核心文化内涵之一。在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在何处,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会想尽办法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这种对团圆的渴望,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

  • 家庭团聚的体现:年夜饭是除夕夜最重要的活动,象征着家庭团圆和亲情的凝聚。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年夜饭也被称为团圆饭,是家庭成员一年中难得的团聚时刻。在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尽量赶回家中,与家人一起共享这顿丰盛的晚餐。这种团聚不仅是身体上的相聚,更是心灵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慰藉。据调查,每年春节期间,中国有超过30亿人次通过各种交通方式返乡,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的重视。

  • 亲情的传承与延续:除夕夜的团聚不仅是对当下亲情的享受,更是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在这一天,长辈们会向晚辈讲述家族的历史和传统,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这种亲情的传承和延续,使得家族的纽带更加紧密,也让家族的文化得以延续。例如,在一些地方,除夕夜祭祖是重要的习俗之一,通过祭祀活动,人们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 社会和谐的象征:除夕的团圆与亲情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还扩展到了社会层面。在这一天,邻里之间也会互相拜访,互赠礼品,增进邻里关系。这种社会层面的和谐与团圆,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据调查,春节期间,超过70%的人会选择在除夕夜与邻里进行互动,增进邻里关系。

4.2 除旧迎新的寓意

        除夕的另一个重要文化内涵是除旧迎新。这一寓意体现在除夕的诸多习俗中,如贴春联、挂灯笼、燃放烟花爆竹等,这些习俗不仅具有实际的驱邪避凶功能,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 驱邪避凶的传统:除夕的许多习俗都与驱邪避凶有关。据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为“夕”的凶猛怪兽,每到岁末便会出来害人。为了驱赶“夕”兽,人们会在除夕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挂红灯笼等。这些习俗逐渐演变成了除夕的重要活动。红色和声响被认为是驱邪避凶的有效手段,因此红色的春联、红灯笼以及爆竹的声响成为除夕夜的重要元素。这些习俗不仅具有实际的驱邪功能,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 迎接新年的准备:除夕的习俗也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准备。例如,贴春联和挂灯笼是除夕夜的重要习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春联的内容通常包括对新年的祝福、对生活的期望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赞美等。挂灯笼的习俗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红灯笼不仅挂在门口,还会挂在屋内各个角落,照亮整个家,寓意新的一年光明磊落、幸福美满。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还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 社会文化的传承:除旧迎新的寓意还体现在社会文化的传承上。除夕的习俗和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弘扬。例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虽然在一些城市受到限制,但这种习俗仍然在一些农村地区和传统节日中得以保留。为了满足人们对节日气氛的需求,一些地方采用了电子鞭炮等环保产品,既保留了传统习俗的内涵,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对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创新,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社会的适应。

        除夕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团圆与亲情的象征以及除旧迎新的寓意,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新生活的期待。这些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5.1 古代除夕的庆祝方式

古代除夕的庆祝方式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仪式感和文化内涵。

  • 驱傩仪式:驱傩在宋代有大傩仪、小傩仪之分,盛行于宫中的主要为大傩仪。据宋代人解释,大傩意在逐尽阴气为阳导也。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这天,禁中呈大傩仪,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晶魁伟,贯全副金镀铜甲,装将军;用镇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

  • 送节物:史料记载,除夕这天宋代皇帝有赐文武大臣钟馗像的风俗。如北宋神宗时期,宋神宗就命画工摹拓钟馗像,然后雕版印刷精装后,将成品赐给中书省和枢密院中的官员。除夕之夜,神宗又派入内供奉官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像。而在民间,当时的人们也送门神、钟馗等节物之礼俗。

  • 年馎飥:馎飥是宋代除夕所制作的一种特色小吃,类似于今天羊肉泡馍等汤饼类的食物。宋人就有冬馄饨,年馎飥的说法。大诗人陆游《岁首书事》一诗有言:中夕祭余分馎飥,犁明人起换钟馗,并自注:乡俗以夜分毕祭享,长幼共饭其余。又岁日必用汤饼,谓之冬馄饨、年馎飥。

