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code and make summer (python)

read code and make summer

“我有一剑,藏于鞘中。”

“我有一剑,藏于心头。”

“我有一剑,可在拳头碎裂、长刀崩碎、脊梁折断、道心崩塌、一无所有之时。”

“做我拳脚,替我斩敌;竖我脊梁;铸我道心。”

“我有一剑,可开山裂海,可斩魔降妖,可无敌于天下!”

“握之,遇恶人不跪、遇妖魔不跪、遇神佛不跪,遇不公敢争,遇不平敢争,遇天道敢争的一柄剑 ”

标题:语法

标题:类的定义

在 Python 中,定义一个类的语法非常简洁和灵活。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类定义的基本语法:

class ClassName:
    # 类的属性和方法
    pass

详细解释

  • class: 关键字用于声明一个类。
  • ClassName: 类的名称,遵循标识符命名规则。
  • :: 冒号表示类定义的开始。
  • 类的主体部分缩进,通常是四个空格。
  • pass: 是一个占位符,表示在类主体中没有任何内容。你可以在这里定义类的属性和方法。

示例

class Person:
    # 类的属性
    species = "Homo sapiens"

    # 类的方法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greet(self):
        print(f"Hello, my name is {
     self.name} and I am {
     self.age} years old.")

# 实例化对象
john = Person("John", 30)
john.greet()  # 输出: Hello, my name is John and I am 30 years old.

在这个示例中,Person 类有一个类属性 species 和两个方法 __init__greet__init__ 方法是类的构造函数,在创建对象时调用。greet 方法用于打印问候语。

类的构造函数 __init__

类的构造函数 __init__ 是一个特殊的方法,用于初始化新创建的对象。在类实例化时,构造函数会自动调用,并传递参数给对象的属性。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实例化对象并传递参数
john = Person("John", 30)
print(john.name)  # 输出: John
print(john.age)   # 输出: 30

self 参数

在类的方法中,第一个参数通常是 self,它表示当前对象实例本身。通过 self,你可以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class MyClass:
    def __init__(self, x):
        self.x = x

    def print_value(self):
        print(self.x)

obj = MyClass(10)
obj.print_value()  # 输出: 10

类的继承

Python 支持类的继承,一个类可以继承另一个类的属性和方法。语法如下:

class ChildClass(ParentClass):
    # 子类的属性和方法
    pass

示例

class Animal:
    def speak(self):
        print("Animal speaks")

class Dog(Animal):
    def bark(self):
        print("Dog barks")

dog = Dog()
dog.speak()  # 输出: Animal speaks
dog.bark()   # 输出: Dog barks

在这个示例中,Dog 类继承了 Animal 类的 speak 方法,并添加了自己的 bark 方法。

总结

在 Python 中,类的定义通过简洁的语法实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特性。通过定义类和实例化对象,可以创建具有属性和方法的对象,实现代码的组织、复用和扩展。

标题init.py

__init__.py 文件在 Python 包(package)中有几个重要的作用。包是用于组织模块的目录,__init__.py 文件使该目录可以被 Python 解释器识别为一个包。以下是 __init__.py 文件的一些主要作用:

  1. 标识包

__init__.py 文件的存在告诉 Python 解释器该目录是一个包,而不是普通的目录。在 Python 3.3 之前,目录中必须包含 __init__.py 文件才能被识别为包。在 Python 3.3 及以后的版本中,即使目录中没有 __init__.py 文件,目录仍然可以被视为包,但为了兼容性和明确性,通常仍会包含 __init__.py 文件。
2. 初始化包

__init__.py 文件可以包含包的初始化代码。例如,可以在 __init__.py 文件中初始化一些包级别的变量、导入包中的子模块或子包等。

  1. 控制包的导入行为

通过在 __init__.py 文件中显式地导入子模块或子包,可以控制从包中导入哪些模块。例如,可以使用 __all__ 列表来定义使用 from package import * 时导入的模块。

示例

假设有一个包结构如下:

my_package/
    __init__.py
    module1.py
    module2.py

标识包

即使 __init__.py 文件是空的,它仍然告诉 Python 解释器 my_package 目录是一个包。
初始化包

__init__.py 文件中,可以添加包的初始化代码:

# my_package/__init__.py

print("Initializing my_package")

# 可以在此导入子模块
from . import module1
from . import module2

# 也可以初始化一些包级别的变量
package_var = "This is a package variable"

控制导入行为

通过在 __init__.py 文件中定义 __all__,可以控制从包中导入的模块:

# my_package/__init__.py

__all__ = ["module1", "module2"]

然后,在使用时:

# main.py

from my_package import *

# module1 和 module2 将会被导入
import my_package.module1
import my_package.module2

总结

__init__.py 文件在包中起到了标识、初始化和控制导入行为的作用。它是使目录成为包的关键文件,虽然在现代 Python 版本中不是必须的,但为了兼容性和代码的明确性,通常会包含在包目录中。

标题:model(模块)

在编程中,“模块” 是指一个独立的代码单元,它包含了一组相关的函数、类和变量。模块的主要目的是组织代码,使其更易于管理和重用。在 Python 中,一个模块通常对应于一个 .py 文件。

模块的作用

  1. 组织代码:将相关的功能放在一个文件中,方便管理和维护。
  2. 重用代码:模块可以在多个程序中导入和使用,避免重复编写相同的代码。
  3. 命名空间:模块为其内部的代码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命名空间,避免命名冲突。

Python 中的模块

在 Python 中,模块的定义和使用非常简单。以下是一个基本示例:

创建模块

首先,创建一个名为 my_module.py 的文件:

# my_module.py

def greet(name):
    return f"Hello, {
     name}!"

pi = 3.14159

使用模块

然后,在另一个 Python 文件中导入并使用这个模块:

# main.py

import my_module

# 调用模块中的函数
message = my_module.greet("Alice")
print(message)  # 输出:Hello, Alice!

# 访问模块中的变量
print(my_module.pi)  # 输出:3.14159

标准库模块

Python 提供了大量的内置模块,可以直接导入和使用,例如 mathossys 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标准库模块的示例:

import math
import os
import sys

# 使用 math 模块中的函数
print(math.sqrt(16))  # 输出:4.0

# 使用 os 模块中的函数
print(os.getcwd())  # 输出当前工作目录

# 使用 sys 模块中的变量
print(sys.version)  # 输出 Python 版本

自定义模块

你也可以创建自己的模块,并在多个程序中重用它们。自定义模块有助于将代码逻辑分离,使代码更模块化和可维护。

多个模块可以组织成一个包(package)。包是一个包含 __init__.py 文件的目录,该文件可以是空的。包用于将相关模块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层次结构。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包结构示例:

my_package/
    __init__.py
    module1.py
    module2.py

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包名和模块名进行导入:

from my_package import module1, module2

结论

模块在编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有助于代码的组织、重用和维护。理解和使用模块是写出结构良好的、可维护的代码的基础。

标题:继承

在 Python 中,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的重要概念之一,允许一个类(子类)基于另一个类(父类)定义新的类。子类继承了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同时可以添加自己的属性和方法,或者重写父类的方法。

基本语法

class ParentClass:
    # 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class ChildClass(ParentClass):
    # 子类的属性和方法

示例

# 定义一个父类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speak(self):
        print(f"{
     self.name} makes a sound")

# 定义一个子类,继承自父类 Animal
class Dog(Animal):
    def speak(self):
        print(f"{
     self.name} barks")

# 实例化子类对象
dog = Dog("Buddy")
dog.speak()  # 输出: Buddy barks

在这个示例中,Dog 类继承了 Animal 类的属性和方法,并且重写了 speak() 方法,使其输出狗的声音。

方法重写(Override)

子类可以重写(Override)父类的方法,即在子类中重新定义父类中已有的方法。

class Cat(Animal):
    def speak(self):
        print(f"{
     self.name} meows")

cat = Cat("Whiskers")
cat.speak()  # 输出: Whiskers meows

调用父类方法

子类可以通过 super() 函数调用父类的方法。

class Fish(Animal):
    def speak(self):
        super().speak()
        print("But fishes don't make sounds")

fish = Fish("Nemo")
fish.speak()  # 输出: Nemo makes a sound \n But fishes don't make sounds

多重继承

Python 支持多重继承,即一个类可以同时继承自多个父类。

class A:
    def method(self):
        print("A method")

class B:
    def method(self):
        print("B method")

class C(A, B):
    pass

obj = C()
obj.method()  # 输出: A method

在多重继承中,Python 使用方法解析顺序(Method Resolution Order,MRO)来确定方法调用的优先顺序。

继承与组合

继承是一种"is-a"(是一个)关系,表示一个对象是另一个对象的一种类型。而组合是一种"has-a"(有一个)关系,表示一个对象包含另一个对象作为其一部分。

class Engine:
    def start(self):
        print("Engine started")

class Car:
    def __init__(self):
        self.engine = Engine()

    def start(self):
        self.engine.start()
        print("Car started")

my_car = Car()
my_car.start()  # 输出: Engine started \n Car started

在这个示例中,Car 类使用组合来包含一个 Engine 对象,而不是继承自 Engine 类。

使用继承的优点

  • 代码重用:避免了重复编写相同的代码。
  • 可扩展性: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父类的情况下添加新功能。
  • 代码组织:将相似的类归为一类,使代码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总结

继承是 Python 中实现代码重用、扩展和组织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继承,可以构建具有层次结构的类,使代码更加清晰、灵活和可维护。

标题:多态

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做出不同的响应。简而言之,多态性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个方法具有不同的实现,从而使得代码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多态的实现方式

多态性主要通过继承和方法重写来实现。

  1. 继承和方法重写:子类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从而使得不同的子类对象在调用相同方法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class Animal:
    def speak(self):
        print("Animal speaks")

class Dog(Animal):
    def speak(self):
        print("Dog barks")

class Cat(Animal):
    def speak(self):
        print("Cat meows")

# 多态性的体现
animals = [Dog(), Cat()]
for animal in animals:
    animal.speak()

在这个示例中,Dog 类和 Cat 类都继承了 Animal 类,并且分别重写了 speak 方法。当我们将 Dog 对象和 Cat 对象放入同一个列表中,并且遍历调用它们的 speak 方法时,它们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

  1. 鸭子类型:不依赖继承,而是依赖于对象的实现。
class Duck:
    def speak(self):
        print("Duck quacks")

class Human:
    def speak(self):
        print("Human talks")

# 多态性的体现
def make_sound(entity):
    entity.speak()

duck = Duck()
human = Human()

make_sound(duck)   # 输出: Duck quacks
make_sound(human)  # 输出: Human talks

在这个示例中,Duck 类和 Human 类都实现了 speak 方法,尽管它们没有共同的父类,但是它们都可以作为参数传递给 make_sound 函数,并且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调用相应的方法,这就是多态性的体现。

多态的优点

  1. 代码重用:多态性可以使得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做出不同的响应,从而避免了重复编写相似的代码。
  2. 可扩展性:通过添加新的子类并重写父类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现有的代码功能。
  3. 简化代码:多态性使得代码更加简洁、灵活和易于理解。