  • 试年庚:陆游《剑南诗稿》有云:乡俗,岁夕聚博,谓之试年庚。即将除夕这一天的赌博输赢视为预测下一年人生命运的游戏。

  • 消夜果:除夕夜阖家团聚,为了打发晚上闲暇时光,宋代时,很多人家都要准备一些消夜食品,也叫消夜果。《梦粱录》一书有描述宫廷内消夜果的场景,其言:是日,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如十般糖、澄沙团、韵果、蜜姜豉、皂儿糕、蜜酥、小鲍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银杏等品,及排小巧玩具头儿、牌儿、帖儿。供宫中皇子、女眷玩耍、食用。

  • 小儿卖痴呆:按宋代人的风俗,在除夕夜天将亮前,要进行一项所谓小儿卖痴呆的活动。南宋诗人范成大《卖痴呆词》就有描述: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招人买。二物与人谁独无?就中吴依仍有余,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 打灰堆:宋代人所说的打灰堆,大约就是在天亮前拿着一挂满铜钱的竹竿,用力敲打灰堆或垃圾堆。据说只要打过灰堆之后,这家主人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心愿也多可实现,故也称作击如愿。

  • 籸盆:烧松盆,主要是一种宋代民间的驱邪祈吉活动。南宋时已开始流行,周密《武林旧事》就记载,至(除夕)夜,蔶烛籸盆,红映霄汉。籸盆因为以麻籸(渣滓)为燃料,故有此称。

  • 焚苍术:苍术是一种中药,宋人认为它有消燥湿,健脾胃的功效。因此,在宋代,每当除夕之夜,大部分百姓总是要焚烧苍术等药材,以此希望能辟瘟祛湿,祈求健康。

5.2 现代除夕的变化

现代除夕的庆祝方式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基础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 庆祝方式的多样化:在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为春节的庆祝方式带来了不少新变化,特别是年轻一代。直播、短视频、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让人们在除夕之夜通过互联网实现“云团圆”,与亲友共庆。人们也更加愿意通过线上平台拜年,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 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在许多城市受到限制。为了满足人们对节日气氛的需求,一些地方采用了电子鞭炮等环保产品,既保留了传统习俗的内涵,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在影响着春节的习俗,例如智能家居的普及使得家家户户的节日装饰更为简单方便,AI应用的智能推荐让用户更轻松地选择合适的年货。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除夕的庆祝方式,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 全球化的影响力:春节已经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在海外,春节庆祝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如在匈牙利举办的新春庙会,吸引了大量当地民众参与。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提升了春节的国际影响力。

6.1 北方的除夕习俗

北方的除夕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北方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独特传承和创新。

  • 饮食习俗:北方除夕夜的年夜饭以饺子为主。饺子形似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据调查,北方地区有85%的家庭在除夕夜会包饺子。此外,北方部分地区还会在年夜饭中加入鱼、年糕等食物,寓意“年年有余”和“年年高升”。

  • 守岁与娱乐:北方人守岁时,常常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据调查,春节期间北方地区有90%的家庭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此外,北方部分地区还有逛庙会的习俗,庙会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行,是全家人一起或年轻人约上好友的娱乐活动。

  • 装饰习俗:北方除夕夜的装饰以贴春联、挂灯笼为主。春联的内容多为对新年的祝福和对生活的期望,而红灯笼则象征着光明和幸福。据调查,北方地区有超过95%的家庭会在除夕夜贴春联和挂灯笼。

6.2 南方的除夕习俗

南方的除夕习俗同样丰富多彩,展现了南方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诠释。

  • 饮食习俗:南方除夕夜的年夜饭以年糕和汤圆为主。年糕谐音“年高”,寓意着生活和工作一年比一年高;汤圆则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据调查,南方地区有75%的家庭会在除夕夜制作年糕和汤圆。此外,南方部分地区还会在年夜饭中加入鸡、烧肉、发菜等食物,寓意“发财好市”。