总结

多态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继承和方法重写实现,使得不同类的对象可以对同一个消息做出不同的响应。多态性使得代码更加灵活、可扩展和易于理解,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之一。
标题:[new_element for element in iterable if condition]

[new_element for element in iterable if condition]

new_element: 新列表中的元素,可以是对 element 的某种变换。
element: 迭代中的每个元素。
iterable: 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字符串、range 等)。
condition: 条件表达式,只有满足该条件的元素才会被包含在新列表中。

生成一个包含所有偶数的列表:

even_numbers = [x for x in range(10) if x % 2 == 0]
print(even_numbers)  # 输出: [0, 2, 4, 6, 8]

生成一个包含所有字符串长度大于3的单词的列表:

words = ["apple", "banana", "cherry", "date"]
long_words = [word for word in words if len(word) > 3]
print(long_words)  # 输出: ['apple', 'banana', 'cherry']

生成一个字典,其中键为数字,值为数字的平方,只包含偶数:

squares = {
   x: x**2 for x in range(10) if x % 2 == 0}
print(squares)  # 输出: {0: 0, 2: 4, 4: 16, 6: 36, 8: 64}

生成一个集合,包含所有字符串长度大于3的单词:

words = {
   "apple", "banana", "cherry", "date"}
long_words_set = {
   word for word in words if len(word) > 3}
print(long_words_set)  # 输出: {'banana', 'apple', 'cherry'}

生成一个生成器对象,包含所有偶数:

even_numbers_gen = (x for x in range(10) if x % 2 == 0)
print(list(even_numbers_gen))  # 输出: [0, 2, 4, 6, 8]

创建一个嵌套列表,其中包含从1到9的所有数,但排除掉5:

nested_list = [[x for x in range(1, 10) if x != 5] for _ in range(3)]
print(nested_list)  # 输出: [[1, 2, 3, 4, 6, 7, 8, 9], [1, 2, 3, 4, 6, 7, 8, 9], [1, 2, 3, 4, 6, 7, 8, 9]]

标题:list(列表)

list 是 Python 中的一种内置数据类型,用于存储有序的可变序列。列表中的元素可以是任意类型,并且可以包含重复元素。列表在 Python 中是非常常用的数据结构,因其灵活性和多功能性,适用于各种编程任务。

列表的基本操作

  1. 创建列表
# 创建空列表
empty_list = []

# 创建包含元素的列表
numbers = [1, 2, 3, 4, 5]
strings = ['apple', 'banana', 'cherry']
mixed = [1, 'apple', 3.14, True]
  1. 访问和修改元素

列表中的元素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和修改。索引从 0 开始。

# 访问元素
print(numbers[0])  # 输出: 1
print(strings[1])  # 输出: banana

# 修改元素
numbers[0] = 10
print(numbers)  # 输出: [10, 2, 3, 4, 5]
  1. 列表方法

列表有许多内置方法,可以用于添加、删除、查找和操作元素。

# 添加元素
numbers.append(6)
print(numbers)  # 输出: [10, 2, 3, 4, 5, 6]

# 插入元素
numbers.insert(1, 15)
print(numbers)  # 输出: [10, 15, 2, 3, 4, 5, 6]

# 删除元素
numbers.remove(15)
print(numbers)  # 输出: [10, 2, 3, 4, 5, 6]

# 弹出元素
last_element = numbers.pop()
print(last_element)  # 输出: 6
print(numbers)  # 输出: [10, 2, 3, 4, 5]

# 查找元素索引
index = numbers.index(3)
print(index)  # 输出: 2

# 计数元素出现次数
count = numbers.count(3)
print(count)  # 输出: 1

# 反转列表
numbers.reverse()
print(numbers)  # 输出: [5, 4, 3, 2, 10]

# 排序列表
numbers.sort()
print(numbers)  # 输出: [2, 3, 4, 5, 10]
  1. 切片操作

列表支持切片操作,可以用于获取子列表。

# 获取子列表
sub_list = numbers[1:3]
print(sub_list)  # 输出: [3, 4]

# 从起始位置到索引 3
sub_list = numbers[:3]
print(sub_list)  # 输出: [2, 3, 4]

# 从索引 2 到结尾
sub_list = numbers[2:]
print(sub_list)  # 输出: [4, 5, 10]

# 复制整个列表
copy_list = numbers[:]
print(copy_list)  # 输出: [2, 3, 4, 5, 10]

列表的特点

  1. 有序:列表中的元素有固定的顺序,可以通过索引访问。
  2. 可变:列表中的元素可以被修改、添加或删除。
  3. 动态大小:列表的大小可以动态变化。
  4. 任意类型:列表中的元素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

适用场景

  • 存储有序数据:当需要存储一组有序的数据时,列表是非常合适的数据结构。
  • 动态数组:由于列表的大小是动态的,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元素,非常灵活。
  • 多类型存储:列表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元素,适用于需要存储多种数据类型的场景。

示例应用

下面是一个使用列表的实际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列表来实现简单的数据存储和操作。

# 学生成绩列表
grades = [85, 90, 78, 92, 88]

# 添加一个新的成绩
grades.append(95)
print(grades)  # 输出: [85, 90, 78, 92, 88, 95]

# 计算平均成绩
average = sum(grades) / len(grades)
print(f'Average grade: {
     average:.2f}')  # 输出: Average grade: 88.00

# 获取最高和最低成绩
highest = max(grades)
lowest = min(grades)
print(f'Highest grade: {
     highest}')  # 输出: Highest grade: 95
print(f'Lowest grade: {
     lowest}')    # 输出: Lowest grade: 78

# 删除最低成绩
grades.remove(lowest)
print(grades)  # 输出: [85, 90, 78, 92, 88, 95]

总结

列表是 Python 中非常重要且常用的数据结构,其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使其在各种编程任务中都能发挥作用。通过掌握列表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可以有效提高编程效率和代码质量。
extend 方法是 Python 列表(list)对象的一个内置方法,用于将另一个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集合等)的元素逐一添加到当前列表的末尾。

语法

list.extend(iterable)
  • list:目标列表,表示要扩展的列表。
  • iterable:任何可迭代对象,其元素将添加到目标列表中。

使用示例

基本示例

# 示例列表
list1 = [1, 2, 3]
list2 = [4, 5, 6]

# 使用 extend 方法
list1.extend(list2)

# 输出结果
print(list1)  # 输出: [1, 2, 3, 4, 5, 6]

结合不同类型的可迭代对象

# 示例列表
list1 = [1, 2, 3]

# 使用元组扩展列表
list1.extend((4, 5, 6))
print(list1)  # 输出: [1, 2, 3, 4, 5, 6]

# 使用集合扩展列表
list1.extend({
   7, 8, 9})
print(list1)  # 输出: [1, 2, 3, 4, 5, 6, 7, 8, 9]

# 使用字符串扩展列表
list1.extend("abc")
print(list1)  # 输出: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append 的区别

  • append 方法用于将一个元素(无论是单个元素还是另一个列表)添加到列表的末尾作为一个单一元素。
  • extend 方法用于将一个可迭代对象的所有元素逐一添加到列表的末尾。

示例对比

# 示例列表
list1 = [1, 2, 3]
list2 = [4, 5, 6]

# 使用 append 方法
list1.append(list2)
print(list1)  # 输出: [1, 2, 3, [4, 5, 6]]

# 重置示例列表
list1 = [1, 2, 3]

# 使用 extend 方法
list1.extend(list2)
print(list1)  # 输出: [1, 2, 3, 4, 5, 6]

使用场景

  1. 合并多个列表

    list1 = [1, 2, 3]
    list2 = [4, 5, 6]
    list1.extend(list2)
    # list1 现在是 [1, 2, 3, 4, 5, 6]
    
  2. 从文件读取多行并添加到列表

    lines = []
    with open('example.txt', 'r') as file:
        lines.extend(file.readlines())
    # lines 现在包含文件中的所有行
    
  3. 添加多个元素到列表末尾

    numbers = [1, 2, 3]
    numbers.extend([4, 5, 6])
    # numbers 现在是 [1, 2, 3, 4, 5, 6]
    

extend 方法在需要合并多个可迭代对象的元素到一个列表时非常有用,且与 append 方法不同,它不会将整个可迭代对象作为单个元素添加到列表中,而是逐个添加其元素。

标题:set(集合)

在 Python 中,set 是一种数据类型,表示一个无序、不重复的元素集合。它类似于数学中的集合,可以进行交集、并集、差集等操作。以下是一些关于 set 的常见操作:

创建集合

my_set = {
   1, 2, 3, 4, 5}

创建空集合

empty_set = set()

添加元素

my_set.add(6)

移除元素

my_set.remove(3)

判断元素是否在集合中

if 4 in my_set:
    print("4 is in the set")

遍历集合

for item in my_set:
    print(item)

集合的并集、交集、差集等操作

set1 = {
   1, 2, 3}
set2 = {
   3, 4, 5}

union_set = set1.union(set2)  # 并集
intersection_set = set1.intersection(set2)  # 交集
difference_set = set1.difference(set2)  # 差集

集合的长度

length = len(my_set)

注意事项

  • 集合是无序的,因此不能通过索引访问元素。
  • 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如果添加了重复的元素,集合会自动去重。

集合在 Python 中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特别适合用于需要存储唯一值且不关心顺序的情况。

标题:dict(字典)

字典(Dictionary)是 Python 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键值对(key-value pairs)。在字典中,每个键都对应一个值,键必须是唯一的,但值可以重复。字典是可变的,可以动态地添加、删除或修改键值对。

创建字典

可以使用花括号 {} 或者 dict() 构造函数来创建字典。

# 使用花括号创建字典
my_dict = {
   'name': 'Alice', 'age': 30, 'city': 'New York'}

# 使用 dict() 构造函数创建字典
my_dict = dict(name='Alice', age=30, city='New York')

访问字典中的值

可以使用键来访问字典中的值。

print(my_dict['name'])  # 输出: Alice

添加或修改键值对

可以通过指定键来添加或修改字典中的键值对。

# 添加新的键值对
my_dict['gender'] = 'Female'

# 修改已有键的值
my_dict['age'] = 31

删除键值对

可以使用 del 关键字或 pop() 方法删除字典中的键值对。

# 使用 del 删除键值对
del my_dict['age']

# 使用 pop() 方法删除键值对,并返回被删除的值
gender = my_dict.pop('gender')

遍历字典

可以使用 for 循环遍历字典中的键值对。

# 遍历字典中的键
for key in my_dict:
    print(key)

# 遍历字典中的键值对
for key, value in my_dict.items():
    print(key, value)

其他常用方法

  • keys():返回字典中所有键的列表。
  • values():返回字典中所有值的列表。
  • items():返回字典中所有键值对的元组列表。

字典是 Python 中非常灵活和强大的数据结构,常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并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和操作来处理这些数据。