  • 守岁与娱乐:南方人守岁时,常常会围炉而坐,嗑着瓜子,看着电视,边吃边聊,述说着一年来的酸甜苦辣。此外,南方部分地区还有舞龙灯的习俗,集“舞狮、舞龙、划彩船、跑竹马、踩高跷、鱼灯”等形式于一体,一到过年就挨家挨户地舞个遍。

  • 装饰习俗:南方除夕夜的装饰以贴春联、挂灯笼和摆大桔为主。大桔谐音“大吉”,寓意着“大吉大利”。据调查,南方地区有超过90%的家庭会在除夕夜贴春联、挂灯笼和摆大桔。

7.1 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

除夕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的重要象征。

  • 文化认同的体现:除夕的习俗和活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无论人们身处何地,无论生活方式如何变化,除夕的庆祝活动都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贴春联、挂灯笼、吃年夜饭等习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确认。据调查,超过90%的中国人表示除夕的庆祝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

  • 精神归属的象征:除夕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人们心灵上的归宿。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除夕的团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和慰藉的空间。无论人们在一年中经历了什么,除夕夜都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此外,除夕的庆祝活动还增强了人们的社会归属感,让人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大家庭的一部分。

7.2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现代社会中,除夕的庆祝方式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基础上,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 庆祝方式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除夕的庆祝方式更加多样化。例如,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与远方的亲友进行“云团圆”,分享节日的喜悦。此外,一些地方还采用了电子鞭炮等环保产品,既保留了传统习俗的内涵,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除夕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智能家居的普及使得家家户户的节日装饰更为简单方便,AI应用的智能推荐让用户更轻松地选择合适的年货。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除夕的庆祝方式,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 全球化的影响:春节已经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在海外,春节庆祝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如在匈牙利举办的新春庙会,吸引了大量当地民众参与。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提升了春节的国际影响力。

### 创建2025年除夕HTML页面的设计思路 为了创建一个关于2025年除夕的HTML页面,可以从现有资源中汲取灵感并进行适当调整。已有多个适用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主题网页设计案例[^1],这些可以作为基础来构建特定于2025年除夕的内容。 #### 文件结构规划 基于已有的项目框架[^4],建议采用类似的文件夹布局: - `index.html`:首页,介绍2025年的除夕特色活动和亮点。 - `about.html`:详细介绍除夕文化背景及其重要性。 - `activities.html`:列举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庆祝方式。 - `gallery.html`:图片画廊展示历年除夕夜的美好瞬间。 - `contact.html`:提供联系表单以便访客留言祝福或询问更多信息。 #### 关键技术点说明 ##### CSS样式定制 利用CSS定义整体视觉风格,确保页面美观大方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对于春节主题而言,红色为主色调将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吉祥如意[^2]。 ```css body { 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background-color: #ffcccc; /* 浅红 */ } h1, h2 { color: darkred; } ``` ##### JavaScript交互功能 通过引入简单的JavaScript脚本增强用户互动体验,比如自动播放幻灯片、倒计时至新一年的到来等功能。 ```javascript // 倒计时函数示例 function countdown() { var now = new Date().getTime(); var countDownDate = new Date("Jan 31, 2025 00:00:00").getTime(); //假设2025年除夕为1月31日 var distance = countDownDate - now;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untdown").innerHTML = Math.floor(distance / (1000 * 60 * 60 * 24)) + "天 " + Math.floor((distance % (1000 * 60 * 60 * 24)) / (1000 * 60 * 60)) + "小时" + Math.floor((distance % (1000 * 60 * 60)) / (1000 * 60)) + "分钟" + Math.floor((distance % (1000 * 60)) / 1000) + "秒"; if (distance < 0){ clearInterval(x);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untdown").innerHTML = "新年快乐!"; } } var x = setInterval(countdown, 1000); ``` #### 获取更多源码和支持材料 如果希望获得更完整的代码库或者其他辅助学习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寻找开源社区分享的相关资源[^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南风过闲庭

蟹蟹老板~,祝老板永远不死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