标题:字典解包语法(**dict)

字典解包语法是 Python 中的一种特性,用于将字典中的键值对解包为关键字参数传递给函数或方法。它使用双星号(**)操作符,用于在函数调用或其他表达式中展开字典的内容。

语法

function(**dictionary)

示例

考虑一个函数 example_function

def example_function(a, b):
    print(f'a: {
     a}, b: {
     b}')

现在有一个字典 params

params = {
   'a': 1, 'b': 2}

可以使用字典解包语法将 params 字典的内容作为关键字参数传递给 example_function

example_function(**params)

这将把字典中的键值对解包为关键字参数,并将它们传递给函数 example_function。在这个例子中,相当于调用:

example_function(a=1, b=2)

应用

  • 函数调用:允许在函数调用时使用字典来提供参数。
  • 构造函数:在创建对象时,可以使用字典解包来提供初始化参数。
  • 扩展参数列表:允许在函数定义时接受任意数量的关键字参数,并使用字典解包来调用其他函数或方法。

注意事项

  • 键必须是字符串:在字典解包时,字典的键必须是字符串,因为它们将用作关键字参数的名称。
  • 重复键:如果字典中存在重复的键,则会引发 TypeError 异常,因为关键字参数的名称必须唯一。

字典解包语法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式来在函数调用中使用字典中的键值对作为关键字参数,从而使代码更具可读性和灵活性。

标题:map

在 Python 中,map 函数用于将一个函数应用到一个或多个迭代器的每一个元素上,返回一个新的迭代器。以下是关于 map 函数的详细解释和示例。

基本语法

map(function, iterable, ...)
  • function:要应用到每个元素上的函数。
  • iterable:一个或多个要迭代的序列(如列表、元组等)。

使用示例

  1. 将一个函数应用到一个列表的每个元素上

    def square(x):
        return x * x
    
    numbers = [1, 2, 3, 4, 5]
    squared_numbers = map(square, numbers)
    
    print(list(squared_numbers))
    # 输出: [1, 4, 9, 16, 25]
    
  2. 使用 lambda 表达式

    numbers = [1, 2, 3, 4, 5]
    squared_numbers = map(lambda x: x * x, numbers)
    
    print(list(squared_numbers))
    # 输出: [1, 4, 9, 16, 25]
    
  3. 将一个函数应用到多个迭代器上

    def add(x, y):
        return x + y
    
    numbers1 = [1, 2, 3]
    numbers2 = [4, 5, 6]
    summed_numbers = map(add, numbers1, numbers2)
    
    print(list(summed_numbers))
    # 输出: [5, 7, 9]
    

在你的代码中的应用

在你的代码中,使用了 map 函数来重新排列查询(Q)、键(K)、值(V)张量的形状。这是通过使用 lambda 表达式和 rearrange 函数来实现的。

q, k, v = map(lambda t: rearrange(t, 'b n (h d) -> b h n d', h=self.num_heads),
                                (q_inp, k_inp, v_inp))

解释该代码

  • map(lambda t: rearrange(t, 'b n (h d) -> b h n d', h=self.num_heads), (q_inp, k_inp, v_inp))
    • 这个 map 函数调用会遍历 (q_inp, k_inp, v_inp),并对每个元素应用 lambda 函数。
    • lambda t: rearrange(t, 'b n (h d) -> b h n d', h=self.num_heads)
      • 这里的 lambda 函数接受一个张量 t
      • rearrange 函数将 t 的形状从 'b n (h d)' 重新排列为 'b h n d',其中 h=self.num_heads
    • 结果是 q, k, v 分别是重新排列后的查询、键、值张量。

进一步示例

假设 rearrange 函数来自 einops 库,我们可以简单演示它的作用:

from einops import rearrange
import numpy as np

# 示例张量
tensor = np.random.rand(2, 4, 6)  # 形状 (2, 4, 6)

# 重新排列张量的形状
rearranged_tensor = rearrange(tensor, 'b n (h d) -> b h n d', h=2)
print(rearranged_tensor.shape)
# 输出: (2, 2, 4, 3)

在你的代码中,rearrange 函数的作用是将输入的查询、键、值张量按照头数进行拆分,以便后续的多头自注意力计算。

标题:lambda

lambda 表达式在 Python 中用于创建匿名函数。匿名函数是指没有使用 def 语句显式命名的函数。它们通常用于需要一个短期函数而不必命名的场合。lambda 表达式的基本语法如下:

lambda arguments: expression
  • arguments:函数的参数,可以有多个,用逗号分隔。
  • expression:一个表达式,该表达式执行后将返回值。

示例

  1. 基本用法

    add = lambda x, y: x + y
    print(add(3, 5))
    # 输出: 8
    
  2. map 函数一起使用

    numbers = [1, 2, 3, 4, 5]
    squared_numbers = map(lambda x: x * x, numbers)
    print(list(squared_numbers))
    # 输出: [1, 4, 9, 16, 25]
    
  3. filter 函数一起使用

    numbers = [1, 2, 3, 4, 5]
    even_numbers = filter(lambda x: x % 2 == 0, numbers)
    print(list(even_numbers))
    # 输出: [2, 4]
    
  4. sorted 函数一起使用

    pairs = [(1, 2), (3, 1), (5, 0), (2, 4)]
    sorted_pairs = sorted(pairs, key=lambda x: x[1])
    print(sorted_pairs)
    # 输出: [(5, 0), (3, 1), (1, 2), (2, 4)]
    

在你的代码中的应用

在你的代码中,使用 lambda 表达式和 map 函数来对查询(Q)、键(K)、值(V)张量进行重新排列。

q, k, v = map(lambda t: rearrange(t, 'b n (h d) -> b h n d', h=self.num_heads), (q_inp, k_inp, v_inp))

解释该代码

  1. map 函数

    • map 函数接受一个函数和一个或多个可迭代对象作为参数,返回一个新的可迭代对象,其中每个元素是通过对输入可迭代对象的对应元素应用函数得到的。
  2. lambda 表达式

    • lambda t: rearrange(t, 'b n (h d) -> b h n d', h=self.num_heads) 创建了一个匿名函数,接受一个张量 t 作为参数,并使用 rearrange 函数重新排列张量的形状。
    • 'b n (h d) -> b h n d'rearrange 函数的模式字符串,指定了输入张量和输出张量之间的形状映射。
    • h=self.num_heads 是参数,将头数传递给 rearrange 函数。
  3. 输入张量

    • (q_inp, k_inp, v_inp) 是一个包含查询、键、值张量的元组。
  4. 输出

    • q, k, v 分别是重新排列后的查询、键、值张量。

详细解释

假设 rearrange 函数来自 einops 库,以下是一个类似的示例:

from einops import rearrange
import numpy as np

# 示例张量
q_inp = np.random.rand(2, 8, 16)  # 形状 (2, 8, 16)
k_inp = np.random.rand(2, 8, 16)  # 形状 (2, 8, 16)
v_inp = np.random.rand(2, 8, 16)  # 形状 (2, 8, 16)

# 头数
num_heads = 4

# 使用 lambda 表达式和 map 函数重新排列张量的形状
q, k, v = map(lambda t: rearrange(t, 'b n (h d) -> b h n d', h=num_heads), (q_inp, k_inp, v_inp))

# 输出张量的形状
print(q.shape, k.shape, v.shape)
# 输出: (2, 4, 8, 4) (2, 4, 8, 4) (2, 4, 8, 4)

在这个示例中,q_inpk_inpv_inp 是形状为 (2, 8, 16) 的张量。通过使用 lambda 表达式和 map 函数,将它们的形状重新排列为 (2, 4, 8, 4),适应多头自注意力计算的需要。

标题:super

在 Python 中,super() 是一个用于调用父类(超类)方法的内置函数。它通常在类继承中使用,以便子类能够调用和重用父类的方法,而无需明确引用父类的名称。这对于保持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避免重复代码非常有用。

使用 super() 的基本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类继承结构:

class Par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say_hello(self):
        print(f"Hello from {
     self.name}!")

class Child(Par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uper().__init__(name)  # 调用父类的 __init__ 方法
        self.age = age

    def say_hello(self):
        super().say_hello()  # 调用父类的 say_hello 方法
        print(f"I am {
     self.age} years old.")

在上面的例子中:

  1. Child 类继承了 Parent 类。
  2. Child 类的 __init__ 方法中,使用 super().__init__(name) 调用了 Parent 类的 __init__ 方法。这确保了 name 属性在 Parent 类中正确初始化。
  3. Child 类的 say_hello 方法中,使用 super().say_hello() 调用了 Parent 类的 say_hello 方法。

运行示例

child = Child("Alice", 10)
child.say_hello()

输出:

Hello from Alice!
I am 10 years old.

super() 的详细解释

  1. 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在子类的构造函数中,可以使用 super() 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确保父类的初始化逻辑得以执行。

class Par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class Child(Par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uper().__init__(name)
        self.age = age
  1. 调用父类的其他方法

可以使用 super() 在子类的方法中调用父类的同名方法。

class Parent:
    def say_hello(self):
        print("Hello from Parent!")

class Child(Parent):
    def say_hello(self):
        super().say_hello()
        print("Hello from Child!")
  1. 多重继承中的 super()

在多重继承的情况下,super() 会按照方法解析顺序(MRO - Method Resolution Order)来调用父类的方法。MRO 是 Python 用于确定方法或属性的调用顺序的一种机制。

class A:
    def method(self):
        print("Method from A")

class B(A):
    def method(self):
        print("Method from B")
        super().method()

class C(A):
    def method(self):
        print("Method from C")
        super().method()

class D(B, C):
    def method(self):
        print("Method from D")
        super().method()

d = D()
d.method()

输出:

Method from D
Method from B
Method from C
Method from A

总结

super() 是 Python 中处理类继承的强大工具,允许子类调用父类的方法,从而避免代码重复并增强代码的可维护性。理解 super() 的工作机制对于编写高效、可维护的面向对象代码至关重要。
在 Python 中,super() 函数不仅可以被无参数调用,也可以传入参数。理解参数化 super() 的作用有助于在多重继承或复杂的类继承结构中更精确地控制方法解析顺序(MRO)。

参数化 super()

参数化的 super() 通常用于两种情况:

  1. 明确指定子类和实例。
  2. 在多重继承中更精确地控制方法解析。

基本语法

参数化 super() 的基本语法如下:

super([type[, object-or-type]])
  • type:子类的类型。
  • object-or-type:对象或类型。

使用示例

  1. 仅指定类型

通过显式指定 type 参数,可以在类定义中更加明确。

class Parent:
    def say_hello(self):
        print("Hello from Parent!")

class Child(Parent):
    def say_hello(self):
        super(Child, self).say_hello()
        print("Hello from Child!")

child = Child()
child.say_hello()

在这个示例中,super(Child, self).say_hello() 明确地表示从 Child 的父类开始搜索 say_hello 方法。

  1. 指定类型和实例

通过同时指定 typeobject-or-type 参数,可以更灵活地处理方法解析顺序。

class A:
    def method(self):
        print("Method from A")

class B(A):
    def method(self):
        print("Method from B")
        super(B, self).method()

class C(A):
    def method(self):
        print("Method from C")
        super(C, self).method()

class D(B, C):
    def method(self):
        print("Method from D")
        super(D, self).method()

d = D()
d.method()

在多重继承结构中,通过显式指定参数,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调用链,确保按预期顺序调用父类方法。输出如下:

Method from D
Method from B
Method from C
Method from A
  1. 动态使用 super()

在动态创建实例或方法调用时,参数化 super() 非常有用。

def dynamic_super(cls, obj):
    return super(cls, obj)

class Base:
    def greet(self):
        print("Hello from Base")

class Derived(Base):
    def greet(self):
        dynamic_super(Derived, self).greet()
        print("Hello from Derived")

derived = Derived()
derived.greet()

通过动态函数 dynamic_super,你可以在运行时确定参数,并在调用时显式指定类和实例。

总结

  • 无参数调用 super():默认情况下,super() 无参数调用会自动解析当前类和实例,适用于大多数单继承场景。
  • 参数化调用 super():通过显式传入子类和实例,可以在多重继承或复杂继承结构中更精确地控制方法解析顺序。

理解和使用参数化 super() 有助于编写更灵活、可维护的代码,特别是在处理多重继承或需要精确控制方法调用顺序的情况下。

标题all = [‘create_dataset’, ‘create_dataloader’]

__all__ = ['create_dataset', 'create_dataloader']

这行代码定义了模块的公开接口,也就是说,当使用 from module import * 语法时,只有 all 列表中包含的函数或类会被导入。

标题:yield

在Python中,yield是一个强大的关键字,主要用于定义生成器(generator)函数。生成器函数与普通函数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不会一次性返回所有的结果,而是可以逐个产生并返回结果,这样可以节省内存,特别是在处理大数据集时。

下面是一个使用yield的基本示例:

def simple_generator():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 调用生成器函数
gen = simple_generator()

# 使用next()函数获取生成器的下一个值
print(next(gen))  # 输出: 1
print(next(gen))  # 输出: 2
print(next(gen))  # 输出: 3

# 或者使用for循环遍历生成器的所有值
for value in simple_generator():
    print(value)

在上面的例子中,simple_generator函数包含三个yield语句,分别返回1、2和3。每次调用next()函数或者在for循环中迭代时,生成器会从上次停止的地方继续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语句为止,然后返回yield后的值并暂停函数的执行状态,保留所有的局部变量的状态,以便下次迭代时恢复执行。

更复杂的例子,比如一个无限序列的生成器:

def infinite_counter(start=0):
    count = start
    while True:
        yield count
        count += 1

counter = infinite_counter(10)
for _ in range(5):
    print(next(counter))  # 将输出: 10, 11, 12, 13, 14

在这个例子中,infinite_counter函数创建了一个从指定起始值开始的无限计数器。每次调用next(counter)都会返回下一个数,直到程序显式停止或达到系统资源限制。

总结来说,yield允许你定义能够产生一系列值的函数,这些值可以在需要时生成,而不是一次性全部计算出来,这对于处理大型数据集或需要延迟计算的情况特别有用。

标题:f-string(格式化字符串)

在 Python 中,f 字符用于定义 f-string(格式化字符串),这是在 Python 3.6 中引入的一种格式化字符串的方式。f-string 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强大的方法来嵌入表达式的值到字符串字面值中。

基本用法

f-string 的基本语法是在字符串前面加上 fF,然后在字符串内部使用大括号 {} 包含要嵌入的表达式。例如:

name = "Alice"
age = 30
greeting = f"Hello, {
     name}. You are {
     age} years old."
print(greeting)

输出:

Hello, Alice. You are 30 years old.

嵌入表达式

在大括号 {} 内可以放入任何有效的 Python 表达式:

width = 5
height = 10
area = f"The area of the rectangle is {
     width * height}."
print(area)

输出:

The area of the rectangle is 50.

格式化

可以使用格式说明符对值进行格式化,例如对浮点数进行格式化:

value = 123.456789
formatted_value = f"The value is {
     value:.2f}."
print(formatted_value)

输出:

The value is 123.46.

这里 .2f 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日期和时间格式化

f-string 还可以用于格式化日期和时间: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now = datetime.now()
formatted_date = f"Today's date is {
     now:%Y-%m-%d}."
print(formatted_date)

输出:

Today's date is 2024-06-17.

使用字典

可以直接在 f-string 中使用字典的键:

person = {
   'name': 'Bob', 'age': 25}
info = f"{
     person['name']} is {
     person['age']} years old."
print(info)

输出:

Bob is 25 years old.

多行 f-string

f-string 也可以用于多行字符串:

name = "Charlie"
age = 40
multiline_string = f"""
Name: {
     name}
Age: {
     age}
"""
print(multiline_string)

输出:

Name: Charlie
Age: 40

兼容性

f-string 只能在 Python 3.6 及更高版本中使用。如果需要在较低版本的 Python 中使用字符串格式化,可以考虑使用 str.format() 或百分号 % 格式化方法:

# 使用 str.format()
name = "Alice"
age = 30
greeting = "Hello, {}. You are {} years old.".format(name, age)
print(greeting)

# 使用百分号 %
greeting = "Hello, %s. You are %d years old." % (name, age)
print(greeting)

总结来说,f-string 是一种简洁且强大的字符串格式化方式,适用于嵌入变量、表达式和格式化数据。

标题:format

format 在 Python 中是一个用于格式化字符串的方法,它允许你在字符串中插入变量的值。具体来说,你可以使用 {} 作为占位符,然后通过 format 方法将变量的值传递给这些占位符。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name = "Alice"
age = 30
message = "My name is {}, and I am {} years old.".format(name, age)
print(message)

在这个示例中,{} 是占位符,分别用 nameage 的值替换。运行结果为:“My name is Alice, and I am 30 years old.”

标题:getattr()

getattr() 是 Python 内置函数之一,用于获取对象的属性值。它可以动态地获取对象的属性,因此在编写需要动态访问属性的代码时非常有用。

语法

getattr(object, name[, default])
  • object:要获取属性的对象。
  • name:属性的名称(字符串形式)。
  • default(可选):如果指定的属性不存在,则返回该默认值。

基本用法

假设有一个类 Person,它有一个属性 name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p = Person("Alice")

可以使用 getattr() 来获取 name 属性:

name = getattr(p, 'name')
print(name)  # 输出: Alice

使用默认值

如果尝试获取一个不存在的属性,通常会引发 AttributeError。但是可以通过指定默认值来避免这种情况:

age = getattr(p, 'age', 30)
print(age)  # 输出: 30,因为 p 对象没有 age 属性,所以返回默认值 30

动态获取属性

在某些情况下,属性名可能是在运行时动态生成的。此时 getattr() 非常有用:

attribute_name = 'name'
value = getattr(p, attribute_name)
print(value)  # 输出: Alice

结合类和方法

可以使用 getattr() 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greet(self):
        return f"Hello, my name is {
     self.name}"

p = Person("Bob")
method_name = 'greet'
method = getattr(p, method_name)
print(method())  # 输出: Hello, my name is Bob

结合 hasattr()

有时在使用 getattr() 之前,可能需要检查对象是否具有指定的属性,可以使用 hasattr()

if hasattr(p, 'name'):
    name = getattr(p, 'name')
    print(name)

总结

getattr() 是一个强大且灵活的函数,用于在运行时动态访问对象的属性。它在处理动态属性访问、处理未知属性名或避免属性错误时非常有用。结合 hasattr(),可以进一步增强代码的健壮性和安全性。

标题:logging

get_root_logger() 是一个用于获取根日志记录器(root logger)的函数。它通常用于日志记录系统,以便在整个应用程序中使用统一的日志记录配置。根日志记录器是日志记录层次结构的顶层,其配置会影响所有子日志记录器。

背景知识

Python 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日志记录模块 logging,可以让开发者记录各种严重级别的消息(如调试、信息、警告、错误和严重错误)。根日志记录器是日志记录系统中的默认日志记录器,所有未显式创建的日志记录器都归属于它。

基本用法

假设 get_root_logger() 是某个模块中的一个函数,它返回配置好的根日志记录器。例如:

import logging

def get_root_logger():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  # 获取根日志记录器
    if not logger.hasHandlers():
        handler = logging.StreamHandler()
        formatter = logging.Formatter('%(asctime)s - %(name)s - %(levelname)s - %(message)s')
        handler.setFormatter(formatter)
        logger.addHandler(handler)
        logger.setLevel(logging.INFO)
    return logger

然后,可以在代码的其他部分使用这个函数获取日志记录器,并记录消息:

logger = get_root_logger()
logger.info("This is an info message")
logger.error("This is an error message")

高级用法

在一些大型项目中,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日志记录配置。在这种情况下,get_root_logger() 可以设置文件处理器、不同的日志级别、甚至是第三方日志记录服务:

import logging
import logging.handlers

def get_root_logger():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
    if not logger.hasHandlers():
        # 控制台处理器
        console_handler = logging.StreamHandler()
        console_formatter = logging.Formatter('%(asctime)s - %(name)s - %(levelname)s - %(message)s')
        console_handler.setFormatter(console_formatter)
        logger.addHandler(console_handler)

        # 文件处理器
        file_handler = logging.handlers.RotatingFileHandler('app.log', maxBytes=10485760, backupCount=3)
        file_formatter = logging.Formatter('%(asctime)s - %(name)s - %(levelname)s - %(message)s')
        file_handler.setFormatter(file_formatter)
        logger.addHandler(file_handler)

        # 设置日志级别
        logger.setLevel(logging.DEBUG)
    return logger

使用这个高级版本的 get_root_logger(),可以更灵活地管理日志输出,包括将日志写入文件和控制台,并设置日志文件的轮转策略。

总结

get_root_logger() 函数的主要作用是配置并返回一个根日志记录器,用于统一管理日志记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整个应用程序使用一致的日志记录配置,从而简化日志记录的管理和维护。以下是其主要功能:

  1. 配置根日志记录器:设置处理器(如控制台处理器、文件处理器)和格式器(如日志格式)。
  2. 设置日志级别:确定记录哪些级别的日志信息(如调试、信息、警告、错误)。
  3. 返回根日志记录器: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供其他模块和函数使用。

标题:seed

在 Python 中,seed 通常是指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通过设置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可以确保生成的随机数序列是可预测和可重复的。这对于调试、测试和保证实验的一致性非常重要。Python 中有多个库支持设置随机数生成器的种子,包括标准库中的 random 模块和科学计算库 numpy

使用 random.seed()

random 是 Python 标准库中的一个模块,用于生成随机数。通过设置种子,可以控制随机数生成的起始状态。

import random

random.seed(42)  # 设置种子为42
print(random.random())  # 输出总是0.6394267984578837
print(random
  • 12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